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散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2021-01-13 小話詩詞

「唐宋八大家」中的前兩位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倆都是唐代人,而且兩人都是中唐文壇上「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倡導的文學革新,其實就是散文復興運動,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名詞,歷史上也稱稱「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之所以由韓愈和柳宗元倡導,並能得到廣泛的支持和認可,是由於唐代文學自身的發展和社會歷史條件的。

首先,有韓愈和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是中國散文發展到唐代的必然結果。其次,這場「古文運動」其實就是唐德宗李适(kuò)貞元年間和唐憲宗元和「中興」時期的社會現實的文學反映。最後,就是以韓愈和柳宗元為代表的優秀散文家,他們以自身深厚的古文理論和作品對「古文運動」的指導和示範作用。

「古文運動」的發展史

我國古代的散文,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到了魏晉,形成了一種駢儷文體,六朝時極為興盛,在文壇上佔據主導地位。當時叫「今體」,也叫「儷辭」。

「駢文」的名稱是從唐代柳宗元才開始叫起來的。他在《乞巧文》中說這種文體是「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後來就簡稱「駢文」或「四六文」。

「駢」字的本義是指二馬並駕。漢代許慎的《說文》中是這樣解釋的:「駢,駕二馬也。」「駢文」這個名稱是很形象的,它要求:句子對偶,四言六言相間作對,音韻也必須協調,並且注意音響和節奏,富於音樂性。

這就大大提高和豐富了文學的藝術性能和技巧,曾經起過積極作用,成為我國古典文學寶貴遺產的一部分。

但是駢文發展到後來,產生了極大的弊端,它的末流,無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堆砌華麗的辭藻,玩弄玄奧的典故,加多了音韻的限制,完全講求形式,使這種文體萎靡和僵化,直接阻礙了散文的發展,所以對「駢體文」的改革勢在必行,也到了不得不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縱觀我國古代的文學發展之路,其實早在南朝駢文鼎盛的時代,就有與之相對立的「復古」萌芽。南朝梁朝的著名文學批評家、文藝理論家劉勰就已對駢文不滿,在他所著的《文心雕龍》中提出了「明道」的主張。

西魏文帝大統十年(公元544年),宇文泰就用行政命令反對駢文,宇文泰後來成為北周的開國皇帝。

劉勰提出的「明道」主張和宇文泰用行政命令反對「駢體文」這兩件文學史上的事請,可以說是發出了以古文代替駢文的先聲。

劉勰《文心雕龍》·書影

後來北魏、北周之際的文學家柳慶用古文寫賀表,北周文學家蘇綽模仿《尚書》寫《大誥》,北齊文學家顏之推也提出「以古之制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的古文創作主張。

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直接下令反對駢文,李諤上書倡導「復古」運動。隋朝末年的文學家王通在《王道篇》中明確地說到:「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無文也,王道從何而興乎?」從王通的觀點就可以看出,他對駢文的反對思想是很明顯的。

到了唐代,尤其是武則天在位時,文學家陳子昂又一次提出了文學改革的口號,被稱為開創一代文風的先驅者。《舊唐書·文苑傳》中說:陳子昂以後,「屬詞皆以經典為本,時人欽慕之,文體一變。」

陳子昂huix

陳子昂之後,一大批文學家,如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等人,相繼提出古文改革的理論,特別是元結,在古文創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陳子昂、元結等人的古文改革理論和實踐為後來韓愈和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啟開了先河。

在駢文由鼎盛到衰落的發展過程中,反對駢文的鬥爭是不斷發生的,由古文代替駢文的一場大搏鬥是不可避免的。這說明韓、柳所倡導的「古文運動」是我國散文本身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是 散文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但是韓愈和柳宗元之前,反對駢文的人如此眾多,都不能形成社會運動,除了他們自身的弱點之外,主要是社會條件不成熟。

韓愈繪像

而這種現象到了韓愈柳宗元的時代,則變成了一種轟轟烈烈的文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為「古文運動」的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可以說是「古文運動」的卓越領導者。他們自身卓絕的古文理論和創作實踐,都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前輩。

在韓愈和柳宗元手中,「古文運動」達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對同時代熱愛古文創作的青年後輩起到了指導和示範的作用,尤其是韓愈有在國子監博士任職的履歷,他更是將他的古文創作理論進行了不遺餘力地推廣。

