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考試內容,最多一半是課本內的,剩下都是課本外的。
我們可以從課本之外的讀物、生活中,獲得更多的額外知識,這是我們學習語文的優勢。
但同時,因為中文是我們的母語,語文浸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至於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小用詞錯誤,我們下意識就用在試卷上了,結果造成出錯扣分。
中文詞語其實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事情,就是一個字的讀音,詞的用法,一開始可能是錯誤的。
但是使用錯誤用法的人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這種用法成了習以為常、約定俗成,完全不妨礙溝通,就會被慢慢當成正確用法。
但是語文考試不是日常對話,這種錯誤用法就算溝通沒問題,放在試卷上還是要被扣分的!
所以這些錯誤一定要警惕,千萬不要被日常溝通的不假思索給帶偏了!
不贊一詞
錯誤理解: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正確理解:原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添一句話,現在也指一言不發。
不瘟不火
錯誤理解:常被誤用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容易寫成「不溫不火」。
正確理解:既不沉悶也不過火,經常用於形容戲曲、表演之類。
不刊之論
錯誤理解:不值得刊登的言論,貶義。
正確理解: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無懈可擊。
不足為訓
錯誤理解:不值得作為教訓。
正確理解:不能作為準則或典範。
差強人意
錯誤理解:不能使人滿意。
正確理解:大致上還能夠令人滿意。
目無全牛
錯誤理解:視野狹隘,看不到事物全貌。
正確理解:形容技藝高超,也形容洞察事理,做事精熟。
……
類似在生活中使用得比較「隨便」,以致脫離原本正確用法的詞語並不少見,甚至有時候影響力實在太大,以至於最後字典都會屈服,認可這種新用法為正確。
但在高考之前,重心放在考試上時,就務必需要謹慎認真,多多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