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個國家,每一屆的總統選舉都是備受關注的,而就在12月14號,美國選舉人團進行了投票,並最終確定了美國的下一屆總統。
而根據《紐約時報》所寫,如果這就是最後的認證結果,那麼拜登將以306票的總數超過川普的232票,「成功接任」美國的第46任總統。
一般來說,選舉人的投票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一般他們就只是對11月份的選舉結果進行一個畫押。
但是今年參選人中有一個難纏的角色,那就是川普,川普在11月份的時候不承認敗選,所以今年的選舉人投票就顯得格外地引入注目。
選舉人投票是什麼意思?
美國總統的選舉方式是選舉人團投票制度,每當大選日到來,美國公民就會前往當地的投票點投出自己的選擇。
然而他們的投票實際上就是給這些選舉人團投票,選舉人團共有538人,而當選美國總統的最低票數是270票。
所以最後由選舉人團進行投票,得票高的那位就是下一屆總統。
那這些選舉人是怎麼來的,每個洲的票數又是怎麼定的呢?
其實每個洲的選舉人數量都是不一樣的,這是根據每個洲的人口來定的,所以在2024年的那次選舉時不同洲的選舉票數就會有所不同。
例如今年紐約州29票,德克薩斯州38票,加州55票。
而每洲都不一定只有一個政黨,所以兩個政黨會分別選出自己的選舉人,然後這個洲的公民投票的時候會選擇自己心儀的選舉人,得票數高的就會成為該洲的選舉人。
而美國歷史上也並不是每一次普選勝利的參選人就會是最後的贏家,所以這才讓川普看見了希望!
歷史上兩次逆向而行的選舉
第一次是2000年的喬治·布希的選舉,當時在普選的時候雖然以微小的差距敗給對方,但是卻在最後的選舉人團投票中取得優勢,獲得了最後的總統之位。
第二次是川普在2016年與希拉蕊·柯林頓的選舉之戰中,雖然普選的時候與希拉蕊差距巨大,但是卻在最後的選舉人團投票中以304票的巨大優勢當選當屆總統。
選舉人員的身份
每年參加選舉的選舉人的身份也是備受大家關注。
美國對選舉人的身份並沒有做過多的強制性要求,只要不是議員和現任的聯邦官員就行,
所以當地很多的已經退休的官員和地方官員以及普通百姓都會參加選舉。
而今年選舉中最受人關注的選舉人就是希拉蕊·柯林頓,這位曾經在和川普的選舉中敗選的參選人,不知道今年會把票投給哪一個參選人呢?
拜登的團隊早就準備好了應對措施
普選結果出來之後,川普對這個結果很是不滿意,於是他不斷給予共和黨官員壓力。
並令多個洲上訴,表示不同意這樣的普選結果,並要求廢除。
使得共和黨官員很難辦,川普這是在質疑普選的公平性,也是在挑戰選舉人團機制的合法性。
這是因為之前川普曾就這樣做過,並且成功了,所以他才想再搏一搏
在2016年的大選中,出現了七位「失信選舉人」,失信選舉人就是指那些原本已經決定好要投給一個參選人的,後來臨時改變,投給了另一個人。
這還是1948年以來,第一次大選中「失信選舉人」的人數超過了一個人!
所以後來人們為了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便制定了失信選舉人的投票結果無效的法律,並制定了相應的懲罰和裁決。
所以,一般的選舉人就是按照之前普選的結果再重新畫押一次罷了。
但是,為了避免選舉途中出現什麼么蛾子,拜登團隊也是早就做好了準備!
首先他們要確保支持自己的人成為選舉人之一,他們會遊走在各個洲的選舉人投票中,並儘量保證支持自己和忠於自己的人成為選舉人。
其次,他們會安排好選舉人的交通出行以及選舉當天的計劃籌辦,並且都會有後備方案,以防出現什麼突發事件。
而且,每年的選舉委員會都會給予最大的幫助,就算有人遲到了,他們也會提供幫助,並在確認情況之後讓其繼續參加選舉。
所以這一層層的籌劃就是為了不讓對手有機可乘!
投票結束之後川普還有機會嗎?
《華盛頓郵報》曾說,各州的選舉人投票時間最遲到12月23日,如果錯過則投票失效。
等票都收集好之後,會送到華盛頓,並在1月6日下午一點進行正式計票。
主持加上計票的共有五個人,主持的是參議院議長的邁克,打開選票之後邁克會將結果交給另外四位計票員,這些計票員兩個來自參議院,兩個來自眾議院。
如果拜登最後的票數高於270票,則他將獲選美國總統。
但是,在計票結束之後,國會議員有一次機會對投票結果進行抗議,並提交書面申請,而這份書面申請需要一名參議院議員和一名眾議院議員籤字才可正式生效。
申請之後,該議員有權對一個洲的選舉結果提出異議。然後各個議員都有五分鐘的時間對這次辯論進行發言。
全部發言結束之後,再做一次統計,由各個議員進行投票,看是否該洲要重新進行投票選舉。
但是就歷史來說,以這種方式推翻選舉結果的機率幾乎為0,所以川普要想翻身,說實話他需要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