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輿情復盤:粉絲驅動下的圈層爆發

2021-02-12 第一劇集

文 | 忙小姐


登上熱搜50餘次,《東宮》豆瓣評分最終定格在了7.3分。

這一分數,在第一季度上線的30多部劇集中,排名第三。

自2月14日《東宮》上線至3月25日VIP大結局,《東宮》以79.4的藝恩播映指數,位於該階段排行榜第二位,網劇一位;骨朵數據中的排名也位於前三位,堪稱一季度圈層爆款。

時值清明,《東宮》正式收官。儘管結局無比蒼涼,但其實也符合觀眾的預期。

隨著《東宮》劇情的推進,對原著的還原和合理改編、演員精彩的演技、精美的美術道具、精準的細節把控等等,不僅獲得了原著粉的認可,也收穫了一大批劇粉的稱讚。

其實,《東宮》開播時經歷過一段「冷靜期」。但隨著劇集的播出,導演的「寵粉」和東宮女孩的「自來水」安利讓《東宮》的熱度不斷攀升,微指數最高達到1919812,百度指數最高也有264316。雖然在後期因為剪輯爭議,而導致熱度下滑,但是,大結局時熱度重回高點,也顯示了這部劇的實力。

《東宮》微指數

《東宮》百度指數

在古裝劇道路跌宕、IP改編劇爭議不斷的情況下,第一劇集(diyijuji)通過對《東宮》的輿情復盤,分析它是如何做到滿足書粉、收割劇粉、成為一季度圈層爆款的。


諸事不順。

內容調整、檔期修正、暫緩播出,這部承載著粉絲一年多期待的《東宮》,被這個消息打碎成幾塊。一切來得那麼猝不及防。

開播當日,《東宮》官微用短短47個字,宣布了暫緩播出、上線時間未定的消息。一時間,失望與期待充斥著評論區。

時間迴轉到2017年。

2017年8月6日,《東宮》官微發布了第一條微博,宣布這一經典IP確定影視化的消息。《東宮》擁有基數強大的原著粉,就連總製片人、唐德影視副總裁李歡也說,一開始決定買《東宮》的版權,是看中了它的熱度。也正是因為如此,從一開始,《東宮》影視化就受到了原著粉的高度關注。

從對陳星旭、彭小苒這對新人搭檔飾演李承鄞、小楓的質疑,到最初定檔2018年12月12日,《東宮》關注度主要還是來自書粉和演員們的粉絲,彼時,熱度還並未像如今一般。這一點,從宣布定檔微博不到4000的轉發數,以及1000多的評論數,可以得到證明。

《東宮》的創作過程,一直遵循尊重原著的原則,而更多劇照、片花的曝光,也讓《東宮》的期待值不斷攀升。

猝不及防的撤檔,讓期待《東宮》的人陷入了不確定的等待中。情人節的突然開播,又讓她們收穫意外之喜。而這一次,16000+、8000+的轉發評論數,也說明《東宮》的關注度和期待值,反而有所增加。

對劇集的高關注度和高期待值,也直接表現在開播各平臺的高熱度上。相關數據顯示,《東宮》開播當天,百度指數為150240,第二天則迅速增至264316,這一數值也成為《東宮》播出期間百度指數的峰值。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微指數和貼吧發貼數上,開播當日《東宮》的微指數接近140萬,僅2月15日一天,貼吧的發帖數就達到1771篇也是《東宮》播出期間,發帖數最高的一天。

但隨後,《東宮》的熱度進入了相對「冷靜」的時期,這源於書粉對於劇情改編的質疑和劇情尚處於前期鋪墊階段,同時,關於濾鏡、字幕字號太小被吐槽,也影響了觀感。

比如,不同於原著中從豊朝宮廷倒敘講起,劇版《東宮》在一閃而過的跳忘川之後,就從二人還未相識講起。豆瓣開畫6.6的評分,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誰都沒有想到,最初讓《東宮》峰迴路轉的,卻是導演的「寵粉」。

改濾鏡、改字幕字號、給「跳忘川」配上觀眾期望的BGM,觀眾的一系列建議,導演統統滿足。

這樣「承包售後」的播出方式,成功收穫很多粉絲。

而她們的回報,則是努力的「自來水」安利,她們稱自己為「東宮女孩」。

「東宮女孩」由書粉、劇粉和演員粉絲等組成,數量龐大而戰鬥力十足。這樣的組成也說明,《東宮》俘獲了原著粉的心,她們對於劇集的評論,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改編時最大程度地還原原著,尤其是名場面的呈現之餘,又增加了劇情的合理性,讓人物和他們之間關係更加豐滿、立體化,整個故事更加完整化;陳星旭、彭小苒等演員對於角色內心的把握,再加上時不時放出的拍攝花絮;劇中大漠、草原等實景拍攝,服裝道具的精美,以及對於細節的把控,都是她們稱讚、安利的點。

