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哪件給你印象最深?

2020-12-24 澎湃新聞

1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8月亞馬孫地區遭遇森林大火」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後文附詳細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國家氣候中心承辦,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等單位參與。

國內十大入選事件的投票結果基本反映了2019年我國天氣氣候的主要特點:一是強降水過程頻繁、強度大、重疊度高。如華南出現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華西秋雨期明顯偏長雨日偏多;連續強降水致貴州水城發生「7·23」特大山體滑坡。二是高溫日數多,多地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如雲南溫高雨少導致嚴重春夏連旱,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三是強對流天氣過程局地極端性強。如7月初遼寧開原遭遇罕見強龍捲襲擊。四是颱風生成多登陸少強度總體偏弱,不過,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此外,「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等事件的入選,反映了2019年我國冬季天氣氣候的複雜性。

國外十大入選事件則包括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強暴風雪襲擊歐洲多國、澳大利亞屢遭熱浪襲擊等。

2019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1.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

1-2月,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江南、華南北部及貴州東南部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8~12天,日照時數偏少5成以上,蘇皖鄂浙滬5省(市)日照時數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持續陰雨寡照對南方地區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電力供應、人體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1-2月全國日照時數距平分布圖

△安徽省宿松縣氣象部門開展農田連陰雨天氣影響調查

2.2月中旬北方降雪覆蓋1/7國土面積

2月中旬,北方地區出現冬季範圍最大的降雪過程,近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出現降雪。華北、黃淮、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出現1~6釐米積雪,北京懷柔、河南焦作等地最大積雪深度達10~13釐米。青海玉樹州、果洛州等地冬季多次出現降雪過程,瑪多最大積雪深度達22釐米,雜多最大積雪深度達19釐米,發生雪災。當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動多方力量進行救援。大雪造成青海玉樹、海西、果洛13.1萬人受災,100餘萬頭(只)牲畜覓食困難,死亡牲畜2萬多頭(只)。

△2月13-14日全國最大積雪深度分布圖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氣象局工作人員在上拉秀鎮調查雪情

3.7月初遼寧開原遭遇罕見強龍捲襲擊

7月3日17-18時,遼寧省開原市西部出現罕見強龍捲天氣,最大強度達四級(相當於EF4,最大風速大於74米/秒)。強龍捲所經之處部分房屋倒塌,大樹和電線桿折斷,小汽車被拋到空中,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嚴重。

△救援人員在強龍捲受災現場開展道路清障和電力搶修作業

4.雲南溫高雨少遭受嚴重春夏連旱

3-6月,西南南部、華北東部和南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降水量偏少3~8成。溫高雨少導致上述大部地區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森林火險等級偏高,北京、河北、山西、四川、雲南等地相繼發生森林火災。其中,雲南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2%,為歷史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氣溫偏高1.6℃,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有24個縣(市)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最大值,元江(31天)、景洪(30天)、元謀(29天)等6縣(市)連續高溫日數突破歷史極值。長時間溫高雨少導致雲南出現嚴重春夏連旱。

△6月6日全國氣象乾旱綜合監測圖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乾旱的稻田

5. 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

7月21日至11月26日,鄂湘贛蘇皖浙閩7省區域平均降水量為251.1毫米,較常年同期(428.1毫米)偏少4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其中湖北、江西均為1961年以來最少,安徽、福建為第二少。同時,7省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湖北東部偏高2~4℃,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長時間雨少溫高導致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乾旱造成部分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江河湖庫水位明顯下降,鄱陽湖水域面積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提前進入枯水期。

△江西省南昌市氣象局農氣調查組深入田間調查秋旱影響

6. 華南出現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

2019年華南前汛期於3月9日開始,較常年偏早28天,為1961年以來開汛第四早年;結束於7月26日,偏晚22天;前汛期時間為140天,偏長48天,為1961年以來最長的前汛期。華南前汛期雨量為1084毫米,比常年偏多51%,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6月6-13日,福建、廣東中東部、廣西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廣西桂林雨量達832毫米。7月3-10日,華南北部再次出現強降雨過程,累計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福建北部等地有250~400毫米。強降雨及疊加效應導致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遭受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其中廣西、廣東災情較為突出。

