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感慨地說,人生如棋局;而棋人則說,棋局如人生。人們也常常形容,在人生的舞臺上表演;而棋人則說,在棋盤的舞臺上表演。那麼,從事表演藝術的演員與從事思維藝術的棋手也應該有些「緣份」。確實,享有世界聲譽的名演員中,西洋棋高手也大有人在。
影迷們可以回憶起在影片《卡薩布蘭卡》中,男主角裡克(漢弗萊·鮑加飾)第一次出現時正在弈棋。這一幕是鮑加自己嚮導演麥克·寇蒂斯提出來的,因為他本人是個棋迷。
鮑加或許是所有著名電影演員中的最強棋手,他從學生時代就愛好棋藝;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年輕演員們的收入比起正常時候少了許多,他就找到一條「奇特」的途徑來增加家庭收入。離鮑加家不遠,有家紐約西洋棋咖啡館,其中有位「專家」靠弈棋贏錢。鮑加經常擊敗那位「專家」,於是咖啡館老闆就想僱用這位演員來取代「專家」。雖然鮑加沒有同意,而百老匯棋風卻因此大盛,當然,鮑加一家生活水平也大有好轉。
後來鮑加改在票房工作,他仍舊玩棋,至於在好萊塢工作,他收益就更多了。有位為鮑加寫傳記的作者說,鮑加是以棋和酒來衡量他的朋友的,這兩樣東西他都精通。遺憾的是,他贏的好多妙局並無記錄可循,這裡僅有一副他負給一位大師的對局。這是漢弗萊·鮑加在拍影片《非洲女皇》外景時,輸給一名比利時西洋棋大師的對局。在場觀戰的有名演員勞林·巴考爾和凱塞琳·赫本。
白方:林波斯 黑方:鮑加
1951年弈於斯坦萊維爾
法蘭西防禦
1.e4 e6 2. d4 d5 3. 馬c3 象b4 4. exd5 e×d5 5. 象d3 馬f6 6. 馬e2 0-0 7. 0-0 c6 8. 象g5 馬bd7 9. 馬g3 後c7 10. 馬h5 馬×h5 11. 後×h5 g6 12.後h6 f5 13. 車fe1 馬b6 14. 車e2 象d7 15. 象e7 象×e7 16. 車xe7 車f7 17. 車xf7 王xf7 18.後xh7+ 王f6 19. 車e1 後d6 20. g4 車 d8 21.f4 g5 22. h4
黑方認輸。
鮑加還曾負於《紐約時報》的評論家亞特·布希韋特以及好萊塢最著名的旅館老闆麥克·羅曼諾夫。羅曼諾夫自恃棋高,有次竟以連勝20局為條件和鮑加賭100美元,結果是鮑加輸了,於是他計劃一次可怕的復仇。他打電話給羅曼諾夫,向他提出挑戰,要求再下一局棋,賭注也是100美元。羅曼諾夫對唾手可得錢的對弈欣然同意,卻未曾料到,20步之內自己竟被擊潰而頭腦訇然。他萬萬沒有想到鮑加的旁邊坐鎮了美國西洋棋冠軍漢曼·斯泰因納(他是好萊塢西洋棋俱樂部的組織者)。
馬龍·勃蘭多在影片《凱撒大帝》的布景棚裡弈棋。在拍攝該片時,有一位好萊塢記者要採訪他,他的會見條件是讓那位記者和他下棋。記者把勃蘭多狠狠地擊敗,以致這位電影明星埋怨說:「這是我所有接待中最糟糕的一次。」
約翰·韋恩也是一位電影明星兼棋手。據他的經紀人稱,韋恩是「一位鄉村好棋手」。不用管這個稱號是什麼意思,他曾與知名度較低但棋藝不俗的電影明星威廉·威童(影片《殺死一隻模仿鳥》的主演)下過一場對抗賽,其結果是美國偉大的影星約翰·韋恩以0比5慘遭敗北。
查爾斯·鮑育,法國人所崇拜的電影明星,他也是前面提到的漢弗萊·鮑加的圈子裡面的一名棋手。
埃爾·喬爾遜,成為有聲影片的第一名影星後,熱衷於組織一個無線電明星的西洋棋俱樂部,並把它命名為「空中騎士」。
80年代中期,尼格爾·哈佛斯在《通向印度》一片的攝製期間從不停止弈棋。同時他還決定教一些印度孩子弈棋。但使尼格爾煩惱的是這些印度孩子總能輕易地戰勝他。
