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方面稱美大選無論誰勝出,持續深化雙方所謂關係不變!

2020-12-22 熱評大國之巔

還有幾天,就是美國總統大選。10月28日,蔡逆近期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無論誰勝出,持續深化所謂"臺美關係",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的立場,都不會改變!

同時,在這場會議中,該會議中邀請政大東亞所教授楊昊,就美國總統大選的可能結果與影響做了專門報告,楊指出,若川普當選,美國的"一中政策"與對兩岸的戰略模糊策略仍會持續。而如果拜-登當選,則所謂"臺美關係"也將穩定發展,不因選舉結果而有所變化。

大國之巔認為,這其實就是民-進黨內部的吹風會,他們在組織上強化、貫徹了對此次美國選舉之後,臺-當局與美國後續交往內容的指導方針。

簡而言之,就是不論誰當選,臺方面都要持續深化雙方所謂的關係,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地做美國遏制我們的棋子,死命抱緊美國的大腿,最終變為美國反-華圖謀的傀儡政權!

今年疫情以來,臺-當局一開始便借疫謀獨,在妄圖加入世衛組織的事情上,與美國不斷勾結。在嘗到甜頭後,臺美雙方又突破了一層界限,美國高級官員開始竄訪,美臺勾連不斷,最終造成了日益緊張的不可收拾局面。

也由此,蔡當局一頭扎進了美國遏制大陸的計劃之中,並主動要求成為美國的棋子,充當美國打壓中國的橋頭堡!

對於臺-當局而言,臺島願意被美國所驅使,前提條件是美國幫助其實現"毒",由此以"國"的身份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無論這次選舉誰勝出,他們都將向這個目標前進。

對於美國而言,其對臺的戰略定位已經悄悄地進行了調整和改變。美國不再以維持拜-登兩岸平衡為目標,而是積極借臺島來打壓與遏制大陸,最終目的是將中國壓制在第一島鏈之內。

過去,美國不願意售賣臺島進攻性的武器,是為了防止"獨派"勢力對大陸進行挑釁,將美國拖入戰爭。而現在美國轉變對臺戰略後,它突破了之前售賣武器的原則,開始試探性地售賣進攻性武器。

海馬斯多管火箭炮

在10月份的美國最新2次軍售中,美國開始售賣包括攻擊力很強的"魚叉"反艦飛彈,一次就賣多達400枚,還有波音生產的SLAM-ER增程型空對地飛彈,以及洛·馬公司生產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這些武器裝備早已突破了防禦性武器的範疇!

同時,美國今年4個批次的售臺武器金額相加,總價為49.7億美元,佔到了臺方面2020年軍費支出的34.5%,超過三分之一。而川普政府已在近4年內,對臺進行了9個批次的軍售,總金額超過180億美元,達到了中美建交後,美國對臺軍售最猖獗的階段!

美國安顧問奧布萊恩提出「豪豬」一說

大國之巔認為,美國改變對臺策略後,正在通過售賣大量武器,不斷推進對臺島的軍事武裝,以達成所謂能讓獅子受傷的"豪豬"戰略。妄圖讓臺島迅速擁有"以武拒統"的能力,迫使大陸陷入戰略選擇的猶豫境地。

如果臺島達到了美國的要求,或者美國認為有必要,它接下來就會採取更冒險的策略,讓臺島加入其"印太戰略",並開始在臺島部署更危險的進攻性武器,甚至會派軍駐紮。

近期,已有多次美軍機飛越臺島北部的消息,甚至有從臺島北部機場起降的報導。這是臺美在不斷進行試探,如果形勢危急,美國武裝力量勢必會出現在臺島!

大國之巔最後認為,美國選舉後不論誰上臺,蔡當局緊緊抱住美國大腿,一心想變成美國針對大陸的傀儡政權的想法,依然維持不變!

我們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美臺一定要向絕路上走,那我們就應該釜底抽薪,斷絕他們的後路!

