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羅耿兵團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一支著名部隊,在平津戰役及解放西北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正式番號為華北軍區第二兵團、解放軍第十九兵團,楊、羅、耿則為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十九兵團)三大巨頭。
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前身為晉察冀野戰軍,抗戰勝利後晉察冀軍區曾三次組建野戰軍,1947年5月朱老總親自指導晉察冀軍區再次組建了野戰軍,稱晉察冀野戰軍,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耿飈任參謀長,下轄第二、第三、第四縱隊,後增轄晉察冀野戰軍第六、第十三、第十四縱隊。
1948年5月,晉察冀軍區、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為河北軍區,原晉察冀野戰軍改為河北軍區第二兵團,轄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縱隊,共四個縱隊,楊得志仍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耿飈任參謀長。
1948年8月,華北軍區組建華北軍區第三兵團,楊成武調離第二兵團任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二、第六兩個縱隊劃入第三兵團,第二兵團轄第三、第四兩個縱隊及新建第八縱隊,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羅瑞卿,參謀長耿飈。
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及華北軍區部隊發起「平津戰役」,楊、羅、耿開始頻繁出現在軍委電文上,楊羅耿兵團佔領新保安,殲敵國民黨王牌35軍兩個師及保安部隊共1.9萬人,解放了張家口,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改番號為第19兵團,轄63軍、64軍、65軍三個軍。1949年3月,第19兵團開赴山西參加了攻克太原的戰役,4月攻克太原後劃歸第一野戰軍,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戰鬥。
建國後,第19兵團參加了抗美援朝,此時楊得志仍任司令員,但此時羅瑞卿、耿飈已經調離,其中羅瑞卿受命組建公安部並任部長,耿飈更是調到外交部工作,並未參加1955年的授銜,而楊得志、羅瑞卿分別被授銜上將、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