播出過程中,劇集的製作與東宮女孩的安利,其實呈現出一種循環上升的狀態:精良的製作引發東宮女孩自發的宣傳、推廣,而東宮女孩的宣傳和反饋,也推動劇集的不斷改進。

隨之而來的,是熱搜上的#東宮居然這麼甜##東宮女孩認罪書#等話題,成功讓《東宮》熱度攀升,也讓豆瓣評分一度漲至7.6分。隨著《東宮》播出,她們對劇情、演員、場景等方面飽含情感的評論和感受分享,也吸引了更多的觀眾。

而後,各平臺熱度開始回升。

比如,3月4日、9日、11日、14日,《東宮》微指數均超過120萬,而這其中三天,都正值會員更新,劇情也發展到李承鄞入主東宮、與小楓大婚、二人婚後的相處,以及李承鄞與高相的「鬥爭」中,甜、虐、衝突感兼具。

《東宮》儼然上演了一出大型「真香」現場。

配合東宮女孩自發動作的,還有《東宮》官方的花式玩法。首先是劇星、粉絲的互動。比如,彭小苒分享劇中造型、「皇后」張定涵的表情包互動、彭小苒、陳星旭線上回答網友問題等等,而陳星旭的自黑,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觀眾對於角色的吐槽,也為自己圈了不少粉絲。

除此之外,《東宮》還在微博定期開放續寫劇情的模塊,吸引近2萬人腦洞大開;發起投票選擇心目中的「撩妻金句」等等,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添了粉絲的粘性。


然而,接檔持續熱度的,卻是爭議。

名場面的刪減、正片中未見預告內容、劇情銜接不暢,在助推《東宮》高熱度的粉絲質疑聲中,後期的《東宮》顯得有些蒼涼。

諸如李承鄞、小楓的吻戲、「豬跑」等戲份的刪減和弱化,讓微博上充滿了觀眾吐槽和要求重新剪輯的聲音。甚至原作者匪我思存,也在微博上發文,疑似影射亂剪。

但是,面對這樣的爭議和質疑,《東宮》「寵粉」不再,所做的則是放出更多的幕後花絮和片段,以及與演員進行更頻繁地互動,引導大家關注拍攝背後的故事。

比如,「高家三子」人物篇展現了高家三個子女的人物性格,《花絮人物篇之柴牧》則聚焦演員邵峰,由他講述柴牧的故事和心路歷程。同時,也有演員在拍攝現場的互動花絮,配以幽默、調侃的文字。

但是,這些做法顯然無法令粉絲滿意,直接導致的後果是熱度下降和口碑下滑。根據微指數顯示,自3月14日之後,《東宮》指數有了明顯的下降;豆瓣評分也從7.6分逐漸降到7.2分左右。

然而,即使有這樣的爭議,東宮女孩仍然不離不棄。3月25日VIP收官時,《東宮》的百度、微指數仍舊重回新高,#小楓自刎#也在當晚衝上熱搜第一的位置。

「不管怎樣,《東宮》依然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劇,會支持到底!」「雖然氣了一天了,《東宮》還是會看下去的。」諸如此類的言論,在微博上經常可以看到。而昨晚播出的彩蛋,也是《東宮》對她們的反饋,「老五」、「賣茶葉」、「草原上的一百隻螢火蟲」也引起一波回憶殺。

從官宣影視化引起劇粉關注,到開播時的高期待值,與隨之而來的冷靜期,再到好評與爭議中熱度的起伏變化,《東宮》憑藉精良的製作,獲得書粉認可,也收穫一大批劇粉。她們對於劇集的自發安利、官方對於粉絲的引導,以及創意玩法的提出,是《東宮》維持高熱度、關注度的方法論。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jin

編輯 |Siya

校對|靳遠

點擊關鍵詞觀看以往專題⬇️

(上下滑動可查看更多)

