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元」這個響噹噹名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對於佳能的EF鏡頭而言,「大三元」指的是EF 16-35mm f/2.8L III USM、EF 24-70mm f/2.8L II USM和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這三支L級紅圈鏡頭,焦段完整覆蓋了16-200mm,並且全焦段恆定光圈F2.8,是很多佳能攝影玩家的夢想之鏡。隨著佳能全畫幅專微EOS R的推出,與之相配的RF系列鏡頭,也在快速的擴充產品線,隨著RF70-200mm F2.8 L IS USM的正式發布,RF系列的「大三元」正式湊齊,而且還帶來了更多的驚喜,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解析一下。
首先,RF「大三元」指的是以下三支鏡頭:
RF15-35mm F2.8 L IS USM
RF24-70mm F2.8 L IS USM
RF70-200mm F2.8 L IS USM
光看鏡頭名稱,就能發現,這套「大三元」,跟之前的EF大三元,有些不太一樣。仔細一琢磨,嗯!真香~
驚喜一:三支鏡頭都防抖
之前EF鏡頭的「大三元」,只有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這一支長焦鏡頭,是支持IS光學防抖的。而RF大三元,三支鏡頭都支持IS光學防抖,並且均擁有最大相當於約5級快門速度的防抖效果,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進一步擴寬了大三元的拍攝範圍,可以更好的勝任暗光、夜景等拍攝場景。
最大相當於約5級快門速度的防抖,可以讓暗光環境下的手持拍攝更加清晰銳利,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不僅如此,更慢的快門速度,可以換來較低的感光度,這意味著畫質也會有明顯的提升。例如,降低5檔感光度,意味著ISO 3200可以降低至ISO 100,二者畫質的差別,不言而喻。
驚喜二:大幅瘦身的「小白IS」
對於長焦鏡頭而言,又想焦段長,又想光圈大,結果就是體積和重量無法縮減,歷代的70-200mm F2.8鏡頭,便攜性都是「大三元」中最差的。然而,當RF70-200mm F2.8 L IS USM的第一張外觀照片面世時,很多人都震驚了,很難相信70-200mm的焦段,F2.8的大光圈,還能做得如此短小。在便攜性方面,RF70-200mm F2.8 L IS USM有了顯著的進步。
除了得益於RF卡口與生俱來的大口徑、短後對焦距離等優勢,之外,能夠使得RF70-200mm F2.8 L IS USM「瘦身」成功的關鍵在於,該鏡頭採用了外變焦的結構設計,在需要變焦至長焦端時,鏡頭前段才會伸出來,拍攝完成之後,前段可以縮回鏡身,更加便於攜帶。有朋友可能會質疑外變焦的結構,是否會降低鏡頭的環境耐受性,是否會更容易進灰呢?
佳能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並且在RF70-200mm F2.8 L IS USM上採取了多重防護措施,使得該鏡頭儘管使用了外變焦結構,也達到了「大三元」鏡頭應有的堅固性和環境耐受性。不僅如此,鏡頭還特意針對伸縮時產生負壓會吸入空氣,可能帶入灰塵的情況,預設了空氣路徑,控制空氣流向,並在接縫處使用了防塵材料以及具有透氣性且可防止水分侵入的材料,解決了伸縮鏡頭結構上易被灰塵侵入的難題。當然了,擁有一定的防塵防水滴性能,不代表鏡頭完全防水,這一點,所有鏡頭都一樣,還請大家不要把鏡頭泡水裡或者直接用水衝洗。
驚喜三:1mm,更寬廣
雖然從紙面上來看,RF15-35mm F2.8 L IS USM跟EF 16-35mm f/2.8L III USM相比,廣角端焦距只廣了1mm,但對於超廣角鏡頭而言,1mm的差別已經很明顯的。更寬廣的視角,可以拍攝出更加震撼的風光大場景,並且也可以提供更自由的後期裁切二次構圖的空間。
由於RF15-35mm F2.8 L IS USM的前鏡組並沒有明顯突出,因此,該鏡頭的前端可以隨意安裝各種82mm圓形濾鏡,這對於風光攝影玩家而言是很好的消息,因為可以節約一大筆方形濾鏡的購置費用,使用起來,也更加的方便高效。
驚喜四:畫質進一步提升
說起畫質,「大三元」的名號其實就能說明一切了,作為L級的高端變焦鏡頭,畫質表現自然是一貫的高水準。得益於RF卡口與生俱來的大口徑、短後對焦距離等優勢,以及「大三元」鏡頭的「堆料」特質,這三支鏡頭在光學素質方面,不但能夠滿足專業攝影師對畫質的嚴苛要求,而且在畫面邊緣的畫質表現,更是有了明顯的進步。
大口徑卡口及短後對焦距離是EOS R專微的系統優勢
通常,大多數鏡頭的中央成像區域,畫質都不錯,但邊緣的畫質表現,往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大光圈變焦鏡頭,這方面表現得更加明顯。而RF「大三元」這三支鏡頭,在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RF24-70mm F2.8 L IS USM這支鏡頭,用了3片GMo(玻璃模鑄)非球面鏡片和3片UD(超低色散)鏡片,來更好的補償經常在畫面邊緣出現的球面相差、色差等,使得該鏡頭在最大光圈下,全焦段都能實現清晰銳利的邊緣畫質。
從上面的RF大三元與EF大三元鏡頭MTF曲線圖對比可以看出,RF鏡頭的曲線右側下降更加平緩,幅度也更少,這代表著邊緣畫質保持得更加出色。
驚喜五:全系標配鏡頭控制環
鏡頭控制環是RF系列鏡頭的一大特色。RF「大三元」的這三支鏡頭也都有搭載。結合人性化的自定義功能,可以直接通過轉動鏡頭控制環來實現拍攝參數的快速調整,比如光圈、快門、感光度及曝光補償等常用設置,這大大提升了操控效率和靈活性。
總結:
作為L級變焦鏡頭的標杆之作,RF「大三元」不僅在畫質上有進一步的提升,而且全系標配最高達5級的IS光學防抖,大大提升了拍攝自由度,實現了從15mm超廣角到200mm長焦完整覆蓋,並且全程恆定F2.8大光圈,基本可以說,RF「大三元」在手,別無他求。目前,三支RF「大三元」鏡頭均已上市,大家不妨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