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沙田民歌、品非遺美食、觀皇族祭禮、賞水上婚嫁...鬥門民俗文化節周日拉開大幕!

2021-02-26 今日鬥門

本月9日,第三屆鬥門民俗文化節將拉開大幕,拉開長長的近兩個月時間的民俗畫卷:看農艇競速,聽沙田民歌,賞醒獅比賽,品非遺美食,觀皇族祭禮……作為其中的壓軸大戲,國家級非遺項目「鬥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10月28日將在風光旖旎的白蕉鎮南澳村上演。

  在挖掘中傳承,在傳承中展示,在展示中創新。

  這一場與眾不同、極大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本土民俗盛會,是鬥門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踐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民俗文化」的具體實踐,鬥門豐富的民俗元素、多元的非遺資源,將得到充分展示、推廣和弘揚。

  本屆民俗文化節由鬥門區文廣新局主辦,鬥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是鬥門區第五屆市民文化節的內容之一。

  鬥門是傳統文化大區。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鬥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讓鬥門區豐富的民俗元素、多元的非遺資源,得到充分展示、推廣和弘揚,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鬥門體驗山水、感悟民俗、品享美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今年7月底召開的鬥門區委四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打造具有鬥門特質的城市文化,建設文化強區,實施文化惠民工程;8月初召開的鬥門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提出要打造一批富有嶺南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開展傳統民俗等喜聞樂見的活動。

  「推廣、提升鬥門文化名片,進一步擦亮特色文化品牌,用堅定的文化自信講好鬥門人物、鬥門故事、鬥門精神。」鬥門區委書記周海金表示。

  鬥門特質,嶺南特色,文化名片。

  鬥門民俗文化節無疑具備上述三類特質,成為傳統文化大區的重要內涵。

  「9月9日,也就是本周日,第三屆鬥門民俗文化節拉開序幕。」

  鬥門區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活動主會場定在蓮洲鎮逸豐生態園,並以不同的民俗項目為單元,在全區五鎮一街開設展示區域,全面展示和推廣鬥門多元、豐富的民俗文化。

  鬥門區文化館館長沈俊校介紹,本屆民俗文化節內容豐富,分為競技和展示展演兩大類。

  競技類包括:農艇競速、織魚籠比賽、醒獅比賽、沙田民歌大賽、裝泥魚大賽。

  展示展演類包括:蓮洲地色培訓、趙氏家族祭禮原生態活動、第七屆「鬥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非遺美食展、非遺圖片展、七月三十裝路香舞火龍、五鎮六街曲藝展演、鬥門水上婚嫁習俗展示、地色《八仙過海》表演、遊龍船。

  「其中,三大活動值得關注。」沈俊校表示,一是9日9時,開幕後首批活動在蓮洲鎮西滘村和逸豐生態園進行;二是9月15日,趙氏家族祭禮原生態活動將分別在鬥門鎮南門村菉猗堂、接霞莊進行;三是10月28日,在白蕉鎮南澳村舉辦「鬥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和第十二屆沙田民歌比賽,這將是民俗文化節的最大亮點。

  推陳出新,特色濃鬱——本屆民俗文化節的亮點之一。

  9日當天,地色《八仙過海》在西滘村上演。「《八仙過海》其實講的是八仙在水裡的故事,」沈俊校表示,今年蓮洲的地色項目變成「水色」項目,8條小船水中遊弋,每條小船上有一位「仙人」,水鄉特色濃鬱。

  當天14時30分,在逸豐生態園將進行醒獅比賽和國家級非遺名錄裝泥魚的織魚籠比賽。逸豐生態園環境優美、空間開闊,作為主會場之一,將民俗文化與農耕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生態特色濃鬱。

  趙氏家族祭禮原生態活動是重頭戲之一。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祭禮路線得到了調整,從南門小學出發,在菉猗堂祭禮後,延伸至接霞莊長長的石板路上巡遊,皇族韻味濃鬱。

