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親情像一朵盛開的花,會因親人的愛護而變得更加美麗,也會因親人的妄為而加速枯萎。任何感情,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該自居過高。平和才是維繫感情的恰當方式。
-01-
婚後的輝子覺得母親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母親的強勢讓他頻頻在婆媳矛盾中左右為難。妻子雖說不上是個溫柔的女人,卻並不潑辣。
劉珍是個直爽的女人,雖然不會揪著小事斤斤計較,但也不會對看不慣的情況視而不見。這正是輝子喜歡她的原因。夫妻兩人的感情一直不錯。直到輝子的母親住進來,家裡的氣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母親是輝子和劉珍商量好接過來的。考慮到她一個人獨居的冷寂,小兩口決定給老人帶在身邊。一來能照看著她,二來不用周末頻頻往老家跑,自己也省事。
母親是個傳統的女人,見不得劉珍在家裡穿著吊帶睡衣晃來晃去。可是大夏天的,誰願意在自己家裡還長袖長褲捂得嚴嚴實實。為此她不止一次明裡暗裡說劉珍「不正經」。劉珍也不在意,呵呵一笑權當沒聽見。
再後來又因為做飯,劉珍摘菜把外面的老葉揪下來扔進了垃圾桶。婆婆覺得她嬌氣,好好的菜葉還能吃,非得扔了。就連炒個茄子也非要削皮。類似於這樣被婆婆看不過眼的小事越來越多。
在老人家眼裡,劉珍這樣的女人簡直不是居家過日子的主。出於對兒子的維護,一把年紀的婆婆開始幹涉劉珍的日常。已經三四十歲的劉珍,開始抱著不反駁不爭辯也不聽不搭理的態度和婆婆相處。
-02-
隨著相處時間的增長,有些話有些事要想不聽不搭理根本不可能。婆婆見自己說什麼兒媳都不當回事,心裡越來越生氣,乾脆就開始跟兒子告狀,想讓兒子好好管管這個家。
結婚這麼多年,輝子心裡自然清楚劉珍是個什麼樣的人。更何況母親說的好多事在他看來再正常不過。為了安撫母親的情緒,他只好裝模作樣的說了劉珍幾句。
小兩口演戲給老太太看,可老太太又不傻。她很快就發現兒子打從心眼裡是向著兒媳那一邊。這更加勾起了她對劉珍的不滿。
三四十歲的女人,整天擦脂抹粉描眉打眼。還跟年輕小姑娘似的講究吃穿。一想到這裡,老太太就火急火燎。覺得這種事情自己如果不幫兒子管管,家底遲早要被敗光。
幾乎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由一方試圖管另一方而引發。當婆婆拿出所謂的「家規」管教媳婦時,劉珍的直爽便成了暴躁。家馬上就成了兩個女人的戰場。
劉珍把從一開始對婆婆的不滿一股腦的倒了出來。說什麼都不願意再讓她住在家裡。輝子也被自己母親每天「訓話」折騰得身心俱憊。
-03-
在一次劉珍當面戳穿婆婆的「家規」是專門為她量身定做時。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婆婆覺得這樣的兒媳實在是目無尊長,擱在過去不光要挨打還得休掉。
輝子雖說也覺得妻子當面頂撞母親的做法有所不妥,但他能理解妻子的焦躁。住在一起這麼久,他親眼目睹母親是如何步步找茬,一點點把妻子逼成如今的模樣。
為了自己的家庭和睦,也為了能讓母親不再整天「操心」受累。他決定把母親送回老家。自己和妻子依舊像從前那樣每逢周末再回去看她。
怕母親誤會,輝子用一種委婉的方式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結果,誤會依舊沒能避免。她聽明白了兒子的意思,就是認為錯在她。於是傷心的說:「兒呀,你可不能娶了媳婦忘了娘。」
見母親如此傷心,輝子的心開始痛。他也想一家人住在一起其樂融融。可母親的種種做法實在讓這個家無法歡聲笑語。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便反問母親:「媽,那你現在想讓我咋辦?」
老太太雖然看不慣劉珍,但兒子和兒媳已經成家很多年,孩子大了不說,兒子和兒媳之間感情也比較穩定。想來想去,她覺得這個家裡只有自己多餘,既然操心不落好,那乾脆就放手不管。
-04-
不同的時代都有它們獨有的特色。思想的差異性多是由時間造成,兩代人之間,別說沒有血緣關係,即便是直系血親,也難免在對待同一件事物時有著千差萬別的看法。
價值觀、心理狀態和生活習慣是導致兩代人不能共同生活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關於過日子誰都沒有經驗可談。人生是一場不能回頭地前行。上一輩的所謂經驗,對其下一代人來說有時候是一種啟發,有時候是一種阻礙。
生活的樣子需要自己摸索,夫妻之間如何相處旁人更是無法置喙。
作為長輩,想要和孩子融洽相處,就得做到思想要與時俱進。總拿老一套的觀點,去框劃年輕人的生活,產生矛盾在所難免。
作為免輩,雖然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沒有錯,偏偏又被長輩誤會。理應真誠地與之交流,並不是用一種不理不睬的冷漠態度,任其自導自演。這樣的行為不僅能解決問題,很多時候會把問題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親情和愛情都是一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且相對重要的感情。在兩者之間發生衝突之時,要考慮的不是抉擇而是調和。任何時候逃避都解決不了問題。
今日話題:生活中你有沒有過被長輩看不慣的經歷?期待你的留言點評。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