△華南前汛期開始日期和結束日期

△華南前汛期累計降水量歷年變化

△柳州強降雨過程導致道路積水

7.華西秋雨期明顯偏長雨日偏多

今年華西地區8月27日進入秋雨期,較常年偏早4天,11月30日結束,偏晚29天,秋雨期明顯偏長;秋雨期累計降水量271.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4%。華西大部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陝西南部、四川中部、重慶西北部等地偏多8~12天,局地偏多12天以上。受強降雨影響,陝西、四川、重慶、貴州、甘肅等地部分江河水位上漲、農田被淹、城鎮出現嚴重內澇,局地還遭受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8月27日至11月30日華西地區降水日數距平分布圖

△陝西省安康水電站開閘洩洪

8.連續強降水致貴州水城發生7.23特大山體滑坡

7月1-23日,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累計雨量288.9毫米,其中19日(49毫米)、20日(37.1毫米)和23日(98毫米)出現了三次強降雨過程,連續強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飽和,致使該地7月23日21時20分發生了特大滑坡災害,共造成21幢房屋被埋,數十人傷亡。災害發生後,當地政府立即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緊急組織公安、消防、衛生、氣象等部門聯合開展搶險救援。

△無人機拍攝的貴州水城山體滑坡

9.2019年颱風生成多登陸少強度偏弱

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生成,較常年(25.5個)偏多3.5個,其中5個登陸我國,較常年(7.2個)偏少2.2個。登陸我國的5個颱風中,除「利奇馬」登陸時為超強颱風級別外,其餘4個為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平均登陸強度為27.4米/秒(10級),明顯低於常年值(30.7米/秒)。另外,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6個颱風,佔2019年颱風總生成數的55%,比常年同期(10.8個)偏多5.2個;其中11月生成6個,與1991年11月並列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多。

△1949-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生成個數

△1949-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登陸我國個數(右)歷年變化

△FY-4A氣象衛星太空俯瞰颱風「利奇馬」和「羅莎」

10.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

超強颱風「利奇馬」於8月10日、11日相繼在浙江溫嶺市沿海、山東青島市黃島區登陸,之後一路北上至華北、東北等地。「利奇馬」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第五強颱風,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受其影響,8月9-15日,江南東部、江淮東部、黃淮東部、華北東部、東北東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50~250毫米,浙江和山東局地超過400毫米;有46縣(市)日降水量達極端事件標準,其中19縣(市)突破歷史極值;溫嶺局地風力超過17級。由於風雨強度大,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利奇馬」路徑圖

△「利奇馬」帶來的強風雨導致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綠化樹木連根拔起

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1.7-8月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

7月中下旬,南亞及附近地區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災,造成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國至少600人死亡,超過2500萬人生活受到影響。印度多個地區的道路、橋梁中斷,清潔水源和食品短缺;尼泊爾多地河水泛濫,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孟加拉國3萬多座房屋被衝毀,4座大壩被徹底毀壞,8200公頃土地被淹沒。8月上中旬,印度西部和南部多地連日暴雨引發洪災和山體滑坡,受災人數超過120萬人,200人死亡。8月下旬,印度北部連日暴雨引發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造成60人死亡。

△印度比哈爾邦穆扎法爾布爾區受災居民乘船出行。

2.1月上半月強暴風雪襲擊歐洲多國

1月6-13日,歐洲多國出現強暴風雪天氣,惡劣天氣導致空中交通、陸路交通嚴重受阻,部分地區學校停課、供電中斷,還引發交通事故致21人死亡。11日,受大雪影響,德國有5個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學校宣布停課,法蘭克福機場當天大約有120架次航班被迫取消,慕尼黑機場90架次航班停飛。奧地利部分地區地面積雪達3米,多地交通嚴重受阻,數千戶家庭停止供電。

△在德國慕尼黑附近,一名男子使用吹雪機清理積雪。

3.5月美國遭受逾500次龍捲風襲擊

5月,美國記錄到555次龍捲風,為1991-2010年同期(276次)的兩倍,是2011年以來龍捲最活躍的一個月。23日,猛烈龍捲風橫掃密蘇裡州,造成至少3人死亡。27日,龍捲風侵襲俄亥俄州,導致1人死亡、12人受傷,多處房屋被毀壞,超500萬人受斷電影響。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穆爾市被龍捲風摧毀的汽車。

