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劉焉劉璋父子幾人

2021-02-23 觀史鑑道

原創來自知乎帳號:時雨

本篇文章的主要主角是劉璋,但是在提他之前,我想先講一講他的父親劉焉。這是一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和劉備一樣,劉焉也是漢室宗親,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裔,他年輕時在州郡任職,因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職。

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師祝恬(為漢桓帝時的司徒) 去世而離職,在陽城山講學教授。

後被推舉為賢良方正,被司徒府徵辟。歷任雒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188年,當時擔任太常的他,在目睹了漢靈帝治下朝綱混亂、王室衰微的狀況以後,(可能感覺漢室快完了。所以想找一個避難所,不得不說,他的感覺真敏銳),因此,他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

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藉此躲避世亂。

(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

但是,這個時候一個叫董扶的人站了出來(當時他已經八十歲了),告訴劉焉「益州有天子氣」,(事實證明,可能真的有,但是並不屬於他)使他改變了主意,向朝廷請求擔任益州牧。

恰好此時,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朝廷便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被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因為道路不通,劉焉暫駐在荊州東界。

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軍首領馬相等殺死,但是剛稱帝的幾日的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

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綿竹縣。

(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會益州刺史卻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并州殺刺史張壹,涼州殺刺史耿鄙,焉謀得施。出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封陽城侯,當收儉治罪。是時益州逆賊馬相、趙祗等於綿竹縣自號黃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數千人,先殺綿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萬餘人,便前破雒縣,攻益州殺儉,又到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相自稱天子,眾以萬數。州從事賈龍領家兵數百人在犍為東界,攝斂吏民,得千餘人,攻相等,數日破走,州界清靜。龍乃選吏卒迎焉。)

在劉焉上任以後,他任命賈龍為校尉,並且把他遷到了綿竹居住。

(焉到,以龍為校尉,徙居綿竹。)

之後,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但內心卻是別有圖謀。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人登場了。他就是張魯,是五鬥米的首領,他的母親長相美麗,加上懂得神鬼邪說,「其母好養生,「有少容」,「兼挾鬼道」,因此和劉焉家有往來,劉焉就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進攻漢中郡,殺死了漢中太守蘇固。

但是,張魯在漢中得勢後,卻殺死了張修,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劉張兩家由此結怨。

劉焉則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了與中央朝廷的聯絡。

他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一下子因為其他的事情,殺死了州中的豪傑十餘人,以此來立威,鞏固自身勢力,(哪怕是在天下諸侯討伐權臣董卓之時,劉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益州實際上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但是這一舉動更加激發了矛盾,讓董卓看到了機會,讓朝中的司徒趙謙帶兵前去討伐他,而犍為郡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亂有功的賈龍在司徒趙謙的遊說下起兵反對劉焉,趙謙又奉命率軍進益州,但是因賈龍等被劉焉擊殺,於是撤軍。

(張魯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來焉家,故焉遣魯為督義司馬,住漢中,斷絕谷閣,殺害漢使。焉上書言米賊斷道,不得復通,又託他事殺州中豪強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犍為太守任岐及賈龍由此反攻焉,焉擊殺岐、龍。)

(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劉焉起兵,不與天下討董卓,保州自守。犍為太守任岐自稱將軍,與從事陳超舉兵擊焉,焉擊破之。董卓使司徒趙謙將兵向州,說校尉賈龍,使引兵還擊焉,焉出青羌與戰,故能破殺。岐、龍等皆蜀郡人。)

當時,中原大亂,南陽、三輔一帶有數萬戶流民進入益州,被劉焉悉數收編,稱為「東州兵」,除此以外,更是大花血本,僱傭了上千的青羌兵,還有五千叟兵,實力大為增強。

局勢一度非常危險,但是在東州兵和青羌兵的拼命下,局勢最終緩和。

「漢獻帝初平二年,犍為太守任岐與賈龍惡焉之陰圖異計也,舉兵攻焉,燒成都邑下。焉御之,東州人多為致力,遂克岐、龍)

