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著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底特律,而電影裡是北加利福尼亞,主要是為了取景更好看。
2. 原著的時間線長很多,電影裡從電視上報導俄羅斯發生自殺事件到傳播到美國只是很短的時間,而小說裡,大規模自殺的傳播花了更長的時間,而且不是以電視報導的形式,而是人們的傳聞,直到後面人們才發現真的不太對勁,這樣的改編是為了讓電影有更多的篇幅講後面的故事。
3. 香蕉姐扮演的Jessica, Malorie的姐姐在小說裡叫Shannon,在災難發生之後,兩個人回到家裡躲了三個月直到Jessica意外看到靈體在浴室裡自殺。電影裡因為上面提到的原因改編成直接在回家的路上死了。
4. 原著裡沒有那麼多瘋子,他們只是猜測可能那些精神病人看了靈體也不會自殺,結果Gary來了證實了這個猜測。相反電影裡有一大幫瘋子在說什麼淨化世界。
5. 書中一些配角的名字和結局稍微有一些不同,如Douglas,那個愛喝醉和Malorie吵架的大叔,小說裡沒有這個人物。小說家Charlie在原著裡叫Don,活了更久,作用也更大。 相反地,黑人Tom在原著裡作用沒有那麼大,他在Malorie生育的時候就被Gary弄死了。Malorie是一個人養大孩子們的,這也就是她為什麼叫他們Boy和Girl,因為她覺得除了活下來,其他一切都是奢侈無用的。
6. 原著裡兩個孩子從出生就被蒙上雙眼,他們從未取下來過,是為了訓練他們在無視覺下的行動能力。
7. 在原著裡,Malorie和孩子們訓練了四年才敢泛舟去避難所。(所以不要吐槽邏輯了,兩個小時的篇幅你還想要多少細節,這種可以自己腦補的啦)
8. 在原著裡,小鳥們的作用性被凸顯得更大,它們被當成一種裝置來檢測有沒有靈體的存在,鳥盒裡的鳥最終在旅途中間瘋了。原著還有一個場景:當他們快到終點的時候,有上百隻小鳥發瘋死掉,下起了死鳥雨。而在電影裡,小鳥們的象徵意義更大。原著裡還有狗,有些被發現和死掉的主人一起,沒有瘋掉,但也發現瘋掉了的,因此可以推斷出狗雖然不能免疫但是可能比人類更有抵抗力一點。
9. 原著的結局更加黑暗和讓人毛骨悚然。她們到避難所以後,Malorie逐漸發現很多盲人其實他們的眼睛都是被故意刺瞎或者挖掉來預防靈體的入侵。她懷疑自己和兩個孩子可能要被人強制弄瞎。
最後我自己想說一句就是我覺得這個譯名沒有原名好,Bird box,鳥盒,其實有一點一語雙關,既指女主手裡的那一盒子鳥,其實是不是也有一點象徵著人類被關在室內不得而出的命運呢?想到這一點是因為最後在避難所那一幕看天花板感覺好像鳥籠。
Source:https://www.thisisinsider.com/bird-box-book-movie-differences-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