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兜·我和我媽媽》:香港電影中親子的人物關係樣本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對於臺灣電影金馬獎來說,2015年是一個大年。

侯孝賢憑著《刺客聶隱娘》拿下最佳導演和劇情片;來自小城凱裡的畢贛用一部《路邊野餐》驚豔了影壇;導演馮小剛借《老炮兒》拿下了第一個金馬影帝。

而那年的最佳動畫片,在《大聖歸來》與《麥兜·我和我媽媽》間角逐。因為市場表現和口碑發酵,在之前的預測裡,大家都比較看好《大聖歸來》。但是那年,上天入地狂攬16億票房的大聖沒有戰勝這隻天真爛漫的小豬。

「人人都想要拯救地球,卻沒有人願意幫媽媽刷碗。」這是網易雲上很有名的一個評論,畢竟大聖只有一個,而我們更多的人都是普通的。我們更像是小豬麥兜,在平凡的市井裡體會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麥兜·我和我媽媽》2014年10月在中國內地首映,2019年4月5日重映。2019年的4月,《麥兜·我和我媽媽》重映。不知片方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重映,事前也沒有相應的宣發,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雷霆沙贊!》等一眾院線類型片的擠壓下,單日排片僅有0.5%-0.6%。

《麥兜》系列就像是一部寫給大人的故事書,是香港市民文化的縮影,也是香港電影中某種親子關係的特質提煉。堅強的單身母親和憨憨的獨子——麥太與麥兜這樣的親子關係似乎就在映射著一些時代現實,一些長期佔據香港電影的天然人物矛盾。

一、時代的某種印記:孤兒寡母

《麥兜·我和我媽媽》作為麥兜系列的第六部,它的故事結構非常簡單。故事從麥兜成為神探波比開始說起,在一起富豪之死案時,麥兜倒敘自己的童年經歷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以及母親的離世使他串聯起了所有的智慧碎片,讓他最終成為受人敬仰的神探。

用打結的尼龍繩通下水道、用衣架折成各種工具……無所不能的「居家萬能俠」麥太在那些年潛移默化教給麥兜的生活技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了麥兜的財富。而年少輕狂的我們,在嫌棄母親的囉嗦嘮叨之後,也終究會發現自己全部的生活智慧,都來自母親。

在受麥兜母子之情的感動之餘,人們總會好奇於麥兜的父親。在《麥兜·我和我媽媽》的前半段,在麥太謊稱自己要上太空實則重病入院時,一個神秘的大表伯突然出現,帶著麥兜在荒無人煙的山野小道買滋味寡淡的速食麵。

《麥兜·我和我媽媽》劇照

其實這個大表伯(麥父)在第二部《菠蘿油王子》中就已經出現了,麥太用一個落魄王子的故事對麥兜解釋著他父親麥炳的來歷。以一種荒誕童話的方式消解著單親家庭對麥兜(及觀眾)的實際影響。但我們不難從這個王子故事的敘事模型看出,殖民歷史印記對香港底層單元的影響。

香港特殊的時代地位與城市歷史發展,階層的劇烈分化、社會的流動使得傳統家庭親子關係遭到衝擊,父親作為某種符號,經常缺位於家庭生活。

最典型的莫過於香港著名演員黃秋生的身世經歷。黃秋生的父親作為一個曾經的港英政府官員,在他4歲時離開,從此再未過問母子倆的生活。儘管經過半個世紀,黃秋生終於通過網絡再次尋找到了同母異父的兄弟,解開了自己童年心結,但這種「孤兒寡母」的家庭形式,依舊在香港的世俗生活中屢見不鮮。

無論是帶有殖民色彩抑或是本土印記,在高速發展的香港,父親角色的長期缺位被香港電影忠實記錄,並成為一種反覆討論的命題。

《黃金花》劇照

《黃金花》(2017)作為近年來香港本土親子題材的中庸之作,情節落了些許窠臼。中年的黃金花帶著自閉症的兒子生活,駕校教員的丈夫在生活重壓之下出軌學員。黃金花得知後跟蹤小三,甚至意圖刺殺其後與兒子自殺。最後在兒子的感召下與生活和解,丈夫亦回歸家庭。毛舜筠對黃金花這個人物的出色演繹,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影片情節的不足。

