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套路到底有沒有用?|武術套路|傳統武術|中國武術|格鬥

2020-12-20 騰訊網

近幾年,在此起彼伏的「打假」風波中,傳統武術在能不能實戰這一問題上名聲可謂跌落到了谷底。套路作為中國武術最為重要的存在形式,當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有人認為套路就是花架子,除了表演百無一用;有人認為套路就是過去練武人為了謀生編出來騙學費的手段;有人認為練套路對於提高格鬥能力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武術要發展就應該大膽地摒棄套路。

這種觀點我們可以稱之為「套路無用論」,它和視傳統武術為糟粕的「歷史虛無主義」一樣充滿了對武術偏見和的無知。把現代搏擊作為傳統武術的試金石,依此來全盤否定傳統武術未免過於以偏概全了,僅僅因為實戰中對手不可能按照套路出招就認為套路無用同樣也是膚淺得可憐。試想,就算從有據可查的明代算起,武術套路存在肯定超過600年了,難道幾百年間那麼多先賢竟沒有人連這麼淺顯的道理都看不透。

練套路有用嗎?這是一個看似清晰實則非常模糊的問題,因為首先要搞清楚這裡的「用」具體指向什麼。練套路不可能無邊界的對滿足任何需求都有用,單就格鬥能力來說,也有技能、體能、節奏感、距離感等多項要素構成,如果不加分析,只是籠統的說練套路對提高格鬥能力是否有用,回答是或不是都不準確。

可以肯定,練套路對很多事情的是無用的,但可以肯定,武術套路確有以下幾點作用。

第一,套路對於中國武術來說最大的用處是解決了技藝的傳承問題。要知道,古代的習武群體基本都是文盲,這就決定了古代武術技藝的傳承靠的不是載之以文字的拳譜,而是每一個傳承人的記憶。傳統武術講究口傳身授,一方面是因為技藝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是這個群體受文化程度限制的不得已之處。

我們知道,人對單個事物的記憶是比較困難的,極容易遺忘。試想一下,假設一個拳種有30個主要拳勢,如果在一個文盲群體中傳承,不出三五代,肯定是要麼面目全非,要麼所剩無幾。這種代際之間的耗損絕非今天的我們可以想像的。但是,套路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將主要拳勢串聯起來,形成成套的動作組合,則相對單勢要好記憶的多。這和我們把26個毫無關係的英文字母編成abc歌記憶道理一樣。

因此,從這個視角看,中國武術傳承的主要依託是套路,甚至可以說,有套路,中國武術尚且有跡可循,丟掉套路,中國武術將很快湮滅無蹤。

第二、套路對於技擊訓練來說是一種體能和技能訓練。可以肯定,練套路對於提升格鬥能力的確沒有直接作用,不僅套路,現代搏擊運動訓練中的舉槓鈴、打沙袋、甚至打靶同樣也對提升格鬥能力沒有直接作用。因為,除了實戰訓練,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直接提升格鬥能力。當然,這樣淺顯的道理,我們的武術先賢們不可能認識不到。

那麼傳統武術為何如此重視套路,並對創編套路樂此不疲?其實,如果從訓練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便很好理解。

套路是傳統武術體能訓練的教材,首先、一個套路一般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拳勢組成,演練套路本身就是對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的訓練;其次、傳統武術每個拳種往往會有兩三個主要套路,如八極拳的小架、大架、對接;詠春拳的小念頭、尋橋、標指;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路等等,這些套路,猶如一個個由易到難的體能訓練教材,學習者由基本功開始到基礎套路,再通過練習動作更為複雜、發力更多、對身體素質要求更高的高級套路達到逐步提升運動能力的訓練目的;最後,有的傳統武術拳家還會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創編套路,進行個性化訓練,這也是今天每個拳種都有大量套路流傳的原因之一。

套路是傳統武術技能訓練的方式。如明代程宗猷所言,「以前刀法,著著皆是臨敵實用,苟不以成路刀勢,演習精熟,則持刀運用,進退跳躍環轉之法不盡。隨雲著著實用,猶恐臨敵掣肘。」也就是說,通過套路練習來熟悉招式之間的轉換變化,以求臨敵應變自如。所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做到「十下八下」的基礎就在於擁有拳勢間的無縫轉換能力。套路正是練習這種能力,這與拳擊訓練中的空擊道理一樣。

也就是說,練套路本就不是為了直接應用於實戰,而是為了熟練招法和提高招法間的應變轉換能力。

第三、套路對於習武個體來說是一種生活的雅趣。作為技擊術的武術雖然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技藝,但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必然會受到文化的浸潤。這一點在套路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如有的套路按照天地人--三才邏輯編排,有的按照八卦圖方位編排,有的按照五行生剋理論編排等等。這就使武術由單純的技擊術演變為一種文化形式。相似的例子如漢字,原本只是傳達語言信息的符號,但在中國卻演化出書法這種藝術形式。

