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管弦樂團(Philadelphia Orchestra)成立於1900年,創辦者和指揮者為Fritz Scheel,該樂團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支管弦樂團,同時也是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它以輝煌的音響和多彩的音色聞名於世,被譽為「費城音響」,其各個樂器組內都有著名的演奏家。
該樂團堪稱20世紀世界性的「超級交響樂團」。
▲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尤金·奧曼迪)
成立於1900年的費城管弦樂團,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演奏、屢創歷史紀錄的跨國巡迴表演和多張銷量冠軍唱片,以及採用嶄新技術製作、前無古人的錄音,確立了當世頂級樂團的地位。曾為樂團客席表演的嘉賓,幾乎涵蓋上世紀鼎鼎有名的樂人,包括克萊斯勒、史頓、荷路維茲、奇理賓、巴伐洛堤、滴·卡娜娃等。
樂團1900年由Fritz Scheel創辦並指揮。1907年Karl Pohlig上任。列奧波德·斯託科夫斯基在1912年上任,樂團自此開始成名。
1938年尤金·奧曼迪擔任首席指揮,與樂團合作超過40年,錄下很多經典名盤;接替首席指揮的是裡卡多·穆蒂(1981–1992)和沃爾夫岡·薩瓦利希(1993–2002),後者有多年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的經驗;樂團的首席指揮是克利斯朵夫·艾森巴赫。而在唱片(特別是RCA)方面,樂團因為合同衝突,會以羅賓漢·戴爾樂團Robin Hood Dell Orchestra演出。
費城管弦樂團自斯託科夫斯基時代開始即以富於創新精神著稱。許多重要作品的美國首演均由費城交響樂團完成,包括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馬勒的第八《千人》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舞曲》、勳伯格的《古雷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 斯特拉文斯基《仙女之吻》嬉遊曲(穆蒂)
費城交響樂團是第一個以電氣錄音技術錄製唱片的交響樂團(1925年),第一個在商業贊助的廣播節目中演奏的樂團(1929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第一個為故事片演奏配樂的樂團(派拉蒙公司的《黃金播音員》[The Big Broadcast of 1937]),第一個進行全國電視轉播的樂團(1948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第一個由網際網路直播音樂會演出的知名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於1936年成為第一個跨越世界大洲巡演的美國樂團,1949年作為二戰後第一個跨越大西洋的美國樂團赴英國巡演,1973年成為第一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演出的美國樂團。
▲ 圖為2013年6月費交訪華時在京因航班延誤,在飛機上即興表演
費城管弦樂團曾先後六次來華演出:1973年9月,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禮堂,奧曼迪指揮,殷承宗鋼琴獨奏;1993年5月,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體育館,薩瓦利什指揮;1996年5-6月,北京人民大會堂,薩瓦利什指揮;2001年6月,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大劇院,薩瓦利什指揮,郎朗鋼琴獨奏;2010年5月,樂團在迪圖瓦的帶領下巡演京滬及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來華演出。
費城管弦樂團共有105名團員,每年工作52周,大約舉行190多場音樂會。該團以輝煌的音響和多彩的音色聞名於世,被譽為「費城音響」;其各個樂器組內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該團在美國冠蓋群雄,堪稱為20世紀世界性的「超級交響樂團」。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本文介紹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