柳宗元繪像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的意義

柳宗元「古文運動」中的地位僅次於韓愈。柳宗元也提出過重要的古文理論,但主要的是以他典範的古文創作參加和領導「古文運動」的。

由於他長期謫居邊遠地區,在領導「古文運動」方面雖不及韓愈,但就他的作品所達到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成就來說,又是韓愈所不及的。

柳宗元繪像

柳宗元的散文是豐富多彩的,他的論說文,表現了他進步的政治觀點和初步唯物論、無神論的思想。著名的長篇論文《封建論》,針對當時藩鎮割據的現實,他批判了分封制的不合理。

在贈序文《送寧國範明府詩序》和《送薛存義序》等文章中,柳宗元就提出了「吏」是「民役」,而不能「役民」的觀點,如柳宗元在《送薛存義序》中明確提出「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的觀點,原文節選如下:

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於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於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柳宗元提出這樣的觀點,這在當時社會環境裡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能夠提出與傳統的「牧民」觀點相對立的「民役」觀點,卻是很難得的。

在《天說》和《與韓愈論史官書》中,柳宗元也是毫不客氣地批判了韓愈的「天命論」和「史官危險論」。如柳宗元在《天說》中是這樣回復韓愈的:

柳子曰:「子誠有激而為是耶?則信辯且美矣。吾能終其說。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下而黃者,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子而信子之仁義以遊其內,生而死爾,烏置存亡得喪於果蓏、癰痔、草木耶?」

雖然政治上的觀點不一樣,但是柳宗元和韓愈是很好的朋友,早在唐德宗李适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柳宗元任監察御史裡行時,就與韓愈、劉禹錫經常探討學問,互相學習。他們在一起共事,結成了朋友。

韓愈在《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的長詩中寫道:「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由此也可見,韓愈和柳宗元是互相欣賞,相互推崇,惺惺相惜的文壇好友。

柳宗元《天說》部分內容

在領導「古文運動」中,韓愈和柳宗元兩人也是互相支持,共同倡導的。當韓愈寫的《毛穎傳》受到人們嘲笑非議時,柳宗元挺身而出為他辯護。

當韓愈寫了一篇《師說》的文章,提倡尊師重道並自為人師而受到別人的謾罵、嘲笑、甚至遭到人身攻擊時,柳宗元深表同情,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柳宗元就為韓愈辯解道: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當韓愈向人推薦柳文,柳宗元卻謙虛地回答說:韓愈的才學比自己高得多,只有司馬遷可以相比,意思是說韓愈是繼司馬遷之後偉大的散文家。在《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中寫道(以下節選):

足下所封示退之書,雲欲推避僕以文墨事。若退之之才,過僕數等,尚不宜推避於僕,非其實可知。退之(韓愈)所敬者,子長、子云。子長於退之固相上下。

文中說的「子長」就是指西漢文學家司馬遷,「子云」就是漢代文學家指楊雄。

也因此,「韓、柳文墨相推轂」,一時傳為美談。但是兩人在政治態度和哲學思想上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在對待「永貞革新」的態度上,韓愈並沒有明確的表態,也沒有明確的支持,而是對「永貞革新」保持觀望的態度;在哲學上的觀點,基本上是唯心論、天命論。在這些原則性問題上柳宗元卻是毫不苟且,不留情面地給予批判。

柳宗元繪像

柳宗元散文取得的成就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他主要的是以他典範的古文創作參加和領導「古文運動」的。因為柳宗元本身在古文的創作上就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可以說是他那個時代裡最高的成就了。

(一)柳宗元的駁論文成就柳宗元的《非<國語>》有六十七篇,都是短小精悍的駁論文章。對《國語》一書歪曲了的歷史事實加以駁斥,論點鮮明,筆鋒犀利,一針見血。例如其中《戮僕》一篇中,柳宗元寫道:

晉悼公四年,會諸侯於雞丘。魏絳為中軍司馬。公子楊幹亂行於曲梁,魏絳斬其僕。非曰:僕,稟命者也。亂行之罪在公子。公子貴,不能討,而稟命者死,非能刑也。使後世多為是以害無罪,問之,則曰魏絳故事,不亦甚乎!然則絳宜奈何?止公子以請之命。

