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活著就好

2020-10-10 歲月裡的童話_z

作為一個災難片迷,真的看了很多災難類型的電影、電視劇,包括喪屍片、恐怖片或是純粹的災難片,並不是為了找刺激,也不是常常被別人所說那樣的膽子大,只是為了更多地熱愛生活。每每看過這些影視作品中的艱難險阻,體驗了人生絕望之感之後,再回顧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我好幸福,這時,我發現,我又多熱愛了生活一分……

《活著》,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劇中的兩大主演,樸信惠和劉亞仁,因為平時看韓劇也看得比較多,所以看到這兩個人的面孔時,第一時間覺得很是親切,所以,儘管很多評價反應並不是特別好,但我依舊選擇看了這部電影。

其實,我也沒辦法很客觀地評價電影的好壞,只是我覺得我能夠從中學到東西,有所啟發,就足夠了。

在喪屍爆發的時刻,我想,那種想要活下來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害怕被喪屍撕咬是一方面,但如果真的遇到了,我想,相信命運是最好的選擇。但,若是有機會獨自孤身一人能夠躲避這些危難,你究竟能夠撐多久?這就是信念的作用所在了。當劉亞仁飾演的遊戲宅男在家獨自一天一天的度過,最後一根活下去的稻草,在聽聞父母遇難後崩塌了,他選擇了在家自盡,那一刻,我看的很揪心,因為我覺得這是所有人在那個情境下都會選擇做的事情,那麼無奈,卻又無能為力。

最終,因為有同樣獨自生存下來夥伴的鼓勵,他放棄了離開。但真實世界中,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太會發生。面臨絕望,永遠只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己選擇,是活著,還是死去。

當你懶惰習慣之後,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你就會覺得在拼命。

時間的逝去,帶給我們是更加熱愛生活,還是頹廢無力,這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看待生命的態度。一個容易被生活小確幸打動的人,才更懂得生命的不易。我想,這就是我如此熱愛生命的緣故吧。


說實話,最近生活遇到了很大的事情,也許在別人眼中不過是小插曲,但作為一個心思很細膩的人來說,我過不去。我強迫自己幹很多事情,希望忙碌能夠使得我的生活忘卻過去的那些美好,從而有信心面對未來,但我發現我好難做到。前段時間,看見了兩句話特別有感觸:

忘記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她變成文字。

文字會加深對一個人的思念。

很矛盾,但我又覺得我應該嘗試用文字記錄下來,最後的思念,就讓它隨時間淡去吧!

