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什麼
是大自然獻給人類最美的愛。女兒在音樂會上獲獎,母親送一束鮮花,兒子留學回國,父親送一束鮮花,男女相愛,互贈一束鮮花表達感情,生日桌上的蛋糕旁,一定也有一束鮮花。一個人從生至終都由鮮花陪伴。大理人特別喜愛花,有人稱,家家有花園,村村有花圃,人人戴花帽。著名作家曹靖華說,大理花多,園藝家定不出名字來稱呼,大理花豔,美術家調不出顏色來點染,大理花嬌,文學家想不出詞句來描繪。
我第一次到大理,去了一趟朋友家,三坊一照壁,庭院清幽,剛到門口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院子裡長著綠油油的青草,圍著四周繁花盛開,紅的、白的、黃的、星星點點的蓓蕾,簇簇怒放的鮮花,似乎搖曳著向我微笑。
就在二樓的過道上,也擺滿了乾淨整齊的花盆,傲慢的菊花、激情的梅花、甜蜜的牡丹花、幽靜的水仙花,真是萬紫千紅、百花鬥妍,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家庭,是花點綴成的樂園,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處在一個追求美的時代,花是美的,它帶來了友誼和和平,友誼不是生活的裝飾品,友誼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一種力量,一種豔麗的花。如果友誼是花,那得用忠誠去栽培,熱情去灌溉,寬容去護理。大理上關的花語是特定的社會條件形成並逐漸傳播,大眾公認的事實。
上關有個村叫花樹村,村子不大,但有一棵奇異的植物,取名「十裡香」 。天上的陽光、空中的風雨、大地的泥土把它養得像樹一樣挺拔,像花一樣豔麗,人們給它取名為花樹,村子也因其得名。
據說這棵花樹是仙人呂洞賓在唐代栽種的。常年開12瓣,花大如蓮,閏年開13瓣,花大如杯,顏色黃白相間,一般花先長葉子,後開花,而花樹先開花,後長葉子。一人多高的花樹迎著微風,披著露珠,頂著日光,入夜時含苞未吐,可天亮時花蕊怒放噴芳吐香。公元1639年,正是崇禎十二年,徐霞客專程前來,慕遊觀賞上關花。他在遊記中詳細記載了上關花的觀感「花開香味遠甚,土人謂之十裡香,則省中所未聞也」 。
歷史上,上關的花名滿天下,十裡八街,省內省外,達官貴人,名流豪傑成群結隊前來觀賞,當地百姓又騰出房子,又拿出肉糧招待。一個白族青年看到人民不肯忍受沉重的負擔,一個黑夜把上關的花給砍了,據後人考證,這裡所說的上關花就是木蓮花。
要說大理是花的海洋,也不會太過,花店、花鋪、花園、花圃無所不在,這裡屬於野生的花卉67種,大理特有的13種,光野生杜鵑就有40多種。
在大理用花來表達某種感情,栽一株杜鵑花,懷念家園、家庭和諧;用花來表達某種情操,擺一盆山丹花,寓意意志堅強,戰勝困難;用花來表達一種愛情,送一束玫瑰花,開始求愛,永葆青春。親朋遠行,送一枝百合花,惜別中含有一路順風;老人祝壽,送一盆蘭花,喜慶中含有益壽延年;節慶聚會,雲南的八大名花,各展風採。
用花來表達一種語言叫花語,用花來替代需要表達的感情語言也叫花語。上關的花,大理的花,朵朵迷住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