事實上,傳統武術在冷兵器時代結束後仍然能夠傳衍不絕,與彼時套路已經演化為一種成熟的文化形式大有關係。或許可以大膽地說,近代以來,人們習練武術的目的早已不再只是提高個人攻擊能力。人們通過反覆演練武術套路,用身體感受武術技藝中的刀光劍影、體悟招法設計中的攻防智慧、展示手眼身步所透露出的英氣勃發。或剛、或柔、或快、或慢,動靜之間是習武人自己與假想敵之間無聲的較量,不需真正赤膊上陣,便能體會戰鬥的酣暢與痛快,這或許才是人們明知武術套路於提升格鬥能力無直接作用仍然熱衷於此的主要原由。

因此,如果說習練書法是文人的一種雅趣,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說,練套路也是習武之人的一種雅趣。

結束語

有人經過與現代搏擊比較後認為,傳統武術是一種落後的技擊術,事實上,拿一百年前的任何技擊術與現代搏擊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同樣是拳擊,一百年前的技術又如何能與今天賽場上的技術相提並論。但換個視角看,武術又是先進的,正因為有套路這種高度成熟的練習形式,它讓搏殺這件事離人們無限近又無限遠,它做到了保留拳風腳影的同時屏蔽掉拳拳到肉的血腥氣。

演練套路猶如隔著屏幕操縱遊戲,演武人不需真的下場廝殺,但同樣可以身陷自我營造的格鬥意境並陶醉其中,同時還能於運勁四方之時享受技藝中的氣韻美、節奏美和造型美。這何嘗不是人類格鬥文化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

