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出現於2014年,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熱捧,發展勢如破竹,極大的衝擊了傳統計程車行業。先有滴滴、首汽約車、曹操專車的網約車補貼大戰,後有百度、美團這樣的跨界玩家爭相加入,網約車這一細分出行賽道聚集了大量的出行平臺。唱衰傳統計程車行業的聲音不絕於耳,難道傳統計程車行業就這樣沒落了嗎?據公開數據顯示,計程車現階段仍是我國四輪出行市場的「主力軍」,整體交易量接近五千億元,佔比約為69%。其中,計程車揚招獲客為主要模式。但隨著網約車的發展,計程車面臨著市場衝擊與自我革新,藉助外部如嘀嗒出行等平臺力量實現巡遊計程車獲客效益提升,是迫切所需。
此前有報導稱一城市的計程車大量閒置,存在運力過剩的問題。其實這是普遍存在的。傳統計程車行業屬於固定運力,在正常時段,人們的出行需求較少,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就導致了運力過剩,交通資源浪費。早晚尖峰時段,出行需求有所增加,但是交通擁堵嚴重,計程車司機大部分時間都被浪費在交通擁堵上,收入和訂單也並沒有因為需求的增加而有所變化。計程車司機因為租車、養車成本高,大量司機都萌生出提前退休或是換行的想法,跑了16年計程車的司機師傅小張抱怨到:「份子錢每個月5000塊,每天就是160多塊錢,再加上每天兩個班,三百多公裡加氣費近100塊錢。這只是每天的固定支出,如果算上保養、維修費,一年到頭下來掙不到多少錢。」 像小張這樣的司機還有很多,但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堅守在計程車的崗位上。
為了解決這一行業痛點,嘀嗒出行通過科技賦能、模式創新解決傳統計程車行業供需錯配問題。司機通過車機端上的「智慧出行」入口進入嘀嗒出行智慧出行系統即可接單,並了解附近乘客乘車情況,綜合衡量接駕距離與自身營運情況,選擇是否一鍵接單。同時,乘客的線上訂單可以通過智慧出行系統發送至附近所有空車的車機端屏幕上,不僅降低了乘客的等待時間,也讓司機可以接觸到更多訂單。
嘀嗒出行智慧出行系統的出現有效解決了傳統計程車行業供需錯配的問題,增加了計程車司機的收入以及獲客渠道,減少了揚招乘客的等待時間。讓傳統計程車在保存揚招計程車即時性優勢的基礎上,同時擁有網約車的乘車體驗,科技感更強。
嘀嗒出行得社會價值在於推動傳統計程車行業改革升級,在保留傳統計程車行業優勢的同時,補齊短板,讓計程車行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