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上看了電視劇《孝子》,劇情是喬海洋的媽媽,看不上保姆小菊,自作主張找了個新保姆張久香。
這個新保姆以前也不知道是哪幹保姆的,每天要睡9小時,晚8點上床睡覺,早9點多起來;
照顧孩子特別不負責,給孩子奶太熱,就往孩子奶瓶裡灌自來水;孩子的衣服,海洋的媽媽說衣服少不讓機洗,她把自己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一起洗,大人小孩的衣服沒有分開不說,顏色還沒分開,把孩子的衣服都給染了;
特別懶早上最後一個起來,吃飯得三喊五叫的,女主人做好飯,在那哄孩子,她直接上桌吃飯,吃飯還一點不客氣專撿愛吃的吃。
最終惹怒女主人謝言的是,把10個月大的孩子獨自放在床上,讓孩子掉到地上磕破額頭,謝言發火攆她走,保姆還說:「又不是你僱得我,是老太太」,完全不把女主人放在眼裡。
這一起就是謝言的婆婆來了之後,不喜歡原來的保姆小菊,要自己做主找一個保姆,於是讓兒子的家裡一下子亂了套,打亂了兒子一家原有的生活,讓兒媳婦在事業和家庭兩方無法平衡,家裡一地雞毛。
婆婆來到兒子家,首先懷著「我兒子家我還做不了主了」想法,事事想幹預。
在很多婆婆的心理,無論兒媳婦多優秀,都是高攀了她兒子。
喬海洋的媽媽就是這樣的,兒媳婦謝言是有學歷,有顏值,有能力的新時代女性,為了分擔家庭負擔,剛生完孩子就工作了。
可這在婆婆眼裡,謝言是愛逞強,不溫柔,不賢惠,不能照顧好丈夫和家庭的女人,又拿她和喬海洋的前任女朋友比,說那個女友是個幼師,會做飯,能照顧家庭的女人,但就像喬海洋的妹妹說的,會做飯,也就這麼一個優點。但也會被婆婆拿來比較。
總之,兒媳婦多能幹,在婆婆眼裡都有不足之處,都不如自己的兒子,於是對兒子家裡的一些規定她都要順著自己的意思來,保姆小菊是謝言一手培養出來的,本來用的得心應手,謝言把家交給她,非常放心。
小菊因為謝言的調教,所以對婆婆的一些陳舊觀念不去執行,這惹怒了婆婆,「我還做不了主了」,於是硬是找了一個又懶又不負責的保姆張久香。
新保姆不會做飯,素質太低,終於在孩子磕破額頭後被攆走了。
不過這個婆婆還不算太犟,在公公指出「這回看出什麼是當家了,以後你少跟著裹亂」,也點頭認同了。
很多婆婆好像在兒子家,就覺得特別有特權,就想讓兒子家順著自己的意思,由自己做主,但是很多時候你還真做不了主。
兒子結婚了,兒媳婦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婆婆的一套觀念對自己丈夫,兒子可能還管用,但兒媳婦因為不同的生長環境,卻無法認同婆婆的觀念。
而且婆婆的一些思想有時真的不適應兒子小家庭的生活,也不適應不同城市地區的消費觀念。
哪怕在同一個城市,因為兩代人的觀念不同,對事情的理解也不一樣。我相信每個婆婆都希望兒子幸福,所以也要清楚能一直陪著兒子的不是自己,而是兒媳婦。
所以又何必一定要讓兒子媳婦照著自己的意思生活呢,只要他們幸福就好了,不要總把自己的理念加在下一輩人身上。
又何況婆婆的觀念又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婆婆生活在農村,她是一個勤勞能幹的人,我老公一直感嘆「我媽不容易」,婆婆的確吃了很多苦,出了很多力,挨了不少累,但即使這樣我也不能認同她的生活理念。
