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記者向讀者推薦《守滬者》:每一扇大門都是防線

2020-12-27 新民晚報

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將如期拉開帷幕。今年的「媒體臻選·上海人民出版社20本好書」名單剛剛出爐,20本好書由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東方網、澎湃新聞、上海電視臺等多家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文化記者,從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新書中不記名投票評選出。

在日前舉行的「世界品牌大會」上,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揭曉。「新民晚報」以451.9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第161名,連續17年上榜,品牌價值從第一屆的44.67億元躍升至451.92億元,比去年的398.66億元上升了53.26億元。新民晚報的記者們在抗疫戰場上絕不缺席。

圖說:新民晚報記者推薦書目《守滬者》 官方圖

61個普通人守護上海的故事,描摹出2020上海抗疫的縮影。此次書展,新民晚報社記者代表和抗議一線工作者代表還將向讀者推薦《守滬者》一書。城市的每一個入口,每一個社區,每一家醫院,每一扇大門,都是防線,都是戰場。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看到了無數普通人的逆行與堅守——高速公路入城口的測溫員24小時頂風冒雪,築起第一道防線;居委會幹部敲紅了指關節,挨家挨戶排查重點地區人員;防疫物資緊缺時,大學生、公務員、外企白領變成車間「臨時工」,趕製口罩;工人師傅忙到凌晨三點,為每一輛地鐵、公交車做好消毒;愛心市民通宵發麵、烘焙,給急診室醫生護士送上可口的早餐……正是無數抗疫民眾組成的「魔都結界」,阻擋了疾病的蔓延。醫生、護士、社區工作者、警察……他們是最普通的市民,也是最可敬的「守滬者」。每個人都是戰士,都是英雄。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人們組成緊密聯動的抗疫聯盟,為抗疫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戰疫口述實錄:50位親歷者說》(新民周刊社 著)收錄了各類人員自己撰寫的「戰疫」故事。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最美逆行」,最大的無私。

《去時暖江城 歸時江城暖:影像紀實丨上海醫療隊在武漢》以支援武漢的上海醫療隊為主角,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陸續派往武漢的三位記者的視角,記錄了上海醫療隊千裡馳援的無私和厚誼,記錄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也記錄了那些堅持、勇敢、善良和不為人知的柔軟。

十年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宣言為上海樹立了發展方向和基礎;十年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讓上海明確了新的目標和定位。《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宗明 主編)高票數名列前茅,這本書以上海地區56處知名建築為載體,通過介紹每一處建築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時代意義,生動詮釋「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的城市內涵、品質、特色,是一本展現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讀書和伴手禮。

