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疫情愈演愈烈的時候,有一組數據引發了國內不少人的關注,那就是目前我國在英國有1.5萬名小留學生。所謂小留學生大多是指未成年人,有的甚至只有8,9歲。如此多數量的孩子在英國讀書,著實還是令人吃驚的。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英國疫情防控不得力的情況下,這些孩子該怎麼辦。
由於年齡太小,大多數小留學生在英國都選擇寄宿家庭。不過疫情來臨之後,學校不能去,很多寄宿家庭也明確表示不再歡迎外國小留學生,這可急壞了在國內的父母們。雖然網絡上可以查詢出英國回國機票還是略有剩餘的,但是有166個家長聯名寫信給大使館,希望國家能夠包機把這些孩子接回來。沒想到此事卻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其中竟然反對的聲音佔了主流。
針對海外留學生回國困難的問題,近日終於國家同意了包機事宜,執行包機任務的是東航。首批包機起飛時間是4月2日,落地時間是3日,一共188名留學生回國。飛機降落地點為山東濟南。駐英國大使館還在網站上掛出了包機回國的「責任承諾書」。責任書的內容主要為:
留英中小學生可申請自願搭乘這班臨時商業包機回國,機票費用需要自理,乘機前需要本人或監護人將孩子帶到指定地點辦理手續。回國後,孩子要嚴格遵守當地的隔離措施,自己承擔隔離費用,家長則要在隔離結束後將孩子及時接走。
應該可以預料到的是,包機不可能只有一趟,之後會陸續接回留學生們。不過,這一包機接回留學生的行動不同於以往撤僑。以前一些國家發生動蕩,我們緊急撤僑一片讚譽之聲。現在不少人卻頗有微詞。主要來說一是反感,二是害怕。
還記得當初一名小留學生的家長憤怒地斥責道:不願意支持包機的人,都是在仇富!這話說得很偏頗,但其實也有一定的深層次道理。畢竟能夠花費一年數十萬送孩子出國的人絕不是普通人家。不能平時跑到國外去,一有困難就想國家免費接你回來。況且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出國去,除了所謂的「國際化教育」,無外乎就是想著英國國籍罷了。據稱,在英國只要待滿十年,就可以拿到綠卡,獲得永久居住權。也不怪一些人會如此趨之若鶩。
現在國內疫情剛剛收尾,還面臨著較大的輸入型風險。這些孩子會不會造成新的輸入病症,特別是在存在「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下,這樣的風險將會更加凸顯。據此,有人說,國內的醫護工作者和一線防疫人員已經辛勞了兩個月了。希望不要因為接留學生的事情,讓他們再度奮戰,再度面臨風險。
此外,我們還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接回英國的留學生,那麼法國的留學生接不接,義大利的呢,還有疫情現在最嚴重的美國呢?這些國家裡的小留學生也不少吧,要不要管。總不能厚此薄彼,去英國留學就高人一等,豈非幫助了一些人,又讓另外的人傷了心,也有違我們的初衷。
最近出了好幾個新聞,讓留學生這個群體又擺在了聚光燈下,可惜的是負面新聞居多。比如有一個叫許可馨的公派留學生,公然在網絡上嘲笑國內的防疫工作,甚至自稱是「恨國黨」,言論之出格,令人不可思議。還有留學生隔離期間對住宿環境頗有微詞,不顧現實情況,想要享受更好的待遇。這些新聞給社會大眾一個印象,現在的留學生不再同以前一樣吃苦耐勞,反而只是出國鍍金缺少真才實學,更可怕的是缺乏對祖國的認同感和同理心,已經在思想和價值觀上扭曲了。
當前,一些家長表面上在不斷地把子女推向「國際化教育」,實際上只是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看上去表面光鮮,實則缺乏家國情懷,沒有同理心,關注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甚至有一些留學生,拿著國家給予的獎學金,卻做著損害祖國的事情,不由得讓人嘆息。據稱,現在有90%的公派留學生選擇不回國。這個數字是不是很值得我們反思。
有些人不理解國內反對包機的聲音,認為這是「嫉妒」或者沒有「同情心」,其實並沒有看到深層次的問題。不同的社會階層自然會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歸根到底還在於現在的留學生群體含金量如何,對祖國的貢獻如何。千萬不要讓負面新聞成為這個群體的唯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