《國語》書影

文中第一段是《國語》的原文;第二段是柳宗元以「非曰」的形式開頭,發起的駁論,標明是柳宗元自己的批駁觀點。

柳宗元駁斥的事情是《國語》中記載的春秋時期的一件事情:晉悼公四年公(公元前569年),公子楊幹的戰車衝亂了隊列,魏絳卻殺了楊幹的僕人。

《國語》以此標榜魏絳的軍法嚴明,而柳宗元駁斥說,這樣錯殺無辜,並非軍法嚴明。並且說明這樣做對後世的影響很壞,進而指出魏絳應該採取的辦法。

柳宗元的這篇駁斥文章語言簡潔,層次分明,擊中了要害。柳宗元《非(國語)》一文的意義不僅在於對《國語》的批判,而且是對傳統的觀念及權貴階層的挑戰,表現了柳宗元非凡的膽識和才學。

柳宗元強烈地駁斥了《國語》中罔顧歷史事實、委屈歷史事實的的記載,他把《國語》比作「文錦覆蓋的陷阱」,一定要加以駁斥。

《國語》書影

同時柳宗元對《國語》中除過歷史記載之外的寫作手法予以了肯定,他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如是說道:

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

「參之《國語》以博其趣」一句,意思就是說柳宗元自己在創作時充分吸收古人創作上的經驗,藉以磨礪氣勢,暢達條理,縱橫思緒,尤其是學習《國語》中敘事的趣味性。

他還向人介紹該書的藝術特點,這正是柳宗元對待古代文化遺產批判、吸取的正確態度。

柳宗元繪像

(二)柳宗元的遊記文成就「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柳宗元被貶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後,寫了不少遊記,例如「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這些遊記是柳宗元在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期間寫下的山水遊記,「永州八記」就像一幅連貫的豐富多彩的畫卷,將永州秀美的山水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這些遊記因為優美的文筆,而被人們廣泛傳誦。如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這樣寫永州西山的: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裡,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永州(今湖南零陵縣)風光

柳宗元面對眼前奇異的景觀,胸懷頓覺開闊,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油然而生:廣大得如同浩氣看不到它的邊際。欣喜滿意地同天地交遊而設有盡期。於是「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以至於暮色降臨也渾然不覺,仍不願歸去。

在山水的描繪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情感同描寫山水結合在一起,行文水乳交融,巧妙自然,文句辭藻優美,無與倫比。柳宗元可以說是酈道元之後,山水風景散文的大家。

《始得西山宴遊記》圖意

(三)柳宗元的語言小品文成就柳宗元的寓言,獨創一格,其特點是通過一個簡短有趣的故事,故事裡的角色不限於人,也許是鳥獸花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和諷刺作用。如柳宗元著名的《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這三則寓言故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比如柳宗元的著名語言小品文《蝜蝂傳》,這篇寓言的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這一藝術形象,原文寫道: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在《蝜蝂傳》中,柳宗元通過描寫小蟲蝜蝂善負物、喜爬高的特性,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陋面目和心態。

《蝜蝂傳》行文簡約精妙,說理師法自然,結構細密,邏輯嚴謹,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

這篇寓言的寓意就是要告訴世人這樣一個道理: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要太貪心,嘲諷了追求名位、貪婪成性的醜行。

寓言在我國先秦散文中已大量存在,但都是作為文章中的一個比喻出現的,很少獨立成篇,而柳宗元則把寓言變成了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大創造性的功績。

(四)柳宗元的傳記文成就此外柳宗元的傳記文也是很有成績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種樹郭橐駝傳》,如原文中有這樣一段: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也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

文章先寫橐駝的命名、橐駝種樹專長和種樹之道,然後陡然轉入「官理」,說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為橐駝之傳,目的是為下半篇的論述張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種樹之道的類比和引申,前賓後主,上下相應,事理相生,同時柳宗元在文章中發揮了他的寓言體雜文筆法,是的這篇文章具有了很高的藝術表現力。

柳宗元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推論出「養人」的道理。

在文中,柳宗元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批評當時的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為,反映出作者對普通民眾的同情和改革弊政的願望。

《種樹郭橐駝傳》圖意

唐代「古文運動」的衰落

柳宗元在散文創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很高的,他的各種體式的散文都達到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峰。

韓愈、柳宗元順應歷史和散文本身發展的趨勢,成功地領導了唐代中葉的「古文運動」。他們的散文不僅代表了唐代的散文的最高成就,而且對後世的散文影響很大。

柳宗元繪像

但是韓、柳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在他們的繼承者手裡,受到了曲解,偏離了原來的方向,走上了偏離韓愈和柳宗元「古文運動」初衷的道路,尤其像韓愈的學生李翰,把「古文運動」變成了討論孔孟儒家學說的說教,為宋代的道學開闢了道路。

