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將如期拉開帷幕。今年的「媒體臻選·上海人民出版社20本好書」名單剛剛出爐,20本好書由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東方網、澎湃新聞、上海電視臺等多家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文化記者,從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新書中不記名投票評選出。
在日前舉行的「世界品牌大會」上,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揭曉。「新民晚報」以451.9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第161名,連續17年上榜,品牌價值從第一屆的44.67億元躍升至451.92億元,比去年的398.66億元上升了53.26億元。新民晚報的記者們在抗疫戰場上絕不缺席。
圖說:新民晚報記者推薦書目《守滬者》 官方圖
61個普通人守護上海的故事,描摹出2020上海抗疫的縮影。此次書展,新民晚報社記者代表和抗議一線工作者代表還將向讀者推薦《守滬者》一書。城市的每一個入口,每一個社區,每一家醫院,每一扇大門,都是防線,都是戰場。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看到了無數普通人的逆行與堅守——高速公路入城口的測溫員24小時頂風冒雪,築起第一道防線;居委會幹部敲紅了指關節,挨家挨戶排查重點地區人員;防疫物資緊缺時,大學生、公務員、外企白領變成車間「臨時工」,趕製口罩;工人師傅忙到凌晨三點,為每一輛地鐵、公交車做好消毒;愛心市民通宵發麵、烘焙,給急診室醫生護士送上可口的早餐……正是無數抗疫民眾組成的「魔都結界」,阻擋了疾病的蔓延。醫生、護士、社區工作者、警察……他們是最普通的市民,也是最可敬的「守滬者」。每個人都是戰士,都是英雄。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人們組成緊密聯動的抗疫聯盟,為抗疫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戰疫口述實錄:50位親歷者說》(新民周刊社 著)收錄了各類人員自己撰寫的「戰疫」故事。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最美逆行」,最大的無私。
《去時暖江城 歸時江城暖:影像紀實丨上海醫療隊在武漢》以支援武漢的上海醫療隊為主角,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陸續派往武漢的三位記者的視角,記錄了上海醫療隊千裡馳援的無私和厚誼,記錄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也記錄了那些堅持、勇敢、善良和不為人知的柔軟。
十年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宣言為上海樹立了發展方向和基礎;十年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讓上海明確了新的目標和定位。《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宗明 主編)高票數名列前茅,這本書以上海地區56處知名建築為載體,通過介紹每一處建築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時代意義,生動詮釋「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的城市內涵、品質、特色,是一本展現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讀書和伴手禮。
歷史文化,是人民城市的靈魂和生命力。提起上海的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與改革開放的豐厚成果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節點與內容。由此而來的人文底蘊,也造就了上海獨一無二的城市風貌。《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蘇智良、姚霏 主編)(學林)匯集1000處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是迄今最全的研究成果。(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