商務合作|約稿轉載

微信:hanyingnan123

微信:a18810502623

相關焦點

  • 《鎮魂》復盤:一場水到渠成的圈層逆襲
    在以鎮魂女孩為代表的飯圈助力下,兩位男主演朱一龍和白宇,雙雙實現了從實力咖向流量咖的「晉級」;而通過與用戶建立情感連結,尋求情感共鳴,打破圈層壁壘,作為平臺方的優酷,也再度驗證了「圈層爆款」理論的可複製性。6月13日,世界盃開幕前一天,改編自網文作家priest同名小說的都市科幻題材網劇《鎮魂》,在優酷正式上線。
  • 《東宮》寵粉背後,優酷刷新劇集方法論
    而一系列「寵粉」神操作,也將《東宮》走紅背後的「用戶思維」推到了聚光燈下。以年輕演員挑大梁的《東宮》為何能夠殺出重圍?優酷和劇方如何做出「修改BGM、配音、濾鏡」等一系列的快速反應?帶著這些問題,讀娛君近日採訪了優酷內容運營中心負責人朱雁春。
  • 「巍瀾cp」突破圈層,粉絲狂歡下的《鎮魂》還能燃燒多久?
    從李易峰、楊洋到吳亦凡、鹿晗、TFBOYS再到「偶練」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每當這些流量明星一茬接一茬的出現時,公眾就會開始討論,這樣爆發式的熱度究竟能維持多久。 粉絲奮不顧身的把明星們推上高位,帶著一種急速上升的狂熱,應援明星如同娛樂自我、完成感情投射、發洩情緒的衝動性行為,但當流量浪潮退去,明星如何自處並沒人關心。
  • 新冠疫情下,輿情傳播11條黃金定律
    3.稀缺的情感動員情緒感染,常見於一般性的輿情事件之中。情感動員,則在超大規模輿情事件中,扮演著十分特殊而關鍵的角色。就像情緒一樣,情感也具有很強的感染性。意見氣候有兩個主要來源,一是所處環境中的群體意見,二是大眾傳播,特定環境條件下的群體意見在獲得大眾傳播之後,就會形成一種意見氣候。第四,沉默螺旋。在存在意見氣候的環境下,如果被孤立的風險達到 50%,人們就會自動雪藏自己的真實看法,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而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過程。第五,集群行為。沉默螺旋會造成群體意見、觀念的極化,從而引發群體極端行為。
  • 輿情不滿:流量明星粉絲控評養號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一、輿情爆點輿情高點出現於2020年11月25日。11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導官方微博@21世紀經濟報導發文【#疑似王一博粉絲注水豆瓣養號#,豆瓣讀書:清除數據嚴厲打擊】,輿情進入發酵階段。
  • 懸絲診脈說肖戰:越過輿情黑洞,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簧舌與詖辭,如果能輕易指鹿為馬,那麼任意公眾人物都可能是下一個肖戰。227輿情之可怖就在於「興邪說,生事端,亂人心」。有被傷害,就有被指控。有被懷疑,就有受委屈,PTSD症候下的粉絲時常忘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以惡懲惡,以暴易暴的睚眥必報中,展現「他人即地獄」的生命扭曲與病態心理。孽不知所起,風聲鶴唳。
  • 紅麥聚焦:品牌輿情風險管理到底該如何做?
    通過復盤這些今年發生的企業熱點輿情事件的原因,不難發現,企業主要面臨來自質量與安全、環境與生態、守法與誠信三個方面的輿情和輿論監督壓力。 鑑於此,作為業界知名的大數據營銷一體化服務商,紅麥聚信為企業做好品牌輿情風險管理的給出如下建議: 1、提升品牌輿情風險防範意識:企業必須將輿情風險管理從輿情消防員的角色定位中擺脫出來,不能僅僅等輿情事件爆發之後採用一些堵塞傳播渠道、刪除傳播內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應在平安無事時進行常態化企業輿情口碑及品牌建設
  • 清明雨下,東宮初見
    二是,小楓在恢復記憶時,竟然分了兩個步驟,第一步,她只記起了顧小五的名字,而沒有想起他是誰,在這時,女主小楓將男二顧劍當成了男主,可顧劍卻心安理得的成為了顧小五,是的,顧劍是為了帶小楓離開冰冷的東宮,編劇是為了讓李承鄞射殺顧劍沒有那麼突兀、那麼可恨,可小說既定的基本情節已深入人心,這樣,讓原著粉絲更加無法忍受。
  • 南方日報:應對輿情不能玩「讓子彈飛」
    這句話後來廣為流傳,特別是在網絡輿情喧囂時代,還被用來告誡公眾對一些突發事件不能聽風就是雨,更不要輕易下結論或一上來就大搞批評責難。然而,同樣的要求卻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比如政府機關。面對一些重大的公共輿情,公眾或許可以被要求等待權威聲音,但作為核心信息的收集和發布者,政府部門面對公眾關切則不能也玩「讓子彈飛」。復盤山西臨汾「二氧化硫指數超標」事件,或許可以給人們更多啟示。
