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閩南人是怎樣拜天公的。
正月初九五更天
三牲五穀放桌邊
一家老少站相依
一拜豐收財運添
二拜健康笑眯眯
三拜團圓不分開
真心許願嘴要甜
響炮共慶天公生
正月初九「拜天公」是一件不亞於除夕的大事。閩南人拜天公,除了感恩外,也祈求天公在新的一年賜福給全家人。祭拜天公的供品,包括豬肉、雞鴨、魚蝦、甘蔗、柑橘、紅龜粿等等。天公生的祭拜儀式,是從初八深夜開始,一直持續到初九凌晨。祭拜儀式過後,全家人吃一頓豐富的年餐,以示團圓、吉祥。
由來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民間俗稱的「天公」即黃皇上帝,也是道教傳統上所尊稱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統領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眾神,由於祂的地位至為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祭拜天公生時,也是非常慎重,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祭拜時最傳統的大禮是:打開大門,穿戴整齊,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現代一般信眾則往往只有上香祝禱而已。當祭拜完成後,先燒金紙,再將天公座一起燒化,之後再撤去供桌。保佑一家平安符。
看到此玉皇大帝,保佑你
合家平安
萬事如意
財源廣進
家道興旺
傳說
閩南人流傳的一則傳說把「天公生」看得比新年重要,並且對傳說內容作了解釋。
傳說中,在唐朝,黃巢的軍隊曾在新年間從北方到南方(也有人說是宋朝楊宗保,又有人說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總之,是傳說!),北方軍隊在遇到服飾與語言不同的福建居民時,由於聽到這些居民自稱是「狼」(閩南音「人」的讀音),而大開殺戒。
面對北方強兵的福建居民,只好紛紛逃到甘蔗園內躲避。一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回事,停止了殺戮。南方的福建人才走出蔗園。
據說,僥倖僅存的福建人便把走出蔗園的日子,即正月初九日,用來補過新年,形成了後來的風俗。
在初八晚過後,初九的子時,即是祭神時間。這時,信仰天公的家庭都會準備祭品拜天公。
講究儀式的家庭,會在戶外或在戶內院子裡選擇一處沒有遮攔、可以直對天際的空間,用兩張桌子重疊成高壇,又在兩側各放一枝甘蔗,以便朝望天空祭神。祭神的甘蔗須帶葉,以徵節節上升甜節節和開枝散葉。
閩南民間有些食品在拜天公時是不可上供桌當供品的,在此舉出:
水果有「楊桃」、「李子」、「西紅柿」、「番石榴」、「榴槤」等不可拜,因西紅柿、番石榴(原名番石榴多子,且冠有番字不雅;釋迦像釋枷牟尼的頭,榴槤氣味怪異,所以都不可拜。
1、「番石榴」、「蕃茄」:因為這二種水果多子且不易消化,在人或鳥、狗等動物食用之後,經由胃腸隨排洩物流出而遍地繁衍,(俗稱狗屎 )恐有不潔,用以祭神,似嫌誠心不足,故一般民眾多不採用,。但,燕巢鄉農會大力推廣番石榴上供桌的活動,希望能打破此一禁忌,至於成效如何就有待觀察了。
2、另外也有人不採用「楊桃」和「李子」祭祀。原因是因楊桃是外來水果(洋桃)不宜用來祭祀;而道教不以李子當祭品,是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為避其名諱而不採用。,有無道理,端看祭祀者了,一般而言,圓形的水果較受歡迎,取其圓滿之意。
不拜是不會怎樣,不過民俗流傳是"有拜有保佑"
依照古禮的正式程序:
1.神前擺供牲饌祭品。
2.點燃神案蠟燭。
3.神前獻茶三杯。
4.焚香迎神。
5.敬酌一杯酒。
6.擲杯筊請問神明(天兵天將)之降臨。(三聖杯表示神明降臨),因為天公不會降臨人間,所以是天兵天將降臨。
7.神明既降,敬第二杯酒。
8.對神明有所祈禱者,擲杯筊請問神明允諾否。
9.敬第三次酒。(敬完約等五分鐘至十分鐘)
10.擲杯筊問神明餐畢已否。(一聖杯即可)
11.雙手捧持金紙與爆竹,拜供神明察納。
12.焚燒金銀紙並燃放爆竹。
13.持酒潑灑金銀紙,稱曰「奠酒」,然後撤收祭品。
有拜有波比哦!
合家大小出入平安,四面貴人相照應,添福添貴添財氣,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年頭順年尾順,一年四季走好運!!一切順利、萬事如意!越來越旺,越來越好!
以上內容僅為參考哦!
還是要以當地習俗為準!
那麼問題來了!
你們當地初九敬天公
有什麼不一樣的風俗嗎?
請你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