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千與千尋》再次在大陸上映,時隔十九年,伴隨了不少人的成長,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宮崎駿老師的動畫作品,以唯美的畫風和"正能量"的故事繳獲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
如果說《千與千尋》是宮老師送給年輕人的關乎於成長的故事,那在2004年上映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則是宮老師送給青年人和老年人的作品。
看過宮崎駿老師作品的人都知道,愛和勇氣一直都是宮老師作品裡最大的主題,這與宮老師的人生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從外,宮老師生活在一個動蕩的戰亂年代(二戰),家族又經營著與戰爭有關的軍工企業;從內,宮老師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醫生曾斷言他活不過二十歲,可誰也沒料到,宮老師不僅活的好好的,還創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美好的作品。
宮老師的動畫就像是從一個灰暗的年代裡滋生出來的一種精神力量,只有了解了宮老師的人生經歷,才能明白他對愛的執著,以及因愛而迸發出的生命力量。
《哈爾的移動城堡》就是一個因為愛而迸發出勇氣的故事,借女主蘇菲和魔法師哈爾的愛情故事給予了愛無窮的力量和敢於面對自己內心的勇氣。
一個是自卑的女主蘇菲,一個是帥氣但總在躲避的魔法師哈爾,兩個人因為愛走到了一起,也因為愛而接受了真實的自我。
一.看似偶然的相遇實則是命中注定
蘇菲穿戴樸素,獨來獨往,與周圍穿著豔麗喜歡熱鬧的女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連照鏡子時,都會對自己的長相心生不滿。但她真的是長得不好看嗎?並不是。當她被兩位軍官攔下時,軍官說出了真相:這個小傢伙長得真夠可愛的。所以蘇菲僅僅是自卑,不敢面對自己罷了。
也正是因為蘇菲的這種性格,她才會走鮮有人走的小街道,才會遇上魔法師哈爾。關於哈爾,城市裡流傳著一個說法,說哈爾專吃漂亮女孩的心臟,所以女孩們都躲的遠遠的,但蘇菲從未覺得自己是漂亮的,所以她並不害怕,這也是他們能夠相遇的一個原因。
關於哈爾吃漂亮女孩心臟的謠言,是哈爾讓小徒弟故意散播出去的,主要是因為他和惡魔的契約,這個契約以哈爾的心臟為代價,讓哈爾無法愛人。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蘇菲見到過哈爾的童年,在哈爾與惡魔做交易的時候,蘇菲說,哈爾,我在未來等你,你一定等著我。
這也是為什麼蘇菲會說,都是我不好,是我來晚了。並不是她真的來晚了,而是那個自信勇敢的蘇菲來晚了。
二.從自卑到自信,蘇菲是如何完成自我蛻變的
荒地女巫一直都在追蹤哈爾,目的只有一個,她想要哈爾的心臟,乍看上去,她是想要吃掉哈爾的心臟,可事實是,她喜歡哈爾,她想要得到哈爾的"心"。在原著裡,風流成性的哈爾和女巫有過一段過去,後來哈爾離開了女巫。
動畫結尾處的一幕也說明了這點,當女巫拿到哈爾的心臟時,並沒有吞掉,而是開心地將它捧在手心裡,默默地端詳。
如此一來,當女巫知道哈爾在軍官的手裡解救了一位女生,她便醋意大發,將蘇菲變成了一個八十歲的老婆婆。
不巧的是,本來自卑的蘇菲在變成老婆婆後反而變得勇敢了,因為人老了,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了。雖然看上去勇敢了,可基於這種理由的勇敢怎麼說都是畸形的。
蘇菲自我救贖的道路便開始了。
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破除的咒語,蘇菲的面貌會隨著她的心理年齡而變化,當她熟睡時,就會變成小時候的樣子,當她自信敢於面對自己時,就會變成她原來的樣子,而當她選擇逃避時,就是一個八十歲的老婆婆。
