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諾蘭一直和燒腦緊密相連,諾蘭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種電影類型,猶如希區柯克是懸疑片的代表,庫布裡克是科幻片的代表,詹姆斯卡梅隆是大片的代表,伊斯特伍德是藝術片的代表。
最近,有相關媒體爆料,諾蘭新片《信條》即將上映,同樣也是一部極具燒腦的大片。藉此機會,小編特意拿出了十年前的那部諾蘭封神之作《盜夢空間》來給大家講講自己對於這部影片一些理解。
在我們欣賞這部影片之前先帶領大家認識一下這位燒腦導演,回顧諾蘭的燒腦之路。克里斯多福·諾蘭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英國倫敦,是導演、編劇、攝影師及製片人。
1996年,只用了6000美元和他「16毫米」社團的朋友們拍攝了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追隨》。1998年,《追隨》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並受到關注。1999年,Zeitgeist公司在小範圍內發行了《追隨》。
2000年,來到好萊塢發展的諾蘭指導並編劇影片《記憶碎片》,該片改編自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Jonathan Nolan)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影片最終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該片也獲獨立精神獎的最佳電影劇本及最佳導演獎,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電影劇本獎,廣播電影協會的最佳電影劇本獎,以及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電影劇本提名。
2001年,諾蘭拍攝了警匪電影《白夜追兇》,影片翻拍自1997年上映的挪威同名電影。該片被評論界讚譽為翻拍歐洲電影的美國片中少有的成功之作。
2003年,諾蘭主動向華納並邀請英國男星克裡斯蒂安·貝爾擔綱主角指導拍攝商業漫畫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該片使用IMAX這種先進的膠片拍攝模式來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劇式氣魄。
2005年6月15日,《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正式公映,獲得3.5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入選當年夏季賣座影片前三甲,同時獲得了漫畫迷和評論界的如潮好評。該片獲第32屆土星獎最佳編劇。
2006年10月20日,執導完成了奇幻電影《致命魔術》,這是諾蘭的一部過渡性作品,沒有太強的野心,也不圖有多高的票房,只是想完成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題材。
2008年7月18日,執導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該片上映一個星期就打破美國多項票房紀錄。最終獲得10.8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全球第四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電影,也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
2010年,執導以夢境為主題的科幻電影《盜夢空間》。這是諾蘭在商業領域內的一次全新嘗試。該片獲第37屆美國土星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獎。
2012年7月20日,執導蝙蝠俠終結篇《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上映。該片美國境內票房入帳4.312億美元,海外票房5.74億美元,總計10.05億美元,成為影史上第13部票房過10億美元的影片。
2013年8月14日,執導由他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編寫劇本《星際穿越》,該片概念是來自於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基普·S·索恩。該片於2014年11月7日上映。
2016年,5月執導電影《敦刻爾克》,這是一部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戰爭片。2019年12月,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授予諾蘭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以表彰其作為導演、編劇、製片人對電影做出的貢獻。
《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多姆·柯布(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飾演)是一位經驗老道的竊賊,他在這一行中算得上是最厲害的,因為他能夠潛入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夢境中,竊取潛意識中有價值的秘密。柯布這一罕見的技能使他成為危險的企業間諜活動中最令人垂涎的對象,但這也讓他成為了一名國際逃犯,失去自己的所愛。
如今柯布有了一個贖罪的機會,只要完成最後一項任務他的生活就會恢復本來面目。與以往不同的是,柯布和他的團隊這一次的任務不是竊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
如果他們成功,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但是即使提前做好了細緻專業的安排,也無法預料到危險的敵人對他們的行動早已了如指掌,而只有柯布能夠預料到敵人的行蹤。
小編昨天和多日未見的哥們掃街,同學急切想看這部電影(都說這部電影N牛逼),於是我徒增幾分渴望,最後在中關村的金逸國際影城看了晚場的。
影院的確做得滿滿的,伴隨著影片最後一個畫面——一個陀螺在桌面上不停地轉,周圍的觀眾好像頓悟似的嘆了聲「O」,這聲在我的腦海中始終迴蕩,讓我十分好奇其中的意味。
爾後,我有意保留自己的看法,而去打探同伴的口風,他痛快而簡潔地回道「屌!」,然後巴拉巴拉說了電影的主題的深刻度和故事的新穎性,並且讚嘆電影中「羅莉第一次造夢出現的兩面鏡子」的精妙和「每個人的內心都嚮往和諧」(不清楚)的經典。後面的談論沒有吸引我的興致,現在也記不起來了。首先,對這部電影簡單闡述一下我的看法。《盜夢空間》就是一部寄居於潛意識的科幻的(而不是科學的)軀殼下進攻方和防守方展開廝殺的商業片。
只是,這個「夢(或者潛意識)的空間」的設計十分狡猾,讓不理解的人或自以為理解的人肅然起敬,從劇情角度,從數學角度,從邏輯學,從精神分析學,從哲學..
紛紛發表影評,驚呼「偉大」「數學」「哲學」,而且順道鄙視一下其他的觀眾的水平,中國電影的「庸俗」,甚至還鄙視中國人的思想的「庸俗」。
悲乎,其實仔細想來也沒啥好悲哀的,《阿凡達》上映時就出現這樣的現象,不過我內心還是實實在在地被震撼了一把。
對於這些觀眾號脈的話,只想簡截了當地說句:在這個喪失信仰的時代,任何新事物都有可能被當作偶像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