歷史文化,是人民城市的靈魂和生命力。提起上海的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與改革開放的豐厚成果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節點與內容。由此而來的人文底蘊,也造就了上海獨一無二的城市風貌。《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蘇智良、姚霏 主編)(學林)匯集1000處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是迄今最全的研究成果。(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回眸2020|新民晚報攝影記者的「年度相冊」①:濃縮咖啡
    這一年,新民晚報攝影記者始終用鏡頭記錄光陰流轉,見證城市變遷。新民晚報今起推出 《回眸2020——新民晚報攝影記者的「年度相冊」》,讓我們在影像世界裡,回味這不同尋常的2020,展望2021。2020年2月9日,上海迎來疫情後的返程高峰,在朱橋高速道口,兩名志願者在完成一輛機動車車內人員體溫檢測後,向同伴舉起ok手勢,身後入滬車輛排起了長隊。2020年2月,一對武漢籍小兄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負壓病房,29天的朝夕相處,讓醫護人員和這對兄妹變得親密無間。
  • 閱讀者丨第四季市民「修身」書單出爐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季晟禎)倡導全民讀書,建設書香上海。作為「市民修身行動」的重頭戲之一,2020年第四季市民「修身」書單出爐,推薦15本市民喜聞樂見、有益身心的好讀本。由市文明辦、本報聯合出版的《守滬者》入選本季書單。
  • 《新民晚報》「夜上海」版面:展現「夜經濟」下的上海「不夜城」風採
    以6月1日的報紙為例,《新民晚報》的「夜上海」版面聚焦「Sinan Yé思南夜派對」,帶領讀者探尋「夜經濟」下的上海,以及「Sinan Yé思南夜派對」如何呈現國際範、上海味、時尚潮。整個版面內容從夜標識、夜派對和夜空間3個方面進行介紹,對深夜食堂、生活市集、深夜書桌、露天音樂派對等夜間文化娛樂活動進行了詳細介紹。
  • 最便宜門禁防外車:61把鎖串成鏈守大門
    最便宜門禁防外車:61把鎖串成鏈守大門鎖上寫有門牌號 1人1把鑰匙 小區車輛進門隨用隨開小區車主用「項鍊鎖」守著大門,每個車主都有一把鎖的鑰匙。遼瀋晚報記者王迪攝61把掛鎖串成「項鍊」,共同把守小區大門,成了小區的一道獨特景觀。鎖上寫有門牌號,一人一把鑰匙,隨用隨開,有效防止外來車輛進入。「項鍊鎖」照比電子杆稍顯麻煩,但成本低,停車免費,這被網友贊為「最便宜的門禁系統」。
  • 守好校園第一道防線,每天200餘名校衛隊員以責任和擔當守護4個校區...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斷升級,保衛處根據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總體部署,各校區校衛隊員堅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服從命令、承擔責任,從疫情一開始就打頭陣、當先鋒,始終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堅決把好校園「安全口」,控好校園「安全面」,不斷強化防控措施,守牢校園安全防線。
  • 回眸2020|新民晚報攝影記者的「年度相冊」⑤:時代印記
    這一年,新民晚報攝影記者始終用鏡頭記錄光陰流轉,見證城市變遷。本報今起推出攝影記者年度作品集,讓我們在影像世界裡,回味這不同尋常的2020,展望2021。  疫情下的日常,仍是身為攝影記者的我感興趣的內容,定格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也記錄下時代的印記。瞬間,稍縱即逝,生活,返璞歸真。銘記2020,期待2021。2020年1月1日清晨,雖然寒風凜冽,許多市民還是興致盎然,早早等候在金山嘴的碼頭邊,用快門記錄下新年第一縷曙光。
  • 回眸2020|新民晚報攝影記者的「年度相冊」④:致敬英雄
    這一年,新民晚報攝影記者始終用鏡頭記錄光陰流轉,見證城市變遷。本報今起推出攝影記者年度作品集,讓我們在影像世界裡,回味這不同尋常的2020,展望2021。線上辦公、企業倒閉、大幅降薪、被迫裁員、突然失業、生活舉步維艱……這一樁樁、一件件,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場考驗。但唯一不變的是,縱使生活有許多苦難和不易,但總有人給予我們溫暖。 前行路上,那些遇到的低谷和過不去的坎,有人會默默陪著我們一起越過。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美好,但也沒有很糟糕,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愛與善良來溫暖著這個世界。一個微笑、一句關心、一聲祝福,小小的舉動裡蘊藏巨大的善意和美好。
  • [轉載新民晚報] 每到「淚點」聲聲哽咽
  • 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在滬舉行 廣西在滬籤約150億元項目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2020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日前在滬啟幕。博覽會期間,廣西健康運動產業招商推介會也在上海舉行,並達成了總投資額約150億元合作籤約。在推介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澤介紹了廣西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投資政策,推介了中國—東協體育產業園、首批12個體育產業重點推薦項目、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市場開發招商項目等招商重點和推介項目。約90位知名企業負責人參加了推介會。