有時我還挺打怵回婆婆那兒,天黑了不讓點燈,說是為了省電,為了讓她方便給她買的電器產品不讓用,洗碗不能長流水,看著以為很會過日子,很節約,但婆婆家電費真的挺多的,一個冰箱,一個大冰櫃,天天開著,裡面放的東西有的都有幾年了,不吃還不讓扔,這樣的生活習慣窩真的不適應,但因為是她的家,我也不會去反駁她,只要她高興就好。
也是因為不住在一起所以可以忍受,但她要是把這套觀念強加到我家,我真的受不了。
所以我希望婆婆和媳婦都應該互相尊重對方,不要去互相干涉,如果就是需要一起生活,也要尊重各家的生活習慣。
《孝子》裡的婆婆還不錯,能及時明白「兒子的家我做不了主。」但有些婆婆卻能把兒子好好一個家給攪黃了。
婆婆能在兒子家各種作,有婆婆的原因,更多的是老公沒有原則的愚孝。
《孝子》裡婆婆能換掉人品好的保姆小菊,主要還是喬海洋同意了,順從了媽媽的意思。
對他來說換個保姆這都是小事,劇情裡謝言知道小菊被辭退後,生氣給喬海洋打電話,他還是笑著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不就是換個保姆嗎?」謝言說小菊是自己好不容易調教出來的,喬海洋說:「怎麼把保姆整的跟高科技似的。」
可他以為的一件小事的結果就是,謝言終於忍受不了把孩子送到自己媽媽那兒,孩子也在10個月就被隔奶了,謝言也因為得了乳腺炎高燒不退,去了醫院。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婆婆的作,都是因為兒子的縱容和愚孝的結果,當自己媽媽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遭到媳婦的質疑時,兒子會說「別跟我媽一樣的」,「我媽也不容易」,於是就讓妻子承受來自婆婆的刁難和無理要求。
很多時候丈夫的這種態度,會讓妻子覺得心灰意冷,時間長了會和丈夫離心離德,事實證明有些夫妻關係的惡化,就是因為老公家人介入夫妻關係時,而老公則一味地偏袒和不作為造成的。
上學時寢室老大阿平,和我們同班的男生S相戀,畢業後也結婚了,阿平家在農村,她是家裡的老小,她畢業時爸媽歲數很大了,和哥嫂生活在一起,她結婚時家裡什麼都沒給,婆婆是知道她家裡沒有陪嫁的,但沒想到會什麼都沒有,結婚當天就覺得很沒有面子,也從此對阿平很輕視。
剛結婚由於他們不住在一起,所以還很和諧,等阿平生女兒的時候,婆婆過來伺候,於是矛盾就來了。
婆婆先是覺得媳婦的娘家什麼光都借不上,結婚時什麼都不給,生孩子也不能搭把手,就越覺得自己兒子找這樣的媳婦吃虧了。
於是婆婆也把這種情緒流露出來,伺候月子時,就很應付,麵條一做一大盆,能吃一天的。
伺候孩子的一些老觀念,阿平覺得不科學,婆婆會嫌棄阿平太矯情。
婆婆會向兒子說:「你這個媳婦事真多,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伺候她,她還天天找事。」兒子安撫自己的媽媽,媽媽說得次數多了,心裡也覺得阿平事多。
婆婆在阿平沒出月子就回家了,說家裡還有一堆事,扔的時間長了不行,於是阿平生完孩子20多天,就開始自己照顧自己。
因為孩子沒人看,所以阿平生完孩子後在家當了3年的全職媽媽,兒子上了幼兒園後,才又重新開始找工作。
日子雖然忙碌辛苦,但孩子也慢慢地長大了,兒子上高中住校了,一個禮拜回來一次,阿平也終於輕鬆了不少。
但公婆歲數大了,過來投奔兒子來了,阿平對公婆的到來倒也沒什麼意見,因為老公只有一個姐姐,所以給公婆養老也是天經地義的。
但公婆來了之後,阿平就有一種被排除在外的感覺。婆婆好像在阿平面前有天生的優越感,特別愛指使阿平幹活。
