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新殺了一本《修真四萬年》,看了兩百多章。設定是以現代社會為藍本的修真世界,無非是把科技名詞替換成修真術語,開頭奇遇打臉扮豬吃老虎樣樣不缺。但看到主角上大學一段,陡然精彩起來。那個社會,修真者以保護普通人為天職。主角坐火車上大學,突遇蟲洞。指揮官呼叫乘客中的修真者志願阻擊妖獸,以挽救一車平民。他們註定犧牲,但還是一個個站了出來。他們全滅之後,妖獸未退,一個路過的劍仙也匆匆趕到,用生命又爭取了幾分鐘,直到援軍來臨。看多了修真文裡的殺伐果斷冷酷無情,看到這樣的橋段,不覺心中大暖。
(選自個人微博「馬伯庸」,2016年10月5日)
@馬伯庸:追到最新了,值得再鄭重推薦一次。這本書第一卷是純小白文,第二卷變成修真者和普通人之間的主旋律,從飛星篇開始,境界陡然又上了一層,探討社會形態與發展理念的思想碰撞,並化為修真者的大道之爭。在我看來,這比那些動輒生死殺伐的中二修真大道之爭高明多了,也勤快多了。
(選自個人微博「馬伯庸」,2016年11月4日)
@馬伯庸:《修真四萬年》完本了!它的世界觀搭建,一是想像力豐富雄奇,比如血紋族,比如閃電文明,比如盤古文明裡的幾個種族,比如元始族供養虛空獵手,甚至包括結尾部分把作者和讀者都編排進去的輪迴獄,都各有特色,極少重複。很少有人能在這麼長的連載期間,從頭到尾都保持著旺盛的想像力。二是這些設定並非一堆彼此獨立的地圖,而是層層嵌套,飛星界的星孩引出真人類帝國,修仙者引出武英奇,武英奇引出血神子和帝皇之爭,帝皇引出人類與妖族起源,再引出盤古女媧諸族的紛爭、洪潮、黑域、聖盟起源、遺蹟之戰的篩選,再到了最終的輪迴獄,最終還能呼應到開頭。作者用大量伏筆把它們縫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大宇宙體系,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腦力和勤勉缺一不可。
(選自個人微博「馬伯庸」,2018年7月5日)
@周智龍:與網文圈忽視合理性和耐讀性的老套路不同,《星域四萬年》在劇情裡出現的任何一場衝突,作者都很好地將付出與回報比控制在一個很合理的範圍內,不會像很多傳統網文一般,為了推動下一部劇情的發展,而將許多不合常理或者超出基本意識範圍的邏輯思維強行植入其中。這讓讀者在滿足閱讀快感的同時,於回味之中,也會覺得合乎情理,不曾有絲毫突兀。
(選自《星域四萬年:大宇宙時代的華麗篇章》,《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7年1月6日)
@暴風之帕爾卡:大劉在《三體》創造了「黑暗森林體系」,老牛在修真40K裡竟然在嘗試破解之道!不管這破解之法是否真的合理,至少在這些不同世界和種族的碰撞之中,能引發我們一點思考。
(選自《一個奇幻黨和半個錘黨的入坑感言》,發表於起點中文網《修真四萬年》討論區,2017年5月18日)
@王的書庫:這是一本全方位的神作,前期比較小白,但作者還是比較有良知的。裝×打臉只踩了一個墊腳石,甚至最後也為墊腳石正名了。自第二卷後,作者良心又發現,不再裝×打臉升級流水到底,轉而探討「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真的),繼而上升到「何謂文明,修四的文明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類高深問題。成為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不是科幻技術,而是探討未來人類社會的可能性。
看完結局的朋友們都知道為什麼作者前期那麼白吧,是為了拯救宇宙啊!
ps:作者在結局花了很大心思為自己前期的小白文洗地,居然還很合理。
(選自優書網《修真四萬年》評論區,2018年7月15日)
@閒賦在家:作者用一個又一個的熱血故事,為我們重新定位了「修真者」這個群體,並創造了玄幻修仙以及科幻小說當中,最為理想的一個群體。除此之外,作者還充滿野心地重新定位了文明發展的方向,剖析了到底是勇往直前還是像縮頭烏龜一樣追求永生。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另一個最大思考就是少數人是否可以代表大多數人做出一些只要他們決定就好的決定,感覺這也是一個無解的命題。對了,對作者也不得不服,小說最後的劇情簡直是腦洞大開,合理地為自己前期的小白文洗地,算是創造了網文的一個先河?無論如何,個人仙草!
(選自優書網《修真四萬年》討論區,2018年8月12日)
@赤戟:小說蛻變發生在百章之後。小說的修行哲學觀,並不是傳統修真文中,「大道無情」「以力證道」以個體力量升級為內核的世界觀,替之以當代社會的人本主義的價值觀念,立意脫胎換骨,猶如鯉魚躍過了龍門,佛本是道進入了地仙界,開始了徹頭徹尾的蛻變。在此後的行文布局中,作者將文明內部和文明之間的價值觀衝突確立為整部小說的核心矛盾來展開故事,試圖通過小說的形式來進行文明存亡、社會發展形態的探討。於是,一個有趣的靈魂展現在我的面前。
(選自《赤戟網文推書單第18期》,發表於個人公眾號「赤戟的書荒救濟所」,201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