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第31屆金曲獎入圍名單揭曉,一個略顯陌生的名字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裘德——他以唯一一位大陸男歌手身份,憑藉由網易雲音樂投資發行的專輯《頒獎的時候我要缺席》,入圍最佳國語男歌手。
10月3日,金曲獎頒獎禮落幕,儘管未能獲獎,但他的頭像與吳青峰、周華健、張震嶽等同時出現在屏幕上時,已經獨具意義。巧合如歌曲名字《頒獎的時候我要缺席》,裘德缺席了頒獎典禮,但並不妨礙他「被人群捕捉」。
裘德是誰?
事實上,「裘德」是網名,而這位歌手本人也稍顯神秘。作為一位音樂唱作人,裘德剛剛於9月底在網易雲音樂發行了一張翻唱EP《得》。從社交媒體上播出的照片來看,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喜歡養貓、外形條件姣好、有些搞笑但對待音樂有野心的90後大男孩。」也有不少雲村村民,將他親切地稱為「雲村裘德」。
入圍金曲獎後,裘德曾發微博回憶道,「之前還和朋友們打趣五年之內要入圍金曲獎,沒想到今天能夠成真」。於他而言,從確立音樂夢想到成功入圍金曲獎,像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圓夢」緣分。
夢暫告段落,夢想還會繼續。缺席頒獎典禮後,據了解,他即將在網易雲音樂發布新歌《昨晚我夢見我學會了遊泳》,伴隨金曲獎為他帶來的名氣與肯定,他的音樂之路將迎來新的開始。未來十年的華語樂壇,絕對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01 「裘式音樂」的成長之旅
裘德,26歲,獅子座,來自貴州省貴陽市。
他在初中階段開始對音樂感興趣,高中嘗試寫歌,大學順勢選擇了美聲專業並自學編曲,開啟了真正的音樂之旅。
在對各類音樂類型的摸索過程中,裘德的作品逐漸形成了具有強烈音樂劇風格的「裘式音樂」。先將作品架構在另一個角色故事中,進而用歌曲來描繪人物性格、人物與世界的關係,這與音樂劇的特點不謀而合。
而在2019年的《頒獎的時候我要缺席》專輯中,裘德則用十首歌分別描述了十個角色的人生經歷。
其中,《莫比烏斯號的船醫》歌曲開頭海風聲音的採樣,以及鋼琴彈奏的分解和弦,6/8拍的節奏像是搖晃著行駛的船,帶觀眾來到輪船上最安靜的時刻。歌曲名字中的莫比烏斯本身是代表著無限循環標誌「∞」莫比烏斯環之名,在這裡,似乎指向著船醫無限循環的生活,以及船醫在這樣的生活裡,又有著怎樣的情感,莫比烏斯號仿佛也指引著聽眾們去探索。
再到2020年。
9月底,裘德發行共收錄5首屆華語金曲的首張翻唱EP《得》,致敬經典的同時,延續著自己的「裘式風格」。例如,在講述上世紀60年代香港故事的《花樣年華》歌曲結尾,裘德所加的那段粵語念白,就像網易雲音樂歌曲評論所說「腦補出了一部音樂劇」 ,給人以強烈的音樂劇感聽感。
事實上,客觀來看,音樂劇在各類音樂風格中只屬於分眾音樂領域,其並未聚集大量市場流量,也並不能讓看重流量的玩家們對之趨之若騖。
但裘德似乎並未將讓「流量」影響自己的選擇,他表示,「音樂劇的風格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的,是自己琢磨編曲的時候忽然發現,這個類型會讓我寫起來很開心」。
將他挖掘而出的網易雲音樂更注重從「音樂性」的角度出發,恰好給予了分眾音樂人展現自我的機會,伴隨著其作品被選入2019年12月硬地原創音樂榜最佳專輯之一,裘德成功在平臺重視下受到更多樂迷關注,為入圍金曲獎奠定了基礎。
談及入圍金曲獎的感受,裘德曾直言「獲得提名沒什麼因素,就是好聽。」
正如評論區中一位雲村用戶所寫道的:「藝術,一定不能為了迎合庸俗而自降格調,熱度不能是局限藝術的枷鎖。」在聽眾懂他的背後,意味著熱衷於音樂劇風格的裘德,終於在雲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02 裘德在雲村被看見
回溯「被看見之路」,裘德得以嶄露頭角,是在網易雲音樂「石頭計劃第二季」。
2018年,他的EP《科幻男孩》在石頭計劃的推動下製作推出。裘德在專輯介紹中寫道,「我從小就喜歡打遊戲,對相應的人物設置都特別著迷,所以決定把這三首奇幻的歌湊在了同一張EP,石頭計劃的製作人也蠻支持我的想法的。」
作為國內較早開啟的音樂人扶持計劃,石頭計劃是眾多音樂人追逐夢想的重要通道。平臺措施與市場發展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回顧石頭計劃走過的這近4年的國內音樂市場,我們可以發現,這亦是國內音樂產業尤其是原創音樂快速崛起的4年。
音樂風格方面,伴隨各大音樂人計劃和音樂綜藝的推出,除流行之外的民謠、搖滾、嘻哈、電音等細分音樂風格開始受到越來越多聽眾的喜愛。音樂人作品方面,以網易雲音樂為例,截至去年,其音樂人上傳原創作品數由2016年的40萬上升到了超150萬首,音樂人作品總播放量增長13倍。
