極限男人幫穿著大衣帶著圍巾送年貨,但觀眾卻吃著冰棍吹著空調。不得不說,《極限挑戰》第三季的第一期節目,在時間與選題上稍顯違和。
「第一期節目對於《極限挑戰》和極限男人幫來說就是回家。但我們也想到,這座城市要繁榮的運轉,甚至在過年的這幾天依舊維持運轉,其實有很多人是回不了家的,而這些回不了家的人,正是照料這個城市的人,這就是我們第一集節目的來源。」點映會上,《極限挑戰3》總導演嚴敏道出了第一集節目的創意來源。
對於《極限挑戰》這樣的「綜N代」來說,每一季的第一期節目是這一整季節目的口碑開端,成敗在此一舉。嚴敏也坦言為這第一期節目攝製組花費了很多心血,錄製時間定在1月24日臨近春節,攝製組的許多人都為此退掉了回家的車票。
好在節目組的心血獲得了回報,時隔一年,以黃渤、孫紅雷、黃磊、羅志祥、張藝興、王迅組成的極限男人幫再次回歸。《極限挑戰3》首播CSM35城收視率1.70,CSM52城收視率1.61,衛視同時段收視第一,榮登一周衛視節目收視冠軍。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平臺正片12小時點擊量2.4億,豆瓣口碑目前給出了9.0的高分。
受廣電總局對「全明星」綜藝節目的諸多限制,「星素結合」必定是綜藝未來的發展方向。而《極限挑戰》則是第一批受影響的綜藝節目,不僅將播出時間從9點換到10點,還增加了許多普通百姓的鏡頭,索性將「國民綜藝」的「親民」路線一走到底。
但在一片節目鐵粉的讚美聲中,也有一些觀眾對節目情節、人設、植入方式等提出質疑。比如節目主線任務直到結尾半小時才進入正題;6人的人設有些使用過度,已經開始不討喜了;廣告植入方式太生硬等等。
衛視綜藝一直有跳脫不了的「四季魔咒」,就是當節目進行到第四季必定經歷口碑與流量的下滑《跑男》、《爸爸去哪兒》都難逃此命運。而如今《極限挑戰》已經進入了第三季,能否在這個關口及時改進內容與創作思路,打破「魔咒」的禁錮?
明晰邏輯:情節邏輯線仍有瑕疵
《極限挑戰》成為一檔現象級綜藝的重要因素就是其開闢了國內劇情式綜藝的先河。所謂劇情式綜藝就是整期節目圍繞一個極富想像力的故事情節,串聯一系列有邏輯性的任務完成整個故事任務。比如前幾季中「時間都去哪兒 」、「迷失青島」、「異次元特工」等主題,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這就非常考驗真人秀編劇的邏輯性,但從《極限挑戰》前兩季的播出情況看,導演組對於每個環節的設置並非十分縝密。這也仿佛成為了節目的慣例,同樣在第三季的第一期節目中也所有體現。
本期節目的主線就是6位MC通過整合各種線索趕往一處晚宴現場,而最後一個到達的就將被節目「勸退」。根據前一晚的投票結果,黃磊和孫紅雷票數最高被定位「勸退人員」,以兩條不同的線路開始全天的任務,在此期間他們完成了炸油條、洗車、洗狗、送奶上門等任務,最終六人集合經過密室拔河的遊戲各自獲得部分宴會場所的信息。最終,孫紅雷最後一個到達,從節目中「消失」。
從遊戲環節的設置上講,成員互投、拼湊各自信息,都是前兩季玩過的老套路,並不算新意。
此外,節目中還包含了一些不必要的環節,比如意圖尋找數字線索的張藝興、黃磊、黃迅三人,莫名其妙的走了一段金茂大廈的雲中漫步,原以為線索會隱藏在這其中,結果居然只是樓下的車牌號,線索與遊戲環節並沒有很好的結合,不免讓人有些失望。
還有羅志祥、孫紅雷、黃渤在完成任務趕往宴會廳的途中,司機硬是要求給汽車換輪胎,如此明顯的拖延時間,但最後也並沒有改變任何結果,反而讓導演想要反轉的套路變得有點明顯。
劇情式綜藝是《極限挑戰》一直以來的優勢,但在這樣的大故事背景下,如何將每個環節都與邏輯線索相結合,是《極限挑戰》在未來需要摸索與進步的方向。
創新人設:「綜N代」人設成為雙刃劍
除了縝密的邏輯外,劇情式綜藝的人物性格也決定了節目情節推進的效果。但在這點上,從前幾季的反饋可見《極限挑戰》的選角是非常成功的。
