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此起彼伏的「打假」風波中,傳統武術在能不能實戰這一問題上名聲可謂跌落到了谷底。套路作為中國武術最為重要的存在形式,當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有人認為套路就是花架子,除了表演百無一用;有人認為套路就是過去練武人為了謀生編出來騙學費的手段;有人認為練套路對於提高格鬥能力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武術要發展就應該大膽地摒棄套路。
這種觀點我們可以稱之為「套路無用論」,它和視傳統武術為糟粕的「歷史虛無主義」一樣充滿了對武術偏見和的無知。把現代搏擊作為傳統武術的試金石,依此來全盤否定傳統武術未免過於以偏概全了,僅僅因為實戰中對手不可能按照套路出招就認為套路無用同樣也是膚淺得可憐。試想,就算從有據可查的明代算起,武術套路存在肯定超過600年了,難道幾百年間那麼多先賢竟沒有人連這麼淺顯的道理都看不透。
練套路有用嗎?這是一個看似清晰實則非常模糊的問題,因為首先要搞清楚這裡的「用」具體指向什麼。練套路不可能無邊界的對滿足任何需求都有用,單就格鬥能力來說,也有技能、體能、節奏感、距離感等多項要素構成,如果不加分析,只是籠統的說練套路對提高格鬥能力是否有用,回答是或不是都不準確。
可以肯定,練套路對很多事情的是無用的,但可以肯定,武術套路確有以下幾點作用。
第一,套路對於中國武術來說最大的用處是解決了技藝的傳承問題。要知道,古代的習武群體基本都是文盲,這就決定了古代武術技藝的傳承靠的不是載之以文字的拳譜,而是每一個傳承人的記憶。傳統武術講究口傳身授,一方面是因為技藝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是這個群體受文化程度限制的不得已之處。
我們知道,人對單個事物的記憶是比較困難的,極容易遺忘。試想一下,假設一個拳種有30個主要拳勢,如果在一個文盲群體中傳承,不出三五代,肯定是要麼面目全非,要麼所剩無幾。這種代際之間的耗損絕非今天的我們可以想像的。但是,套路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將主要拳勢串聯起來,形成成套的動作組合,則相對單勢要好記憶的多。這和我們把26個毫無關係的英文字母編成abc歌記憶道理一樣。
因此,從這個視角看,中國武術傳承的主要依託是套路,甚至可以說,有套路,中國武術尚且有跡可循,丟掉套路,中國武術將很快湮滅無蹤。
第二、套路對於技擊訓練來說是一種體能和技能訓練。可以肯定,練套路對於提升格鬥能力的確沒有直接作用,不僅套路,現代搏擊運動訓練中的舉槓鈴、打沙袋、甚至打靶同樣也對提升格鬥能力沒有直接作用。因為,除了實戰訓練,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直接提升格鬥能力。當然,這樣淺顯的道理,我們的武術先賢們不可能認識不到。
那麼傳統武術為何如此重視套路,並對創編套路樂此不疲?其實,如果從訓練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便很好理解。
套路是傳統武術體能訓練的教材,首先、一個套路一般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拳勢組成,演練套路本身就是對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的訓練;其次、傳統武術每個拳種往往會有兩三個主要套路,如八極拳的小架、大架、對接;詠春拳的小念頭、尋橋、標指;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路等等,這些套路,猶如一個個由易到難的體能訓練教材,學習者由基本功開始到基礎套路,再通過練習動作更為複雜、發力更多、對身體素質要求更高的高級套路達到逐步提升運動能力的訓練目的;最後,有的傳統武術拳家還會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創編套路,進行個性化訓練,這也是今天每個拳種都有大量套路流傳的原因之一。
套路是傳統武術技能訓練的方式。如明代程宗猷所言,「以前刀法,著著皆是臨敵實用,苟不以成路刀勢,演習精熟,則持刀運用,進退跳躍環轉之法不盡。隨雲著著實用,猶恐臨敵掣肘。」也就是說,通過套路練習來熟悉招式之間的轉換變化,以求臨敵應變自如。所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做到「十下八下」的基礎就在於擁有拳勢間的無縫轉換能力。套路正是練習這種能力,這與拳擊訓練中的空擊道理一樣。
也就是說,練套路本就不是為了直接應用於實戰,而是為了熟練招法和提高招法間的應變轉換能力。
第三、套路對於習武個體來說是一種生活的雅趣。作為技擊術的武術雖然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技藝,但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必然會受到文化的浸潤。這一點在套路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如有的套路按照天地人--三才邏輯編排,有的按照八卦圖方位編排,有的按照五行生剋理論編排等等。這就使武術由單純的技擊術演變為一種文化形式。相似的例子如漢字,原本只是傳達語言信息的符號,但在中國卻演化出書法這種藝術形式。
事實上,傳統武術在冷兵器時代結束後仍然能夠傳衍不絕,與彼時套路已經演化為一種成熟的文化形式大有關係。或許可以大膽地說,近代以來,人們習練武術的目的早已不再只是提高個人攻擊能力。人們通過反覆演練武術套路,用身體感受武術技藝中的刀光劍影、體悟招法設計中的攻防智慧、展示手眼身步所透露出的英氣勃發。或剛、或柔、或快、或慢,動靜之間是習武人自己與假想敵之間無聲的較量,不需真正赤膊上陣,便能體會戰鬥的酣暢與痛快,這或許才是人們明知武術套路於提升格鬥能力無直接作用仍然熱衷於此的主要原由。
因此,如果說習練書法是文人的一種雅趣,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說,練套路也是習武之人的一種雅趣。
結束語
有人經過與現代搏擊比較後認為,傳統武術是一種落後的技擊術,事實上,拿一百年前的任何技擊術與現代搏擊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同樣是拳擊,一百年前的技術又如何能與今天賽場上的技術相提並論。但換個視角看,武術又是先進的,正因為有套路這種高度成熟的練習形式,它讓搏殺這件事離人們無限近又無限遠,它做到了保留拳風腳影的同時屏蔽掉拳拳到肉的血腥氣。
演練套路猶如隔著屏幕操縱遊戲,演武人不需真的下場廝殺,但同樣可以身陷自我營造的格鬥意境並陶醉其中,同時還能於運勁四方之時享受技藝中的氣韻美、節奏美和造型美。這何嘗不是人類格鬥文化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