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飾演007情報員詹姆士龐德而聞名全球的資深男星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日前90歲高齡過世。不過,他妻子羅奎布魯恩(Micheline Roquebrune)表示,肖恩·康納利生前飽受失智症折磨,「已經不算有人生可言。」
根據外電報導,夫妻兩人結婚45年,對於先生死亡,羅奎布魯恩儘管不舍、難過,「他是個真男人,失去他,日子會很難過」。但她認為這對丈夫來說,也算是解脫,因為失智已經好幾年,是很大的打擊,終於如他所願,沒有任何煩憂地走了。
羅奎布魯恩說,先生確診失智症之後,生活完全走調,後來失去表達能力,說話不清楚,生活難以自理,銀幕上的帥氣硬漢,變成了失智老翁,有苦說不出。
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公布「減少失智症風險」指引,建議勵行規律運動、以蔬食為主的地中海飲食、戒除菸酒、暴飲暴食,減少攝取不必要的保健食品,且需與人維持互動。
臺灣神經內科主任孫瑜表示,對於許多失智症患者或家屬來說,這會是漫長且無助的人生旅程,即使經濟能力許可,可請人照顧,但家屬面對疾病所造成認知退化、行為異常,仍難以接受。
孫瑜建議,患者確診之後,家屬應該積極尋求資源,包括各縣市衛生局共照網、衛福部的長照服務,除了學習照顧技巧,也能透過日照中心或是照服員來減輕負擔,獲得喘息空間。
另外,如有疑似失智症狀,務必積極就醫,孫瑜說,首先找出病因,因為有些疾病會引發類似失智症狀,只要對症下藥,就能改善認知功能、行為異常。
使人喪失自主能力的2大腦部疾病: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
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 年的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約有超過 5000 萬名的失智者,而臺灣罹患失智症的最新數據,至 2019年 12月底為止,推估至少有 29 萬 2,102 人,換算下來,在臺灣每 80 人就有 1 人是失智者。
而失智症又可分為退化型、血管型、其它因素導致,如營養失調、腦部病灶等 3 大類型,其中又以退化型的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最為常見。
另一個常見的腦部損傷疾病 – 帕金森氏症,根據臺灣健保資料庫顯示,盛行率是逐年的在增高,這是因為臺灣的人口結構老化所帶來的影響,目前臺灣約有 10 萬名的患者。
以上 2 大腦部疾病都讓大家聞風喪膽,因為它們皆屬於慢性、漸進性的腦神經退化疾病,而且腦部神經細胞一旦遭受破壞,就無法逆轉,只要一發病就會邁向失能,需要終生有人在旁照護。而現有的治療,都僅能提供延緩退化的速度而已。
腦部受損連特定藥物也很難治癒?
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或是腦癌等腦部受損的疾病,都很難經過藥物的治療而達到根治的作用,原來這都跟腦部的特殊構造「血腦障壁」有關!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而它存在目的主要是可以阻擋細菌、病毒從血液進到我們的腦內,但這樣的特殊屏障,也會阻擋藥物進入大腦發揮作用,成為了治療上的阻礙。
所以科學家也不斷研究,究竟用什麼的方式可以突破這層保護牆,發現通過血腦障壁的藥物特性,有以下 3 種:
1. 細胞類的物質。
2. 分子小,至少要在微米等級。
3. 脂溶性分子。
臺灣長達7年研究,攻克失智、腦損
臺灣衛生研究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李華容副研究員研究團隊歷經7年的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並從中鑑定出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之活性物質。若對大腦受損的小鼠注射幹細胞外泌體,觀察到受損的神經細胞可以長出突觸,神經細胞的數量可以恢復到原本的6成。此研究顯示幹細胞外泌體較間質幹細胞更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又能避免細胞植入手術的風險及副作用,對再生醫療帶來新的突破。
本技術已取得臺灣專利,且同步申請美國、英國、日本專利。
外泌體是對抗發炎利器
未來有望治療多種「不治之症」
李華容表示,身體的過度發炎反應導致身體損害,不過「抗發炎」就是外泌體的專長。這個研究顯示幹細胞外泌體較間質幹細胞更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幹細胞外泌體未來可望用於治療退化性疾病、組織或器官損傷、細胞缺陷、神經退化性疾病、腦與脊髓創傷、中風、學習障礙、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
🔼X-exosome外泌體,歷經十四年跨國際研究,終公諸於世
資料來源:
臺灣失智症協會
臺灣癌症防治網–帕金森氏症治療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