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021-01-14 家庭教育ABC

你發現了什麼?是我在課堂上常用的引導語。最新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1、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

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在學生舉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後,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說錯了,應該是有四條邊圍成的圖形,他們都有四條邊。」等他剛一說完,另外一個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條線段都叫做邊。」「他們還都有四個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聽著,最後說:「這幾位同學說得很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把自己知道的和與我們學習有關的說出來,大家互相促進。」那一段時間這幾位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而其他的學生受其影響,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當然,不是說亂成一團才為妙,但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地學。

2、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學什麼、為什麼要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學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兒童學習數學的認識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與舊知緊密相連的新知,教師基本不講。要在強化舊知的前提下,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完成認知衝突,順利掌握新知。教師只需在舊知與新知間架起一座能讓學生自己通過的橋梁。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先複習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及其推導過程,然後提問:A、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時,可不可以也運用平移轉化、變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轉化成什麼圖形。你認為可以嗎?C、動手拼一拼,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D、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討論便可得出結論,並明白把長方形一斜拉就成了平行四邊形,為什麼也可以用(長+寬)×2的道理。接下來教師就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這樣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由扶到放,該放則放的原則。

3、全新的知識,教師也要尋找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只在關鍵處點撥和講解。

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最近發展區」就是平均分的知識。教師可先複習:每份分得同樣多便是平均分。然後出手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提問:怎麼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數表示出來嗎?讓學生充分討論後,教師只在這裡給學生講解:每人分得的蘋果不能用整數表示。要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就是分數。然後結合實際講解分數的含義,接下來可以引導學生自學,分數各部分名稱。這樣的新授課就不是老師在「教」了,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練習、複習課,老師要注意不能上成練習題課。

如除數是整數的數除法複習時,可讓學生思考:A、你學到了什麼?舉例說明。B、還有什麼不懂?C、你還想知道什麼?然後讓學生圍繞著幾個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回答「你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舉例說明」是掌握知識的表現。「還有什麼不懂」旨在質疑問難。以「還想知道什麼」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並鼓勵他們積極動腦。學生學得就很愉快了。

5、建構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

鋪墊:複習舊知,引向新知;設疑:形成認識衝突,刺激求知慾望;內化:通過自學,討論及教師適當的引導,完成認知衝突,掌握新知;練習:對掌握的新知進行鞏固練習,並不斷提高、拓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合作交流

採用小組合作制,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這樣幾方面的要素:積極的互相支持、配合,因而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因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在難點、重點時讓學生討論討論,在建立概念、理解算理時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操作等多方面的實踐,有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

如在教《年月日》一課中,在課前,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找一找,看一看,數一數,找出一年裡有多少天?一個月各有幾日?學生在小組中友好地進行合作交流,將原來要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的不足在小組交流中就消滅了,最後面對老師的同一情況,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嚴。課堂上感懷愉悅,各抒己見,提高效率。數學課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外,千萬不要忽視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有些教師認為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是語文課的專利,其實,多一點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見,除了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外,還培養了學生追求真知的熱情,同時消除學生學習緊張的情況,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牢牢掌握知識。

三、探究學習

1、創設懸念,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創設一些懸念,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為數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繫起來,從數學的角度,並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能被2、5整除的數」的教學中,教師請學生任意列舉一個數,教師能快速判斷出它是否能被2整除。隨著學生列舉的數的增多,教師依然十分快速地判斷出結果。「秘密何在呢?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學習熱情很高漲,他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這樣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提供信息的撞擊和引導下得以活躍,使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研討氣氛中。

2、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境

開放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習者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課內外和諧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例如:在口算訓練裡,我出了「230+580」一題後,很多學生很快說出了答案,並說出他們的計算方法。有的說「230+400=630,630+50=680」有的說:「200+400=600,30+50=80,80+600=680」,還有的說:「200+450=650,650+30=680」方法多樣,課堂活躍。學生們躍躍欲試,都想發言,還有的學生問我:「老師究竟有多少種算法?」於是,我趁機讓他們分組展開討論,說一說還有哪些算法。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學生總結了十餘種算法。課後教師又激勵學生:你們想不想把你學到的知識去幫助別人,如果有興趣,放學後就可以到集貿市場去練習…….這樣,學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斷生成,思維才能不斷的發展。

3、開放思維,留足探究的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儘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體驗數學應用,培養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學時,多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律,為知識的內化創造條件。

如: 「千米的認識」一課,過去我們常為學生設計相同的學習方式並要求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流程展開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上去效果好。