  • 數讀2021劇綜市場:全新指標體系下,真實播放表現究竟如何?
    行至年末,我們也試圖藉助這個全新的指標體系,從數據角度復盤整個劇集市場和綜藝市場、總結行業趨勢,為從業者帶來相應的借鑑啟示。例如,主旋律爆款不斷的密碼究竟在哪裡?哪個領域更有可能產生下一個黑馬?綜藝又如何應當從垂直圈層中尋找創新可能?我們將逐一「數讀」。
  • 案例復盤:從上海首例遺棄犬只案看如何精準研判輿情爭議點
    如何正確梳理歸納網絡輿情問題?如何在突發事件的處理中避免產生輿論「次生災害」?面對以上問題,涉事主體可通過對以往輿情案例的觀察、研究、量化分析,從中總結應對經驗,為輿情應對與處置提供策略支持。據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在2020年1月1日至11月12日期間,平臺共計收錄12270條「公安」相關事件,微熱點案例庫詳細分析了其中137例典型案例。
  • 粉絲復盤PD48全12期投票排名
    不久,有PD48的觀眾復盤了PD48全12期投票排名,來尋找「盜竊人生者」。以下是粉絲復盤內容↓已知303是只有最終出道排位造假的情況下,重新看了一遍前面11期的排位情況,做了個整理。白間美瑠是幾乎每次公演都獲勝,排位的上升也是靠福利票的多,有可能最終投票的時候粉絲後勁不足。李佳恩/竹內美宥/宮崎美穗/下尾美羽/韓初媛都有各自的優勢進出道位,韓初媛進的話應該是壓線那種,卡13也算是正常情況。剩下4個人置換的機會我覺得都挺大的。
  • 復盤2019中國音樂綜藝,我們總結了圈層爆款的方法論
    《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採用"跨代際合作+競演"的節目模式,以費玉清、周華健、李克勤、那英等前輩歌手與阿雲嘎、肖戰、周深、李紫婷等新聲偶像的合作形式,在身份未知的前提下"聽歌識人"完成互選乃至於合唱,實現華語音樂的代際融合與傳承。
  • 復盤2019中國音樂綜藝,圈層爆款的核心方法論是?
    《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採用」跨代際合作+競演」的節目模式,以費玉清、周華健、李克勤、那英等前輩歌手與阿雲嘎、肖戰、周深、李紫婷等新聲偶像的合作形式,在身份未知的前提下」聽歌識人」完成互選乃至於合唱,實現華語音樂的代際融合與傳承。
  • 00後觀察團| 從《東宮》男主的爆發,聊聊角色對演員的加持作用!
    ---作為早年看過原著的,豆子和很多小夥伴一樣,沒想到如今還要為《東宮》流淚!!!劇版的《東宮》,與小說版相比,有以下幾個改動:首先,時間線上的改動。匪我思存的《東宮》中,採用的是倒敘的手法,所以在小楓恢復記憶之後,才會錐心刺骨地虐。
  • 愛奇藝分帳網劇年終分享大會:領跑行業秘訣是扶持圈層、分級生態
    扶持分帳圈層精品,打造分級生態在對2020年愛奇藝已播分帳劇進行復盤後,愛奇藝戲劇中心總經理李莉認為,優質分帳劇基本具備以下共性:首先在受眾方面,定位需要更加精準;內容方面,除了視角新穎,還要元素複合;製作方面,團隊專業、主創升級;營銷方面,需要前置,一部作品要想有好的營銷效果
  • 復盤2020年大劇營銷,深度窺探打造爆款的秘密
    我們在復盤上述劇集的「出圈」路徑後,篩選出《隱秘的角落》《重啟》《三十而已》《傳聞中的陳芊芊》四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並以此為切口深度窺探2020年的大劇營銷秘訣。《重啟》:以「寵粉」為支點撬動透圈層式營銷裂變網際網路時代是消費者的主權時代,觀眾在劇集娛樂營銷的場景裡又往往扮演著多重角色,因而,劇集成為大眾爆款的第一步是獲得核心用戶的認可,如此才能逐步實現從核心圈層
  • 復盤2020年大劇營銷,深度窺探打造爆款的秘密
    文|犀牛娛樂 叄號編輯|夏添回顧2020年的劇集市場,出現了不少爆款和黑馬,典型如《安家》《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重啟之極海聽雷》(下文簡稱《重啟》)《摩天大樓》《傳聞中的陳芊芊》,而這些劇集的成功得益於內容,也離不開營銷。
  • 話題與熱度成功突圍,《東宮》做對了什麼?
    原著曾在在線購物平臺上拿下超96%的大眾好評,被翻譯成泰語、越南語等版本,粉絲布及東南亞,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影視化消息一出便備受關注。然而即便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基礎,開播之初,還是存在不少質疑聲,「在甜寵劇霸屏的當下,帶有虐戀標籤的《東宮》還能贏得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