4.一季度澳大利亞屢遭熱浪襲擊

1月,澳大利亞平均氣溫較1961-1990年同期偏高2.91℃,比2013年的最高紀錄偏高0.99℃,為1910年有記錄以來最高;其中新南威爾斯氣溫偏高達5.86℃。1月下旬,南澳州和維州的部分地區氣溫飆升至40℃以上。3月,澳大利亞南部遭遇一個多世紀以來最熱的3月,塔斯馬尼亞州2日氣溫高達39.1℃,創當地131年來的最高紀錄。高溫熱浪導致澳大利亞多地出現野火。

△1月澳大利亞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

△3月澳大利亞平均最高氣溫分布圖

△澳大利亞坎培拉的國家動物園的老虎在享用特製的「冰激凌」

5.6月高溫熱浪席捲歐洲和美國西部

6月,歐洲平均氣溫較1910-2000年同期偏高2.93℃,為1910年以來同期最高。歐洲大部地區最高氣溫普遍較1981-2010年同期偏高2~8℃。法國南部加拉爾蓋萊蒙蒂厄市最高氣溫達45.9℃,創法國氣象觀測史上最高氣溫紀錄;德國布蘭登堡最高氣溫達38.6℃,刷新70年前的6月最高氣溫紀錄。6月10日,美國西部出現破紀錄高溫,加州聖地牙哥局地氣溫達45℃,打破當地高溫紀錄;舊金山國際機場氣溫達37.7℃,創當地6月最高氣溫紀錄。高溫熱浪影響美國西部約4500萬人,北加州連續發生多起森林大火。

△6月歐洲平均氣溫距平歷年變化

△2019年6月30日,德國黑墨爾天氣炎熱,孩子們在噴泉處玩耍。

6.3月中旬颶風「伊代」橫掃非洲三國

3月15日,颶風「伊代」(Idai)在莫三比克中部港口城市貝拉沿海登陸,帶來強風雨,隨後「伊代」席捲鄰國辛巴威和馬拉威,19日強降雨再次襲擊莫三比克並持續到21日。「伊代」帶來強降水、大風和風暴潮摧毀了當地房屋,導致東非近300萬人受災,超過700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0億美元。

△「伊代」衛星雲圖

△「伊代」過後,辛巴威馬尼卡蘭省魯西圖地區一名村民走過危橋。

7.10月中旬強颱風「海貝思」肆虐日本

10月12日傍晚,強颱風「海貝思」在日本伊豆半島登陸,神奈川西南部的箱根累計降水量達1000毫米,關東及靜岡有17個站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海貝思」造成日本7個縣73處河堤決堤,多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交通幾乎陷入全面停滯狀態,原定於14日舉行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閱艦式被迫取消,不少受災地區斷電斷水斷糧,至少92人死亡,1.3萬棟住宅浸水,約1100棟住宅全部或部分損毀,經濟損失達1000億日元以上。

△「海貝思」衛星雲圖

△2019年10月12日,大浪衝擊日本靜岡縣熱海市海岸。

8.8月亞馬孫地區遭遇森林大火

8月,亞馬孫地區森林大火多發且持續燃燒,火勢較集中的地區位於巴西的朗多尼亞州、馬託格羅索州和亞馬孫州以及玻利維亞境內。過火面積超過100萬公頃,玻利維亞有上千戶家庭受災。大火產生的煙霧飄至2735公裡外的聖保羅,能見度受到嚴重影響。大火持續時間長,燃燒面積大,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較大;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氣溶膠,對當地乃至全球的氣候都產生較大影響。

△FY-3D氣象衛星火情監測專題圖

△2019年8月17日,在巴西託坎廷斯州拍攝的亞馬孫雨林中一處燃燒的林區。

9.9-12月澳大利亞森林火災頻發

澳大利亞春季(9-11月)全國平均降水量27.4毫米,為1900年以來同期最少;全國平均最高氣溫較1961-1990年同期偏高2.41℃,為有記錄以來第二高。12月18日,澳大利亞平均最高氣溫達41.9℃,打破了17日剛創下的高溫紀錄。高溫少雨導致澳大利亞森林火災頻發,造成9人死亡,1000餘所房屋被毀,過火面積超過500萬公頃;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令新南威爾斯州遭遇史上最嚴重的空氣汙染;新南威爾斯州北部和昆士蘭州東南部數千公頃的考拉棲息地被毀。