因此,在這之後(191年),劉焉更加得意,打造了乘輿車具(天子所用的車架)千餘輛,想要稱帝。荊州牧劉表上言朝廷,稱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意指其圖謀不軌)」。

(焉意漸盛,造作乘輿車具千乘。荊州牧劉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在這段時間內,他聽算命的人說東州兵的將領吳懿的妹妹有大貴之相(可以當上皇后),就讓他的三兒子劉瑁娶了吳氏。

(PS:確實是大貴之相,但是跟他沒什麼關係。)在這之後,劉焉故意稱病,讓朝廷將他的幼子,當時在朝廷擔任奉車都尉的劉璋從京城來到了益州,而劉焉趁機留下了他的兒子。

(PS:不知道是一個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決定)。

194年,劉焉在朝中的長子、左中郎將劉範與次子、治書侍御史劉誕、徵西將軍馬騰策划進攻長安,而他也派遣了五千叟兵去援助,但最終戰敗,劉範不久被殺,劉誕亦被抓獲處死,五千部隊最終損失慘重(非常有可能是反對他的人告密。)

幸好議郎龐羲送劉焉的孫輩入蜀免受牽連。

更加雪下加霜的是,此時綿竹發生了大火,劉焉的城府被焚燒,所造車乘也被燒得一乾二淨,四周民房亦深受其害,因此,劉焉不得已遷州治到成都。

因為傷心死去的兩個兒子,又擔憂災禍,劉焉不久便發背瘡而死,結束了他的一生。

(興平元年,徵西將軍馬騰與範謀誅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戰敗,範及誕並見殺。焉既痛二子,又遇天火燒其城府車重,延及民家,館邑無餘,於是徙居成都,遂疽發背卒。)

那麼,如何評價他呢?

毫無疑問,他是一個聰明的人,在看到了漢室不穩後,毅然決然的選擇找一個躲避之所,但是卻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益州有天子氣」,改變了方向,選擇了割據益州。

同樣,他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在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以後,便開始打擊蜀中的豪強,但由於做得過猛,導致矛盾激發,險些被人抓住機會擊敗,但是憑藉著自己的精銳部隊,成功鎮壓了反抗。

之後,更是野心膨脹,甚至想要稱帝。但是最終在失去了兩個兒子和五千精銳以及災禍的多重打擊之下,最終發背瘡而死。

在漢王朝政權衰落天下大亂之時,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歷史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史稱「廢史立牧」。

朝廷採納了這一建議,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導致形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而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劉焉以州牧身份建立的割據勢力為三國時代最早的一批,同時是持續時間較長的,割據了長達數十年,直到建安十九年(214年)其子劉璋向劉備投降才真正終結。

(接下來是劉璋的部分,假如我所講述的部分時間並不明確的話,會說「在這段時間內」。)

劉璋

劉璋,劉焉的幼子,相比於他兩個死於非命的哥哥而言,他確實幸運的多。但是,在他父親死後,益州的局勢又發生了變化。

此時的朝廷在李傕的授意下,已經派了一個叫扈瑁的人來當益州刺史,而在漢中的張魯早就有自立的想法,因此很支持此人入川。但是,益州的大部分的豪強,如趙韙、王商等人認為劉璋為人懦弱溫和,比較容易控制,便支持了劉璋作為下一任的益州牧。

但是,這個時候的劉璋,面對的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局勢。

首先,荊州刺史劉表趁著這個機會,想要趁機橫插一腳,於是派了手下的荊州別駕劉闔成功策反了劉璋手下的將領沈彌、婁發、甘寧,發動了一場裡應外合的叛變。而面對劉表的攻擊,劉璋的反應則是任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

