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這個國家曾經犯下過駭人聽聞的屠殺
他們沒有道歉
而時至今日
他們的屠殺還在繼續
圖中這個風景秀麗的小港灣
叫做太地町
是日本西部的一個小鎮
流經的海洋暖流使這裡形成了天然漁場
也吸引了覓食的鯨魚和海豚
小鎮中心就豎立著鯨魚的雕塑
路邊也到處可以見到海豚的塗鴉
這裡的居民
宣稱他們是真心喜歡著鯨類生物
他們展現他們的愛
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
殺害
海豚可能是地球上
智商僅次於人類的生物
他們不僅外表可愛、性格溫順
還難得地保有著對人類的親近和信任
寬吻海豚
和太平洋短吻海豚
是亞洲常見的海豚品種
人們在海邊衝浪或者潛水時
經常能遇到這些小可愛
每年夏秋交替之際
他們隨著洋流和魚群洄遊而上
日本太地町
本應是這些溫柔的生物們旅途中的一站
卻成了他們最終的墓地
每年的9月到翌年3月
原本是這個小鎮的「捕鯨節」
在捕鯨業漸漸衰落之後
獵殺的對象就換成了覓食經過的海豚
圍捕開始於淺海
在水中
海豚依靠回聲定位確定航線
人類曾據此發明了聲納
漁民也利用了這個特性
他們用錘子用敲擊放入海中的鐵桿
發出的噪音形成了聲牆
阻斷了海豚們的生路
人類從他們身上獲得的
最終又變成傷害他們的武器
發覺危險的海豚想要逃命
但漁船攔在四周
驅趕它們遊進早就準備好的漁網
它們會像這樣被放置一夜
這樣做的原因
只是為了保證
明日作為食材的它們肉質鮮美
第二天清晨
漁民帶著砍刀和長槍回到了這裡
浮出水面的海豚和他們對視
這些智商僅次於人類的智慧生物
它們知道什麼事情將要發生
海豚的皮膚不僅外表十分光滑
在皮下還具有特殊的海綿狀結構
能夠幫助它們在遊動時將水的紊流變為層流
從而大大提高前進的速度
而現在
生來在海中嬉戲的皮膚被漁槍扎穿
在掙扎中被拖上漁船
偶爾有一兩隻海豚能夠衝到漁網的邊緣
但已經沒有力氣像過去一樣跳躍
最終留下一串帶著血的氣泡
沉入海底
而在它身後
有更多不願拋棄受傷同伴的海豚們
鮮血很快染紅了整個港口……
在長達半年的捕撈季中
這裡將殺害超過兩千隻海豚
而太地町
只是日本包括函館、下關、
和田町等在內的
眾多捕撈基地之一
長年以來
或許有數十萬隻溫柔的生物
喪生在日本一年一度的「節日」裡
然而
僅僅是海豚還不夠
這套熟練的手法原本應用於捕鯨
日本的捕鯨業由來已久
太地町就自稱是「鯨之町」
為他們百年捕鯨的歷史而自豪
歷史上的日本捕鯨主要是小型沿岸捕鯨
圍捕法就是這一時期的「傳統」
隨著航運業的發展
大型沿海捕鯨和大型遠洋捕鯨逐漸興起
尤其是後者
已經成為現代日本捕殺鯨魚的主要途徑
「日新丸」號是日本的捕鯨船之一
每年九月
捕鯨船載著來自太地町
和其他捕撈基地的船員們
向北太平洋或南極洋進發
他們的目標是超過300頭的鯨魚
在海洋中
鯨是一座移動的島嶼
這些龐然大物擁有厚厚的皮下脂肪
能夠保持體溫
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
它們能夠在體內儲存大量氧氣
降低呼吸和心跳的頻率
並持續向大腦集中供血
以適應長時間的深潛
這些特殊的生理構造保證了他們的生存
卻也為它們帶來了最痛苦的死亡
現代捕鯨主要使用爆破魚叉和來復槍
儘管日本宣稱
他們的專用魚叉會讓鯨魚瞬間喪命
然而,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僅僅這樣程度的火力
並不足以穿透鯨魚脂肪的保護層
每一頭鯨都被倒吊在船尾
在拖行中流盡鮮血
最後在曾潛遊過的大海中窒息而死
即使是一息尚存的鯨魚
在被拖上船之後
漁民也會用漁槍或者來復槍徹底殺死它們
300頭鯨的血染紅了甲板
圖:船舷上的網址,是日本一個以「科研」為名的鯨類研究所
早在 1986年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就頒布了商業捕鯨禁令
日本身為成員國之一
表面上簽署了協議
私下卻繼續以「科學研究」為名
大量捕殺鯨魚
直到2009年
日本每年殺死鯨魚的數目仍在500~1000頭
他們聲稱
「僅靠水面觀察很容易出現錯誤,
有些數據不靠殺死鯨魚就無法獲得。」
事實上
其他國家的研究早已不需要鯨魚的屍體
只要通過發射取樣槍
提取一點鯨魚皮膚或鯨脂進行分析
就能了解鯨魚的性別、年齡、
遺傳特徵等等信息
造成的傷害程度
就像是人類被蚊子叮了一口
圖:collecting a blow sample
目前,全球的鯨魚中
藍鯨、抹香鯨、座頭鯨、獨角鯨等鯨種
