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災難片迷,真的看了很多災難類型的電影、電視劇,包括喪屍片、恐怖片或是純粹的災難片,並不是為了找刺激,也不是常常被別人所說那樣的膽子大,只是為了更多地熱愛生活。每每看過這些影視作品中的艱難險阻,體驗了人生絕望之感之後,再回顧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我好幸福,這時,我發現,我又多熱愛了生活一分……
《活著》,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劇中的兩大主演,樸信惠和劉亞仁,因為平時看韓劇也看得比較多,所以看到這兩個人的面孔時,第一時間覺得很是親切,所以,儘管很多評價反應並不是特別好,但我依舊選擇看了這部電影。
其實,我也沒辦法很客觀地評價電影的好壞,只是我覺得我能夠從中學到東西,有所啟發,就足夠了。
在喪屍爆發的時刻,我想,那種想要活下來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害怕被喪屍撕咬是一方面,但如果真的遇到了,我想,相信命運是最好的選擇。但,若是有機會獨自孤身一人能夠躲避這些危難,你究竟能夠撐多久?這就是信念的作用所在了。當劉亞仁飾演的遊戲宅男在家獨自一天一天的度過,最後一根活下去的稻草,在聽聞父母遇難後崩塌了,他選擇了在家自盡,那一刻,我看的很揪心,因為我覺得這是所有人在那個情境下都會選擇做的事情,那麼無奈,卻又無能為力。
最終,因為有同樣獨自生存下來夥伴的鼓勵,他放棄了離開。但真實世界中,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太會發生。面臨絕望,永遠只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己選擇,是活著,還是死去。
當你懶惰習慣之後,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你就會覺得在拼命。
時間的逝去,帶給我們是更加熱愛生活,還是頹廢無力,這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看待生命的態度。一個容易被生活小確幸打動的人,才更懂得生命的不易。我想,這就是我如此熱愛生命的緣故吧。
說實話,最近生活遇到了很大的事情,也許在別人眼中不過是小插曲,但作為一個心思很細膩的人來說,我過不去。我強迫自己幹很多事情,希望忙碌能夠使得我的生活忘卻過去的那些美好,從而有信心面對未來,但我發現我好難做到。前段時間,看見了兩句話特別有感觸:
忘記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她變成文字。
文字會加深對一個人的思念。
很矛盾,但我又覺得我應該嘗試用文字記錄下來,最後的思念,就讓它隨時間淡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