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楊堅和獨孤伽羅,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不管是《獨孤天下》還是《獨孤皇后》我相信大家都看過。其中,楊堅和獨孤伽羅的愛情是一大看點,因為我們知道,在我國歷史上,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是少有的恩愛夫妻。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楊堅到底有多愛獨孤伽羅?別急,看我慢慢說來。
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獨孤信看中了老友楊忠的嫡長子楊堅相有奇表、氣質非凡,於是把十四歲的獨孤伽羅嫁給了他 。楊堅時年十七,小名"那羅延",意為金剛力士 。他性格深沉穩重,外表木訥而內心有大氣魄,因從小在寺院長大,又養出了一股與眾不同的威儀風姿 。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貴族親緣聯姻。
喜歡讀史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隋文帝楊堅常被貼上"懼內"標籤,但話又說回來,隋文帝若不是真心愛憐,獨孤伽羅少年時就父母雙亡、一生榮辱全部繫於丈夫楊堅的獨孤伽羅,她有什麼好怕的呢? 《隋書》對獨孤皇后定下的"哲婦傾國"基調深遠影響了後世對獨孤皇后的點評 。即使如此,正史仍然首先承認,獨孤皇后是個被她丈夫寵愛了一輩子的妻子:"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恩禮綢繆,始終不易" 、"高祖與後相得" 、"高祖與獨孤後甚相愛重" ,唐朝人甚至還把已經快六十歲的獨孤皇后稱為隋文帝的"寵婦" 。
獨孤伽羅十四歲出嫁時,父親獨孤信就政鬥失敗被賜死,家族流散。史書記載得很清楚,是楊堅和他的小妻子"相得",所以他發誓無異生之子女 ,楊堅這是決心愛護伽羅一輩子。這個誓言的基礎是男女之間的純真愛情,主導權在楊堅,沒有任何強制力,執行得如何全看自覺。而小伽羅什麼都沒有,一切仰仗楊家的保護,她有什麼底氣去要求?很簡單,小姑娘能這麼理直氣壯恃寵而嬌,只有一個原因:愛!她知道楊堅願意疼她愛她。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話說在元德太子昭三歲時,於玄武門弄石獅子,隋文帝與皇后恰巧也來到了這裡,就在這個時候,隋文帝感到腰痛不便,於是就不假思索地抱著妻子,根據中國傳統的文化環境和社會生活禮節,夫婦之間推崇和應該遵循的是"舉止有節、相敬如賓",帝後更應造次循禮,但他們兩人顯然不是這樣做的。看著祖父祖母這麼親熱,守禮的小孫子不好意思迴避了三四次,一直摟抱著獨孤皇后毫無不適感的隋文帝大約才回過神來公共場合此舉過於親密。
隋文帝和愛妻獨孤伽羅常年六宮虛設,五兒五女皆為皇后所出,夫妻情真意切始終不渝。隋文帝即位時已40歲,根據史籍記載,之前夫妻間沒有妾侍存在 ;開皇中,50多歲的隋文帝不僅向群臣得意地宣稱自己"旁無姬侍,五子同母" ,而且還拒絕吐谷渾進獻美女填充後宮的外交示好舉動,並且一併禁止隋朝藩國向他進女 。直到開皇末年,他和皇后都近花甲之年時,他才動了一點綺念。但他對皇后的寵愛依賴仍然是有增無減,唐朝稱即將花甲之年的獨孤皇后為其"寵婦",把她的行為稱之為"擅寵"。
獨孤皇后去世後,她的喪事規格之高,是異常罕見的:皇后喪事由隋朝尚書左僕射(也就是宰相)楊素親自負責。楊素不僅要統籌安排喪葬各項事宜,而他身為宰相居然帶著人馬日曬雨淋,親自到荒郊野外之中為皇后尋找福地。不僅如此,選好地址為皇后建設山陵時,楊素也始終堅持在第一線,凡事親力親為、辛苦不已,連隋文帝都被他感動了。
根據《續高僧傳》等記載,"獻後之喪,福事宏顯"。皇后去世後,隋文帝即召高僧大德五十餘人進宮,在皇宮內舉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宏大法會超度皇后亡魂 ,然後又講《淨名經》(即《維摩詰經》),皇太子楊廣親臨聽講,參加的大德皆為"四海宗師,一時翹楚" 。據《續高僧傳》記載,有善權、立身、智脫、慧海等。此外,漢王楊諒從晉陽帶回高僧志念,自為施主,為母親經營法祀。揚州的天台國清寺也為大行皇后舉辦法事祈福超度,隋文帝厚加賞賜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古往今來最動人心魄的情語莫過於這一句。也許是皇后從病發開始起,隋文帝早已失魂落魄得人盡皆知,獨孤皇后去世才一年多,喪妻後失魂落魄精神不振的文帝也一病不起了,過了不久,隋文帝也龍御歸天了。
世事幾度變遷、千年風雲變幻,滿座的賓客早早散了、巍峨的宮殿已成廢墟,煌煌帝業化作薄薄幾卷殘章,是非功過任由他人評說。只有關中平原一個寂寞的荒冢中,夫妻相守歷歷千年。一千四百餘年前,英雄和美人熱烈而真摯的愛,縱使青史成灰,也永遠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