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有約 | 「綠皮書」是什麼……?

2021-02-21 電影頻道

"世界上那麼多孤單的人,

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導演: 彼得·法雷裡

編劇: 尼克·瓦萊隆加 / 布萊恩·庫瑞 / 彼得·法雷裡

主演: 維果·莫騰森 / 馬赫沙拉·阿里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劇情簡介:

唐·雪利即將開始為期八個星期的南下巡迴演出,可是那個時候南方對黑人的歧視非常嚴重,於是失業的託尼便成為了唐·雪利的司機兼保鏢。

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此同時,唐·雪利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電影&時光

一黑一白之間不同種族的文化衝突,和一高一低社會階層的雙向反差,是促成這部電影的重要因素。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綠皮書》,編劇將「綠皮書」用來當故事基底,巧妙地植入了一個關於底層白人和精英黑人的故事。

歷史上的唐·雪利是一位在美國非常著名的牙買加裔鋼琴家及作曲家,兩歲時就開始接觸鋼琴。他年少成名,18歲就同波士頓流行樂團一起舉辦音樂會。

作為音樂家,他擁有極高的音樂素養和很好的教育背景,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

1962年,他去美國南方進行巡演,而影片《綠皮書》正是截取了在這樣一個巡演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電影中所展現出來的核心公路旅行其實長達一年零三個月,而範圍也比片中廣泛得多,《綠皮書》可以說是一場濃縮版的旅程。

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既然是講述一個關於底層白人和精英黑人的故事,那影片片名又為什麼會叫做「綠皮書」呢?其實《綠皮書》是一本綠色封面的小冊子,這樣一本冊子是時代背景下出現的特殊產物。

它的全名是「黑人汽車旅行綠皮書」,1936年,由紐約黑人社區的郵局職工維克多·格林和他的妻子編寫,書中詳細介紹了在長途汽車旅行中,非裔美國人可以進入、居住和消費的旅店、餐館、酒吧和公路休息站。

雖然早在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後就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但實際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美國的種族隔離政策依然存在。

在《綠皮書》故事發生的1962年,美國南方的許多州,奉行嚴苛的種族隔離政策,使得有色人種在這些地區出門和旅行時步履維艱,酒店拒絕他們入住,車行拒絕給他們修車等,非裔美國人如果一不小心違反了這些隔離政策,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所以一本《綠皮書》對於在大半個美國駕車旅行的兩位主人公而言,顯得十分重要,它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像是有色人種旅行時的「保命手冊」。

劇照

2019年北京時間2月25日,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電影《綠皮書》打敗此前呼聲較高的影片《羅馬》、《黑豹》、《波西米亞狂想曲》等,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

影片中兩位男主角分別由維果·莫騰森和馬赫沙拉·阿里飾演,兩位演員也都獲得了奧斯卡表演獎項的提名,最終阿里因成功飾演了鋼琴家唐·雪利,而一舉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其實早在第89屆奧斯卡中,他就已經通過在《月光男孩》中的精彩演技獲得了當年的最佳男配角獎,此次憑藉《綠皮書》再度捧起金像獎的獎盃,阿里也創下了三年兩奪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佳績。而特別有趣的是,《綠皮書》和《月光男孩》皆是獲得當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身高一米九,身材壯碩的阿里曾經非常想當一名職業的籃球選手,但父親的去世,卻深深影響了他。

阿里的爸爸曾在紐約百老匯工作,因為父親的原因他接觸了大量的電影和音樂劇,後來他不但在大學戲劇活動裡嘗試了演戲,隨後還進入紐約大學學習表演並獲得碩士學位。

對於阿里來說,飾演一位優雅博識,總是西裝革履,渾身透著涵養的音樂家其實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為他不清楚如何準確地拿捏這位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文化精英的心理, 因此他不斷打磨演技,學習如何更像一位鋼琴家。影片大部分的時間中,阿里都通過表演從細節來雕琢唐·雪利的全貌。

在談到對飾演唐·雪利的感受時,阿里說他覺得當初接演唐·雪利的最大原因就是被人物身上「複雜」的個性所吸引,他對這位音樂家感到深深的敬佩:

「我沒有見過像唐·雪利這樣的人,他遵循著令他遭受屈辱對待的規則,接受著上流社會白人瞬間即逝的讚許,但卻能秉持著對自身的尊重而最終贏得他人的尊敬,能詮釋這位人物,是我畢生的榮幸。」

彼得·法雷裡是一名導演,編劇和製片人,他的作品多以喜劇為主,較著名的影片有《我為瑪麗狂》、《一個頭兩個大》與《阿呆與阿瓜》等, 憑藉自編自導的《綠皮書》,他入圍了第71屆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電影導演獎、第7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基於這樣一個有著沉重歷史背景而改編的真實故事,通常電影會顯得過於深沉和悲劇,而彼得·法雷裡卻用他一貫擅長的喜劇拍攝手法,用公路片的外殼,將在白與黑膚色鮮明的人物身上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情節串聯起來,將《綠皮書》這部電影演繹成老少皆宜,在詼諧幽默中又沒有丟失深刻的反思,並且通過展現生活的細節讓觀眾去感受人性的溫暖。 

以跨越種族收穫友誼為主題的電影並不在少數,如影片《為黛西小姐開車》、《觸不可及》等,但《綠皮書》卻並不是以化解種族矛盾為核心,而是以做人的根本道理作為出發點,教會觀眾一些待人處事的關鍵。

導演彼得·法雷裡在領獎時表示,「這是一部關於愛的故事,不管我們彼此之間有何差異,都要愛護對方,探尋我們究竟是誰,我們都是一樣的人」。

哲學家培根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本期《佳片有約》就讓我們靜下心來,一起走進因為一冊《綠皮書》而引發的奇妙旅程!