  鬥門區是「中國曲藝之鄉」。鬥門全區目前有曲藝社團50多個,「曲藝既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也是非遺文化內容。」鬥門區曲藝協會負責人何國雄表示。為體現這一鮮明特色,在本屆民俗節前後,白藤街道聯藤曲藝社、鬥門鎮南門曲藝社、乾務鎮馬山文化廣場、蓮洲鎮文化活動中心、白蕉鎮白蕉村文化廣場、井岸鎮西堤公園顯利樂壇等五鎮一街,將舉辦曲藝表演,悠揚婉轉,自有一番歡喜滋味,曲藝韻味濃鬱。

  「本屆民俗文化節,強調傳承與發展,強調後繼有人。」鬥門區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沈俊校介紹,作為本屆民俗文化節的最大亮點之一,沙田民歌比賽與往年不同:比賽設兩個組別,即中青年組和少兒組(14歲以下),旨在讓一批頗具民俗文化實力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此外,在織魚籠比賽、醒獅比賽等活動中,同樣設置少兒組,讓孩子們從小接觸非遺民俗文化,在接受中傳承、發揚光大。

  有源之水,民俗育人,任重道遠。

  讓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發展,是鬥門區文化部門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民俗文化頗具長遠眼光的謀劃和舉措,其中,取得明顯成效的是「非遺進校園」活動,讓民俗成為有源之水,有了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在鬥門區第十七屆戲劇曲藝大賽中,東風小學11歲的女學生陶靜妍勇奪第一,小學生登上大舞臺。陶靜妍所在的東風小學,正是鬥門區文聯掛牌、區曲藝協會開展戲曲進校園的特色學校之一。

  一份數據顯示,至2018年5月,「非遺進校園」進駐的學校、幼兒園達40餘所,成立傳承基地等近50個。其中,國家級非遺名錄裝泥魚和水上婚嫁,分別在乾務鎮五山中心小學、橫山中心小學建有傳習基地;省級非遺名錄「七月三十裝路香」舞火龍項目,在井岸鎮新堂小學建有傳承基地;鬥門鎮和風中學為趙氏家族祭禮的傳承基地。

  鬥門區目前有非遺項目27個,其中國家級的2個、省級的6個、市級的19個。

  鬥門區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鬥門區民俗文化活動沉澱深厚、頗具歷史。其中,民間藝術大巡遊舉辦了14屆,「鬥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舉辦了6屆,沙田民歌大賽舉辦了11屆,裝泥魚大賽舉辦了6屆,戲劇曲藝大賽舉辦了17屆。

  沈俊校介紹,今年3月初舉辦的鬥門民間藝術大巡遊,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城市的國家級、省級等非遺名錄參與其中,展開借鑑和交流活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民俗文化盛宴。

  據悉,在去年第六屆「水上婚嫁」集體婚禮和沙田民歌大賽中,「香港文化界大灣區文化行」交流團10多人,目睹婚嫁過程讚嘆不已。該交流團負責人、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表示,鬥門的非遺保護傳承做得相當成功,整場儀式原汁原味,場面震撼,值得借鑑。

  在中山市上演的鬥門·火炬文化交流文藝晚會,16個鬥門區精品節目本土氣息濃厚,喚起了兩地群眾文化同根的親切感。

  民俗文化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將進一步擴大文化惠民的範圍,展示鬥門區乃至珠海市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成果,彰顯鬥門區民俗元素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獨具特色的魅力。

戳下文連結即可查看節目單哦

大件事!水上巡遊、遊龍船、抓鴨子...本周日將有萬人湧入鬥門,只因.

來源:珠海特區報

編輯:曾佩麗


星標+置頂

讓你一秒找到小鬥哦!

