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彈詞」非遺研究中心在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正式成立。
紅網時刻長沙9月19日訊(通訊員 董飛 李曉峰 記者 賀衛玲)長沙彈詞曾是老長沙酒肆茶樓、橋邊柳下最常見的一道風景,也是傳播湖湘民俗文化最地道的一種藝術形式。9月18日下午,「長沙彈詞」非遺研究中心在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正式成立揭牌,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沙彈詞將煥發新生。
湖南省文旅廳副廳長張帆,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俊武,原副校級督導、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徐書華,音樂學院院長廖勇、黨委書記羅嶸、瀟湘學者大兵出席儀式,大會由羅嶸主持。
「我們要有效搶救和傳承長沙彈詞這一長沙土生土長的曲種,形成具有區域性特色的研究,真正實現長沙彈詞研究與傳承的有效對接,使之煥發出更閃亮的光彩。」廖勇指出,學院一定要在「長沙彈詞」傳承與研究方面深入民族民間,發揮高校的思想高地、學術高地、人才高地優勢,充分利用「211」重點大學的優勢,在之前傳統文化基地建設的豐富經驗基礎上,整合學科建設、社團建設、科學研究等各方資源,秉承其客觀發展規律,從科研、教學、表演等多個維度加強交流、帶動和輻射。
大兵認為,長沙彈詞是所有長沙現存的曲藝曲種中唯一完全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理所當然要保護髮揚。湖南師大音樂學院是湖南最高的音樂學府,也是湖南藝術教育和研究水平最高的地方,成立長沙彈詞研究研究中心恰逢其時,水到渠成。趙書峰、向華、吳安宇等知名學者的加入,更是雪中送炭,讓我們信心倍增。「相信研究中心的成立能在湖南最高的音樂學府播下興趣的種子,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讓下一個天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張帆表示,長沙彈詞是湖湘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我們既要做到傳承、研究,又要兼顧創新和發展,賦予長沙彈詞新時代新的內容、新的屬性、新的使命,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發展機會,用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他表示,中心要堅持學術研究、藝術實踐兩條腿走路,充分發掘長沙彈詞的學術、文化、藝術價值,把握長沙彈詞的深邃底蘊,用活長沙彈詞的深厚技巧,在保持其風格、個性及美學內涵的前提下,融入這個時代,適應觀眾新的文化追求。他期待,大兵老師始終保持著舞臺和講臺的無縫對接,在湖南師大音樂學院這片沃土上,更好地傳播好傳統文化,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曲藝表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