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有新聞說金秀賢的新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下稱《精神病》)被韓國觀眾投訴了,理由是「尺度過大」。
嗯,是說這樣的尺度嗎?
還是說這樣的尺度?
嘿嘿嘿,確實是有點刺激啊。
但如果看這劇只看到了金秀賢的腹肌和拍攝的尺度,那真的是有點可惜了。
金秀賢,這個當年憑藉《來自星星的你》的都教授統一了東亞審美的男人,終於回來了。老天真的不公平,這麼多年過去,金秀賢身上居然還有這種清爽的少年感!
《精神病》作為他退伍之後第一部挑大梁的電視劇,關注度本身就很高,播了兩周,豆瓣分數穩在8.7,還不錯。
從開頭摸腹肌的部分就看得出來,這部劇是防守型男主和進攻型女主的搭配。
金秀賢演的男主從出場開始就自帶溫暖柔和的天使光環。
他是精神病醫院的護工,在病人暴走的時候,會衝在同事前面去安撫病人,哪怕被病人吐了一身也不會抱怨。
男主這麼一個專業的完美護工,簡歷上最美中不足的一點是:他頻繁跳槽,起碼每年會跳一次。
新人同事一臉八卦地問他:「你是在躲債主?還是因為犯了事兒?或者是背了太多跟女人的情債?」
他伸手搭上同事的肩膀,認真而玩味地說:「因為男人。」
同事轉頭岔開話題,也沒把這件事兒當真,殊不知男主說的是千真萬確的大實話。只不過這個「男人」跟浪漫無關,而是親情和責任的牽絆。
男主是因為患自閉症的哥哥有心理陰影才每年都換工作的醫院。
哥哥的心理陰影是蝴蝶,所以每到蝴蝶出沒的季節,男主就會帶著哥哥去到更冷的沒有蝴蝶的地方住一段時間。
和體貼溫和的天使男主完全不一樣的是自帶魔女氣場的反社會人格女主。
她一出場,穿得夠美,吃的帶血,把牛扒吃出了微妙的兇案現場既視感。
碰上小女孩說她像公主,她微微一笑:「老娘是魔女」。
小孩哭了跑掉,她一臉開心。
這麼一個美豔又「變態」的女人,她的職業其實是:暗黑系童話作家。
在她的故事裡有吃著噩夢長大的男孩、買賣靈魂的魔女、吃人的喪屍男孩……
當然,她本人比她的故事還要狠。
有書評人想要潛規則這位姐,女主:笑眯眯地拔出鋼筆,刺向書評人的眼睛,然後一臉淡定地把嚇到站不穩的書評人輕輕推下樓梯。
不是我說,這個書評人真的是色令智昏,大哥,你明明知道她反社會,還去惹她?真是嫌命太長。
當天使和魔女相遇,一定會是天使拯救魔女的故事嗎?
並不是。
一開始看起來的確有那味兒,有一次男主碰上女主暴走,溫溫柔柔地教她用「蝴蝶擁抱法」安撫自己。
這畫面,是不是看起來特別治癒?
但隨著故事進展,我們才慢慢看到在自閉哥哥和反社會女主的對比下,顯得最像「正常人」的男主,內心也有著無法逃脫的陰影。
因為哥哥是自閉症,所以從小在家裡一直被媽媽格外關注著,明明是弟弟的男主也一直被母親教育要好好照顧哥哥。
小時候出門碰上下雨,母親光顧著用雨傘遮住哥哥,忽略了背後走得慢跟不上他們的小男主,小男主就被落在了雨中。
青少年時代,母親被殺害,男主和哥哥淪為孤兒,警察準備把他們分開照顧,把哥哥送到特殊小孩的學校。為了不和哥哥分開,男主開啟了帶著哥哥流浪的生活。
長大成人之後,他每年要帶著哥哥搬家,無法跟別人建立太深的關係。
小時候的男主是個乖小孩,所以他理解母親的「偏心」;長大了的男主溫柔負責也很愛哥哥,所以他願意帶著哥哥一直搬來搬去。
但乖小孩也會受傷,再溫柔的人也會累啊,他把這些情緒放在心裡,卻無法真正面對它們。
他被女主一句「你只會逃避」刺激到了,突然意識到,這麼多年帶著哥哥四處跑,不單單是因為哥哥需要躲避蝴蝶,更是因為他心裡也有一隻需要躲避的「蝴蝶」。
什麼是「正常人」?
100%的「正常」是存在的嗎?看起來「正常」的人就真的比看起來「不正常」的人優秀和善良嗎?
在肌肉天使和美豔魔女的愛情之外,我覺得這些問題才是這部劇真正想討論的話題。
最開始被女主調侃「小可愛」的暴露狂,其實是狂躁症患者,而他狂躁症的誘因,就是他那「完美無缺」的精英家庭。
除了他之外,他們全家,甚至包括近親,全都是首爾大學法學院的畢業生。他作為一個資質普通的小孩,從小就是家族裡的「廢物」。
越被打壓越被忽略,他就越想做些什麼被家人看到,各種鬧事,最後心理壓力積壓導致質變,真的惡化成了狂躁症。
但你看看這個因為兒子丟臉而扇兒子巴掌的母親,
和這個明明被扇了巴掌卻努力為母親開脫的狂躁症患者,誰更讓人不適呢?
在劇情之外,這部劇真的在用很有趣的方法向觀眾展現精神病患眼中的世界。
自閉哥哥在逛街的時候,看到的是海報上的鳥可以飛,牆上的小人在跳舞,看到雨傘就想到下雨。
但在周圍環境刺激到他的時候,他的世界會快速顛倒,導致他的情緒和行為都會暴走。
狂躁患者也是,他人明明躺在病床上,但他腦子裡的自己卻在夜店狂舞、裸體在大街上狂奔……
通過鏡頭,我們可以窺探到他們精神世界裡小小的一部分,也給了我們了解他們行為的一個機會。
為什麼要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
我在大學裡上《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的時候,教授第一節課就跟我們說:「你們學完這節課之後,或許會發現自己和課本裡提到的很多病都有共鳴,這個時候你們才能夠真正明白『每個人都有一點病』的真正意思。」
在劇裡演自閉哥哥的吳政世在發布會上也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穿病號服的病人很多。」
誰敢說自己完全沒有過一點「不正常」的想法呢?
理解精神病人,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和內心的負面和平共處的一個開始,與其用盡力氣去消滅我們心裡偶爾會冒出來的怪物,不如找個方式和它們好好共處。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那麼反感「雞湯」?
因為比起「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句「不好也沒關係」。
(圖片來自網絡,《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字幕來自鳳凰天使字幕組&網飛官方中字)
本文作者: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