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期
又是一年豐收季,最美書香寫真情!全國第七屆「書香三八」讀書活動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作品,既是心海綻放的沁人花香,也是情感深處的安然呢喃。
好作品會呼吸,可以愉悅心靈,引起共鳴;好作品如明燈,可以照亮前行的路。「心無煩事,案有好書。」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優秀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博覽群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書香,是生命永恆的香味。文字飄香,紙墨含情,那些來自靈魂深處的香氣,最有養分。
祖厝書香
湯謐瓊 |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清能院
朗讀者:湯謐瓊
聽說,曾祖母剛一出生就被送到我家祖上當童養媳。那一年恰逢祖厝上下翻建一新,她於是成了古宅滄海變遷的見證者。很可惜,她還在世的時候,我從未向她追問過祖上之事,不知他們是否也曾史海浮沉、風流倜儻過。曾祖母活了一百零一歲,陪著她度過整個人生的這一幢老家祖宅,是閩南農村的典型建築「大五間」。幾百坪的雙層土樓,建得規矩、大氣而穩固。剛建好的祖厝一定是喜氣洋洋的,黃土夯實的牆體,黑色的瓦片屋頂四角翹起直指天空。中間是大大的方形天井,天井下,數百個茶杯拼成的一個大「福」字鑲嵌在地上,每到雨天,茶杯裡的「福」就滿得溢了出來。
因為常年雲霧繚繞,寨子一直被人們稱作「雲仔都」,祖厝正是位於寨子的最深處,背靠著一座巍峨陡峭的大山,山上長滿了高大的松柏和高低錯落的各式灌木野果。在靠山吃山的過去,有這麼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當後花園,祖厝人佔盡了地利。從燒火的柴火到各式葷素野味,生活所需的很多物品在山上都能找到。大家還特地騰出一間畜舍,用來蓄養山上抓來的豪豬、野雞和各種小動物。更幸運的是,山的東面居然有一條不大不小的河流,從祖厝的身邊擦肩而過。幾家人一合計,修了條水渠把河水引到自家門口,作日常濯洗灌溉用。前輩們自足而本分地守著這山、這河,過著波瀾不驚的日子。祖厝最熱鬧的時候同時居住著三個家族分支,十數個小家庭,儼然是個幾世同堂的大家族。記憶中老家的周圍也並沒有出現過比湯氏祖厝更大型的住宅,如此種種,全仰仗了這自然的慷慨恩賜。
奶奶身材矮小,站著只到我的肩膀。她也是個童養媳,名字和她婆婆一樣叫得簡單潦草,曾祖母叫「湯紅酒」(一種農家自釀的糯米酒),奶奶叫「湯水花」。有趣的是,雖然長輩們的姓中有「湯」字,大家卻很忌諱說這個字,一般會用「水」來替代,於是肉湯就變成了「肉水」,湯麵條也硬是變成了「面水」,聽起來叫人食慾全無。
奶奶是整個家族僅剩的會唱山歌的老人,恐怕在整個雲仔都也找不出幾個了。姑姑出嫁她唱,給爺爺燒紙她唱,做針線活時她也唱。我最佩服的是她從不看歌詞,卻每次都能唱點兒新的內容。據說奶奶年輕的時候,歌聲是開工的口號,是交流的信使,它們像靈動的鳥一樣漫山遍野地飛。我沒有榮幸聆聽那個年代的美麗,如今也只能在記憶中追尋奶奶口中那些影影綽綽的音符,至今深以為憾。
奶奶勞碌一生,以至於如今到了八十五歲高齡,也無法停止勞作的慣性,一刻也閒不下來。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卻將三個兒子都培養成「吃公家糧的」,其中包括我的父親。雖然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每次寒暑假我在老家寫作業的時候,她總是笑眯眯地陪在我身邊,一臉慈愛地看著我,一坐就是大半天。平日裡奶奶的手總是溼的、髒的,只有這個時候,她的手才是乾燥而溫暖的。她伸出布滿黑色裂口的手撫摸著我和我的書本,我也好奇地捏一捏她拇指上萎縮成一條的黑色指甲。奶奶不讓我亂丟廢紙,在上廳香案邊的角落,有用鐵釘鉤著的一個藤編筐,專門用來放廢棄的字紙,不用的紙都是奶奶幫我收好放到那個筐子裡。年少的我沒關心過那些紙最終的去向,只覺得奶奶的行為未免有點兒好笑。只是時至今日,我才驚覺,奶奶對知識的渴望和崇拜,改變了我父親的命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
如今祖厝已到老態龍鐘的垂暮之年,雲仔都裡很多跟它一樣的屋子都被推翻重建了,它仍然沉默地停留著。終究還是這深得連馬路都延伸不到的山,留住了古厝。然而終究抵擋不住時間對它的侵襲,牆壁剝落,燕去巢空,它一天天地越發老而垂危了。父親喜歡寫點兒毛筆字。親人們陸續搬出祖厝之後,他還是每年臘月底按時回去,花上大半天時間,為五間房寫好春聯,又打上一大盆米糊一張張仔細貼好。祖厝漸漸多出了很多空房間,父親陸續把家裡多年來零零碎碎的雜誌書籍搬回老家,安置到二樓向陽的房間裡,殘破的《新華字典》、墨跡斑斑的《古今妙聯巧對趣話》,還有父親給我買的《小學生作文大全》,都在這裡找到了舒適的歸宿。關上門,可以看見父親手書的一副對聯:飲餘有興徐添酒,讀日無多慎買書。
點評
曾祖輩、祖輩沒有條件讀書,卻渴望讀書。這是書籍特有的魅力。淺顯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讀來親切自然。攝影展示
《築夢》杜瓊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四川華能嘉陵江水電有限責任公司
全國第七屆「書香三八」讀書活動攝影閱讀作品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