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個政治實體只有55人,卻還有一名總督,有一個10人組成的立法機構,你覺得可信嗎?這的確存在的,這就英國在海外最小的殖民地——皮特凱恩島。
皮特凱恩群島非常小,只有紐約中央公園那麼大,群島位於太平洋中南部、玻里尼西亞群島東南部。由4座島嶼組成,分別是:皮特凱恩島、亨德森島、迪西島和奧埃諾島,雖然亨德森島是最大的島嶼,但是只有第二大島嶼皮特凱恩島有人定居。皮特凱恩島,面積僅4.6平方公裡,共9個家庭55口人,島上居民的祖先都是英國邦蒂號上的叛變船員,首府為東北岸的亞當所教。皮特凱恩島目前也是英國在太平洋地區所剩下的最後一塊海外領地。由於島嶼人口過少,據說目前接受移民,你願意去嗎?
皮特凱恩群島的歷史:
皮特凱恩島首先在1606年被西班牙的一名水手發現的,但是由於是一座荒島無人居住,沒有資源,因此不被人們所放在心上,也沒有進行地圖標註。
1767年英國人的一隻探險隊重新發現了這座島嶼,最先看到這座島嶼的是英軍的一名士兵的姓氏皮特凱恩來命名。
在隨後的20多年裡,這座島嶼跟世界上很多的島嶼一樣,默默無聞,但是在1789年發生了一件事,讓這座島嶼名聲大噪。更是在100多年後走上了影視螢屏,獲得了1963年奧斯卡提名——《叛艦喋血記》。
1789年英國皇家海軍「邦蒂」號戰艦由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法屬玻里尼西亞向風群島中的最大島嶼,也叫大溪地)駛往西印度群島途中,因為船長布萊爾太過專橫,大副弗萊徹·克裡斯琴對此非常不滿,於是率領25名下級軍官和水手劫持了該船。船長及其效忠者被驅趕下船,給了一艘小艇,任其漂流。幸運的是,布萊等人利用唯一的一個六分儀和一塊懷表,在41天內航行了3600英裡,竟然奇蹟般地安全返航了。
叛亂者駕船駛回大溪地島,其中16個叛亂者不願意前行了,便留在了島上。因為叛亂的罪名是十分嚴重的,一旦被英國海軍抓住就必死無疑,因此克裡斯琴帶領剩餘8人繼續航行,並且在大溪地島帶走了一些土著,其中包括12個女性,他們最終決定來到皮特凱恩島定居。不過由於大溪地男子和英國人經常發生衝突,相互殘殺,最後經過數年之後僅剩4名船員與10名大溪地婦女和她們的孩子。在1800年的時候,剩餘的4名船員也相繼去世,僅剩亞當斯一人領著一幫婦女和孩子艱難度日,但是生活的很和睦平靜。
1808年,美國捕鯨船「託帕茲」號抵達皮特凱恩島,發現了他們,隨後1814年英國海軍再次發現這座島嶼,但是英國政府沒有處決亞當斯,還在10年後的1825年赦免了他,並且把皮特凱恩島的首府以約翰·亞當斯的名字命名,1887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此後的100年裡,皮特凱恩島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傳說中,孤獨地忍受著颱風、乾旱、疾病和死亡,直到一條醜聞使它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1996年,一名牧師向英國當局抱怨說,皮特凱恩島首府亞當斯敦市市長的兒子強姦了他11歲的女兒。於是肯特郡警局派出了警員前去調查,成為了踏足皮特凱恩島的首批英國警官(話說英國對這個島嶼也太不重視了,這100多年基本上是放養狀態)。
於是這座島嶼的神秘面紗被暴露於世:整個島上約一半的男人被控犯下數十項強姦罪,受害者都是十一二歲的幼女。經過一名英國記者的調查發現,這座島嶼竟然在長達200年的歷史裡一直存在著對未成年女童的侵害。這一切都源於該島奇特的「性風俗」,英國司法機關對該案的審理引發了激烈爭論,一部分人認為必須幫助皮特凱恩島建立有秩序的文明,另一部分人堅稱英國是在摧毀一種「文化特性」。
皮特凱恩群島地緣:
1、擁有廣闊專屬經濟區
1992年宣布周圍370平方公里海域為專屬經濟區,並於同年在專屬經濟區內發現巨大礦藏。現屬英國海外領地,且為太平洋共同體(太平洋共同體)成員。皮特凱恩群島列入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的非自治領土。
2、是南太平洋重要據點
地處巴拿馬至紐西蘭中間位置,是我國繞道德雷克海峽去大西洋和南極長城站的重要節點。
3、橫跨太平洋的前哨。
地處亞太和南美的中間,亞洲飛機飛往南美和南極洲的天然中轉站,海運船隻也需要在皮特凱恩群島獲得補給,有利於加強對世界航運貿易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