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開始,手機市場算是正式進入了摺疊屏時代,各家的摺疊屏新機層出不窮,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種種變化只用了一年多時間。
時至今日,摺疊屏的領航者——三星Z系列前後共推出了三款,分別是三星Galaxy Z Fold、Galaxy Z Flip和Galaxy Z Fold 2,兩款左右內折,一款上下內折,雖是不同的摺疊形態,但它們都代表著目前三星在摺疊屏領域中的最先進技術。
Galaxy Z Fold 2 來自:三星
身為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商的華為,也推出了自家的摺疊屏手機,分別為Mate X和Mate Xs,均採用了左右外翻的設計,在整體視覺效果上更加震撼。儘管華為並沒有自己的屏幕產線,但在這兩款產品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創造力與可能性。
Mate X 來自:華為
曾經是全球通訊與手機市場霸主的摩託羅拉,如今已經歸入聯想門下,它也把眼光投向了摺疊屏市場,復刻了當年銷量高達1.3億部的RAZR系列,迅速推出RAZR 2019與RAZR 2020這兩款摺疊屏手機。雖說它們在硬體上亮點不多,但刀鋒的外觀卻一如既往的酷炫。
RAZR 來自:摩託羅拉
不止這三家,其他國內廠商也展出了自家的工程機,譬如小米的雙重摺疊屏手機和OPPO外翻摺疊屏手機等,隨著各家在摺疊屏領域積累的技術愈發增多,接下來的2021年,摺疊屏手機會迎來一次井噴式的發展。
身為目前手機行業中的真正一哥,蘋果會不會適時拿出自己的摺疊屏產品呢?自有概念機出來後,各種小道消息不絕於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中可信的沒幾條,直到今年年底,蘋果的摺疊屏也沒個準信。
它當然不會無動於衷。根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的報導,供應鏈傳出消息,蘋果正緊鑼密鼓地開發摺疊屏手機,不僅持續累積專利,還要求臺灣供應鏈送樣測試,包括鴻海和新日興等都是蘋果首款摺疊屏iPhone的供應商之一。
此外也有外媒報導,蘋果正評估首款摺疊iPhone屏幕是採用OLED還是micro LED技術,因為兩種不同的屏幕技術會極大影響後續組裝的工藝流程,預計第一款摺疊屏iPhone將於2022年9月發布。
真的會有摺疊屏iPhone?
蘋果為什麼要做一款摺疊屏iPhone?老老實實靠現在的劉海屏賺錢不香嗎?是329的MagSafe充電器賣不出去?還是149的20W電源適配器不受歡迎?
相信有不少小夥伴秉持著這樣的觀點,認為蘋果不屑於做摺疊屏,目前的摺疊屏一半是噱頭一半是炫富,實用價值極低。
真的是這樣嗎?
截至目前,三星Galaxy Z Fold全球銷量50萬部,Galaxy Z Flip預期銷量250萬部,Galaxy Z Fold 2預期銷量50萬部,配合萬元起步的售價,幾百萬部的摺疊屏市場已經不容小覷。
如果蘋果正式決定入場,那麼整個摺疊屏市場會進一步擴大,考慮到目前它在8000元以上價格區間的統治力,摺疊屏iPhone極有可能分走近一半的銷量,這對於目前總銷量出現衰退的蘋果來講,無異於一注強心劑。
並且蘋果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代Pro Max頂配機型的定價都局限在12000元左右,隨著目前旗艦手機價格水漲船高,蘋果勢必會推出更高端的機型。而摺疊屏就是上探價格的最佳選擇,購買摺疊屏手機的人群並非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能夠承擔更高昂的售價。
iPhone X Fold概念設計
不止如此,蘋果還在摺疊屏領域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和成本,其布局早在5年前就開始了。
2016年11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一項蘋果專利,顯示了一款使用柔性OLED屏幕的可摺疊iPhone,其採用了上下翻蓋造型,非常接近摩託羅拉RAZR和三星Z Flip的設計。
2019年2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再次公布了一項蘋果專利,蘋果為摺疊屏手機設計了一個加熱系統,以防止手機在低溫彎曲時遭到損壞。
2020年2月,蘋果再次獲得了一項與摺疊屏相關的專利,描述中的鉸鏈結構能夠利用可伸縮的蓋板來防止顯示屏出現摺痕。
2020年10月,一項新專利也被公之於眾,其表明蘋果正在開發一種保護塗層,能夠防止可摺疊屏幕出現破裂,同時提高耐刮性和耐用性。
種種跡象表明,蘋果正投入了大量成本與時間來開發一款摺疊屏手機,可以看到仍然有許多技術性環節難以攻克,不過其大致輪廓已慢慢被勾勒成型。其發布時間可能就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屆時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蘋果做得好摺疊屏嗎?