其他能弈棋的影星有;秀蘭·鄧波兒裡昂·巴蒂莫亞、查理·卓別林(他的棋師是10齡神童,以後獲世界第三名的賽米·列舍夫斯基)、道格拉斯·范朋克第二、埃洛爾·弗林、裡奧·琴恩、彼得·勞雷(《卡薩布蘭卡》一片中另一主角)、貝林達·李(50年代英國性感明星),雷·米蘭、葉維·蒙丹、安東尼·魁恩、瓦爾脫·畢琴、喬治·比派達、喬治·巴·司各特以及阿賴斯泰爾·西姆·拉夫·莫根(《張查理的最後機會》和《權力和榮譽》兩片中的主演,他有一副世界上最小的西洋棋棋具之一;用石刻製成,王僅半英寸高)。
平·克勞斯貝從不弈棋,他說:「我已夠操心的了!」(這是他在一部影片中說的)但法蘭克·辛那屈拉則弈棋。還有,鮑勃·霍伯曾弈過一次非常難忘的棋。這是在1972年電視表演賽上,他成為戰勝過鮑比·菲舍爾極少數人中的一個。這次也可能是菲舍爾一生中難得疏忽的一次。
電影導演中也有一些著名的西洋棋愛好者;斯坦萊·庫貝利克(他導演了電影《2001》,其中一名西洋棋機器人「漢爾」——其原型,蘇聯的前世界冠軍斯梅斯洛夫是片中主角。這位導演在每天影片開拍前總愛和影星來一盤棋);羅傑·瓦迪姆(在拍攝《沙漠島上迪斯科》中,他總隨身攜帶一副計算機西洋棋);英格曼·褒曼;約翰·赫斯登;密羅斯·福曼;羅勃·羅薩林尼;謝爾蓋·邦達丘克;艾森斯坦以及弗賽伏洛特·波道夫金(他製作了影片《西洋棋熱》,一部古巴天才棋手卡帕布蘭卡的傳記片)。50年代在羅馬的辛納西泰,法國導演瓦迪姆曾與羅勃·羅薩林尼和謝爾蓋·邦達丘克對陣,結果瓦迪姆連勝兩局。
有西洋棋弈戰場面的十大最佳影片也許是:1.《生死搏鬥》(麥格爾·鮑惠爾和伊梅麗·普勒斯保導演)、2,《第七次秘密任務》(英格曼·褒曼導演)、3.《卡薩布蘭卡》(麥克·寇蒂斯導演)、4.《2001》(斯坦萊庫貝利克導演)、5.《伊凡雷帝》(謝爾蓋·艾森斯坦導演)、6.《棋手們》(薩梯亞奇·雷導演)、7.《燦爛的馬鞍》(梅爾·勃魯克斯導演)、8,《刀光劍影》(裡萊·司各特導演)、9.《湯麥斯·克朗事件》(諾曼·喬惠遜導演)、10.《來自俄羅斯的愛》(特倫斯·楊導演)。
舞臺演員中喜好下棋的有:莎拉·貝哈脫、弗立雪蒂·凱達爾(BBC電視節目《我的嗜好》中的名角,她喜歡和她兒子對弈)、傑茜·馬太派屈裡克·麥克古安(恐怖電視連續片《罪犯》的主角)以及安東尼·安德魯斯(電視劇《重逢新郎》的主角)。另外,芭蕾舞明星米哈伊爾·巴希尼科夫和米羅斯·福曼一起是1984年在倫敦舉辦的蘇聯明星隊和世界明星隊4場對抗賽的觀摩常客。
電視劇《勃賴克多和周末夜生活》中的最風趣的演員史蒂芬·弗萊,也是一個棋迷。他有一方十分華麗的棋盤,用楓木和馬六甲烏木製成,周圍刻有無花果花樣,還有一副用黃楊木和烏木合製成的斯當頓式棋子,加上一架斯坦福特的格蘭特製的棋鍾。遺憾的是他承認,他萬事俱備獨缺東風,他缺乏西洋棋方面的天才。
關於美國的首席英語廣播員阿里斯特·科克,在《名人錄》中的記載是他嗜好西洋棋。
魔術大師也有不少熟諳棋道者,其中著名的有遁術家霍蒂尼、催眠師和演員羅馬克以及魔術電視明星大衛·尼克森等。
另一位魔術家兼棋手是大名鼎鼎的克魯斯金,在內華達州裡諾的一次心理魔術表演中弈棋。他一生弈棋次數不過十來次,然而,他卻以5萬美元為賭注,向世界頂尖高手菲舍爾、卡爾波夫或科爾奇諾依挑戰。這位魔術大師還提出一個讓棋的條件,即他本人下盲棋,而允許菲舍爾、卡爾波夫或科爾奇諾依下明棋。當然這幾位超級棋手中的任一位都未予理睬。但卻有另一名棋手賴菜·伊文思(美國的老牌國際特級大師)接受了挑戰。這次克魯斯金拒絕應戰,理由是演出繁忙,無暇與這位比菲舍爾等差一兩個檔次的特級大師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