以皇甫湜為首的一派,又片面強調「創新」,把「古文運動」引上了奇異怪僻的狹窄道路,也完全脫離了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的初衷。

只有晚唐的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的小品文,才真正繼承了古文運動的傳統,魯迅先生在《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一文中評價這幾位的小品文:「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正是由於韓愈和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沒有得到有力的繼承和發展,「古文運動」在晚唐又再度衰落,駢體文又再度復興了。

相關焦點

  • 古文運動與韓愈的理論主張、散文創作之間的關係
    導語:古文運動發軔於陳子昂,於安史之亂時期開始醞釀,代表人物是韓愈與柳宗元,古文運動主張重道輕文,強調文章的教化作用,倡導學習陳子昂的古文創作。韓愈的散文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對後世的散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文運動在文與道的關係上,古文運動的參與者認為文章本道宗經,通俗點將就是重道輕文。他們強調要以聖人之道做文章,反對太重視文章技巧。在文章的作用方面,他們強調要發揮文章的教化作用。
  • 唐宋八大家在文學發展上作出了怎樣的貢獻,為什麼如此受人推崇?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他們被人們並稱的原因是他們在散文發展上都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自從他們之後,古文便成為了散文中的絕對主流,為之後千年的文言文發展奠定了方向。
  • 唐宋古文運動的文學維度
    胡適認為古文運動是對駢文的革命。當然,古文與駢文互相鬥爭的對立觀念,並不是胡適發明的,在他之前的古人就有這樣的說法。比如曾國藩在《覆許仙屏》一文中就談到:「古文者,韓退之氏厭棄魏晉六朝駢儷之文,而反之於六經兩漢,從而名焉者也。」可見這個觀念在曾國藩那個時代就有。但因為胡適巨大的影響力等,「古文運動」的說法從此慢慢被學術界接受。
  • 韓愈對後世影響深遠,所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新的文學世界
    韓愈,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人之一,他出生於河南河陽,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或「昌黎先生」,他是個極其優秀的文學才人,為我國的文學詩壇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 雜談歐陽修:文如其人,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記舊本韓文後》歐陽修從小熱愛韓愈的文章,他後來將《韓愈文集》補綴校訂,作為從事「新古文運動」的作家們學習的第一手材料,「古文運動」其實就是散文、詩歌復興運動,是對南北朝以來的駢體文進行的改革,歐陽修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堅定支持者和踐行者,並且在散文創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歐陽修倡導和踐行的古文運動歐陽修為什麼要進行古文運動呢?
  • 【風流人物】柳宗元離開他的前任,才能成為古文大家
    這句話在柳宗元身上同樣適用,柳宗元被貶出長安後,才能成長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八位唐宋古文大家中,柳宗元的一生最為短暫,享年僅47歲。但柳宗元還是憑藉短短47年中創作的文學作品達到了一個古文大家的高度,不僅如此,他在哲學思想領域也取得巨大成就,所著的《天說》、《天對》等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古文大師、文章鉅公、百代文宗--韓文公
    於是文人們開始重視文章的實用,追求自由表達的古文,反對過分追求形式、束縛思想內容表達的駢體文。韓愈首先倡導古文這種文體,得到眾多文人的支持,成功在文壇上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文體革新運動,這就是在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古文運動。
  • 上升白羊座到底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
    導語:認識太陽星座會有助於我們了解一個人最根本的特質,實際上除太陽星座外,上升星座也對我們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因為上升星座可謂個人出生圖中最難琢磨、最難理解的部分,它可能隱藏著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真實性格。
  • 都說劉邦是流氓,他到底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
    自古凡是能成大事者,必然有著順應時代的性格特點,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風評向來不好,那麼他的性格是怎樣的呢?與他成就大業又有什麼關係呢?
  •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柳宗元(合集)
    在唐宋文壇,有這樣八位獨具特色的文學家,他們用筆墨名傳千古,他們的人生跌宕傳奇,他們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是為後世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那麼,是誰首先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合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這八個人入選「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會是什麼呢?