相關焦點

  • 美國大選倒數11天,拜登投書中文報紙:若當選將深化「美臺關係」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在11月3日登場,民主黨候選人拜登22日投書北美中文報紙《世界日報》,以「為我們更繁榮的未來(More Prosperous Future For Our Families) 」為題,除了批評對手川普,也強調,若當選將著手加強與臺灣關係。
  • 拜登時代臺美關係|美對臺政策的「變與不變」
    依美法律與民主黨執政傳統及中美關係可能變化新形勢,預計拜登上臺執政後美對臺政策基本框架不會調整,仍會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所謂與臺灣關係法作為基本準則,處理涉華涉臺問題,「以臺制華」、「以臺遏華」戰略與打「臺灣牌」做法不會改變,會延續「挺臺遏陸」、「阻統避獨」政策,一個中國政策會持續虛化,會持續對臺軍售,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社會尤其是重要國際組織,但不大會像川普那樣頻繁出臺涉臺法案、不會持續強化美在臺軍事存在
  • 關鍵時刻,拜登突然表態:若當選將深化「美臺」關係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美國大選進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到了大選前最為關鍵的時刻,身為競爭對手的川普和拜登都在竭盡努力為自己贏得更多的選票。除了在公開場合詆毀競爭對手外,其也得亮出自身優勢和招牌,好讓美國民眾相信他們可以帶領國家發展得更好。
  • ...臺將持續爭取美對臺支持,深化臺美夥伴關係。請問對此有什麼...
    【蔡英文稱深化美臺關係 國防部回應】據國防部發布官微消息,11月26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答記者問。記者: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聲稱,臺將持續爭取美對臺支持,深化臺美夥伴關係。請問對此有什麼評論?
  • 臺「外長」:目前不尋求「臺美建交」 但將深化關係
    吳釗燮資料圖(聯合報)臺灣島內一些政客及媒體近期不斷炒作升級所謂「美臺關係」,甚至叫囂「美臺建交」,臺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20日聲稱,「目前不尋求與美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不過要繼續深化「雙邊關係」,聲明引發臺媒揣測
  • 蔡英文稱將持續爭取美對臺支持 國防部:自取滅亡
    近日島內不斷炒作臺美互動,蔡英文更聲稱要深化所謂的臺美關係,對此,國防部昨日作出嚴厲回應。與此同時,在新冠肆虐的美國,臺灣在美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接二連三地中招,確診新冠。蔡英文稱將持續爭取美對臺支持國防部:註定是螳臂當車 自取滅亡在昨天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任國強表示,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
  • 美媒稱美高官要「訪臺」,釋放何種信號?
    近日,有美媒曝光川普政府的衛生部長計劃「未來幾天訪臺」的消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爆料,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計劃在未來幾天率團訪問臺灣,「這將是六年來美國內閣官員首次訪問臺灣」。報導也提及,阿扎在一份聲明中稱,他此行的目的是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對臺灣的支持,以及肯定臺灣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所表現出的領導力。
  • 臺美建交,臺W獨立,可能嗎
    在做足了與歐洲,以及印日澳等國家的「功課」之後,美蒂開始與第一島鏈關鍵點位的臺灣進行全面接觸,迅速升溫雙方關係。在有了以上鋪墊以後,臺美「建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很可能已經成為美臺私下溝通的主要議題了。聯想一下蔡英文那句「臺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是不是很有意思,是不是已經表明了這方面的態度?
  • 美國大選倒計時,吳釗燮對美臺關係「越描越黑」
    圖源:臺灣「ETtoday新聞雲」 臺「外交部長」吳釗燮2日到「立法院」報告「臺美關係之現況與未來發展」。臺灣中時電子報2日稱,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美民主黨議員祝賀蔡英文連任的視頻被大幅修剪,導致臺「外交部」最後道歉,且臺北駐美代表處轉貼美第一夫人文章之後急忙刪除,外界懷疑民進黨當局押寶共和黨一方。吳釗燮則解釋說,「這些都是錯誤的刻板印象」。
