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幾近尾聲,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相信很多人都充滿期許。而就在此時,各種「網絡佔卜」服務紛紛上線,美其名曰幫大家測測來年「運勢」。可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人民檢察院就曾公布一起「利用迷信手段實施詐騙犯罪的重大案件」。該案受害人王女士因長時間患病,導致感情、事業不順,精神陷入消沉,閒來無事在某網絡社交平臺上看到內容為「卜卦算命」的直播,後添加對方為好友,並多次向其高價購買「驅邪符」等物品,先後被騙走250多萬元。近日,該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提起公訴。
網絡佔卜 是「算命」還是「算錢」?
說到網絡算命,微信裡、手機應用裡,社交媒體、直播平臺、還有視頻平臺上,各種測字、測名、測性格,測心、測運、測姻緣的佔卜服務比比皆是,還有號稱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看手相、看面相的,真是五花八門,名目繁多。
採訪中有市民表示:
親戚朋友有玩過這些測試的,
大家就是覺得好玩。
也有受訪者表示:
不相信這些東西,命運不是靠自己嗎?
現在還有人信「算命」這種東西嗎?
其實這也是我們想問的。
為了找到答案,記者登錄某短視頻平臺,以「佔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顯示,綜合排名第一的是一條用塔羅牌預測未來情感走勢的短視頻,一共收穫了31.5萬個點讚,6.3萬條評論,還有2.2萬個轉發。
記者繼續隨機查詢,另外一條用塔羅牌測姻緣的短視頻,點讚數更多,一共有39.5萬個贊和近9萬條評論。而該帳號發布的其他短視頻,還包括幫你預測何時能升職加薪,以及預測來年運勢如何等,每一條都關注度頗高。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佔卜,先掏錢。比如預測來年運勢,需要支付348元。而當記者表達出想發財的意願後,視頻發布者稱這需要購買「招財黃水晶」,價格368元,並直接發給了記者收款二維碼。
收費環環相扣
賣家如何慢慢掏光你的錢?
以為掏了這300多塊錢
就能拿到自己所有的所謂運勢分析結果嗎?
那你就太天真了。
在收費這方面,
所有網絡佔卜走的都是環環相扣的路數。
對此記者進行了親身體驗。
記者隨機點開了一個名為「AI手相面相分析」的微信公眾號,按照提示,提交了一份面部完整無遮擋、五官清晰無眼鏡的照片,開始體驗所謂的人工智慧「相面」。類似於普通的人臉識別,僅用了不到30秒鐘,頁面就顯示「報告已生成」,但想要獲取,需要支付9.9元。
而這只是付款的第一步,因為在這份報告中,還包含著很多單項報告。
比如,
想要獲取「鼻相解析」報告,需支付2.9元;獲取「事業運程報告」,需支付19.8元;想要獲取「情感運程報告」,需支付19.8元。「AI手相面相分析」帳號 運營者:面相是9.9元,之後很多人都會測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最高一個人可以測60多元。記者:一天能測多少?「AI手相面相分析」帳號 運營者:一天好幾千人。我們一天差不多有五六千的收入。
帳戶資料顯示,截至記者調查當天,該帳號已註冊運營了15個月。
其頁面數據顯示,僅所謂的「事業運程報告」就有12301人購買,按單價19.8元計算,該項收入超過24萬元。
而所謂的「情感運程報告」則有18532人購買,收入超過36萬元。
另外,想要獲取這些分項報告,前提是花9.9元購買所謂的總體「面相報告」,累計計算下來,該帳號收入又要增加少則12萬元,多則18萬元。
僅此三項,該帳號15個月的收入就多達近80萬元。
「算命」騙錢不滿足
帳號如何更瘋狂吸金?
如此瘋狂斂財,
您是不是已經感到震驚了?
但要告訴您的是,
此類網絡佔卜帳號還有其他更賺錢的操作,
那就是招代理。
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AI手相面相分析」帳號 運營者:我們給你開通合伙人權限。你拉一個人進來測,我們就給你分錢,最高我們可以給你90%的分成。
想要獲得更高比例的提成,就要從「普通會員」升級為「高級代理」,或者是「合伙人」,相應地,需要繳納99元或199元的升級費,這部分錢也是此類網絡佔卜帳號的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該類帳號所發布的營銷文章,如《旺夫命和克夫命的面相辨別》等,大多套用所謂的女德和宿命論等內容,充滿了對女性的偏見與貶損。而這樣的營銷文章,帳號運營者表示,有專門的寫手負責製作。
記者:公眾號裡的那些,都是自己編的是嗎?「AI手相面相分析」帳號 運營者:對,我們這邊有專門的人寫,就是自己在網上找了一些類似的東西。記者:編得越像樣就越能賺錢是嗎?「AI手相面相分析」帳號 運營者:對,還有就是曝光量。看的人越多,操作測試的人越多,就越賺錢。
當記者第二天查看時,發現該帳號已被封號。
微信相關負責人饒女士表示,其實對於這類的違規帳號,微信一直在通過機器識別和人工審核相結合的方式打擊和發現,發現一個就會封一個。
改頭換面 「算命」如何碰瓷兒高科技?
算命,作為存在已久的迷信活動,在進入當下這個網絡時代後,也改頭換面,開始蹭起了科技發展的熱度。什麼人臉識別算命、AI智能算命等,打著高科技的旗號,騙取了不少人的信任。
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張兆翔表示:「在人臉識別技術當中,人工智慧算法做了很多的事兒,比如說去測人臉當中的關鍵點,比如鼻子的位置、眼睛的位置,甚至是去測出鼻子的寬度。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網絡算命)用了一點點的人工智慧技術,又嫁接了很多的宿命論的觀點,把它打包在一起,從而輸出一個結果,我們是沒有辦法去驗證的。這就很有欺騙性和迷惑性。」
「算命」無科學依據
為何總有人樂此不疲?
除了藉助必要的技術手段,網絡算命之所以能有市場,關鍵還在於抓住了人們的某種心理,讓一些人對算命樂此不疲。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表示:「網上和在線下形式的這種算命,其實都是為了去滿足來算命的人的一些心理需求。我們心理學當中有概念叫掌控感,是對於不確定性的一個規避。我們的很多的情感,或者說我們的很多的生活壓力,就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專家介紹,面對各種壓力,人們往往會追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心理學將其分為外歸因和內歸因,分別指外部環境導致和自身性格使然。內歸因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降低自尊。而外歸因則會緩解人們的焦慮,有助於調整心態應對變化,這也是算命者對心理學的應用。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提到:「其實這個在心理學當中我們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者稱為『自證預言』,就是我們叫做心理暗示的作用。就是說往往我們認同一個答案,它最終可能就變成了一個真的(結果)。」
另外,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也常常被算命者利用。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分析稱:「算命者也可能就是給你一個很模稜兩可的答案,但卻是讓你最容易對號入座的那個答案,所以就能讓你覺得可信。」
從幾張塔羅牌,到人臉識別、AI看相,網絡佔卜者碰瓷兒高科技、鑽研心理學……你想算命,而他們想算的卻是你的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央廣新聞
責任編輯: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