為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學習,我這樣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猜想:1千米大約有多長?大約是從哪兒到哪裡的距離?你要走多長時間?作了猜想之後就進行驗證:「課桌上放著一些材料(米尺和皮捲尺),我們到運動場上和學校門前,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材料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覺得不需要這些材料,當然也可以。」這樣的設計不僅給學生的探索活動提供了自由選擇的機會,也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事實上,學生的驗證方法是豐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創造性的。其中有藉助實物來驗證長度相等關係的;也有的不用實物根據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的關係算出數值來驗證相等關係的。這樣一猜一想,一量一度,走一走便驗證了。可見,給學生學習留足探究的空間,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使活動真正自主開放。同時讓學生體驗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要注意進行學法交流,對解一道題,學一段內容,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讓學生自學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原創扶持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的重要素質之一,是人終身學習必備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任務之一。小學生因為年紀尚小,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動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大多都是處於被動應付的學習狀態。
  • 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如何進行數學閱讀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如何進行數學閱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數學教材的閱讀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數學閱讀教學的實質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準確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關鍵。
  • 程少條碼數學:培養自主學習從培養正確思維習慣開始
    在多年的教學中,蹊徑課堂的程少條碼數學主講老師程玲海被家長問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但為什麼數學成績總是不好?  不僅家長感到焦慮,當學生拿到不理想的成績,自信心也會受損,有的同學甚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
  • 從懵圈到「自主學習」,您需要手把手教孩子,提升「學習力」
    而在拿到批改過的試卷後,會學習的孩子能夠清晰的說出,分數丟在哪裡,是概念問題?題目沒讀懂?但不會學習的孩子卻通常只會說:我覺得做得挺好的……馬虎了……「學霸們」對自己、對題目有清晰的認識,他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也知道如何補上暫時的短板,這種學習能力,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元認知」。
  • 父母怎樣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習數學信心與成績?
    數學能力是邏輯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孩子的學業中尤其受到重視。很多孩子因為在幼時沒有打好數學基礎,導致後期學習數學成了難以跨越的學習障礙。提高數學計算能力能提升數學能力,提高孩子數學學習的信心與成績。很多孩子數學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問題主要出在數學計算能力不強上。每次考試數學計算的扣分會不斷消磨著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 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家長來看看,運算能力就是這樣提高的
    一年級下冊數學,兩位數的加減運算,是重點內容。 無論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還是100以內的加減法,對於一年級同學來說,都是比較難的。那麼,如何切切實實提高孩子們的運算能力呢?如何幫助一年級小同學快速準確地運算呢?
  • 在線自主學習:一場正在發生的翻轉式教育變革
    無聊的Zoom,正在讓老師們越來越有創造力根據一份調研數據,對於今年普遍實行的「居家學習」模式,很多老師們感到最焦慮的事情,並不是如何掌握在線教學技巧,而是如何得到來自學生們的積極反饋,也就是如何提高網線那頭學生們的的學習自覺性和學習動力,才是讓老師們普遍頭疼的問題。
  • 網課宅急送 | 四年級數學在線學習
    開學時間延遲了而人生的競爭和考驗從來不會取消相信在這段非常時期裡善於利用時間的人終將獲得「時間的獎勵」延期開學是對我們自律、自主、自勉的考驗同學們要打起精氣神自主學習、自覺學習、計劃學習用自律成就更好的自己
  • 學習數學的好方法,算術神器讓速算變簡單
    小學學習數學究竟需要準備哪些道具?小學數學包含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還有大於小於等於,數字大小的判斷和排序,那麼對於這些具有抽象概念的數字運算,對於槓接觸數學的小學生來說,在理解和計算方面無疑是有難度的,那麼小學數學究竟有什麼方法,能把抽象的數學運算變得具體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款,讓抽象的數學變得觸手可及的一款玩具。