  • 道教神仙中的八仙,他們都有著什麼本領,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今天我們看一下這八仙都有誰,並且都有著怎樣的故事吧。八仙之首是鐵拐李,在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影視作品中,鐵拐李是用拐的。他的形象是瘸腿的乞丐,並且非常的邋遢。實際上鐵拐李的樣貌並非如此,原來的鐵拐李相貌堂堂,是一個非常俊美的男子,但是後來為什麼,以這幅相貌面對世人呢?這與他的一個經歷有關。傳言鐵拐李在身為凡人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與神仙相互溝通,他可以做到元神出竅。
  • 文垂千載八大家(二)枯淡崔嵬——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中年時仕途坎坷,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此後一直沒有回到長安。恰恰是在貶謫期間,柳宗元的文學才情充分爆發了。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展出了《當代拓柳宗元行書龍城石刻》等多件與柳宗元有關的文物真跡,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件就是《當代拓北宋蘇軾楷書韓愈羅池廟碑》,又稱「三絕碑」。
  • 趙振清:散文的魅力
    再一點是散文可以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甚至一個單位、團體或者個人的的計劃、總結,向上級的匯報,向下級的傳達,無不用散文的形式來完成。我重點介紹一下文藝性散文。文藝性散文,一般以表現形式劃分為,議論散文,寫人、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 貝靈頓梗有著怎樣的歷史,它的外觀和飼養有哪些特點
    貝靈頓梗有著怎樣的歷史,它的外觀和飼養有哪些特點現在,我身邊有許多的朋友都喜歡養一些小寵物,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其中有幾個朋友喜歡養一些小狗或者是貓咪,這樣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歡樂,也可以緩解我們的煩惱,而他們養的一般都是比較普通的那種,我就不太喜歡和別人一樣,這樣就沒法表現自己的個性了
  • 怎樣運動可以瘦肚子
    核心提示:讓人最難以接受的事情就是大肚腩,然而肚子卻又是全身最容易變胖的一個部位,現在大多數的人們都喜歡吃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並且也都普遍比較懶惰,而不喜歡運動,總是坐著,長期下去大肚腩就會找上門,那麼怎樣運動可以瘦肚子呢?
  • 遊戲音樂對一款遊戲有著怎樣的作用?
    遊戲中的音樂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音樂是電子遊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一個電子遊戲是否優秀的一大重要衡量標準。那麼,音樂之於電子遊戲到底具備什麼樣的作用呢?遊戲音樂可以確立遊戲的基調與情緒  一般來說,在一個遊戲開始菜單的背景音樂響起的一刻,玩家就基本可以判斷這個遊戲的基調是怎樣的了;特別是當有些遊戲的開頭動畫給不了我們太多關於整體情緒的信息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開始菜單的音樂來判斷這個遊戲到底是陰鬱的、歡快的、深邃的、沉重的或是縹緲的--比如我們在進入了《暴雨》的開始菜單聽到音樂後,就馬上可以想像這個遊戲得有多麼喪了
  • 散文丨田日曰:柳宗元與雙牌
    這從他給寫給一個叫許孟容的好友的信中可看出端倪:「今其黨與,幸獲寬貸,各得善地,無分毫事,坐食俸祿,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棄廢痼,以希望外之澤哉。」他與其他同被貶謫的人,同屬於只拿著工資,卻沒安排具體工作的閒差。既然是貶謫,甚至就遠不是閒那麼簡單,其中還必然包含相應懲戒在內。
  •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習小古文呢,如何才能學好小古文呢?
    首先,我要把你介紹給讀者朋友們:大家通常把古文理解為文言文,或者理解為古代人寫的文章。文言文是和白話文相對應的。在大約 100 年前,中國爆發了一場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的內容之一,就是提倡以淺顯通俗的白話文代替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古人用的語言,說話和寫文章通常是不一樣的。
  • 商偉:活色生香的古文中,有過去時代的吉光片羽
    ——商偉我編撰的《給孩子的古文》今年5月出版後,不斷有人問我:古文那麼難讀,有什麼訣竅沒有?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上古文?我們常說,中國有著數千年不曾中斷的文明,而古文書寫正是維繫歷史延續性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我們進入古典傳統的必經之路。古文的主題包羅萬象,風格千變萬化,又怎能以「枯燥乏味」一言以蔽之呢?明末清初的金聖歎曾經將他生活中的一些快樂的瞬間寫成短文,每一則都以「不亦快哉」作結。
  • 柳宗元《鶻說》| 過盡千帆,夢回長安
    柳宗元在艱苦的磨難中度過他風華正茂的後半生,病逝時年僅47歲。他一生留存的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 據《柳宗元集》中廖注引用韓愈中的內容: 柳宗元在永州的10年間,曾數次託人帶信,期望能重回長安,並且被重用。但他的願望至死都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