不設報名門檻的制度、和以專業人士、資深樂迷組成的評選團代替單一數據驅動的評選機制,使得許多像裘德一樣,作品優質但流量不足的長尾音樂人,因此而獲得了上升通道。裘德的單曲《莫比烏斯號的船醫》,就曾在登上硬地原創音樂榜單曲榜後,播放量增長超過200%。
從他的身上,分眾音樂的潛力和價值得以釋放,這意味著當市場與平臺給予它們足夠的展示機會後,像裘德一樣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音樂人,具備了與吳青峰等知名歌手同臺競爭的機會。
這在「唯流量論」的市場環境下,無疑給予了分眾音樂人信心,也證明了平臺傾向於優質音樂內容的正確性。與單一的流量作品相比,音樂性更強的作品生命力將更加持久、更受行業和用戶的青睞。
對於裘德而言,入圍金曲獎使他和他的作品都進一步收穫了關注,接受媒體採訪、做新專輯……他在音樂事業道路上的發展也開始加速。有用戶直接在評論區寫道:「這是破圈的開始」。
他忠於音樂、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以及平臺對於優質音樂的堅持、力量與價值此時得以體現。
03 從長尾-頭部,流媒體與內容行業深度融合發展
觀察後發現,不論是早期的民謠音樂人陳鴻宇、謝春花,還是樂壇黑馬隔壁老樊和金曲獎入圍者裘德,許多從雲村走出的原創音樂人,如今都在華語樂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這一現象是音樂平臺在跳脫「播放器」功能、強化華語原創音樂扶持之後,通過在C端與B端的聯合閉環運營,不斷深入內容行業所帶來的正向結果。
就原創音樂人數量最多的網易雲音樂而言,產品上線以來,其就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
在C端,其洞察當下年輕人精神需求,率先開啟以音樂社區為核心的打法,以此成功吸引一批用戶之外,培養了獨特的用戶使用習慣並將之成功留存。
在B端,在平臺溫暖、對分眾友好的調性培養出的多元喜好聽眾基礎上,伴隨各項音樂人計劃、企劃的落地,一大批原創音樂人在網易雲音樂積累到大量聽眾,繼而成名出圈,擁有了更為扁平的展現機會。
這背後的深層基礎是:網際網路的到來徹底地改變了音樂行業的權利結構,讓網生代音樂人可以跳過了唱片公司、傳統媒體等行業參與者的篩選環節,能夠直接在音樂平臺接觸歌迷群體。
這顯然是一個網際網路參與下的全新語境。
在這一語境下,產業鏈中音樂人、音樂作品審美的「把關人」角色,也已經實現了從行業精英到大眾化的變遷:哪些歌曲將被流通至聽眾手中,哪些歌曲將有資格出現在榜單上,這些決定權伴隨媒介傳播渠道、路徑的變化,從行業者手中被動移交給了大眾。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從彩鈴時代到網絡歌曲時代,再到藉助流媒體崛起的紅利階段,隨之走紅的一批網生代音樂人中,也有不少被認為作品質量欠佳,處於鄙視鏈的下遊。
不過,隨著流媒體平臺與音樂內容產業的深入融合發展,一切正在發生變化。
一方面,操作便捷、機會多的流媒體平臺已經成為音樂人的必需品。在這裡,他們只需負責生產優質內容,而作品分發、流量獲取則交由平臺主導。背後無籤約公司的音樂人也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完成歌曲發行、宣傳、粉絲溝通。
另一方面,流媒體的深度參與下,優質音樂人從長尾市場脫穎而出、躋身頭部的效率得到極大提升,行業發展更加高效。
而當流媒體平臺能夠做到的事情越來越多,加之其高效率、大容量對象的運作能力,這對於產業鏈內容的核心環節——音樂創作者而言,也就意味著將能夠用更低的成本去做原先高金錢消耗的事。就像曾經行業也未曾想到,作品發行、宣發能夠一體化在音樂平臺操作滑鼠即可完成。
網易雲音樂投資並發行入圍金曲獎的裘德專輯,也許只是個開始,流媒體之大勢還在繼續,在不遠的將來,其也許就將帶給行業更多的驚喜。
音娛觀察 | 押注IoT智能硬體,To B端音樂授權服務格局生變
B端音樂版權的增長潛力和待釋放的藍海價值也逐漸得到資本和平臺的認可,這一領域的競爭正在變得更加激烈。
音娛觀察 | 網易雲音樂「颶風計劃」:音樂紅人的「上升通道」
為更多音樂紅人提供上升通道,帶動華語樂壇新熱潮的到來。
——有價值的音樂知識興趣社區
資訊、報告、教育、招聘、社區
詩焓文化創立於2014年9月,我們以領先時代的思維與行動力,幫助行業夥伴持續取得超越期望的成功。詩焓文化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行業分析師團隊,致力於打造流媒體時代下的新型智庫服務機構。我們在「音樂版權」、「現場音樂」、「音樂教育與硬體」、「音樂傳播」、「娛樂營銷」 、「藝人經紀」、「流媒體」、「文化資本」、「文化旅遊」、「青年文化」等十大垂直領域建立起行業研究中心,為客戶提供研究報告、品牌策略和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