  • 上博講壇傳遞文化暖流,上海博物館和新民晚報感恩有你我
    圖說:上博講壇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在去年11月,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共同推出「上博講壇」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打造匯聚上博英才、文博大家的文化傳播平臺,上博講壇開創了「由上博人講上博」的特色學術品牌,講座場場爆滿,經過新民晚報和新民晚報新演藝公眾號的傳播,在觀眾中迅速贏得了口碑,在冬夜中傳遞著文化的暖流。
  • @所有人,劇集《繁花》在新民晚報發布尋物啟事!王家衛金宇澄胡歌帶頭獻寶→
    劇集《繁花》即將開機為更準確還原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的時髦氣韻,《繁花》劇組特委託上海繁花裡阿寶先生於《新民晚報》刊登尋物啟事和「上海城世」三方共同發起,向全社會徵集原著金宇澄,監製、總導演王家衛,「阿寶」胡歌率先參與了徵集「一浪高過一浪,九〇紅男綠女,曾留下多少瀟灑,又有多少物事消失在上海的夜空中?」阿寶帶來的尋物啟事這樣問。
  • 滬上一居民收養百隻流浪貓,一切都悲催了……
    惡臭燻燻到厥倒新民晚報記者來到現場,在陸先生的引領下,走進了102號。剛步入底樓,一股刺鼻的騷臭味撲面而來。陸先生說:隔壁鄰居家的女主人把整個地下室都變成了「貓舍」。平時,她會把貓關在籠子裡,一般不會讓它們自由活動。
  • 記者實地走訪商場疫情防線:測溫靠隨機、掃碼您隨意
    測溫靠隨機 掃碼您隨意商場防疫大門不能虛掩著昨天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強調,商超、農貿市場、電影院、商務樓等場所,測溫、驗健康碼、通風消毒、設置一米線仍是非常時期的硬性要求。但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城區內一些商場的大門並沒有守好。
  • 守滬者|嚴把動物產品出入關,指導處理病死動物,她是農貿一線的女超人
    「人們一開始了解新冠肺炎,是和華南海鮮市場聯繫在一起,而我們就是天天跟農貿市場打交道的。」作為奮戰在農貿一線的寶山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執法大隊動物衛生監督中隊隊員,顏庭宏覺得,「有壓力,但也是動力。」,開始對入滬動物產品運載車輛檢查消毒,嚴把動物產品「入」口關。
  • 守滬者|浦東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徐英:「火眼金睛」 把好發熱門診「第...
    浦東醫院作為浦東新區境外旅客醫學觀察定點醫院,昨天,記者採訪到該院急診科護士長徐英,她和小夥伴們承擔了發熱預檢的「第一道關口」,在高危區,「火眼金睛」發現每一個可疑病例。圖說:浦東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徐英 受訪者供圖(下同)沒去成武漢仍衝在「一線」「疫情發生後,我曾經報名去武漢抗疫,家人都表示支持。丈夫說,能去武漢很光榮,家裡有我,放心吧。兒子說,你是護士長,又是黨員,當然應該去。」
  • 他守「南大門」近一個月只回家五六趟 妻兒拍抖音加油
    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廖思興 文/攝福州高新區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楊森,連續駐守福州南高速路口26天後,聲音沙啞,眼睛布滿了血絲。每車必查,每人必查。1月26日福州南高速路口防疫檢測站設立以來,作為現場負責人,王楊森除了回家洗澡換衣服五六次,其餘時間都堅守在防疫檢測站。
  • 「藍色防線」是一道怎樣的防線?這部戰地紀實電影給出有力回答
    「藍色防線」,是一道怎樣的防線?不過,經歷89分鐘的觀影之前,你可能需要一包紙巾。今天,電影《藍色防線》在全國各地舉行了業內看片會,它用戰地紀實的手法,呈現給觀眾一個無特效、無濾鏡的真實戰場,讓觀眾全方位了解中國軍隊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全貌。
  • 【華視影廊】感謝《新民晚報》的支持
    「四音曲」是孔祥東所採用的一種公共音樂教育方式,即任何一個人只要在琴鍵上隨機彈出二個白鍵二個黑鍵的音,音樂家就會根據這四個音即興創作並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孔祥東希望用音樂向「逆行者」致敬,抒發對援鄂醫務人員的情感力量。而攝影家郭一一直從事著黑白肖像攝影,通過肖像攝影來傳遞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 《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郵箱
    《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樣刊及樣文: 親子談判 陸海光 女兒8年前從英國留學回來,我看她獨立辦事能力比大學畢業時大有長進,於是和女兒進行了一次「談判」:今後爸爸對你所有的要求都是建議,而不是命令。談判一般定義於軍事、商業、處理社會危機中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