最終,劉表設想中的侵略,被趙韙擊退,甘寧等人戰敗進入了荊州。(裴松之注引《英雄記》曰:焉死,子璋代為刺史。會長安拜潁川扈瑁為刺史,入漢中。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璋使趙韙進攻荊州,屯朐)。

其次,張魯的問題也爆發了,或許劉焉還在的時候,他還會顧忌三分。

但是他現在已經死了,劉璋上位,雙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劉璋一生氣,殺盡了張魯的母親和他的家室,激怒了張魯,開始進攻巴西。之後,劉璋又把龐羲也給調了過去,擔任巴西太守,讓他攻擊張魯,但是多次被張魯擊敗,因為張魯的部曲多在巴地,劉璋便以以龐羲為巴郡太守。之後,張魯成功襲取巴郡。

(張魯以璋暗懦,不復承順。璋怒,殺魯母及弟,而遣其將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魯部曲多在巴土,故以羲為巴郡太守。魯因襲取之,遂雄於巴漢。)

除此以外,龐羲因為和張魯的戰鬥當中屢戰屢敗,又覺得自己開始被劉璋排斥,因此決定招攬巴郡的少數民族板楯蠻作為部隊,但是漢昌縣長程畿拒不從命。

之後,劉璋在在聽說程畿的事跡後,任命程畿為江陽太守,最後,他在夷陵之戰之中戰死 。

(漢昌縣有賨人,種類剛猛,昔高祖以定關中。巴西太守龐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衛,頗招合部曲。有讒於璋,說羲欲叛者,璋陰疑之。羲聞,甚懼,將謀自守,遣畿子鬱宣旨,索兵自助。畿報曰:「郡合部曲,本不為叛,雖有交構,要在盡誠;若必以懼,遂懷異志,非畿之所聞。」並敕鬱曰:「我受州恩,當為州牧盡節。汝為郡吏,當為太守效力,不得以吾故有異志也。」羲使人告畿曰:「爾子在郡,不從太守,家將及禍!」畿曰:「昔樂羊為將,飲子之羹,非父子無恩,大義然也。今雖復羹子,吾必飲之。」羲知畿必不為己,厚陳謝於璋以致無咎。)

之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之前我們提到過,當初南陽、三輔的幾萬家百姓流亡到益州,而劉焉將他們全部收為部眾,稱為「東州兵」。

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信謀略。東州兵成為了民患,隨意的入侵橫暴,成為了百姓的災難,但是劉璋沒有能力制止,因此導致了舊有的士人相當埋怨並且叛離。

而與此同時,趙韙在巴中,很得民心,同時劉璋也把大權交給了他,趙韙看到民心不和,更是和州中的大族相勾結,同時也花錢向荊州請和,之後,建安五年,在一切準備妥當以後,趙韙發動了叛亂,蜀地的多地開始響應,最終「東州兵」看到這種情況,害怕被誅滅,因此奮力血戰,最終叛亂被鎮壓了下去,趙韙逃到了江州。

之後不久,趙韙遭到了部下龐樂、李異的反攻,最終兵敗身死。局面再次暫時「安穩了"下去。(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璋性柔寬無威略,東州入侵暴為民患,不能禁制,舊士頗有離怨。趙韓之在巴中,甚得眾心,璋委之以權。韙因人情不輯,乃陰結州中大姓。建安五年,還共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反應。東州人畏見誅滅,乃同心併力,為璋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斬之。)

或許是因為叛亂頻發,導致了劉璋認為自己的統治並不穩固,因此,在這之後,他開始嘗試討好曹操,在赤壁之戰的前夕,不僅接受了曹操集團對其徵兵納稅的命令,還送給了曹操一批士兵,並且在這段時間當中還進行了交流。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璋聞曹公徵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瑁狂疾物故。」)

(PS:「狂疾物故」,有點味道);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公時已定荊州,追劉主,不存禮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嶲比蘇令。」)