相關焦點

  • 人生很艱難,活著就好,《活著》告訴你為什麼而活著?
    特別是那些平時沒有攢錢習慣的人們失去收入後的生活水平極大地降低,這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在苦難面前活著很艱難。我希望大家在這艱難的時刻,能咬緊牙關挺過去。無論人生多麼艱難,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著。如果你對人生感到懷疑,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小編建議你看看這本小說《活著》。當你看懂這本小說後,我相信你能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著。
  • 有時候,生活也許「活著就好」
    關愛白血病「疫情期間」經歷的大大小小的事,讓我們感覺到人就是「螻蟻」,應對不了大自然的暴力摧殘,活著就好。生活本就一地雞毛,活著就好,健康喜樂。也希望這位菇涼能早日戰勝病魔。
  • 活著就好,且讓我們看看餘華《活著》裡的福貴是如何活法
    讀《活著》,淚流滿臉。真想問問:舍其福貴,這世間還有何種苦難?都說"禍不單行",可是這接二連三的"禍",何時是個頭?又教人如何活法?苦難:旦夕之間已有天淵之別福貴的苦難,不是他從母腹裡帶來的。可以想像,活著的福貴,目睹著無一正常死亡的親人,是怎樣的感受?尤其是到最後唯一的親人苦根——他的孫子可以相伴左右,可是,卻也被"撐"死了。"這孩子不是嘴饞,是我家太窮,村裡誰家的孩子都過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難得能吃上……"也許,這時的福貴最大的願望並不是活著,反而就是他能夠死在他們的前面,只要看不到這些接二連三的"離奇",就沒有這種如"凌遲"之痛。
  • 早讀:活著就好,健康就好!
    文 | 雅致 · 主播 | 獨語 · 攝影 | 唯一 · 編輯 | 一白生於紅塵,生命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活著就要活出自己堅強與信念,活出自己想要的幸福與尊嚴,活好當下,才是首選。因為人這一輩子很短,短到睜眼閉眼之間,好好活著,是對親人血濃於水的責任,也是為了不讓我們的生命留下太多的遺憾,只有健康的活好每一天,才能享受美好無限。
  • 《活著》是否真的活著
    這些死亡雖諷刺卻也更加地表達了活著的珍貴。生存在底層的百姓因畸形的、荒謬的、動蕩的時代失去的太多,對社會不再有寄託,對共產主義也不在懷有幻想。面對生活,普通百姓還是落實到了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這些實在、無趣卻又堅韌的活著。這一點在富貴與有慶和饅頭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當年有慶問福貴:「小雞長大了變成什麼?」
  • 餘華的《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出版25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經過時間的沉澱,已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 電影《活著》:活著如此艱難,也要拼盡力氣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今天陪兒子去找了電影《活著》來看。 心中波瀾起伏,被劇情深深觸動! 電影中的福貴賭博輸掉了老宅,氣死了老爹,好不容易改過自新但是湊巧被抓壯丁,中間親娘死了都不知道。但老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 在死人堆裡,春生說:「要是能活著回去就好了。」福貴說:「如果能回去,一定要好好活著。」 這就是生命的強大之處。在難以抵擋的天災人禍面前,人們無暇思考什麼宇宙真理人生意義,所有的念頭 都走向了唯一確定的一股勁兒:活著。
  • 《#活著》只看最後20分鐘就好。
    看完最近一部蠻火的電影《活著》,一開始是充著樸信惠和劉亞仁去。但看了一個小時後,我真的想罵這部電影在浪費我的時間,直到最後20分鐘。韓國拍喪屍題材的套路跟《釜山行》一樣,主題都是「可怕的不是喪屍,是人心」,這不也是。
  • 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
    一天夜裡,寒風刺骨,福貴穿著春生從凍死的傷兵身上扒下的衣服在哀嚎聲中睡去,第二天醒來,陣地上空無一人,老兵老全說共軍要衝鋒人都逃跑了,還告訴他們等下只要舉手投降就好。翻過戰壕,福貴看到了遍地死去的傷兵,春生對福貴說要活著回去,福貴說回去要好好活。衝鋒開始了,被追上的兩人忙舉手投降。晚上,福貴和春生又在解放軍軍營演起了皮影。
  • 《#活著》活著為什麼活著
    有人說按照正常的邏輯這部電影的名稱應該翻譯成活下去,但是為什麼要叫做活著。中國也有一部同名的電影,甚至名氣更大一些,中國的活著雖然叫做活著,卻是不斷的死亡循環,兒子、女兒、女婿、妻子等(小說是都死去了,電影女婿沒死)一個個災難接踵而至,那麼韓國的活著和中國的活著有沒有什麼共同點?有的。
  • 《活著》:我們都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今天突然想起了餘華寫的《活著》,我們都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的事物之外而活著。世界本來就是苦難的,他磨礪著我們每個人的對苦難的承受能力。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在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張藝謀和他的《活著》
    《活著》是我看過的張藝謀的第一部電影,看完《活著》,張藝謀這個名字便在我的心裡活了起來。這些詬病的聲音大都來自於餘華的忠實讀者,這些人早已讀過原著,並被原著深深地觸動,可以說餘華的《活著》在他們心裡紮下了很深的根。而當張藝謀把《活著》搬上熒幕的時候,對原著進行了一些改動。尤其是影片的結尾,跟原著的結尾出入較大。這使得餘華的忠實讀者們難以接受,從而發出了質疑和詬病的聲音。他們認為張藝謀不該對原著動手動腳,他只要老老實實用鏡頭還原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就好。
  • 《活著》:人生無常,「活著」便是活著的意義
    ——餘華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活著》:中國過去60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 既然活著就得好好活著-電影<活著>觀後感
    整個看電影的過程我反反覆覆的咀嚼著兩個字「活著」, 活著真好, 人只要活著, 對家人, 對朋友就是安慰只有活著,才能幹自己喜歡的事; 只有活著, 才能更對得起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而小說原著中, 結局卻並不完美,這也是我更喜歡電影《活著》 的原因。 影片最後, 福貴把積了灰的皮影箱從床下拉出來, 打開來, 在溫暖的陽光的照射下, 把外孫喜歡的小雞放進去, 象徵新的希望。 電影以一家人在一起吃飯, 這最平凡不過的場景結束, 很溫馨, 給人希望。 只要活著, 就有希望。
  • 《活著》影評丨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影評丨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是由年代國際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藝謀執導,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 《活著》影評觀後感:歷盡滄桑,堅定信念!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活著》是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的劇情電影,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主演。活著男主角福貴一生可謂是歷盡滄桑,嘗盡人生苦難。我們今天嘗試從他經歷的幾次生死來領悟活著的意義因賭博輸掉家產氣死老爹:在輸掉家產之前福貴肯定認為活著是一件無比簡單的事,每天就是到賭館裡賭幾把,優哉遊哉的日子就過去了,可是到了這天輸掉了家產還氣死了老爹,甚至連老婆都帶著孩子走了,看著老爹被氣死福貴都來不及悲傷,甚至還沒回過神,從安逸度日到一無所有這個轉變讓他深刻的認識到:活著,不是安逸度日得過且過,活著是努力拼搏、敢於擔當
  • 飽經滄桑磨難就是人生,而活著才是美好的,只要還活著就會有希望
    坎坷了大半輩子,見證了無數生離死別的福貴已經看破了人生,不論日子過得怎麼樣,只要活著,活著就好。當年參軍的時候,福貴和春生見到身邊戰友一具具屍體橫山遍野。春生說:「福貴,我們要活著回去。」福貴說:「我們回去要好好活著。」這就是影片和小說共同表達的真諦,要好好活著。福貴見到了戰友們的死,他才發覺在戰爭年代,要活著,有多不容易。
  • 「2020年,痛失4個至親」:活著沒意思,人為什麼還要活著?
    我不停地問自己,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活著真的太沒有意思了,那人為什麼還要活著?人,從生下來那天起好像就在受苦,為什麼還要繼續受苦?一個又一個無解的問題,壓得我喘不過氣,也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做什麼事,也提不起精神,整日渾渾噩噩,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 《活著》讀書筆記
    感悟:人的一生本來就是在失去和得到中度過的,無論活著有多艱難也要堅持著,相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感悟: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上天給你的考驗要堅持挺過去,努力活著,活著就好。活著本身就是活著的意義,有坎坷和挫折,就要有戰勝坎坷和挫折的決心。
  • 《Live》活著,怎樣活著
    劇裡幾乎每個人都有苦衷,都有傷痛,就像在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一樣,活著都很辛苦,需要我們互相多一些理解跟善意。幸好劇裡結局是溫暖的,我們還可以抱有一絲希望的繼續去打拼。同時,這部劇也揭露出韓國警界(社會)的一些問題,比如過度的監察束縛警察作為,比如不明事理的社會輿論壓力,都讓有責任感的警察感到極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