《黃金花》用「打小三」的主要情節去勾連這個不幸家庭的人物關係,在母親帶著自閉兒子蹲守小三的過程中,在女主面對這些生活的困苦的時候,自閉的兒子並非是毫無察覺的。他甚至是女主內心情感的投射,會給出意料之外的反應。而呂良偉飾演的父親,在長期壓抑無望的生活中,選擇了逃離,也反襯了黃金花的堅守。這或許是想印證那句「在苦難面前,女人往往比男人堅韌」吧。

《黃金花》給了這對苦命母子一個happy ending,似乎有些三觀太正煽情賣弄的嫌疑。這裡的親子關係成為一種約定好的救贖。

《幸運是我》劇照

相比而言《幸運是我》(2016)中的人物關係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母子情:外來尋父少年阿旭因一盒雞蛋與孤寡老人芬姨相識,由於生活所迫阿旭搬來與芬姨同住,不同的生活習性與代溝,讓兩人摩擦不斷,卻最後相互理解互相陪伴。片中的人物圍繞著「孤獨」,建立起了彼此的關聯。

從人物關係來說,《幸運是我》和許鞍華的《桃姐》(2011)同樣塑造了一對「勝似母子」的假母子。相比《桃姐》中細水長流的主僕情,《幸運是我》中阿旭和芬姨的矛盾更加激烈,而阿旭尋父的情節也更有現實意味。在這對關係中,父親是疏離而陌生的,這個人物形象的存在似乎是一種社會特質的人格化——不信任的、但卻無法迴避的,一如這個社會本身對「孤兒寡母」的敵意。

父親角色的缺失,在這些影片裡直接構建了母子關係的外部困境和內部矛盾,延伸了或溫情或悲憫或激烈的人物景況。

二、對仗的親子關係:如父如子

與苦命母子形成對仗的是無言父子的人物關係。不知是囿於儒家文化圈特有的「父父,子子」的倫理框架,還是時代劇變造成的代際鴻溝,父子關係並沒有母子來的那樣溫情。父親與兒子的相處從來是沉默無言或矛盾叢生。

我們經常用「多年父子成兄弟」這樣的話來形容父子,男人本就是男孩,很容易就相互影響了,父子也就成了兄弟。但這樣的親子關係往往可遇而不可求,香港電影裡捕捉的,更多的是如父如子下錯位的父子情仇。

《一念無明》劇照

說起父子間的無奈關係,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近年的《一念無明》(2016)。一念無明,佛家所說的生命中的根本的迷惑,對於餘文樂所飾演的阿東而言,躁鬱症、女友離開、誤殺生病的母親、他人對精神疾病的誤解……生活的一切就像是旋渦,無時無刻不在侵擾著他。而他與父親黃大海的僵硬關係,成為了無奈生活的最後註解。

但是作為男人也作為父親,黃大海以一種沉默而倔強的態度,支持著阿東。外界對精神疾病的無知,使得周遭的人對阿東施放著異類的敵意。父親無法理解他的苦痛,但天台上的父子相擁足夠證明父親的善意,他用一種近似「義氣」的愛,站在了所有世俗看法的對立面,站成了阿東最後的防線。

《阿郎的故事》劇照

流變城市裡的人際交織,會製造很多躁動而空洞的靈魂,聚焦在電影叫「浪子」,現在的人叫他們「渣男」。《阿郎的故事》(1989)作為杜琪峯早期的作品,幾乎騙走了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的眼淚。尤其是最後阿郎贏得車賽又葬身火海的結尾,隨著羅大佑那首《你的樣子》,讓人喟嘆。