本期《佳片有約》周六推介版中,潘奕霖將帶大家一起走進影片《綠皮書》。

在周日影評版中,演員林麟、導演侯祖辛以及阿里文娛電影演出業務總裁李捷,將一起解讀這部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歡迎收看CCTV6《佳片有約》

10 月 3 日 (星期六)

《佳片有約》推介版 21:53

《綠皮書》 22:02

10 月 4 日 (星期日)

《綠皮書》13:04

《佳片有約》影評版 15:07

相關焦點

  • 佳片有約 | 「解憂雜貨店」的故事
    嘉賓主持  於永靖電影學者 陳剛電影製片人 羅紫君演員 孫藝楊歡迎收看CCTV-6《佳片有約》07-27(周六)22:30《佳片有約》推介版《浪矢解憂雜貨店》07-28(周日)15:06《佳片有約》影評版《浪矢解憂雜貨店》(圖文均來自網絡)
  • 伊朗電影《一次別離》登陸《佳片有約》
    12月13日(本周六)晚22:22,cctv-6《佳片有約》將播出曾斬獲第八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
  • 《佳片有約》與您首約宇宙空間
    不僅如此,它還影響了萬千的影迷,那究竟是哪一部影片有這樣的魔力呢? 它就是1977年上映的電影《星球大戰》,今天就請與我們一起欣賞《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第八部作品——《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吧。
  • 佳片有約:怪獸大學
    《怪獸大學》導演丹·斯坎隆《怪獸大學》作為世界頂尖的驚嚇學校,其背後支持者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它就是迪士尼動畫及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作為一部講述大學生活的影片,《怪獸大學》更是一部校園青春片。《怪獸大學》劇照影片中怪獸們的大學生活並不容易,導演說:「這是一部校園電影,所以我們希望影片能在歡樂和搞笑的同時帶領大家發現自我,打造出一部能讓大家獲得正能量的電影。
  • 美國電影《綠皮書》
    美國電影《綠皮書》(央視影頻「佳片有約」10月3日)臺詞:託尼,我看重的是你與生俱來的解決能力。我說什麼還要看別人在意,這太麻煩了。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拳頭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尊嚴才能解決問題。你這是寫信嗎?是記流水帳。來,我說你寫。親愛的,我覺得愛你是我所做的最為簡單的一件事。這句話可真浪漫。雪裡博士本可以不進行這樣的巡迴演出,在紐約派對演出,就可以獲得高出三倍的報酬。6年前的1956年,在伯明罕,科爾是第一個應邀上臺演出的黑人,就因為他演出了白人的曲目被趕下臺還挨揍一頓。
  • 為什麼電影《綠皮書》中,唐的一個電話,反轉了整個劇情
    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藉電影《綠皮書》中優雅紳士的鋼琴音樂家唐一角,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項,距離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男配角獎項,僅隔兩年,在《綠皮書》中的角色演繹絲毫不遜主角維果·莫特森,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由此可見他飾演的唐,人物飽滿而鮮活。
  • 《佳片有約》誠邀您欣賞科幻大片《星球大戰8》
    《佳片有約》誠邀您欣賞科幻大片《星球大戰8》 本期《佳片有約》推介版,將帶您一同了解這位經典角色背後的故事,以及本片導演星戰粉頭萊恩·詹森如何入坑《星球大戰》,最終圓夢加入星戰宇宙。
  • 【華夏佳片有約】 電影《和聲》
    今晚又迎來了我們期待已久的華夏佳片有約,每晚的電影不僅增長見識,又能看到、了解到許多我們生活中所不能看到
  • 佳片有約 | 誰才是印度電影的「神秘巨星」?
    其中有一期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女司機,女兒為了讓媽媽有半年時間學習駕駛而去別人家當女傭,等媽媽學成之後,便能夠重新供養女兒接受教育,這對母女相互扶持成長的故事讓阿德瓦·香登印象深刻。《神秘巨星》的故事劇本就此展開,一對母女組合成為了影片的主角,這樣的主角組合在印度電影中是絕無僅有的。
  • 佳片有約 | 《火海凌雲》:俄羅斯版的《中國機長》?
    本片特效由CGF特效工作室承擔製作,《佳片有約》欄目組採訪到本片特效總監,同時也是CGF的負責人亞歷山大·戈羅霍夫,他為我們揭秘了許多特效製作的細節。這之後,《他是龍》《太空救援》等作品紛紛登陸中國市場,讓中國觀眾在好萊塢大片之外,有了更多元的選擇。CGF的成功,也使得電影特效成為電影創作團隊中更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期《佳片有約》,導演組來到美麗的俄羅斯,採訪了電影《火海凌雲》眾多主創,帶觀眾朋友們了解更多關於影片臺前幕後的故事。
  • 【佳片有約】看湯姆·漢克斯如何演繹《薩利機長》
    不僅如此,影片還獲得了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年度佳片、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等多項大獎提名。而它的導演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就是有著「西部牛仔」之稱的傳奇電影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其實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漢克斯的銀幕形象有個特點,大多都是典型的好男人形象:《西雅圖夜未眠》裡他是與兒子相依為命的好爸爸;《阿甘正傳》裡他是傻人有傻福的好公民;《拯救大兵瑞恩》裡他是機智勇敢的好士兵;《阿波羅13號》裡他是沉著冷靜的太空人等。