如果阿平在家,所有的家務包括做飯,都得是阿平在做,婆婆一點不插手,而如果阿平加班,老公要是動手幹的話,婆婆說什麼都不讓,婆婆自己什麼都幹了。
阿平是個特別節儉的人,平時並不怎麼買衣服,有一次要參加同學聚會,就想買件新衣服,老公也讓她買件好的。
阿平花了1000多,買了條裙子,被婆婆看到發票,覺得買貴了,數落阿平買個裙子200,300就行了,幹嘛要多花5倍多。
阿平是生婆婆的氣,自己花錢買條裙子怎麼了,但阿平更生老公的氣,還是老公讓自己買好點的,可老公就坐在那兒,聽他媽在數落阿平,一聲不吭的。
回房間後,阿平質問老公,老公卻說:「那麼較真幹什麼,我媽愛說就讓她說唄,讓她把氣發出來,省得氣著了。」
阿平聽了是真生氣啊,對老公說:「我是你媽的出氣筒嗎,總來找我茬?」老公說:「你就左耳進右耳出唄,幹嘛那麼認真。」阿平無奈也生氣。
在以後的生活中,婆婆時常指責阿平,而每到這個時候時候,老公總是這樣的態度,讓阿平順著老人就好,別跟老人計較。
終於在婆婆又一次數落阿平的時候,阿平爆發了,她告訴婆婆:「你現在住的房子,是我和你兒子一起奮鬥買的,所以這個家我有一半的主權,你在這兒住可以,因為你是我老公的媽,但也僅此而已,只是個住客,而我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我在我家,怎麼做都隨著我的心意,你要是想指揮,就指揮你兒子,只有對他你才有權力。」
老公又過來打圓場,阿平對他說:「你不要每次都那套說辭,其實所有的事都因為你,你怎麼孝順我不反對,但你不要總是沒有原則的要求我。」
婆婆頓時下不來臺,又看阿平態度強硬地對待自己的兒子,所以開始撒潑了,吵著就要回老家,阿平老公就要求阿平給自己媽媽道歉,阿平覺得自己沒錯,說什麼也不道歉,她其實很希望婆婆離開她的家,於是在氣頭上的老公打了她一個耳光。
阿平生氣也心涼,離開家住在外面,跟老公提出離婚。
兩人最後當然是沒有離婚,在老公多次認錯後,並提出在小區裡買一個小一點的房子給媽媽住,後來婆婆搬了出去,但近在咫尺,也方便照顧,關係也緩和了不少。
二
很多時候婆媳間的矛盾,都在於老公的態度和處理方式,老公的做法才是這個家庭是否和諧的關鍵。
老公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孝順母親的同時也心疼自己的老婆。
很多男人都會覺得媽媽歲數大了,有些事情即使不對,也應該順著。可是不能凡事不管對錯,不但自己順從還要求老婆也同樣順從,婆媳不能等同於母女,是從兩個陌生人因為一個男人才成為了一家人,在兒子眼裡可以認為媽媽的話無論對錯都可以聽,但媳婦對婆婆的感情,多來自於自己的老公,「愛屋及烏」,如果發生了事情,總讓老婆感到你愛的是自己的媽媽,而從不顧及自己,老婆當然會心灰意冷,又怎麼可能好心情的對待婆婆。
生活不易,婚姻更不易,和諧的婚姻生活,就是大家互相成全,互相妥協,互相關愛的結果。婚姻裡我可以為了你對自己不願的事去妥協,但我要感到你是愛我,心疼我的,如果你從不顧及我的感受,忽視我的想法,輕視我的付出,那我為什麼要一味的委屈求全,生命都只有一次,誰不想開心的生活。
所以請善待和自己攜手相伴到老的人!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留言,點讚和加關注!本文為夏日蓮兒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