嚴格意義上,阿郎這個人物不能算作渣男,但卻也是家庭悲劇的起源。賽車手出身的他年輕時放浪形骸逼走了波仔的母親波波,在一次車禍致殘後與兒子波仔相依為命。他與波仔的關係默契而融洽,甚至可以說是優質的親子互動,可回頭一想,令波仔失去母親的正是阿郎自己。隨著波波回到香港,阿郎開始了自己的補償。他逼走了乖巧的波仔,只是想讓波仔能跟著母親去美國享受更好的生活。

《父子》劇照

在《阿郎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變相補償的父子關係。而在譚家明導演的《父子》(2006)裡,我們會看到一種更極端的、不知所措的親子關係。

父親周長勝的暴躁脾氣和爛賭習性逼走了母親,他無法處理自己的人生,也將兒子阿寶帶上了歧途。身無分文的他唆使阿寶偷盜,卻在阿寶被抓時離開。這個父親角色幾乎集合了所有令人憎惡的特性,卻又只能讓人大嘆無奈。生不能養,養不能教,這種令人無奈的親子關係,現實裡又有幾多呢。

三、內地的遙相呼應:原生家庭

雖然《麥兜·我和我媽媽》具有強烈的香港本土氣息,但是內地電影中,依舊能夠看到各式親子關係的呼應。

較之香港對邊緣人物關係的刻畫,內地更多的討論落在「原生家庭」的主題上。無論是剛剛收官的年度熱劇《都挺好》抑或是豆瓣知名話題「父母皆禍害」,對原生家庭的控訴從未停止。

《狗十三》劇照

曹保平導演的《狗十三》(2013)中,父母離異後寄宿在爺爺奶奶家中的少女李玩,她所有的願望和期盼不過是一隻寵物小狗,卻沒有人能夠耐下性子了解她的訴求。

「乖」似乎是所有中國家長對孩子的全部期望。不惹事、要聽話、我已經給你吃飽穿暖了你還想怎麼樣……這些夾雜在言語行動中的潛臺詞,相信各位讀者不會陌生。身在特殊變革時代的父母在忙著生存打拼,似乎也無法苛責他們,但孩子的童年就應該如此廉價麼。擅長警匪懸疑的曹保平在這部《狗十三》裡用十分克制的鏡頭還原著一場「中國式馴化」的過程。

如果說導演真的要表達什麼,可能已經在片名中說得清清楚楚了吧。

《萬箭穿心》劇照

親子關係的破裂,對於女性而言可能更加撕心裂肺,《萬箭穿心》(2012)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寶莉作為一個典型的武漢辣妹子,面對丈夫馬學武的離婚請求,她無法理解自己辛苦的付出為何得不到認可。為了報復,她舉報丈夫出軌,也將丈夫逼入絕境。丈夫自殺後,她發現自己與兒子小寶有著一道不可彌補的鴻溝。

兒子恨她,恨她將自己最愛的父親逼死。雖然和兒子生活在同一屋簷,卻形似外人,三番五次被兒子誤會。這種撕心裂肺大約就叫萬箭穿心。李寶莉終究還是向自己的兒子妥協,跟著另一個男人搬了出去。兒子在遠處望著離開的母親,未曾言語。中國女性命運的困苦一定程度上來源於過度依附男權,和對子輩的過度付出。李寶莉的悲劇來源於自己,更是來源於錯位的情感,這對母子因為父親的自殺而走向決裂,萬箭穿心、萬劫不復。

市民文化下的親子關係,一直是香港本土電影最愛的題材之一。在這些光影流變的時代,大約也只有鏡頭能夠忠實記錄並提煉這些令人唏噓的愛恨交織。回過頭,才發現《麥兜》給了我們這紛繁世界裡最感動的那絲溫柔。