  • 美國大選結果未明,蔡英文急發3點說明
    對於美國大選結果,臺灣地區領導人5日做出三點表示,第一,將密切關注臺海局勢、確保股匯市穩定交易;第二,會在和美國政府、兩大政黨等保持密切往來基礎上,持續深化臺美關係;第三,選後參眾兩院席次雖有些變化,但對臺支持力道不減。
  • 美大選的抗議還在持續,就又開始賣東西給臺灣了?
    如今因兩位總統候選人發生的抗議活動還在持續,美國就又開始向臺灣地區軍售。 美國大選抗議活動還在持續 根據12月8日瀟湘晨報的報導稱,川普與拜登兩位候選人的選情情況一直備受世界各國所關注。
  • 美國大選後的美國對臺政策走向
    這三個層次的發展變化將影響中美關係架構與美國對臺政策調整。這次美國大選所產生的政治效應可能使美國民眾對國內民主政治方面的不滿情緒繼續擴大。預計拜登上臺後,美國將進行一段時間的內部調整,這也決定了中美關係「低開」的背景,決定了美國對華方針不會出現明顯變化。總體來說,「低開低走」是大選後中美關係的基本走向。
  • 美國大選開票拖延,臺學者:選舉並非美國政府空窗期,對臺海局勢影響...
    美國大選開票陷入膠著緊繃,開票時間拖越久,對美國內部來講都是一大消耗,外界也認為美國大選時間越長,國際情勢、兩岸關係也就越危險。不過,臺灣淡江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協會理事長王昆義認為,美國大選並非政府空窗期,指揮系統仍很清楚;解放軍現在也沒有「武統」臺灣的打算,整體而言對國際和兩岸影響並不大。
  • 美臺推出「切香腸」式臺獨,解放軍針鋒相對,臺海軍演對臺已成四面楚歌!!
    石江月原創最近幾天,美臺在推進「切香腸」戰術方面又有新的挑釁,而且越來越逼近臺海「紅線」。首先,是在美臺官員互動方面,據臺灣方面的消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17日下午抵臺,計劃主持所謂的「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活動。
  • 臺前「外交部長」胡志強:美大選將落幕,對臺危險才剛剛開始
    @銳看臺灣報導 美國大選等待揭曉,曾任臺當局「駐美代表」與「外交部長」的胡志強指出,現在才是危險的開始。他解釋,在美國投票日之前,陸方極盡克制,不願在臺海製造事端,儘管美軍在10月下旬一度證實電偵機飛越臺灣北部上空,北京亦能克制、悄無動靜。
  • 美前高官叫囂:應該讓美驅逐艦定期「訪臺」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美國大選鬧劇似乎已成為過去式,然而美國的對華挑釁卻還沒有停止。此前,薛瑞福就曾對外公開叫囂稱,他將會向新任美國政府提出「對臺政策建議」,這其中就包括深化「美臺」關係、「將臺灣軍隊納入美國印太地區安全體系」等。對此,薛瑞福匯整了亞太地區當下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他指出,印太地區之所以穩定,就是美國及其盟友互相合作支持創造出來的,並明確表示,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就是「美臺」關係的發展。
  • 美環保局長取消訪臺「大內宣」式「臺美交流」宣告破產
    對此,臺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25日受訪時表示,已經從美方接到通知,臺外事部門對此事感到「非常惋惜」,但「臺美」之間的交流很頻密,接下來會就國際環保合作和美方繼續合作。蔡辦發言人張惇涵也以「尊重,也感到惋惜」回應,臺行政機構秘書長李孟諺25日表示「尊重、惋惜」,還稱「期待持續深化推動各層級互動交流」。
  • 中美「新冷戰」下的臺灣:美國大選後臺灣的三條路
    這幾年川普政府「挺臺」力度之大在美國史上堪稱前所未有,令蔡當局雀躍不已,於是在美國大選期間,臺灣方面「押寶」川普,但結果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共和黨川普連任失敗。由於川普團隊揚言要打法律仗,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仍在觀望,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卻已迫不及待地在網上發文祝賀拜登,親綠媒體則吹噓民進黨與拜登幕僚頗有淵源,企圖營造臺當局與拜登「關係良好」的氛圍。
  • 中美競合|美臺關係會走多遠?
    由於白宮在疫情、種族抗議、經濟等方面表現不佳,很多共和黨人士和川普的關係正發生微妙變化,而臺灣問題可以成為調節兩者關係的「潤滑劑」。然而,除了美國大選因素的影響,川普政府打「臺灣牌」還反映出美臺關係的若干深層次變化。
  • 插手美國大選、幹涉香港事務,蔡英文真把自己當「棋手」?
    一開始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臺當局在安慰選民,有意隱藏被當成美國棋子的「漂亮話」。久而久之也有人發現,臺當局極大可能性就是這麼想的,天真地認為民進黨也是「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