  • 如何形成最好的學習狀態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學習時,經常會說一句話「你要認真」,但認真學習,並不是最好的學習狀態。比認真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孩子進入「沉迷於學習」的狀態。首先,什麼認真呢?認真就是不犯錯。但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如果家長們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們就會害怕出錯,因而採用一些刻意規避錯誤的方法。比如有的孩子會把一些答案解題方法背下來,但他們完全不理解。當孩子過多盯著自己有沒有犯錯的時候,其實他是很累的,而且不能享受學習的過程。在我們學習的時候,是有兩套思維系統在同時運作的,一套大思維系統,一套小思維系統。
  • 小學生家長痛恨的手抄報作業,竟然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能力?
    這位爸爸,可能說出了好多小學生家長的心聲。但是,小報作業真的只是給家長找麻煩嗎?在真心爸媽看來,這裡邊恐怕誤會大了,作為從不煩惱小報作業,也不幫孩子做小報的兩學童家長,真心爸媽的觀點是:讓孩子做小報作業,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一種特別有效的方式,孩子學會自己做小報,學習能力能提升一大截。為什麼這麼說呢?
  • 生活實踐相結合 學習能力共發展
    此外,學校還立足於國家課程「英語」引申發展了「口語交際」,延續學校讀書的文化傳統開發了「陽光閱讀」兩門校本課程,以培養學生豐厚的「人文底蘊」和「社會參與」能力。學科與生活融合,實現課程生活化通過課程開發和統整,曉院附小將學生的學科學習與生活實踐統一起來。
  • 宏大智慧課堂支招: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看看他們怎麼做
    而自主探究學習,恰恰可以回答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當智慧教育時代的智慧課堂教學開始以學生為中心建設智慧教學環境,那麼學習模式,自然是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宏大智慧課堂發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傳統課堂中採用的「聽講—背誦—練習」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情感體驗。
  • 奧數學習類書籍之《小學數學競賽年鑑 MO 2018》
    《小學數學競賽年鑑 MO 2018》,本書大部分內容是數學競賽真題,還包括一小部分的數學競賽模擬試題及數獨模擬試題。本書的優點,所包含的數學競賽真題的年份距離現在比較近,多為2018年、2017年。本書的缺點,因2018年後開始全面禁奧,本書所包含的數學競賽名氣並不大,不具有代表性。本書內容包括:2018年,"華羅庚金杯」小學生中年級組、高年級組的初賽、決賽真題。2018年,「數學花園探秘(原「迎春杯")」小學生三四五六年級組線上賽、線下賽真題。2018年,"陳省身杯"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小學三四五六年級組真題。
  • 科技驅動教育 作業幫發布「學習的真相」直指小學學習難點
    10月15日,作業幫在中國教育報校長大會在線教育論壇上發布了「學習的真相」。其中指出,小學的學習難度,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並提出相關「大招」作為解決學習痛點、難點的方案。  作業幫小學輔導教學部負責人林大偉提出,小學三年級學生應該具有編童話的能力,六年級則要會寫小說。
  • 皮亞傑的《兒童怎樣學習數學》
    皮亞傑《兒童怎樣學習數學》       閱讀了第一章,了解了各種理論的發展,從一開始認為智慧的發展是取決於身體和神經組織的發育和成熟,並且它是自然地展現和發展的;再到兒童在教學的指導下,可以提高學習和改善自己的能力;再發展發現環境對智商起作用,便產生了以桑代克為代表的聯想主義—刺激反應系列;在此背景下,人們發現人腦的機能是不斷成熟的,大約在11到13歲就可以達到成人的腦電波
  • 小學生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來看南京這位一線教師的心得
    通過閱讀,能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背景知識,鞏固和積累詞彙量,培育語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興趣,促進聽、說、寫其他技能的發展,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與情感體驗。尤其是對於大多數沒有語言環境的小學生來說,有效的閱讀能力是他們踏入英語學習殿堂並進一步深入的必由之路。
  • 教育部最新公布:中小學居家學習直播課堂 小學生學習網址、中學生...
    華聞之聲全媒體聯播網發自教育部官方網站的消息(記者 彭瀟瀟)為支持全面打贏防疫阻擊戰,服務全國近1.8億中小學生居家學習使用,經過緊密籌備,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今天(17日)正式開通,免費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
  • 【聚焦項目式學習】農林下路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線下自主,線上...
    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是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的特色課程,然而,當項目式學習遇上「宅家」學習,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應該怎麼開展探究活動呢?隨著線上課程的全面落地,英語科組延續空中課堂的精彩,結合疫情防控和本學科特點,開展線下自主、線上交流的英語項目式學習。
  • 新加坡練習冊專場來了,數學、英語、單詞和寫作都配齊,寒假學習不愁!
    通過新加坡數學思維教育中,最關鍵的CPA學習法,讓小朋友的思維從從具象化的生活實例(C)轉化到圖像化的模型(P)最後形成抽象畫思維(A)。▼    它適合小學生使用:L1-3冊適合1-3年級,L4-6冊適合4-6年級。不過新加坡孩子的英語寫作能力大體上要高於我們國內的孩子,因此用到初中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