縱觀目前大部分摺疊屏手機,銷量表現雖然還不錯,但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三星Galaxy Fold在剛推出之時,就遭遇了災難性的事故:The Verge編輯的評測機因為有碎屑進入鉸鏈結構,導致屏幕出現凸起並且破裂;CNBC的編輯的評測機正常使用一天後,就出現了閃爍故障;而彭博社的編輯則是撕掉了屏幕的保護膜,導致碎裂和部分屏幕不能顯示……
而三星賣得最好的Galaxy Z Flip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由於採用了超薄玻璃,屏幕在防刮擦方面提升了不少,但也有很多人的手機出現了鉸鏈部分屏幕碎裂的情況,讓人擔心這款手機的真實耐用性,能否和三星宣傳的保持一致還有待觀察。
上述硬體上的不足還能通過後續機型的不斷迭代來彌補,而缺失的軟體生態卻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完善,這需要各家廠商持續不斷地投入,經過幾年時間才能最終成熟。
上下翻折的形態還好,按照目前全面屏的標準來做UI不成問題,但左右翻折的形態,即展開後的平板模式卻有著先天性的不足,許多安卓軟體對4:3等寬屏比例適配還成問題,更不用提在外屏和內屏來回切換時的統一性了。
蘋果顯然具備其他廠商所沒有的優勢,iPad OS是目前公認最成熟的平板系統,也是唯一敢於標榜生產力的平板系統。相比之下,其他安卓平板已經淪為了單純的看劇工具,許多App的HD版早在多年前就停止了更新,差距一目了然。
摺疊屏iPhone概念設計 來自:The Verifier
摺疊屏iPhone完全可以將iPad版與iPhone版結合使用,營造出優於目前絕大部分摺疊屏手機的軟體生態,同時也能像M1晶片一般,號召更多開發者為該手機推出專用App,是其他廠商所難以企及的優勢。
硬體方面的難點主要還是集中在鉸鏈與屏幕之上,目前蘋果的專利也大多集中於此,按照目前摺疊屏的發展速度,以及蘋果自身的技術力,拿出一款硬體上相對完美的摺疊屏iPhone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摺疊屏,可能是下一個十年
雖然今天的摺疊屏手機已不是什麼稀罕事物,但就在幾年前,能夠自由摺疊的手機仿佛還是天方夜譚,一切的開始得從那一年說起。
2013年,三星和LG幾乎是相同時間發布了自家首款柔性屏手機——Galaxy Round和LG G Flex,這兩款手機均採用了曲面屏的設計,一款左右彎,另一款上下彎,其怪異的形態引來了不少議論。當時輿論對這兩款昂貴售價的手機並不看好,但它們卻奠定了柔性屏的基礎,為我們展現了智慧型手機更多的可能性。
Galaxy Round 來自:三星
LG G Flex 來自:LG
在沉寂了兩三年後,改進的雙側曲面屏手機才算真正打開了市場,從2015年的三星Galaxy S6 Edge開始,曲面屏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其優缺點都較為明顯,一方面能夠從視覺上讓邊框變窄,滑動手感更佳,另一方面也能加入手勢操作等快捷功能,但也滋生了誤觸、邊緣變色和易碎等問題。
Galaxy S6 Edge 來自:三星
時間來到2016年底,小米MIX來臨,帶起了全面屏的風潮,各家開始追求起最高的屏佔比,整個手機市場的風向為之一變,新的時代被開啟,伴隨著傳統的16:9手機逐步消亡。
那是智慧型手機變化最大的幾年,即使不是經常更換手機的普通人,也能充分體會到科技進步的魅力之所在。
但直到今天,絕大部分手機都跳不開曲面屏和全面屏這六個字,iPhone已經4年沒有變更它的大致造型了,大部分安卓手機也存在著創新不足的問題,我們甚至已經提不起興趣來更換新手機。
手機形態變化會就此終止嗎?當然不會。
摺疊屏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新方向,合上是手機,展開是平板,富有想像力的創新帶來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使用體驗。在它們未曾面世前,你可能只在科幻電影中匆匆一瞥,可能還停留於想像,心中馳騁著對於摺疊屏的美好設想。
未曾謀面最是期待,但當它真正出現時,也出現了不少的雜音:脆弱易壞,實用性差,買部手機還得把它供起來,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嗎?
何必求全責備,沒有車載電話,就沒有手機,沒有功能機,就沒有智能機,沒有2G,哪來今天的5G,沒有前面柔性屏的技術積累,又怎麼會有今天的摺疊屏呢?
給摺疊屏以時間,予蘋果之耐心,下一個十年又是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