此時此刻,她就更不害怕哈爾會吃漂亮女孩的心臟了,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她躲進了哈爾的城堡,以一名清潔工的身份。
蘇菲時而變幻的面貌,也是蘇菲飄忽不定的心理歷程,也是故事裡重要的一條主線。在與哈爾和哈爾的心臟(惡魔卡爾西法)的相處之下,蘇菲的內心漸漸敞開,對哈爾生出了好感,直到最後一刻,刻不容緩的"愛"讓蘇菲勇敢的面對了自己,也因此破除了咒語,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哈爾。
那哈爾呢?他一早就認出了蘇菲,只是在等待那個勇敢的蘇菲甦醒而已。
三.為了遵從內心而選擇孤獨戰鬥的哈爾
當時社會的大環境是:戰爭、魔法。
所有的魔法師、巫師、惡魔都要為政府出力,而出力的主要表現就是參與戰爭,打敗敵國。
而哈爾為了不參戰,東躲西藏,為自己起了好多個名字,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名字剛好夠他自由的生活。
這裡賦予了宮老師自己的反戰理念,推崇了一種嚮往和平自由的生活。
哈爾不參戰不代表他將自己從戰爭中摘出,而是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的任務就是在戰亂裡拯救那些無辜的百姓和花草。
他是在那個大環境下孤獨存在的第三方,躲避政府,躲避荒地女巫,以滿足自己那小小的心願——和平自由的生活。
這可能就是宮老師所說的,這是一部獻給老年人的動畫的原因,他們都在戰爭的年代裡渴求過和平和自由。
這樣說來,哈爾面對的困境是極大的,不管他通過惡魔獲得了多麼強大的力量,一個孤獨行走在世界之外的人總是難以改變世界的。
而正是蘇菲的到來,讓哈爾有了改變現狀的決心。
因為有了需要保護的人,便選擇正面拒絕政府,以及阻止戰爭。
說實話,殺戮是制止不了殺戮的,這一點蘇菲是再清楚不過的,雖然哈爾因為愛她而不再逃避,但她也不贊成哈爾用武力去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宮老師賦予給"愛"的強大的力量便起了作用,通過一個"稻草人",結束了戰爭。
原來這個稻草人是鄰國的王子,也是兩國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被蘇菲所救,又因為蘇菲的一吻而復活,戰爭便結束了。
在這裡邊,有一種理想主義,也是一種對美好世界的嚮往,這個世界裡沒有什麼是愛解決不了的,這不僅是宮老師一個人所期望的世界,也是每個心地善良的人的精神世界。
四.動畫風格的冷暖碰撞,金屬質感的頻頻衝擊
動畫裡的畫風色調有三種,一個是暖風,蔓蔓青草地,溫馨恬靜的生活畫面;一個是金屬風,移動城堡本身,還有從天而過的大型戰機;最後一個是冷風,偏向黑暗,尤其見於戰爭場面。
當金屬質感強烈的城堡行走在一片溫暖的自然風光裡時,帶來的畫面衝擊感尤為明顯,更加彰顯了哈爾的孤獨和自閉,尤其是城堡本身在西方世界所代表的涵義——自閉。
動畫裡暖色和黑暗色的互相轉變,極為快速,也很流暢,仿佛上一秒還在冰庫,下一秒暖意便席捲全身。
從城堡本身和戰機的創作上看,又一次看到了宮老師對飛機的喜愛,就連戰鬥時的哈爾也是一個飛翔時的狀態。
兩種場面的交叉出現,讓和平更加變得難能可貴,同時也讓戰爭變得更加殘酷和血腥。
最後,城堡生出了一雙翅膀,還賦予了它星星點點的綠意,與整個祥和盎然的自然風光融為了一體,這便是作者的期望,用愛柔化所有具有稜角的冰冷感。
動畫裡的稻草人與《千與千尋》裡的無臉男極其相似,他們都是默默守護在女主身邊的"第三者",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愛"本身突破了簡單的友情、愛情、親情……
如果把《哈爾的移動城堡》放在如今日本的現實社會當中,它所被賦予的意義就不僅僅是愛和勇氣了,還有一種期望,老年人對青年人敢於行動、敢於愛的期望。
前段時間北野武拍了一則廣告,其目的是為了激勵年輕人勇敢的行動起來,不要怕失敗。鑑於日本地勢和社會環境造成的年輕人的窘境,期望、愛、勇氣成了他們活下去的必要元素,可能不僅僅是日本,整個世界因為日趨物質化的現實,精神上的充實和相信就像黑暗中的一點光亮,變得必不可少。
原創不易,侵權必究。歡迎關注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