黃渤、黃磊一見面就先結盟;孫紅雷拿到手機第一件事就是自拍;王迅聽到有人第二天會被淘汰時,第一反應是讓節目組今晚宣布,目的是為了省房費。六人一露面人設立現,「綜藝勢能」也隨之爆發。這就是「綜N代」的一大優勢,人物一出現就知道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
但過於明細的人設也是一把雙刃劍,第一季中,黃磊以其對局勢準確的分析與判斷獲得「神算子」的頭銜,但到第二季這「神算子」人設卻逐漸開始就有被做壞的預兆,聰明的太過自知是觀眾對他的普遍反饋。在第三季第一集中,黃磊又繼續保持了這樣的人設,一到油條店就自信的表示自己會炸油條,甚至拒絕了老闆熱心的教學,但事實卻是不論炸油條還是豆漿封口機他都不會操作。
人設的崩塌讓節目看起來有些尷尬,由此可見只是一味的賣人設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口味,其實不單是黃磊「神算子」的人設,其他幾位也都已經站在了人設轉型的風口。
不過在點映會中,王迅透露本期節目「三傻三精」將有所顛覆。嚴導也表示希望觀眾能看到嘉賓的成長與變化。如何合理運用好現有人設並作出合理轉變,也將是本季《極限挑戰》面臨的一大難題。
改革植入:頭部綜藝依舊是贊助首選
作為一檔現象級「綜N代」節目,《極限挑戰》的招商自然不會是難事。但成功招商後的植入方式,卻還需要深刻思考。以《奇葩說》為首的一批網綜已經展開過了一輪花式植入的變革,而臺綜的植入方式卻依舊有待進步。
在《極限挑戰》第二季中,天貓與節目就有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節目中天貓曾以非常高調的方式露出,不管是被MC暴打還是與張藝興跳舞,它都很直接的融入到了劇情中。從新浪微博指數走勢來看,自《極限挑戰2》播出以來,天貓國際被提及的次數急劇上升,峰值時甚至達到了播前的5倍之多。
而這一季《極限挑戰》的冠名被VIVO以4億天價拿下,吉祥物自然也換成了代表VIVO的小V。第一集中它穿著西裝,以董事長的身份出現,可見節目組是想繼續延續上一季天貓與MC打成一片的套路。但實際卻是吉祥物與嘉賓的互動並不多,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V究竟能否順利取代去年天貓的地位還要看節目之後的安排。
除此之外,首期節目中還有一些廣告植入案例,比如黃渤與孫紅雷為居民送純甄牛奶的過程就在大量高調植入的同時,成功為節目貢獻了不少笑點。相比起在嘉賓椅背上野蠻的貼上大大的「勁客」二字,純甄這樣融入劇情的植入方式就自然許多。
此外,嘉賓時不時的口播,甚至還會拉上不知情的群眾一起口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看的情緒。
還有一家贊助,拼多多在第一期節目中主要最後給勞動者們送禮時有明顯的露出,但不論是百度指數還是微信指數都在節目播出後有明顯上漲。當然除了節目之外,拼多多品牌本身在做一定程度的捆綁營銷,作為首次涉足綜藝贊助的品牌來說,這樣的結果也算是比較滿意的成績。
巨大的曝光與宣傳能力自然是各位金主選擇綜藝節目冠名與贊助的原因,三家贊助商植入的呈現方式各有不相同,但依託於節目的強大影響力,從百度指數上看三家贊助商的搜索量都在節目播出後有所上升。
隨著近幾年我國綜藝節目的飛速發展,資本大量湧入的同時觀眾審美也在提升,這也就意味著植入廣告的形式正在面臨一場巨大變革。如何在利益衝突的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正是《極限挑戰》這樣的頭部綜藝所需要思考與創新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