相關焦點

  • 麥兜我和我媽媽
    麥兜我和我媽媽類型: 喜劇 / 動畫 / 家庭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上映日期: 2014-10-01(中國大陸/香港)片長: 81分鐘與上一部麥兜噹噹伴我心相隔已然兩年,今年的麥兜電影我還是一個人挑了個角落的位置,自備兩包紙巾,在麥兜小時候天真無邪以及長大後滄桑深沉的敘述聲中,在電影院裡稀稀疏疏的笑聲圍繞的黑暗中哭得不能自已
  • 黃磊父女獻聲《麥兜我和我媽媽》 互動有愛溫情
    ,最近備受關注的「暖爸萌娃」組合黃磊和多多加盟這部麥兜電影,「暖爸」黃磊擔任影片中一個神秘角色「波比」的配音,同時黃磊和女兒多多還為電影合唱一首插曲。在上周的探班活動中,黃磊和多多現場錄製了電影插曲,這對父女有愛的互動萌壞了所有人。而黃磊配音過程中更被電影劇情深深吸引,時而被麥兜逗樂,時而被電影臺詞感動到幾乎哽咽。
  • 《麥兜我和我媽媽》心靈豬湯溫暖動人 看完後很多媽媽眼睛都溼了!
    《麥兜我和我媽媽》是麥兜系列的第五部大電影,是謝立文、麥家碧夫婦耗時兩年的心血之作。國慶檔收穫4000萬票房電影講述麥兜和媽媽溫馨而感人的故事,麥兜系列最初的有關「馬爾地夫」、有關「魚丸粗面」的那些情緒和感動,都將回來。
  • 【記錄美好時光】2017.3.26親子電影《麥兜響噹噹》
    我是小白龍少兒劇場的特約嘉賓主持人祈晴,小朋友們可以叫我祈晴阿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大家一起觀看了影片《麥兜響噹噹》。影片是粵語版本,孩子們日常接觸普通話和潮州話比較多,對粵語比較陌生,所以我在電影播放前與現場的粉絲做了個小小的分享——用普通話誦讀、解析古詩《春曉》,然後分別用潮州話、粵語誦讀。
  • 《麥兜·我和我媽媽》:我所有的聰明都來自我媽媽
    作為「麥兜」系列的第六部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繼續講述著治癒系的故事。現在麥兜成了著名的偵探。然而,他母親把她贏得的一切都給了他。現在才有麥兜。《麥兜我和我媽媽》豆瓣的評分是8.4分,而且它還獲得了第52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那麼這部電影怎麼能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呢?
  • 麥兜和他的香港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暖心小豬】國慶上映《麥兜我和我的媽媽》:「我個名叫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
    >麥兜系列大電影之《麥兜我和我媽媽》10月1日即將全國公映。在網絡售票已經佔據電影售票量40%的今天,在這個格外「擁擠」的國慶檔,《心花路放》、《黃金時代》、《痞子英雄》是輿論公認的擁有「話語權」的大片,《麥兜我和我媽媽》的火爆,或多或少讓人有些意外。
  • 《麥兜我和我媽媽》從魚丸粗面到荷包蛋泡麵,心靈豬湯溫暖動人 電影推薦
    今天小編向各位媽媽推薦的是正在各大影院熱映並獲得一致好評的麥兜系列第五部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許多明星家長都哭著笑著看完了這部影片,你是否也要帶著寶寶加入他們呢?《麥兜我和我媽媽》是麥兜系列的第五部大電影,是謝立文、麥家碧夫婦耗時兩年的心血之作。電影講述麥兜和媽媽溫馨而感人的故事,麥兜系列最初的有關「馬爾地夫」、有關「魚丸粗面」的那些情緒和感動,都將回來.
  • 《麥兜:我和我媽媽》:媽媽,其實我好愛你的
  • 蔡冠深出品《麥兜:我和我的媽媽》斬獲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
    蔡關穎琴女士(右)與女兒蔡頌思現場合影  大公網11月21日訊(記者 孫琳)21日晚,由蔡冠深先生出品的《麥兜:我和我的媽媽》一舉打敗《大聖歸來》,斬獲第52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受獎人為其夫人蔡關穎琴女士