相關焦點

  • 品果蔬嘗美食賞民俗觀美景 鹿寨葡萄節"甜蜜迎客"
    2018年07月11日 07:08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覃偉立 編輯:陳麗婕 品果蔬 嘗美食 賞民俗 觀美景鹿寨葡萄節「甜蜜迎客」
  • 第九屆北京端午文化節暨2017年全國龍舟邀請賽圓滿閉幕
    人民網北京6月1日電 5月30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市體育局、順義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九屆北京端午文化節暨2017年全國龍舟邀請賽在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辦。   本次活動持續三天,期間舉辦端午節龍舟賽、包粽子比賽、優秀家風家訓暨道德模範人物事跡展示、非遺文化展示展演等主題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增強群眾對傳統節日的認同感,凝聚民族發展的向心力。本屆端午節共有五大亮點:   龍舟競技助力冬奧。作為端午節的重頭戲,賽龍舟一直備受關注。
  • 2017年盤古王民俗文化節本周五開幕
    」花都區獅嶺鎮盤古舞展演、「五彩繽紛匯民俗」民俗風情長廊及非遺項目展、中國盤古王民間神話傳說徵集、「萬民同賀盤古誕」群眾自發拜祭盤古王、「南腔北調道盤古」獅嶺盤古王民間神話傳說故事大賽、「盤古神蹤光影秀」優秀攝影作品展、「山歌唱出盤古情」獅嶺盤古王客家山歌展演、「捕捉瞬間的光影藝術」2017年盤古王民俗文化節攝影比賽等十項活動,為全區人民奉上一場精彩的民俗文化盛宴。
  • 武陵源曉曉民俗表演隊「五一」開展「賞絕美風景 品非遺」義演志願...
    紅網時刻張家界5月2日訊(通訊員 毛誠龍)為認真落實好武陵源區疫情防控工作和旅遊行業復工復業工作有序開展,方便遊客在張家界玩得開心愉悅,讓遊客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5月1日上午,武陵源區曉曉民俗表演隊在武陵源景區東門文化廣場開展了「賞絕美風景 品非遺」義演志願服務,為大家奉上了一場土家
  • 100元挑戰吃遍鬥門非遺美食小吃!
    2017年12月,鬥門雞仔餅成功入選成為「鬥門特色手信」,以禮傳情。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承載了萬千中華兒女的思鄉情懷,寄託了中國人的家庭情節。鬥門的蓮溪豆沙月餅是鬥門人家喻戶曉的一款月餅,是蓮洲當地的一張樸實有滋味的名片,其於2019年7月入選鬥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每個久居鬥門的人來說,對鬥門傳統豆沙月餅都不會感到陌生。
  • 2020北京華彬生態園花燈民俗文化節(時間+門票+活動)
    2020北京華彬生態園花燈民俗文化節-下午17:00  夜場營業時間:17:00-晚上21:30  花燈民俗文化節地點:北京市昌平區華彬莊園(南門進)  花燈民俗文化節門票:優惠價39.9元(原價98元)  2020年春節!
  • 周末去「吃雞」 鐵山坪花椒雞森林美食文化節啟動
    王雨童 攝人民網重慶9月18日電 品千雞宴、遊鐵山坪森林公園、逛森林山貨集市、賞非遺文化、聽草坪音樂會……18日,2020重慶鐵山坪花椒雞森林美食文化節在江北區鐵山坪森林公園啟動。即日起至20日,遊客可體驗集遊、購、娛、品、賞、聽於一體的愜意周末生活。現場展出多樣美食。
  • 「嗦囉嗹」和「水上捉鴨」 民俗活動將在安海上演
    晉江新聞網6月5日訊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的重頭戲「嗦囉嗹」習俗原生態展示和「水上捉鴨」活動將於7日舉行。誠邀您相約安平古鎮、海絲名城,一起揭開安海民俗文化的神秘面紗。  當日上午10時,安海端午「嗦囉嗹」習俗原生態展示活動將在三裡街及下墟巷交界處的小廣場進行集中展示。
  • 西屏街道第二屆民俗文化節,吃貨的美食節
    根據縣委、縣政府「弘揚田園文化、推進文化名縣」的總體部署,結合西屏街道成功創建省級文化強鎮(街道)的勢頭,發揮社區文化站點的輻射帶動作用,融匯西屏街道媽祖文化、商賈文化、宗教文化、戲曲文化等特色文化,展示推廣本地民俗文化內涵
  • 這個周末,快來清平古墟體驗民俗文化風情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將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啟動活動為期3天資料圖屆時包括民族服飾秀、民俗大遊園、傳統技藝展在內的民俗文化展覽及民俗互動體驗活動舉辦民俗文化節旨在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寶安區民俗文化,使之與現實相融相通,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由寶安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深圳市龍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寶安區各街道辦事處協辦,並得到新橋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