  • 電影《綠皮書》曝「什麼是綠皮書」特輯
    繼拿下金球獎最佳影片(音樂/喜劇類),又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五項大獎後,電影《綠皮書》終於定檔於3月1日在國內上映。今日,片方發布了一支「什麼是綠皮書」特輯,科普了影片的背景,也解釋了「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這本書標註了各個城市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電影《綠皮書》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白人司機和黑人鋼琴家因一次長途巡演的旅途,結下真摯友情的故事。電影在海外上映後,除了橫掃好萊塢頒獎季,在多倫多電影節、三大工會獎等重磅獎項上拿獎到手軟,海外觀眾也對該片評價不俗。
  • 佳片有約重映《普羅米修斯》 影迷期盼異形歸來
    佳片有約重映《普羅米修斯》 影迷期盼異形歸來 共8張 1905電影網訊 5月21日,CCTV6電影頻道《佳片有約
  • 《綠皮書》曝光「什麼是綠皮書」特輯
    繼拿下金球獎最佳影片(音樂/喜劇類),又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五項大獎後,電影《綠皮書》終於定檔於3月1日在國內上映。1月25日,片方發布了一支「什麼是綠皮書」特輯,科普了影片的背景,也解釋了「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這本書標註了各個城市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
  • 黃聖依做客《佳片有約》賞析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網易娛樂11月19日報導 近日,黃聖依以「推介人」身份現身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周末黃金檔節目《佳片有約央視電影頻道王牌節目《佳片有約》旨在介紹和傳播世界優秀的電影文化,促進中國本土的電影文化建設,為觀眾提供多層次、多方位的電影文化和觀看體驗。
  • 佳片有約|卡薩布蘭卡裡的絕世愛戀
    看似完美的生活,卻在返回倫敦後有了大反轉,本以為過上幸福生活的兩人陷入了一場始料未及的間諜謎案中。影片中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有意識的向影片《卡薩布蘭卡》致敬,不僅僅是開場的故事發生地選擇保持一致,甚至連整部電影的風格都有一些類似,營造了一種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老電影的感覺,用瑪麗亞·歌迪亞的話來說,「這個老派風格的電影出自一個從來不會拘泥在傳統之中、作品從未過時的導演之手,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碰撞。」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來了,約麼?
    據悉,《綠皮書》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今年3月1日將在中國內地公映。本文首發於澎湃新聞網2018年12月31日。1940年代的《綠皮書》封面與「日落鎮」這個專有名詞相似,《綠皮書》同樣也是一個專有名詞。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作為年刊,從1936年一直發行到1966年,最初的作者叫做維克多·格林(Victor Hugo Green,亦是綠皮書含義的由來)。因為當時美國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於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從聯邦到州層面來說,這樣歧視居然還是合法的),為此身為黑人的格林推出了該書,幫助同胞們規避風險。
  • 《綠皮書》靠什麼走紅
    3月1日,拿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3個獎項的《綠皮書》在中國公映。獲獎之前,《綠皮書》在影迷那裡就呼聲甚高,獲獎之後,公映信息與海報等短時間內刷了屏。作為近10年來在中國評分最高的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的票房狀況,能反映出中國電影市場對奧斯卡電影的接受程度。
  • 佳片有約 | 《當怪物來敲門》:「治鬱」人的暗黑系童話
    《當怪物來敲門》電影片段康納發現惡魔每晚出現的時間都存在一定規律,並且它所講的意義不明的故事似乎都隱喻著什麼,小男孩康納就在與惡魔樹人的周旋中,逐漸走出了黑暗,戰勝了心魔,迎來了自己的成長。在《佳片有約》周日影片版中,主持人將和電影學者索亞斌、導演任鵬遠、演員鄧莎一起分析小男孩康納的心路歷程。
  • 電影綠皮書結局有彩蛋嗎?電影綠皮書什麼時候上映劇情介紹
    電影綠皮書講的什麼故事以黑人種族歧視為主題,圍繞著博士和tony的巡演經歷展開。沒有刻意講情懷,也沒有過度抒情,電影圍繞公路,音樂,種族歧視。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