△澳大利亞9-11月平均最高氣溫距平分布圖

△2019年12月7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納泰附近,消防員在滅火。

10.11-12月印度新德裡被持續霧霾籠罩

11-12月,印度首都新德裡2000萬居民只有4天呼吸到「普通」至「滿意」的空氣,其餘時間多是霧霾天氣,空氣中PM2.5濃度一度飆升至每立方米999微克。持續嚴重霧霾不僅導致航班延誤、學校停課、工地停工,而且嚴重影響民眾健康。印度是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統計,全球15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14個在印度。

△2019年11月13日,在印度新德裡,兩名男子經過霧霾中的印度門。

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遴選工作堅持四個主要原則:一是天氣氣候事件的極端性;二是災害的影響程度和範圍;三是社會公眾對天氣氣候事件的關注程度;四是同類事件的代表性。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氣象災害給國家安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以及人類健康帶來了更加嚴重的威脅。

通過每年舉辦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有助於提升公眾對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關注度,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禦主動性和自救互救意識,提高全社會防禦氣象災害的能力。

2019年哪件天氣氣候事件給你留下印象最深?

歡迎在文末留言——

國家氣候中心與中國氣象報社 聯合出品

本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圖片來源:新華網、中國氣象報、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等

原標題:《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哪件給你印象最深?》

相關焦點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2020年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回望2020年,溫州的天氣舞臺上,哪些氣候事件讓你記憶猶新?2021年1月4日上午,市氣象部門發布「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不少讓大家耳熟能詳的氣候事件一一登榜。1 年初氣溫顯著偏高,去年入冬歷史最晚2020年1月我市平均氣溫10.9℃,較常年同期(7.9℃)異常偏高3.0℃,為1971年以來最高。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亞馬遜森林大火入選「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杜佳卉 王慶凱)中國氣象局3日公布了「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5月美國遭受逾500次龍捲風襲擊」 「6月高溫熱浪席捲歐洲和美國西部」等入選。1月上旬強暴風雪襲擊歐洲多國2019年1月6日至13日,歐洲多國出現強暴風雪天氣,惡劣天氣導致空中交通、陸路交通嚴重受阻,部分地區學校停課、供電中斷,還引發交通事故致21人死亡。奧地利部分地區地面積雪達3米,多地交通嚴重受阻,數千戶家庭停止供電。
  • 2019年山東十大重大氣候事件出爐 半島降水創69年歷史新低
    魯網1月8日訊(記者 劉勝男)1月8日上午,山東省氣候中心召開一年一度的山東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       記者自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年,山東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6℃,    山東省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評估室科長及高級工程師曹潔介紹道,2019年山東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為
  • 2019年海南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海南省氣候中心 1 8月龍捲襲擊儋州傷亡嚴重 8月29日凌晨,受EF2級龍捲風影響,儋州那大鎮海拓香洲工地及相鄰工地工人宿舍
  • 2019年陝西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你知道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經歷了什麼天氣嗎?省氣象局日前發布2019年陝西省重大天氣氣候事件,這一年,陝西先後出現了暴雪、乾旱、大風沙塵、暴雨、高溫等災害性天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  大範圍大暴雨  致7.6萬人受災  2019年8月2日~4日,陝西出現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氣過程。強降水造成安康、榆林、漢中等6市19個縣(區)7.6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4億元。
  • 市氣象局發布 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商報記者 董吉妮去年入冬歷史最晚、梅汛期雨量最少、暴雨量1971年來最少……昨天上午,溫州市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公布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各縣(市、區)平均溫度在9.4℃(泰順)~11.7℃(文成)之間,均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其中文成、樂清、泰順、平陽、瑞安和洞頭為各自1971年以來最高,永嘉並列第一,溫州市區為1971年以來第二高。1月13日我市入冬(2019-2020年冬季),破溫州氣象學歷史最晚入冬紀錄。
