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飛機起飛前,看到了一條微信平臺裡的留言。平臺裡問問題的人很多,但這條留言脫穎而出,字裡行間透出提問者真切的情緒。我想這是一個用心提問的人,應該得到用心的回答。於是便有了這樣一篇。
賈徐你好:
我也是名89年末出生的,陽曆12.9,你我大小不會誤差很大,與此同時,我是名公務員(公安刑警),未婚,父法院小領導母優秀人民教師,小縣城裡的小康家庭,外在惹人歆羨,內裡苦不堪言,經歷家庭紛爭,生意失敗,負債纍纍,貪汙受賄做緩衝,交際應酬當手段的過程。 看過你的文章,文採思路充實動感,膽大心細一針見血,僅所謂「業餘」的文字功底就可見一斑,自愧不如,更兼優秀職位相伴,願得大惡大善之見,卓然之心眼解我凡夫之愚鈍,家庭破鏡難重圓,仕途無靠升遷慢,情路難諒侶舊錯,自問存活為哪般。 求灼見!
這是一位同齡人,同為89年,我10月出生,僅年長他兩個月。他眼下所經歷的事情,我不曾經歷過。但他正感受的情緒,我卻曾感受過。這種情緒,即無力,又無望。無力於自我的卑微無法改善生活,無望於命運的強大隨意撥動人生的方向。於是,曾經身處這種情緒中的我,就像這位朋友一樣,開始追問。
我追問,為什麼命運不公,不幸接二連三的降臨?
我追問,憑什麼要由我去修正別人犯下的錯誤,這與我何幹?
我追問,如果不知道結果,我現在如此努力的抵抗,有什麼意義?
……
一個又一個追問,終於,我停在了一個問題面前: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一個困擾了無數哲學家的問題,也是每一個想在精神上站立起來的獨立人格都問過自己的問題。我在這個問題面前佇立許久,遲遲得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我想通了另一個問題,讓這個問題不復存在。
那問題就是:我是不是主動來到這個世界?
有誰在來到這個世界前,聯繫了未來的父母,把他們從昏昏入睡的午夜吵醒,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延續人類的偉大事業中?
一對夫妻要孩子的理由很多。因為孩子可愛,因為爸媽催得緊,因為老公為了不讓老婆粘自己,因為老婆害怕沒孩子老公跟自己離婚……千奇百怪不勝枚舉。
但沒有一人試圖,也沒人有能力去問一問那個生命,你是否想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未經允許、被蠻橫無理地帶到這個多災多難的滾滾紅塵中來。
來到這個世界不是我的意願,而是像舊社會被包辦婚姻的男女,直到蓋頭掀起的一剎那才得見未來相守一生的伴侶,卻被人問為什麼要跟ta在一起?活著不是我的本意,卻要回答活著的意義。豈不是笑話。
所以我對那位提問的男生說,與其追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不如追問「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
當問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時,意味著你正在被人生擺弄。於是會厭世,會想逃離,會要出走。第一次有這種情緒可能是青春期,有的人是肉身都離開了家,有的人只是精神的出走。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並不可怕,即便在去年,我還有過這種情緒。因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我的意願,躲避苦難自然是我們最誠實的執念。
任由人格出走吧,這是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出走後的某一天,你會發現,雖然來到這世界不是你的主意,但如果已然來了,不好好活遭罪的還是你自己。於是,你開始不再追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你開始追問「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而一旦你問出這個問題,命運扣在你喉嚨上的那雙青筋凸起的雙手,便開始鬆動了。
這是人格的回歸。
就像柏拉圖的洞穴之喻。人們生於黑暗的洞穴中,而有一種人叫哲學家,他們不甘於黑暗,步履蹣跚摸索前行,憑著對陽光的熱愛一路向前,最終在碰得頭破血流後,覓得洞外的一絲陽光。而他們只停留片刻,便毅然決然轉身走回洞穴,冒著被誤解、被嘲諷的風險,告訴活在黑暗中的人們,陽光有多溫暖。
這是哲學家的二次起航。
而你厭世、出走後,突然問出那句「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是人生的二次起航。與剛出生時的無奈不同,這一次,你自己選擇走回生活、直面困苦,這是你個人的意志。歷經苦難終於獨立的人格,第一次告訴世界:這次,是老子自己要來。
所以,厭世就厭世,出走就出走,走回舊洞穴,才能走出新自己。
ps:這是我親自趟出的血路,不是養尊處優的雞湯。這血路怎麼趟的,我不想浪費筆墨,能看懂的,這些字已經夠了。看不懂的,拎著走一圈也還是一臉懵逼。
嘴賤毒舌,惡言相勸
而大惡處有大善,眼力卓然得相見
二維碼在下面,關不關注隨你
原創首發,平臺轉載請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