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英國的疫情突然嚴重起來,原因可能和一種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有關。
英國衛生和社會保健部於當地時間12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內,英國新增確診病例35928例。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當日表示,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已經失控。
(來源:央視)
這個新變異的新冠病毒傳播力到底有多強?致病力怎麼樣?會不會傳播到中國?
我們這就來為大家解讀,只說乾貨!
英國的新毒株(或者叫新變種)被命名為VUI-202012/01,是今年9月在倫敦或肯特郡出現的。新毒株出現了17個位點的突變,最重要的一個是刺突蛋白中的N501Y。
新冠病毒正是靠刺突蛋白與人體相連接,進而致病和傳播。
簡單來說,N501Y突變可導致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增強。
(這是新冠病毒的結構示意圖,上面這些紅色的凸起就是刺突蛋白。來源:美國CDC)
傳染性到底增加了多少?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1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科學家指出,這一新毒株的傳染性比普通新冠病毒高70%。
(來源:微博@中國新聞網)
這個70%又是怎麼來的呢?
國內很多媒體在報導該新聞時,也沒有進行過解釋。其實,這個知識點過於專業,對於普通人來說也不太需要了解,可以直接跳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這段。
今年9月發表在頂級期刊《細胞》(Cell)上的一篇論文[1],研究了新冠病毒突變與ACE2受體結合力的關係。(好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人體細胞表面這種叫ACE2的受體就是鎖,新冠病毒就有打開它的鑰匙。)
論文中提到一點: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3個突變,能提高病毒與ACE2受體的親和力,其中就有N501突變。關於N501Y突變的親和力變化,請看下圖2個箭頭交匯的色塊。圖裡的色塊,代表突變與病毒親和力的關係。顏色越藍,親和力越高。
英國科研人員根據細胞實驗和基因組的分析結果,推測新毒株的傳染力提高71%。
(來源:Cell)
超綱題講完了,咱們還是說回新毒株對疫情防控的具體影響。
根據英國新發呼吸道病毒威脅諮詢小組(NERVTAG)的會議報告[2],有這樣5個要點值得關注:
1.新毒株導致基本傳染數(R值)增長了0.39~0.93
解釋:
R值可簡單理解為,一個感染者平均能傳染給幾個人。R值越高,說明傳染性越強。
根據測算,新毒株大約能多傳染0.4~0.9個人。對於即將迎來聖誕節的英國,新毒株導致的R值增高,會讓醫療系統承受更大的壓力。
2.病毒核酸濃度比其他毒株更高
解釋:
這意味著患者的樣本(比如飛沫等)傳染性更強。
3. 1000位新毒株感染者中出現4例死亡,與其他毒株基本持平,但還需進一步研究
解釋: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新毒株的毒力(殺傷力)並沒有增加。
但傳染性的增加如果突破一定的限度,導致患者過多,可能會引起醫療系統崩潰,同樣也會導致病死率上升。比如今年3月的義大利。
4.新毒株病例在封城期間出現快速增長
解釋:
根據英國科研人員的分析,倫敦目前有超過60%的新發病例與新毒株有關,分別佔東部病例的59%和東南部病例的48%。
截至12月13日,在英國已有近60個不同地區發現了1108例新毒株導致的病例。
5.其他國家很少有新毒株,但澳大利亞發現了一例英國輸出的新毒株
先總結2個好消息:
1.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毒株更致命或者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
2.也沒有證據表明,疫苗對新毒株的效力會降低。
但對於科學家來說,今後還需要持續監控新出現的病毒株,並研發能針對多種變異病毒的疫苗。
為什麼?
因為病毒在流行期間,個別基因突變會導致抗原發生小幅度變異,如果變異不斷積累,可能使病毒再次感染同一宿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次感染」,那新冠肺炎可能就會像季節性流感那樣,每隔一段時間就得重新接種疫苗來預防新毒株。
對於我國來說,國外越來越多的新冠病例、高傳染性新毒株的出現,加之冬春季本身就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時期,可能會導致國內防疫難度逐漸增大。
這也提醒我們每個人,請繼續做好個人防控——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參考文獻
[1]Starr, T. N. , Greaney, A. J. , Hilton, S. K. , Ellis, D. , & Bloom, J. D. . (2020). Deep mutational scanning of sars-cov-2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eveals constraints on folding and ace2 binding. Cell, 182(5).
[2]NERVTAG meeting on SARS-CoV-2 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 VUI-202012/01. New and Emerging Respiratory Virus Threats Advisory Group. Date & Location of meeting: 11:00 – 13.00 18 December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