而在在其中的一次交流當中,張松因為某些緣故懷恨曹操,因此在他回到益州後,勸劉璋改為結交劉備。同樣,張松的好友法正時常覺得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誹謗,十分苦惱,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最終,兩人密謀出賣劉璋,將益州獻給劉備。

之後,劉璋相信了他們的話,讓法正前往與劉備結好聯盟,隨即又指示法正和孟達送去數千兵卒幫劉備抵禦曹軍,法正完成使命然後便歸還。(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御,正遂還。)

在這之後,在種種因素的推動之下,劉璋選擇邀請劉備入川。(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一行為會導致他失去基業。)

而當張松等人極力推動劉備入川的同時,劉璋手下的主薄黃權迅速的提出了反對意見,而從事王累更是將自己倒掛在益州的城門上勸阻他,但是,劉璋全部都不採納。最終選擇了引狼入室」。

黃權

之後,便是入川之戰, 具體就不描述了,鄙人有兩個回答是講關於這個的。可以稍微參考一下。(但是幾位大佬的好像更好)



最終,劉璋因為自己的一個想法,失去了益州的統治權。董扶的天子氣,最終驗證在了昭烈皇帝身上。之後,劉備把他遷到了公安,將他的財物都還給了他,還有他的振威將軍印信。

之後,建安二十四年,孫權趁著關羽北伐的時候,派遣陸遜和呂蒙襲擊了荊州,劉璋又歸於東吳,之後被孫權任命為益州牧,在秭歸居住,死亡的大致時間不明,應該在221年左右。

(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有精兵三萬人,谷支一年,吏民鹹欲拒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歲,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三載,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備遷璋於公安,歸其財寶,後以病卒。)

(孫權殺關羽,取荊州,以璋為益州牧,駐秭歸。璋卒,南中豪率雍闓據益郡反,附於吳。)(昭儀,繁張氏女,廣漢朱叔賢妻也。賢為郡督郵。建安十九年,劉主圍劉璋於成都,賢坐謀外降誅。璋以昭儀配兵將,見逼,昭儀自殺。三軍莫不哀嘆。)

劉璋有兩個兒子,長子劉循,娶了龐羲的女兒,在劉備攻擊益州的時候,率領一萬人在雒城駐守抵抗劉備的攻勢長達一年,在這個過程當中,還射死了龐統。劉璋投降後,由於嶽父龐羲的推薦,一直在蜀漢任職,拜為奉車中郎將。

次子劉闡,(一名緯),跟隨父親劉璋流放荊州,劉備失荊州後,劉闡曾經於蜀漢雍闓等地作亂之時,再被東吳任命為益州刺史,駐守在交州、益州邊境。在諸葛亮徵南之戰完成後,劉闡歸吳,最終官至御史中丞。除此以外,劉璋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費觀。

那麼如何評價劉璋呢?

按照諸葛亮的話說,「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而陳壽對他的評價是「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

而從我的個人而言,首先,他並非是一個絕對沒有能力的人,上位後出現過幾次叛亂,都成功平定了,而且也懂得使一定的手腕,而扶他上位的人是以為他「暗弱」,結果事實證明不是這樣子,所以選擇了叛亂,結果也被他平定,但是,他坐擁天府之國,擁眾數萬,手下人才眾多(法正,孟達,李嚴,費觀,黃權,劉巴,王連,李恢,吳氏兄弟),之後,這些人大部分都成為了後面蜀漢帝國的支柱),但是,劉璋無法節制手下,他在位的時期法治混亂,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黑點。

面對不服自己的張魯,直接殺了他的兄弟和母親,徹底的激怒了他,結果在實力大於張魯的情況下,讓手下的人和他對戰了數次都處於下風,還失去了部分三巴地區,除此以外,他不聽忠臣之勸,執意引狼入室,最終失去基業,被送到了南郡。然後又被人抓了一次,實在是令人嘆息。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英雄記》