  • 品麥兜電影·回顧麥兜成長與他背後的香港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五部。
  • 母親節快樂 麥兜·我和我媽媽
    嗯...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媽媽.麥兜記憶中兒時的小鎮,麥太是春花電視臺的監製、編劇、主持兼演員的全能手;是演唱會上的歌手,唱著輕柔悠揚的歌;是生活節目中的家居萬能俠,用鐵衣架和繩索就能為大家帶來各種生活小妙招,斜著睡空間可以大一點;是烹飪節目的大廚,教給觀眾如何將蔬菜燒出肉味來;  每天節省一點——積少成多 麥太教給麥兜那幾句萬年不變的砍價話,帶麥兜去菜場練習
  • 《麥兜•我和我媽媽》:謝立文和麥家碧的溫柔
    ·我和我媽媽》。當時我心中有很多的疑問,麥兜和媽媽從第一部《麥兜故事》開始就是主角,從未變過,再專門來一部《麥兜·我和我媽媽》,還能講出什麼花樣來?觀影結束後一顆心落了地,只是80分鐘有些意猶未盡,但繼續講下去又過於煽情且有囉嗦之嫌,停在那裡剛剛好。可能對影迷來說,這一部麥兜的變化會讓人有些措手不及。雖然此前總有類似的呼聲,為什麼不畫成年麥兜的故事?他長大了是什麼樣子?
  • 深度揭秘《麥兜我和我媽媽》 你都看懂了嗎?麥兜的故事隱藏了很多你絕對想不到的
    而十月一日上映的《麥兜我和我媽媽》,也同樣對場景細節格外考究,這個豬頭麥兜生活的世界很多都有真實來源,其中細節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加豐富,十一進影院的時候你確定你都認出來了嗎?在看正片之餘,不妨一起找找這些有趣的細節吧!
  • 電影賞析:《麥兜故事》我不像麥兜般善良,卻有幸擁有麥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有了去馬代的打算,但第一次知道馬代,的確是小時候看麥兜故事看來的。一直以為麥兜去過馬代,今日回看,原來是麥太一個美好的謊言。今年高三畢業,我也如願以償地和我的媽媽一起去馬代啦,真的很美,很捨不得走。說完了我與這部電影的相關,還是著重回到電影內容吧。作為一個去過香港的廣州人,在如此港味十足的電影裡可以說是相當之有代入感和畫面感了。
  • 【來慢茶館】麥兜和他的香港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他的單親家庭,他的母子關係,還有自己天生資質低等,和麥嘜有很大區別。」
  • 【影片諮詢】《麥兜我和我媽媽》「麥萌」那種小時候看了會笑,長大了看會哭的電影
    麥兜原來叫麥盆,長大睿智變神探當天的發布會堪稱一場麥兜揭密會,黃磊現場揭曉了這部麥兜電影最大的懸念:他配音的「神探波比」真實身份就是長大後的麥兜,在這一部影片中,麥兜經歷了更多的人生閱歷,一改以往呆萌、遲鈍的形象,成長為英明神武的人生贏家波比。同時,美術總監麥家碧還透露了麥兜名字的來源。
  • 麥兜媽媽和魯豫聊天 國內動漫人物首登脫口秀
    《麥兜·我和我媽媽》今日又曝光「麥太」做客「魯豫有約」的趣味照片,這兩張特殊的照片乍一看似乎是電影劇照,但片方解釋稱,這的確是「麥太」做客國內著名訪談欄目《魯豫有約》的現場照,這也將是國內首次出現卡通人物做客真人欄目
  • 《麥兜我和我媽媽》這世界有時硬梆梆,有時軟趴趴, 但有一種愛,讓我們不會硬起心腸.
    / 蔡瀚億 / 李雲迪類型: 喜劇 / 動畫 / 家庭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上映日期: 2014-10-01(中國大陸/香港)片長: 81分鐘又名: 麥兜·我和我媽媽 / McDull · Me & My Mum麥兜我和我媽媽的劇情簡介 · · · · · ·  神探波比(
  • 電影「麥兜系列」和香港文化:粉色的小豬如此的可愛
    《麥兜故事》裡有著大量的香港文化特質在麥兜的故事裡,認真打磨的細節,大量香港各地的景色和香港的文化特徵,無處不在的港人情懷,都使得麥兜電影不僅為香港人提供了一個自我關照的本土藍本,也為內地人了解香港提供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