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德宏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讓「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變得更加美麗
(《國際商報》訊 記者 張春濱 餘先龍 攝影 趙嘉)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7月31日上午在海埂會堂召開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中共德宏州委書記、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剛;中共德宏州委副書記胡小成;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冬梅;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正環;梁河縣九保阿昌族鄉鄉長梁昌才;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組蔡伍出席會議發布新聞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彭斌主持新聞發布會。
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彭斌
中共德宏州委書記、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剛;
中共德宏州委副書記胡小成;
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李正環;
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正環;梁河縣九保阿昌族鄉鄉長梁昌才;
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組蔡伍
中共德宏州委書記、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剛介紹:傳唱祖國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就是描寫德宏的,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花開四季、果結終年,鄉村秀美、城市宜居是德宏的真實寫照。
德宏也是一個集邊境、民族、貧困於一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州,雲南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中德宏就有4個;全州5個縣市中有4個貧困縣、186個貧困村,其中53個是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19萬人,2014年,綜合貧困發生率高達16.05%,屬滇西邊境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
脫貧攻堅啟動以來,德宏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兩次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雲南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六個精準」要求,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9.09億元,堅持精準施策、盡銳出戰,構建起整體聯動、協調並進、逐一突破的攻堅格局,舉全州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書寫了德宏邊疆各族群眾攜手共建全面小康社會的精彩篇章。經過持續奮戰,德宏州4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18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4.91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05%下降至0.31%,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德宏各族人民的所思所盼,建設好「六個德宏」讓「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變得更加美麗。
圍繞「沿邊」這篇文章抓開放,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訪緬成果,深化與緬交流合作,高標準推進自貿試驗區德宏片區和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努力把德宏建設成為我國新時代沿邊開放先行區、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關鍵節點、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讓全州各族人民在「開放德宏」建設中不斷增強自豪感。
圍繞「產業」這篇文章抓發展,努力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加快構建德宏千百十億產業發展格局,幫助群眾不斷裝滿「米袋子」、豐富「菜籃子」、鼓起「錢袋子」,讓全州各族人民在「富裕德宏」建設中不斷增強獲得感。
圍繞「邊疆」這篇文章抓穩定,鞏固拓展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德宏模式」,加快建設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行州,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第四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加大反走私綜合治理力度,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嚴厲防範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堅決確保邊境安全、社會穩定、邊疆安寧,讓全州各族人民在「平安德宏」建設中不斷增強安全感。
圍繞「人心」這篇文章抓團結,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弘揚、傳承和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全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鞏固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讓全州各族人民在「和諧德宏」建設中不斷增強認同感。
圍繞「綠色」這篇文章抓保護,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德宏生態環境保護「十個標誌性戰役」,探索開展中緬生態環境保護跨境合作,抓實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生活,讓全州各族人民在「生態德宏」建設中不斷增強滿足感。
圍繞「城鄉」這篇文章抓建設,加大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力度,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著力打造一批秀美鄉村。加快實施一批城市新區、特色小鎮等項目,著力打造一批美麗縣城和特色小鎮,舉全州之力打一場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戰,讓全州各族人民在「宜居德宏」建設中不斷增強幸福感。
就今年,建檔立卡戶有754人參加高考德宏情況中共德宏州委副書記胡小成介紹:今年高考,德宏州有754名建檔立卡戶學生參加考試,其中,有275人達到了本科錄取線,有20名成績在600分以上。特別是今年高考成績公布以後,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因為這幾年來不俗的高考成績引發廣泛關注。自2015年以來,德宏州民族中學先後有20餘名學生考上清華大學。今年5月,清華大學授予德宏州民族中學唯一優質生源學校,對於邊疆民族中學能取得如此傲人的高考成績,反映出了德宏基礎教育多年來的發展成效。脫貧攻堅以來,德宏始終堅持「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有學上」「能上學」「要上學」和「上好學」。
就德宏「五個加強」抓好產業扶貧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正環介紹:全州一盤棋,加強產業謀劃。總的思路是「鞏固提升糧食、蔗糖、茶葉、咖啡等傳統產業,發展突破菸草、蠶桑、果蔬、畜牧等特色產業」。2019年,德宏州種植甘蔗85.9萬畝,種植面積全省第二,單產德宏排在全省第一,這個產業帶動建檔立卡戶10403戶。
加強資金投入。德宏堅持財政資金、涉農整合資金、幫扶資金都按不低於30%用於產業發展。2016年以來,全州投入各類財政資金25億元用於產業扶貧;龍頭企業投到產業的資金約在34億元以上;金融部門通過扶貧小額信貸方式,支持產業發展達11.22億元。
加強產業新主體的引進和培育。提出「產業扶貧既要有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也要有鋪天蓋地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思路。這幾年,中糧集團、上海光明、雙胞胎集團、聯想佳沃、褚橙集團等頂天立地的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德宏。除了這方面,德宏也非常重視培育鋪天蓋地的本土農業企業以及專業合作社等。如,糖業的德宏英茂,咖啡的後谷公司、蠶桑的德宏正信等。
加強由一產增效向三產融合增效轉變,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扶貧產業體系。一個產業只有形成了三產融合發展的完整產業鏈,農產品的價格和市場才會穩定,只有市場、價格穩定了,老百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德宏除了高度重視種植基地、養殖基地的建設外,同樣重視農產品的加工升值和市場營銷。不僅有近86萬畝的甘蔗種植,還建有10座糖廠,而且是雲南省內第一家把甘蔗變白糖,白糖的副產品變乾酵母,把白糖和乾酵母廢棄物通過綜合利用變成有機肥的第一家全產業鏈開發蔗糖產業的州;不僅有27萬畝咖啡,同時,也建立了亞洲最大的速溶咖啡生產線;不僅大力發展畜牧業,也建有瑞麗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不僅動員老百姓發展種桑養蠶,還引進企業發展絲綢產業,目前,建有雲南省規模最大、鏈條最長的絲綢全產業鏈產業園,今年10月一期正式投產,投產後就能解決3000人的就業問題。
加強科技投入,讓科技助推扶貧產業。德宏精心打造示範基地,做到每發展一個產業,整合政府和龍頭企業的科技力量共同打造產業示範基地,讓老百姓在發展產業中學有標杆、做有標準;我們讓科技到基層進基地。提出「科技人員要把田間地頭變成實驗室,把產業基地變成上班地點」的理念。截至目前,德宏共組建40支由280名專家組成的科技服務隊,經常深入基層、企業開展科技服務;德宏州還從職業院校、行業部門、生產一線聘用900多名產業輔導員,進村入戶指導老百姓發展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