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ike Nemo.」
"我喜歡Nemo這個名字。」
《海底總動員》
(Finding Nemo)
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
由華特迪士尼發行
於2003年在美國上映
好多爸爸媽媽給自己的孩子取個小名叫「Nemo」。哈哈!沒錯,就是源於《海底總動員》中的小丑魚兒子Nemo!
無疑,這是一個記憶深處關於父母與孩子之間親情的故事。在看《海底總動員》的時候,眼前是明亮的色彩,耳邊是充滿人情味妙趣橫生的對白,好像伸手就能觸摸到那些可愛的海洋生物們。這部影片就這樣輕易地穿透我們冷漠的面具,擊中了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喚醒這我們對親情最溫暖與美好的期待。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海底總動員》的精彩幕後設定吧!
動畫簡介
《海底總動員》(英語:Finding Nemo)是一部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並於2003年由華特迪士尼發行的動畫電影,它是皮克斯和迪士尼合作發行的第五部長篇動畫電影。這部電影的故事和劇本是由安德魯·史丹頓來編寫,導演則是史丹頓以及李·安克裡治兩人。
其故事主要敘述一隻過度保護兒子的眼斑海葵魚馬林(Marlin)和它在路上碰到的擬刺尾鯛多莉(Dory)兩人一同在汪洋大海中查找馬林失去的兒子尼莫(Nemo)。在路途中,馬林漸漸了解到它必須要勇於冒險、以及它的兒子已經有能力照顧自己了。
這部電影上映後即獲得了空前的好評,並於2004年成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故事簡介
主角是一對可愛的小丑魚(Clownfish)父子。父親瑪林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在一場意外中妻子珊珊和大部分孩子都被鯊魚吃掉,只剩下唯一的兒子尼莫。他們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過著安定而"幸福"的平靜生活。但在那巨大的打擊後魚爸爸瑪林一直謹小慎微,行事縮手縮腳,雖然已經身為人父,卻絲毫不會影響它成為遠近聞名的膽小鬼。也正因為這一點,兒子尼莫常常與瑪林發生爭執,甚至有那麼一點瞧不起自己的父親。直到有一天,在父親瑪林的不信任眼神中,遊向了停在海上的遊輪底部。正當尼莫回返時,卻被潛水員捉住了。並將它帶到了澳洲雪梨灣內的一家牙醫診所。
在大堡礁的海底,心愛的兒子突然生死未卜的消息,對於魚爸爸瑪林來說卻無異于晴天霹靂。儘管膽小怕事,如今為了救回心愛的孩子,瑪林也就只有豁出去了。它決心跟上澳洲洋流,踏上尋找自己兒子的漫漫徵程。
雖說是已下定決心,但這並不代表瑪林可以在一夜之間拋棄自己怯懦的性格。途中與大白鯊布魯斯的幾次驚險追逐,很快便令它萌生退意,險些使父子重聚的希望化為泡影。但幸運的是,瑪林遇到了來自撒馬力亞(Samaritan)的藍唐王魚(Regal Blue Tang)多莉(Dory)。多莉是一隻熱心助人、胸懷寬廣的大魚。雖然嚴重的健忘症常常搞得瑪林哭笑不得,但是有多莉在身邊做伴,卻也漸漸令瑪林明白了如何用勇氣與愛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也懂得了一生中有一些事情的確是值得自己去冒險去努力的道理。
就這樣,兩條魚在遼闊的太平洋上的冒險使它們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危機。而魚爸爸瑪林也終於克服萬難,與兒子團聚並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過去那個讓自己兒子都瞧不起的膽小鬼瑪林,經過這次的考驗後成為兒子眼中真正的英雄!一場親情團聚的大戲,就此在充滿淚水的眼睛中落下了帷幕。
看完電影我也在想著我的父母,大多時候他們都是不善於表達對我的愛的,而且很多時候會把我們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以至於很多時候,我會覺得他們並不愛我。
成年以後,就獨自出來上學、工作,也不覺得遠離父母遠離親情是多麼大的缺憾,享受著自由的感覺漸漸衝淡了內心淡淡的想念與依賴。
只是,當我看到馬林還是那麼不顧一切披荊斬棘去救兒子Nemo的時候,我感同身受,想到每次遇到這樣的險境,好像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父母,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還是父母。
其實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一次次翻山越嶺的尋找,也無需千辛萬苦的跋涉奔波,不過需要的是彼此多一點尊重與理解。如同片尾馬林放心地讓兒子去闖蕩探索,雖然依依不捨,卻最終了解要給予它足夠的空間去成長。而小魚兒也懂得了父親的關懷與期望,不再如最初一般桀驁不馴叛逆任性。
我們終歸要與家人和解,其實我們深愛彼此,只是需要時間學會表達,最終彼此諒解。
願每個人都可以在《海洋總動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感動。
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
想要高清大圖啦?
這還只是一部分展示哦!
關注wuhu微信公眾號,
並在後臺消息窗回復
海底總動員
即可獲得珍貴學習資料!
每日都來好動學習站逛逛,
堅持的力量會很強大!
動畫人,一起加油吧!
*聲明:作品分享僅作交流與學習使用,不可用於商業目的。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
在《海底總動員》中,
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者情節呢?
還沒加入「wuhu動畫學習資料群」的小夥伴快快來和大家一起奮進吧!
添加wuhu小精靈3號微信(wuhudonghua3)發送「動畫學習資料」即可在不久後被邀請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