  • 鹽鎮民俗文化節上的戲曲----張德勝
    今年鹽鎮的民俗文化節上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戲曲。以前劉嶺村,柏社村有豫劇團,周過村,張村村有曲劇團。由於農村人外出務工,使村辦劇團都沒了發展動力。戲曲也消聲匿跡了。
  • 第十七屆寶安區沙井金蠔美食民俗文化節開幕
    12月27日,第十七屆寶安區沙井金蠔美食民俗文化節(簡稱「金蠔節」)在沙井街道開幕,蠔鄉湖公園作為本屆金蠔節的開幕式主辦地和活動主會場同步宣布開園。即日起直至2021年1月3日,遊客市民都可前往活動主會場以及中亞矽谷海岸、沙井大街示範段、海上田園旅遊區等三個分會場現場參加這一省、市文化品牌活動,通過四大系列28項主題活動以及美食、美景、音樂、展覽等載體感受體驗世界上最古老的蠔文化。
  • 新聞發布會丨逛燈會、泡溫泉、品清茶……2020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
    吳文茶館除了品茶、賞茶藝,還有重慶言子等地方文藝節目演出。「七個一」休閒體驗活動精彩紛呈馮毅梅介紹,本屆文化節還將推出遊客參與度較高的「七個一」休閒體驗活動。二聖白象山茶園 馮亞宏 攝品一壺巴南清茶。巴南種茶歷史悠久,「定心」、巴南銀針享譽國內外。活動期間,白象山茶園有宋代點茶、手工制茶等體驗活動,豐盛古鎮可感受老茶館味道,聽老巴縣龍門陣。
  • ...觀雪景」「泡溫泉」「賞民俗」「住民宿」開啟旅遊新體驗
    1月6日,「遇見美麗江西 溫暖2021」江西省重點旅遊景區冬季宣傳推廣記者見面會(第二場)在南昌舉行,上饒市江灣景區、景德鎮市古窯民俗博覽區、瑞金市「共和國」搖籃旅遊區、宜春市明月山旅遊區等四個景區分別發布了冬季旅遊產品和政策。
  • 賞民俗 逛廟會 晉源區「兩節」文化活動「年味」十足
    今年晉源區「兩節」文化活動以「我們的節日」為載體,通過「賞晉陽民俗,逛蒙山廟會,過盛世大年」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晉源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和晉源人民人心向上、朝氣蓬勃的良好精神風貌。
  • 聽金曲、品文化、嘗美食!第三屆白坭西江文創節元旦精彩上演
    聽金曲、品文化、嘗美食!文創情」第三屆三水白坭西江文創節將精彩開鑼,網紅音樂節、西江非遺美食文化節、大型音樂噴泉以及白坭「新十景」發布儀式等系列活動將輪番登場,一連三日嗨翻天!
  • 自駕遊、觀雪景、泡溫泉、賞民俗、住民宿 五種玩法開啟冬季旅遊新...
    據悉,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元旦小長假期間,江西省共接待國內遊客854.2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6.8億元,自駕遊、觀雪景、泡溫泉、賞民俗、住民宿成為遊客冬季旅遊新體驗。  會上,上饒市江灣景區、景德鎮市古窯民俗博覽區、瑞金市「共和國」搖籃旅遊區、宜春市明月山旅遊區四個景區分別發布了冬季旅遊產品和政策。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你的家鄉在哪條?
    線路一:滇西絲路雲賞之旅該線路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線路途經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3個國家、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可體驗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21項,傳統文化資源富集。這裡有小錘敲過一千年的鶴慶銀器,這裡有唯一存活著的東巴象形文字,這裡有指尖上的瑰寶彝族刺繡,可觀、可賞、可體驗……這是一條堪稱「技藝有大美,薪火永相傳」的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 「品味非遺 樂遊平山」 ,看花燈 聽民歌 嘗極品豆腐
    走進平山 品味非遺 樂遊平山 平山置縣已有2200年的歷史,有水簾洞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商代西門外遺址、戰國中山古城遺址、唐代文廟、明代長城等300多處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