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嗎?滅你全族那種。」如果沒有看過最近熱播的網劇《東宮》,也許你根本看不懂這些自稱「東宮女孩」的觀眾追劇時發明的「玻璃渣裡找糖吃」等大批新式語錄。與此同時,另一部題材完全不同的網劇《愛上北鬥星男友》,也因為主角之間的「發糖」劇情甜膩度爆表,成為近期備受網友關注的「網紅甜寵劇」。潮流變化快,青春偶像劇集體轉向,年輕人熱衷輕鬆愉快的「戀愛腦」題材,某種程度上是社會與行業的「共謀」。
一年十幾部,「甜寵」成新風向
從去年開始,網劇爆款的類型就開始轉向,懸疑、驚悚題材紛紛變道,僅2018年一年就有「甜寵劇」十餘部先後上線。從《雙世寵妃2》《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到近期播出的《奈何BOSS要娶我》《東宮》《愛上北鬥星男友》,男女主角間的高甜互動橋段成為劇情亮點。看上去低幼的「親親抱抱舉高高」,卻讓網際網路觀眾十分受用,像低成本、全新人陣容的《雙世寵妃》一度創造了36億次的播放紀錄,《奈何BOSS要娶我》也迅速吸引了網絡流量,關注度一度壓過同期有著「《延禧攻略》續作」之稱的《皓鑭傳》。
這種趨勢並非國產網劇一家獨有,「日子很苦,張嘴吃糖,貼著『甜寵』標籤的影視作品風靡中日韓。韓劇方面,去年夏天的《金秘書為何那樣》以及近期熱播的《觸及真心》都讓不少觀眾感覺滿心甜蜜。」劇評人戴桃疆指出,《觸及真心》雖然劇情本身缺乏新意,只是一味在主角的戀愛橋段上「發糖」,但播放量和關注度依然高居近期韓劇榜首。《東宮》目前官方微博閱讀數量已突破21億,在超級話題社區位居第二,只有去年優酷的「爆款劇」《鎮魂》能排在它前面。
即便《東宮》中主角李承鄞和九公主小楓在熱戀期的「發糖」已經讓人覺得齁得不行,但因為後期人物命運和個性反轉,甜寵劇情戛然而止。不少觀眾無法接受,在彈幕中呼喚劇情應該繼續「發糖」,甚至給該劇起了一個外號叫「話梅劇」(指男女主角瘋狂「撒糖」的背後暗含心酸,讓觀眾欲罷不能的悲劇)。
細分受眾,瞄準「輕熟」女性
「甜寵劇是傳統的浪漫愛情喜劇衍生出的一個分支,甜寵劇在市場上取得的勝利得益於這個類型高度的確定性。」戴桃疆表示,相比於傳統的浪漫愛情喜劇,主角的感情演進可能會歷經各種磨難,甜寵劇則是從頭到尾「發糖」,「女主角是男主角情感上的第一也是唯一,女主角是情感關係中的絕對勝出者,過程中只需要男主角帶來的浪漫體驗就好。」在她看來,這種高度確定性的結構和設定,滿足了一部分觀眾輕鬆觀看的心態,觀眾無需投入太多情緒便可以獲得極大心理滿足。
對市場來說,這種直擊觀眾喜好之處的劇集類型,正是當下網劇所追求的受眾細分和精準定位。劇評人納蘭驚夢注意到,他身邊愛看甜寵劇的觀眾以80後、90後女性觀眾為主,對於大部分年輕女性來說,浪漫愛情劇是對現實的一種精神補充,「如果現實生活中感情需求得不到滿足,至少可以通過看甜寵劇來獲得心情愉悅。」
《騰訊2018年指數報告》顯示,騰訊視頻追劇用戶中90後和00後分別佔據54%和18%,24歲以下節目用戶佔比由2017年的51%上升至55%,品位多元的95後和00後逐漸成為各個維度的主力受眾群,用戶群體傾向年輕化。而根據各家視頻網站公布的數據,目前視頻網站用戶群依然以女性為主。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也表示,以《愛上北鬥星男友》為例,愛奇藝聚焦「她時代」的「輕熟」女性推出輕熟甜喜劇,是在青春題材大範疇下向更多垂直細分領域的延展。對瞄準年輕女性觀眾的甜寵劇而言,得到製作方和平臺的青睞自然不難。
「發糖」欠邏輯,警惕審美疲勞
從《芸汐傳》的「芸汐抱」、《延禧攻略》的「衛龍CP」,到《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報恩」梗,甜寵劇「發糖」的由頭越來越多,手段卻略顯單一,也帶來了「甜得齁人」「甜得發膩」的潛在風險。
「『甜寵』主要依靠日常互動和親密關係營造氛圍,對劇中男性角色的顏值、浪漫橋段設定有極高要求,對演員的觀眾緣也提出一定要求。」戴桃疆毫不諱言,不少製作方看到甜寵劇的市場前景,卻未能看到這類劇集往往為滿足「甜寵」而帶來的結構和情節缺陷,「甜寵劇在關係建構上多數存在邏輯瑕疵,角色不具備基本的行動邏輯,許多情節設定顯得生硬、突兀。加之親密關係中的甜蜜、嬌寵手段無外乎無限包容、親暱接觸,久而久之容易令觀眾滋生審美疲勞,產生厭倦感。」
韓劇《觸及真心》播到中期後依然重複「撒糖」,就已經讓很多觀眾選擇棄劇。國產甜寵劇盛行後,一年來市場上也出現過不少同類題材,但能夠達到《香蜜沉沉燼如霜》或《雙世寵妃》同等流量的作品並不算多。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作品「為甜而甜」,或者為了「甜寵」而編造違背生活邏輯的高糖情節,其實已經引起了觀眾反感。行業評論者蘇湛表示,過去觀眾正是因為討厭豪門爭鬥劇的懸浮而反感虐戀向的劇情,如今甜寵劇門檻更低,創作者可以趁著風口將「甜虐」無限延展,但切勿把它們推向懸浮與自娛自樂。無論是主打甜寵還是虐戀的情感劇,只有在符合現實的正確引導下,才能在市場上走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