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第三季風風火火地開播中,還是那麼燒腦,還是看不懂,但不知你有沒有了解過,其實這部全球爆紅的科幻懸疑神劇,劇本創意是來源於1973年的同名電影,電影僅僅88分鐘,卻引人入勝、節奏明快,後半段的情節更是驚心動魄,緊張得令人呼吸停頓,瀰漫著一股驚悚詭異的氣息。
聽說這部老片是某些網友的童年陰影—錄像廳以及盜版光碟的時代,那時候的中文譯名為《血洗樂園》,這個名字雖然更符合劇情,更接地氣,但是我認為過於「爽片」化,失去了不少的思想和深度。
故事講述未來的美國有一個名為「德洛斯」的度假勝地,建設有三個主題樂園:「古羅馬世界」、「中世紀世界」以及「西部世界」。
每個園區都有以假亂真的機器人,可以滿足遊客的一切需求,包括殺戮,包括性愛,絕對服從,絕對滿足遊客的七情六慾,這些機器人的外表與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遊客也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真人還是機器人,只需付1千美元,即可隨心所欲遊玩一整天。
後來我們看到的HBO劇集版《西部世界》,背景和設定就是承接了電影,只是在內涵和開放性方面做了升華和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麥可·克萊頓這個人,他是《西部世界》電影的導演+編劇,事實上他本人還是風靡全球的科幻小說家,旗下不少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侏羅紀公園》。
《西部世界》開創了一種「封閉遊園暴亂」的災難模式,勉強可以看作是擴大版的幽閉空間恐懼套路,在此模式之下,史匹柏把麥可·克萊頓的小說故事搬上了大銀幕,最終成為了我國80、90後印象最深刻的科幻驚悚片之一。
當然,假如你小時候看過《西部世界》電影,相信令你難忘的,不是三個樂園,而是那個牛仔機器人。
在電影中它是一個專門負責「挑釁」的機器人,表現得趾高氣揚,目中無人,千萬百計挑起遊客的憤怒,逼他們掏槍與之決鬥,而內置的程序卻讓它不會傷及遊客,只是裝裝樣子,讓遊客充分享受開槍殺人的快感。
這個牛仔機器人毫無表情,木訥嚴肅,渾身散發出冷酷強悍的氣息,手腳行動極為利落,仿佛無所畏懼,一個徹頭徹尾的荒漠大嫖客,後來因為電腦病毒大範圍傳播的原因,導致園區所有機器人暴亂,牛仔機器人便化身一個冷血至極的殺戮機器,一路追殺著主角。
這個形象直接啟發了後來的《終結者》T-800以及機械戰警,是不是設計原型不好說,但毫無疑問是他們創作的靈感。
這個牛仔機器人在《西部世界》電影的前半部分死了一次又一次,後半部分即使被烈焰焚燒依然還能跟隨主角一段距離,可謂既驚悚又嚇人。
還有一個非常有創意的點,該片是史上首部運用電腦三維動畫的電影,牛仔機器人的視角就是電腦特效製作的成果,它的視角是一個紅外線像素世界,能識別出有溫度的事物,比如人體,火把。
現在來看當然沒啥驚奇,但放在1973年,用劃時代來形容這項技術沒有一點誇張,後來的一些科幻電影非人類形象比如終結者以及我特別喜歡的鐵血戰士,都採用了這樣的特殊視角。
《西部世界》電影版在短短的88分鐘裡面,僅僅講述了主題樂園機器人集體失控後帶來的毀滅性災難,至於病毒為何會產生,又為何會在冷冰冰的機器人之間大面積傳染開來。
最最重要的是,遊園暴亂之後,現實世界對這個提供無節制殺戮、性愛和獵奇的「人間天堂」,又作何處置,電影都沒有說明,有點倉促收場,很是遺憾,我個人猜測是預算不足。
不過《西部世界》起碼在口碑方面確實給當年的觀眾帶來驚悚又刺激的回憶,所以順理成章拍出了續集,那就是時隔約3年後推出的《未來世界》,只不過相對而言,續集是明顯更側重於懸疑的劇情片,科幻感和新奇感就大不如《西部世界》了。
總的來說大紅大紫的《西部世界》劇集版節奏比較緩慢,畢竟要鋪展開來的世界觀實在太過龐雜,編劇的腦細胞可能都死一大半了,所以相對而言電影版的節奏要明快得多,一口氣就能看完,不費勁也不沉悶,驚悚夾雜著爽快。
反正如果你是該科幻系列劇的粉絲,不妨帶著新千年的眼光去觀賞這部1973年的懷舊老片,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可能有朝一日,我們現實世界也會上演《西部世界》的戲碼,這絕非天方夜譚或駭人聽聞。
科技發展過快,確實會帶來很多憂慮以及無法預測的隱患。
表面光鮮亮麗的美國科技工業,也許早就滿肚子苦水,只是不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