相關焦點

  • 三國那些事兒:劉備心軟沒殺劉璋父子 結果日後引來大禍
    三國那些事兒:劉備心軟沒殺劉璋父子 結果日後引來大禍時間:2020-12-18 19:0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劉備心軟沒殺劉璋父子 結果日後引來大禍 諸葛亮隆中對中,提到益州時曾說: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明知劉備不是等閒之輩,劉璋為什麼還會引劉備入川
    談起三國時期的人物,曹操、趙雲、關羽、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呂布等當屬出場率最高,就連遊戲中的任務設定,這幾人也基本上都是同一類任務的前幾名。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基本上代表著智力的前三甲;呂布、關羽、趙雲代表著武力值這一領域的前三名。今天給大家講的不是上面這幾位著名人士的故事,而是選取了一位非著名人士——劉璋。
  • 三國真正仁義的暗弱諸侯劉璋: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殃及成都百姓
    這些人,要麼是虛有名號,毫無實權,要麼是在政治鬥爭的旋渦中,幾度沉浮,無法自拔……然而,今天我們要討論到的這個劉家軟蛋,和以上幾人的情況,又頗有些不同。他是真正上過位,掌過權,而且當過一方諸侯的。他就是曾佔據蜀中,統領東西兩川之地的「益州牧」——劉璋!
  • 劉焉,聽說益州有天子氣後選了這裡,但想不到天子是劉備
    劉焉祖上遷居到竟陵(今湖北天門),幾百年下來發展的還是很好的,一直到他這輩,家族依然沒有衰落,很是堅挺。所以劉焉年紀輕輕就能「以宗室拜中郎」,還能拜師於當時的大名士祝恬。延熹三年(160年),祝老師去世,劉焉辭官為老師服喪,「以師祝公喪去官(三國志·劉二牧傳)」。按照道理,學生是沒有義務給老師守孝的,但劉焉就是那麼別具一格。
  • 劉璋麾下有多少名將?這八位實力不俗,七位歸降了劉備!
    劉璋(生卒年不詳),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東漢末年宗室、諸侯,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劉焉去世後,益州官吏趙韙等希望利用劉璋溫仁,於是上書推舉他繼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詔為益州牧,同時任命趙韙為徵束中郎將。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事反對劉璋,被趙韙打敗後奔荊州。
  • 劉璋的父親是如何造成三國割據局面,毀掉漢朝四百年基業
    從三國演義後面的情節來看,這些所謂「英雄」的結局,也不盡相同,但結局都沒有脫離曹操評價的範圍內,但要說這些人之中,知名度比較低的兩個人,那應該還是張魯與劉璋,知道他們兩個的應該就是在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幫助他對抗張魯的事情,那麼兩個人為什麼爆發矛盾那?
  • 劉璋
    益州農業發達,水利先進,紡織業天下之冠,蜀錦馳名海內,那時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益州遍地黃金,富得流油,因此益州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加上益州的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任何一方諸侯,得到蜀地,沒有不想在此地建國稱王的。這樣的一塊寶地無法不讓人惦記!而此時益州的主人劉璋又懦弱無用,在所有諸侯眼裡就是一顆軟柿子,就連本來依附劉璋的漢中太守張魯都想來捏一把。
  • 三國好人劉璋