仍在瀕危或極度瀕危狀態
對鯨類進行研究
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
反觀一再聲稱是為了「科研」的日本
卻絲毫不珍惜它們的生命
圖:捕鯨船上,七頭小鬚鯨的血浸紅了甲板
2010年,澳大利亞終於看不下去了
向海牙國際法庭提起訴訟
認為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捕鯨活動是
「打著科研幌子的商業捕鯨活動」
他們在法庭上指出
日本在歷年調查中捕殺了大量鯨魚
並出售了鯨魚肉
但科研方面
只有兩篇論文通過了同行評議
論文的結論還僅依據對九條小鬚鯨的解剖
和龐大的捕殺數量根本不成比例
根本就是商業捕鯨行為
但日本一直堅持自己是
「為了調查鯨魚的生存狀態
而進行的合法科學研究,
並且取得了研究成果。」
2014年
海牙法庭做出了裁決
支持澳大利亞的訴訟主張
裁定日本敗訴
下令日本對其科學研究計劃作出改革前
政府應停止發放捕鯨許可
不得再繼續南太平洋的捕鯨活動
但僅僅是一年後
不顧國際社會的抗議之聲
日本重啟了捕鯨計劃
2015年12月
333頭鯨魚再度喪生在捕鯨船上
以「科學」的名義
圖:船員聲稱的「取樣」行為
不顧環保組織的一再抗議
和國際社會的瘋狂打臉
也要堅持捕殺鯨豚
不禁讓人好奇鯨豚肉
在日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
2015年,日本人年均食用鯨肉不到30克
近90%的日本人沒有吃過鯨肉
其中三分之一表示永遠都不會去吃
還有一些日本人自己
都不知道海豚肉能夠食用
如果一項產業的產物已經沒有受眾
為什麼還要堅持?
日本捕鯨協會給出的回答表示
因為信仰
圖:日本捕鯨協會網站的頁面
在網站中
他們寫下了這樣的話
從過去到現在,日本人一直和鯨魚共同生活著。
在日本漫長的歷史中,通過捕鯨誕生了信仰,還產生了歌舞、傳統工藝等等的捕鯨文化,並一直傳承下來了。
這難道不是日本人與鯨魚共同走過歷史的證明嗎?
現在這個時代,正應當重新認識這種值得驕傲的傳統與飲食文化的重要性。
而在太地町
也樹立著鯨魚形象的供養碑
代表著對豐漁的渴望和對殺生報應的懼怕
這也是他們口中
所謂與鯨魚一同走過的歷史的見證
由於環保意識的欠缺
在古代與近代
人類確實曾經大量捕殺過鯨豚
二戰時期
由於資源的極端匱乏
日本也一度以鯨肉作為蛋白質的來源
但隨著無節制的捕撈
大量鯨類生物一度瀕臨滅絕
全球數量曾經生活著超過40萬頭的藍鯨
一度僅剩不到50頭
即使在經過50多年的禁捕保護後
藍鯨種群也只恢復到幾千頭的水平
在全世界都開始改變的時刻
在飲食習慣改變、市場逐步下滑的情況下
依然以文化為名拒絕停止殺戮
這不是信仰
這是極端的自私與殘忍
國際上
日本一直在尋求重開商業捕鯨的機會
除了給一些小國提供經濟幫助
以換取他們在IWC會議上為日本投票之外
還花費大量資金
由政府補貼漁民捕殺鯨豚的活動
並試圖在國內重新推廣食用鯨肉
以反對國際社會「對日本文化傳統的幹涉」
今年
日本的捕鯨船依然如期出海
剛剛過去的9月
他們在北太平洋上捕殺了
43隻小鬚鯨和134隻塞鯨
其中塞鯨是被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的瀕危物種
太地町的「捕鯨節」也按時開幕
海豚的鮮血又將再一次染紅港灣……
如今
在網絡上搜索「太地町」
很難再找到這個小鎮風景秀麗的照片
取而代之的是刺眼的鮮紅
這是他們應當付出的代價
是他們所作所為的回饋
鯨魚雕塑、海豚塗鴉、鯨豚水族館、
供奉鯨魚的寺廟
再多的美化也掩蓋不了真相
這才是對他們血腥捕鯨史的真正見證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電影《海豚灣》
《海豚之殤:每年數萬頭被捕殺 海水染成血紅》
http://world.163.com/14/0120/10/9J1BQD7D00014OQQ.html
《日本「科研」捕鯨:謊言下的殺戮》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00014INC/nipponwhaling.html
《日本:捕鯨是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http://ocean360.china.com.cn/2010-06/12/content_3561661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