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能否讀懂一隻浮漂的動作,是釣好魚的必要條件。在同一片水域同一個釣點,外界影響因素都相同,有的釣友用空心尾浮漂釣得好,而有的釣友用實心尾浮漂釣得好。如果兩人用的漂對換,可能都釣的不會順心,這是因為他們只對自己的浮漂有感覺。
筆者曾經用過一隻2號的浮漂,它並不貴,我用了有五年的時間。我對這隻漂研究的太透徹了,鉤餌什麼時候會在什麼位置,入水後什麼時候該立,什麼動作是實口,什麼動作是假動作,基本上都了熟於心。在各種魚情下,該調幾目釣幾目,怎麼從多重漂相動作中抓真正的吃口,都能夠做到得心應手。
筆者參加一些比賽都是用的這隻漂,筆者有一次參加市舉辦的釣鯽魚比賽,計算上魚的數量,我先前調的是三目。但是不管是釣靈還是釣鈍,就是不上魚,要麼沒動作,要麼有微弱的動作揚竿也是空竿。當時就有強烈的預感:調目太少。於是,快速的修剪鉛皮,大概調成了五目左右,拋竿下去,感覺有口,揚竿中魚。但是口依然很輕,於是邊釣邊調整釣目,終於找到魚吸餌入口的那個動作,越釣越快,最終整場比賽獲得了第三名。釣完之後,很多老釣友都說水的密度明顯變小了,而等他們發現已經遲了。而我則是得益於我對浮漂的熟悉。可以在一次野釣的時候這隻浮漂丟了。從丟了以後,筆者有很長一段時間釣魚總是找不到感覺,不論是戶外野釣還是參加比賽。即使我又買了同品牌的漂,感覺卻完全不同。
後來筆者花了高價買了一隻三號漂,雖然用的還不錯,但是卻怎麼也找不到當初的那隻漂的感覺。一直到現在,我前前後後用了十幾隻浮漂,結果不論是哪一隻,不論價格有多貴,總是無法讓我找到以前的那隻二號漂的使用感覺。
當然,也的確有很多真正的高手,可以做到針對什麼樣的魚情選擇什麼樣的漂,但是能把各種各樣的漂型都能用得出神入化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歸納起來只有一句話,一定要熟悉自己常用的那一兩隻浮漂。所謂的熟悉,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知道到底什麼動作是真正的魚兒吸餌入口的動作,同時通過你熟悉的這個浮漂,可以知道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是雙鉤躺底,還是一餌觸底一餌懸浮?又或是一鉤躺底一鉤輕觸底?如果你能知道這些,那證明你的釣魚水平,以及你對這隻漂的認知已經相當不錯。當你熟悉了這隻浮漂並且經常的使用它,才能清楚一團餌能把你的漂壓下幾目,幾號的魚鉤能把你的漂拉下幾目,你才能熟練的通過用釣目來控制釣組在水中的狀態,你在書面上看到的調釣方法才能成為現實。
很多釣友都是到了釣場以後,憑藉自己的感覺選一個漂,臨時的試一下就開始調釣。這種做法筆者認為不妥。不熟悉的浮漂與你所熟悉的浮漂的魚訊動作反應到你的眼中一定是不同的。即使差不多的動作,在你熟悉的浮漂上出現,可能就中魚,而出現在你不熟悉的浮漂上,可能就是空竿。當你對一隻浮漂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很多時候甚至會給你感覺。當魚兒吸餌特別輕的時候,別人看來浮漂沒什麼反應,而你卻能清楚的意識到這是魚兒的吃口,揚竿頻頻上魚,這種感覺非常美妙。這可能也算是一種心靈感應了,也只會出現在你熟悉的那隻浮漂上。對於筆者來說,雖然有的時候水域魚情不同也會用很多其他的浮漂,但是真正能夠釣的令人心情舒暢的浮漂,就那麼兩三隻,就是因為我對這兩三隻浮漂太了解。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隻或者兩隻靈敏而又穩定的浮漂作為自己的主用漂。一直用到你熟悉它的每一個動作,各種餌料和魚鉤對浮漂的拉力都能評估的八九不離十,看到它的動作似乎就能看到魚兒在水中的動作,就說明你已經熟知這隻漂的屬性了。只要水底有魚餌對路,浮漂上就一定有反應,只是不同的漂反應出來的動作不同而已。當你熟悉了這隻浮漂,就可以不用再花過多的精力在浮漂上,從而就可以多想想餌料和釣法的作用了。這樣再去釣魚,相信就會更加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