    有樣學樣,他的其他部下之中就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或者更多的張魯,還會有誰再將他當回事呢!其實劉璋給人留下懦弱的印象,除了劉璋父子治蜀沒有做到寬猛相濟,張魯獨立出去,甚至威脅到益州的安全恐怕也是讓他始終樹立不起來威信的關鍵因素。因此劉璋很想樹立自己權威,他對張魯的反叛行為採取斷然的措施,毫不手軟的殺了張魯的母弟及家室數十口。同時又遣大將龐羲等人討伐張魯,卻被張魯連連擊退。
  • 『勢力淺析———251劉焉』
    今天的勢力淺析,我們要介紹的是位於川蜀地區的2☆勢力,劉焉。劉焉號稱是251劇本中,西邊最強的存在,不僅獨享西部唯一大城市成都,而且手下能人極多。接下來,薄荷君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劉焉勢力的強點和不足。劉焉勢力本城在成都,是川蜀地區唯一的大都市。同時,成都還附屬著綿竹關和涪水關,是成都經濟的一大來源。成都北邊是鍾會駐守的梓潼,也虧得鍾會,讓劉焉不用一上來就和張魯死拼。
  • 誰說劉璋是兵微將寡被劉備完虐?看看劉璋盤踞蜀中的巔峰時期陣容有多強悍!
    吳懿:字子遠,兗州陳留郡人。初隨劉焉入蜀,劉璋時任中郎將。劉備入蜀時歸降劉備,歷任討逆將軍、護軍、關中都督。後隨諸葛亮北伐,並與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升任左將軍,進封高陽鄉侯。諸葛亮逝世後,任漢中都督,升任車騎將軍、雍州刺史、假節,又進封濟陽侯。吳懿為人高亢強勁,蜀漢穆皇后吳氏的兄長,是當時蜀漢的重要將領、外戚。
  • 坐擁西川12郡、41州縣的劉璋,對付張魯,為何還得邀請劉備入蜀?
    黃巾起義後,劉璋的父親劉焉便跑到益州擔任益州牧。那時候張魯還是劉焉的手下,不過在劉焉的授意下,張魯跑到漢中自立山頭,於是便切斷了朝廷和劉焉之間的聯繫。 劉焉去世後,懦弱的劉璋自然不會被張魯放在眼裡,因此張魯便想著佔領西川,讓劉璋成為他的階下囚。 於是時不時的,張魯就會派出軍隊攻打劉璋。
  • 劉備攻入川蜀,三年都拿不下暗弱的劉璋,為何馬超一來他就投降
    說到三國時期的劉璋,我們一般都有"暗弱"兩個字來表達,劉璋是劉焉的兒子,劉焉也是是漢室宗親,嚴格來說,劉璋跟劉備還是同宗,然而劉備為了爭奪天下,
  • 【三國夜話】劉璋為何執意讓劉備入蜀,難道不怕引狼入室?
    而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性格,又是非常複雜的,比如劉璋。劉璋被廣泛認為暗弱和寬柔,但就是這麼個看似寬容、懦弱的人,在張魯認為劉璋暗懦而不再順從之際,劉璋因生氣,而把張魯母親和弟弟都殺了。後劉璋部下趙韙勾結蜀地大族叛亂,劉璋居然馳入成都,與東州人並肩作戰,而平定叛亂。再後來劉璋從事王累以死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入蜀,劉璋拒不採納。
  • 劉備入蜀時,這三人背叛劉璋勾結劉備,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對蜀地構成威脅,張松於是勸劉璋歡迎劉備入蜀,以增強實力自保。在張松等人的勸說之下,劉璋於是請劉備入蜀。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璋更將士兵派給劉備,並讓他進攻張魯。但是,劉備到了葭萌一帶後就不再前進。
  • 劉璋軍力比劉備強大 為什麼會被劉備打敗?劉備三萬兵馬為什麼能戰勝劉璋十萬大軍?劉璋投降劉備後劉璋過得怎麼樣?
    劉璋一聽傻了眼,花了血本請劉備前來剿滅張魯,豈料費了許多錢財,一槍未放,劉備就要打道回荊州去了,這是哪門子事啊?不僅如此,劉備還獅子大開口:我回荊州打曹操,就是幫你守住益州大門,你要撥給我一萬人馬以及相應的糧食物資。這下劉璋明白了,自己遇到無賴了。他那心情,就跟今天借錢給人的債主們一樣,本以為自己是老大,最後發現是苦逼。你不追加投資,以前的投資全泡了湯,你要追加投資,又怕被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