相關焦點

  • 武術套路到底有沒有用?
    有人認為套路就是花架子,除了表演百無一用;有人認為套路就是過去練武人為了謀生編出來騙學費的手段;有人認為練套路對於提高格鬥能力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武術要發展就應該大膽地摒棄套路。 這種觀點我們可以稱之為「套路無用論」,它和視傳統武術為糟粕的「歷史虛無主義」一樣充滿了對武術偏見和的無知。
  • 日本武術與中國武術
    日本功夫很多源於中國功夫,唐元和中(806~820年),福州市冶山劍池發現銅劍、刀環等武器,並有武術傳往日本的記載。清朝,福州民間武術興盛,城鄉多設有武館。地術犬法、龍樁、虎樁、鶴拳等派都在此前後創立和完善。
  • 江蘇武術套路劍
    代表其在平臺內的綜合表現越好。本次培訓班由我市武術套路專業隊教練李詠虎、王世強、斯偉位老師進行講課。此次培訓共有來自重慶各區縣體育局、武術協會、高校及高校武協、武術俱樂部、武術學校及輔導站80餘人參加。培訓主要以第套國際武術競賽套路中,難度動作評分標準、演練水平的評判、動作質量的評分標準等幾個方面為主要學習內容。此次培訓內容豐富,針對性強,主抓各個套路當中的技術難點、技術動作。
  • 格鬥遊戲中的中國武術
    早幾年號稱「少林武僧"的一龍在實戰中展示金鐘罩鐵布衫神功EAsports動作遊戲《UFC2》中的傳奇MMA選手霍伊斯·格雷西既然這麼多人認為傳武是花架子,那花架子就一點用沒有嗎?恰恰相反,這些花架子是傳統武術中最迷人的地方,僅從吃瓜群眾的觀賞角度來看,傳武中那些眼花繚亂的插招換式簡直不要太精彩,觀賞性一流,放到遊戲裡對玩家們來說就是大殺器。
  • 中國傳統武術,究竟是「花架子」還是「真功夫」?
    這場以個人名義進行的太極和格鬥之間的較量,引發網友關注並引起「傳統武術能不能打」的討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武術,究竟是「花架子」還是「真功夫」?何為武術之要義?它的傳承和發展遇到了怎樣的問題,又需要怎樣的守護?2017年4月21日,將參加2017年度崆峒武術對外交流活動的崆峒文武學校的學員在練功場上進行訓練。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李小龍本人在他給友人William的信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信心,包括詠春,他在創立一門新的格鬥流派截拳道。 威廉,雖然我現在仍自稱用的是中國武術,但是我已經對中國經典武術失去信心,因為大體上所有流派的中國武術都是陸地上遊泳——假把式,甚至詠春也是如此。
  • 武術入高考!踢腿、飛腳和套路最高加40分!武術大師生意要紅火
    《武術入高考!踢腿、飛腳和套路最高加40分!武術大師生意要紅火》「分數,學生的命根!」——特別是高考,多半分,都可能命運大有不同。那麼,如果給你高考最高加40分,你會不會山呼萬歲了呢?這還真不是天方夜譚!
  • 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詠春拳「大師」丁浩又被揍了,一時間再次刷爆網絡,無數人吐糟: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武術不能打,武術實戰性受質疑,這個問題已經好多年了。這些年太極雷雷等騙子被暴揍,更讓武術的聲望一落千丈。目前的情況是,似乎在武術前面應該加傳統兩字,以跟國內的現代格鬥以區別。但我要說的是,武術前加傳統兩字是典型的自黑。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中國武術名家吳連枝:詳解傳統武術八極拳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外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弘,八弘之外有八極……繁衍生息,變化無窮,生生不已。太極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哲學,充滿著發展變化的辨證思想。 太極陰陽五行的變化是相生相剋的,沒有大自然的陰陽相生相剋的發展變化,就沒有現在的大千世界,所以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說法。
  • 已故武術家趙道新:「中國武術」是沒有前途的
    如果你沒有在世界範圍進行過普查或民意測驗,怎麼能說「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公認」了呢?在你那個「不容質疑」講出來以前,怎麼能夠肯定我不會說出完全相反的例證呢? 黃:難道中國的武藝不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嗎?不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承脈嗎? 趙:這要看歷史上的武藝與現實的武術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 中國傳統武術真的一文不值了?
    由於比武結果以太極拳完敗為終結,也似乎證明了徐曉冬所說「太極拳只有健身意義,沒有任何實戰效果」。除非太極門派能有人擊敗徐曉冬,否則恐怕很難推翻公眾對於這個問題的普遍看法。那麼到底傳統武術是否還能實戰?是否真的如徐曉冬所說一般毫無格鬥價值呢?傳統武術的練習者和愛好者都知道,中國傳統武術非常強調平衡性。
  • 武術電影與武術文化
    一方面,它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熟悉並喜歡上了武術,繼而迷戀和學習武術;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外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又稱「國術」或者「武藝」,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等按照一定的規律組成徒手的或者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套路和單勢練習。   中國武術源於中國,但是屬於世界。
  • 有功夫質疑傳統武術,不如多讀書
    我們來看看傳統武術是不是「花拳繡腿」、「近代神話」和「一戳即破的牛皮」。先此聲明,我們不是「傳統武術」的門徒,而且多年前就在看金腰帶拳擊賽和UFC,不但不偏向於「傳統」,反而更偏向於「現代」,只不過我們更在乎用常識和邏輯去看待現象,絕不人云亦云而已。我們還是用問答法來思考和推論吧。1、有沒有「傳統武術」?
  • 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
    導語: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也不敢相信,這是李小龍親自說過的話,這簡直就像是信仰破滅的感覺,中國武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其實不管是李小龍有這樣的感覺,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感覺,近些年雖然國內很多人都在吹捧中華傳統武術,但是中華武術的表現並沒有如大家所想像中的那麼強硬,我們經常能聽到什麼門派的傳人又去挑戰散打,泰拳館之類的新聞,但是最終的結局都是以失敗告終。
  • 為什麼中國的武術大師如此不堪一擊?
    棍棒不敵槍炮,套路不敵肌肉,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但許多年後,中國的掌門們還是不肯醒——有的是在做夢,有的是在裝睡。讓掌門們挨幾頓揍對中國搏擊事業來講未必是壞事,既然不願意醒,就打醒好了。不斷慘敗同時又不斷自欺欺人的中國傳統武術,是沒有出路的。
  • 日本的傳統武術名揚四海,我們的傳統武術怎麼就成了嘴把式? | 今日故事
    本文3027字,讀完大約需要8分鐘 食堂君:徐曉冬打假傳統武術這事兒,以徐曉冬的微博被封而告一段落。最終徐曉冬沒有服傳武,而是服了武協。雷雷被他海扁一頓之後又表示:「要是用內力,就出人命了。」不得不佩服嘴上的內力深厚。傳統武術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怎麼就變成了這樣光說不練的嘴把式?今天食堂君來講講封面上這個日本人的故事,看看人家的傳統武術是怎麼發揚光大的。
  • 當下傳統武術,需要摘掉「表演體操」的帽子嗎?
    近年來不止一位傳統武術家在公開賽場上,被學習格鬥搏擊術的運動員揍得毫無還手之力。人們對這樣的事件,似乎已司空見慣。去年5月18日,「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被民間格鬥愛好者一擊倒地然而,許多人仍然對傳統武術很有信心,不論在知乎上還是在微博上,圍繞著「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屢屢見人們從新的角度給予解釋。
  •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就算沒有禁武令,也早被端了。於是,在洪門和其它地下組織領導人,也就是潛伏的漢人軍官的研發下,就有了中國武術中的重要概念:脫槍為拳。(化兵器為拳腳)包括徐皓峰在內的很多人都講過,中國武術裡的一拳,其實是一槍。
  • 【關注】武術名家林志謙回泉,鼓勵武術進校園……
    近日,知名武術家、原全國公安武警擒拿格鬥總教練林志謙老師現身泉州,暢談武術發展。當天,林志謙受邀參觀泉州華武決搏擊健身俱樂部,並對該館的基礎設施建 設、武術課程等提出個人建議,更是不吝為學員們講解武術要領。
  • 那些格鬥遊戲中的中國武術,簡直不要太帥!
    僅從吃瓜群眾的觀賞角度來看,傳統武術中那些眼花繚亂的插招換式簡直不要太精彩,觀賞性一流,放到遊戲裡對玩家們來說就是大殺器。《生死格鬥》系列格鬥遊戲中的著名角色雷芳,用的就是陳氏太極拳。是不是覺得眼熟?對,就是徐曉冬打完雷公太極後,聲稱下一個要挑戰的就是陳氏太極拳現任拳王王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