  • 海南發布2016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強颱風「莎莉嘉」居首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葉媛媛 通訊員 許嘉 吳勝安  海南省氣候中心1月26日日發布了2016年海南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其中強颱風「莎莉嘉」居榜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1、「莎莉嘉」橫掃瓊島,直接經濟損失大  今年第21號颱風「莎莉嘉」(強颱風級)於10月18日09時50分在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為1971年以來10月份登陸海南的最強颱風。
  • 甘肅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春季沙塵近60年來最少...
    1月8日,甘肅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發生在我省境內的「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春季沙塵天氣近60年最少;2019/2020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為-2.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為近60年來第二高,為暖冬年份;5月、6月我省冰雹場次多、範圍廣等天氣氣候事件位列其中。
  • 盤點2019韓娛十大事件,你都知道哪幾件事?
    放眼2019,韓娛圈正是多事之秋,今天我們來盤點下2019年韓娛十大事件!難道所有愛情最終都逃不過「你喜歡大海,我愛過你」這樣的結局嗎?因為勝利夜店門事件,韓國公眾關注起女性被性侵的案件,超過57萬的人聯名請願,要求案件再次審理。隨著新的調查,越來越多的醜惡被挖出來,八月四日公審期截止了,雖然檢方確認了張紫妍生前遭受的潛規則,然而嫌疑人卻無一被定罪。娛樂圈的水之深,真是非我等能夠想像,江湖危險,快點跑啊。8.
  • 「感動南充2019」揭曉盛典舉行
    讓我們跟隨每一個感動的瞬間,回首波瀾壯闊的2019:回首2019,一座座新聞地標、一個個新聞項目、一場場新聞活動、一件件新聞事件、一位位新聞人物以及特別重大新聞事件是大城崛起的一塊塊奮鬥拼圖,是大城崛起的一曲曲奉獻之歌,她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感動南充2019」!
  • 宜春市2020年天氣氣候呈現十大特徵(視頻)
    發布會現場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攝影報導:2021年1月12日,宜春市2020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召開,宜春市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圍繞主題介紹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2020年受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交替影響,宜春市天氣氣候呈現異常特徵,主要表現為:平均氣溫持續偏高,極端高溫出現時間早、範圍大,雨季汛期持續時間長,降雨顯著偏多且分布不均,秋冬季出現罕見範圍性暴雨
  • 工院動態|我院2019年度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回首濟工院的2019,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高光時刻?經過全院網絡投票、專家評議、學院黨委審議,學院「2019年度十大新聞(事件)終於揭曉啦!十大新聞(事件),一個個難忘的瞬間,是工院人努力奮進的年度記錄,也是工院人團結實幹的逐夢印記。2020,我們來了,工院人已經揚帆起航。
  • 2019十大音樂新聞,你對哪條印象最深?
    《音樂周報》編輯部延續往年傳統,在新年伊始,為您遴選出2019十大音樂新聞。NO.1 上海交響樂團慶生140歲●時間:2019年全年●地點:世界各地 從走入上海各個角落將音樂送到市民身邊的「全城交響·上交為你而來」,到首次登臺逍遙音樂節等多個一流國際音樂節的全球巡演
  • 十大事件哪件你印象最深?
    2017年日本娛樂圈繼續為觀眾貢獻著各種吃瓜事件:有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婚消息,也有明星夫婦你追我趕生孩子的喜悅;有明星與事務所解約後重新發展的新氣象,也有藝人與病魔鬥爭後去世的傷感;有人爆紅、有人畢業、還有不少人來到了中國拍戲……說說你們今年都吃了哪些瓜?
  •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揭曉
    本報訊 (記者張雪嬌)1月17日,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十大入圍作品及多個推選項目。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揭曉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作品昨天在北京揭曉。獲得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的有:《我們走在大路上》《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手術兩百年》《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航拍中國》(第二季)《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城市24小時》(第一季)《長江之戀》《他鄉的童年》《水果傳》(第二季)。
  • 過去20年氣候災害數量增長「令人震驚」!
    2000年至2019年,全球共記錄7348起重大災害,造成123萬人死亡,受災人口總數高達42億(許多人不止一次受災),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97萬億美元。近日,聯合國發布《災害造成的人類損失2000-2019》報告。該報告指出,全球自然災害總數在21世紀前20年大幅攀升,特別是氣候相關災害數量出現驚人的增長。
  • 年終盤點:2019年城市天氣「最」榜單出爐
    2019年剛剛過去,總結、述職、年終獎……都齊活兒了,等等,好像還差點什麼?2019年天氣舞臺上都發生了哪些「大事情」?這一年裡哪些地方能凍哭你?哪些地方又「熱情」得冒泡,年度最多雨和最幹的城市又分別有哪些?還有大家最關心的年度「燜蒸城」、「空氣清新城」到底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