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走」了,給歐盟留下了英語

2020-12-24 光明網新聞中心

    【深度解讀】

  光明日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

  1月31日,歷經三年多艱苦談判的英國終於「脫歐」了。歐盟從28個成員縮減為27個。那麼,作為歐盟24種官方語言之一的英語是否也會隨著英國離開歐盟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雖然英國離開了,但歐盟成員中將英語作為交際語言的成員並沒有離開。有人感嘆地說,雖然英國不是歐盟的創始國,而且戴高樂曾經三次拒絕接納英國加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但歐洲人與英國人畢竟已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了47年,英語留下的印記太深了。歐委會首席發言人、法國人艾萊克·馬梅爾不久前也坦言,「脫歐」不會動搖英語目前在歐盟「第一語言」的地位。法語欲「上位」是不現實的。

歐盟委員會前飄揚的歐盟旗幟 劉軍攝

    20世紀50年代初,法、德、意、荷、比、盧6個國家聯袂成立歐洲煤鋼聯營,後來聯合成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當時,法語在歐洲,乃至世界政治和外交舞臺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共同體內除法國外,半數的比利時人和絕大多數盧森堡人講法語,加之當時德、意兩個戰敗國「人微言輕」,法語自然在共同體中佔據霸主地位。然而二戰後,隨著美國的崛起和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在歐洲的實施,英語在歐陸的影響日益擴大,開始與法語分庭抗禮。

    一份由歐盟語言學家組成的「多語制研究中心」提供的研究數據表明,在1970年,歐委會60%的文件使用法文,40%使用德文。而到了2017年,法文的比例僅為2.58%,德文為2.02%,其他語言佔11.02%,英文則佔到了84.38%。不僅歐盟機構,在世界國際雙邊和多邊外交場合,幾乎都是英語一統天下。

    隨著歐盟的不斷擴大,尤其是2004年的第三次東擴,10個中、東歐成員「入夥」,歐盟官方語言數量增加,翻譯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一位東歐成員國外交官對記者說,新夥伴雖然帶進來各自的語言和文字,但在歐盟機構的日常交往中卻不願意使用他們曾經共同擁有的、熟練程度近乎母語的俄語,反而選擇使用英語,以顯示「西方身份」。英語成了中、東歐成員之間和他們與其他成員交流的「通用語」,無形中擴大了英語在歐盟的使用率,提高了英語的地位。英語相對於法語、德語來說比較容易學,說英語在歐盟機構中便「形成慣例」。因此,英語成為新成員首選的交際語言。

英國人去臺空 劉軍攝

    在歐洲,一個人熟練地掌握多種語言並不稀奇,這與歐洲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有關。歐洲語言主要源於希臘語和拉丁語,歐洲許多國家的語言和文字同根同宗,掌握起來並不太難。記者認識一個「多語制家庭」。丈夫是希臘人,妻子是德國人,他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工作,育有兩個孩子。夫婦倆都可以熟練地使用希臘語、德語、英語、法語、荷蘭語等。他們的孩子會講的語言首先是父母的語言——希臘語和德語。由於他們在布魯塞爾這座法語和荷蘭語雙語城市生活和學習,耳濡目染,從小就學會了比利時的兩種官方語言法語和荷蘭語。他們在布魯塞爾英語國際學校上學,選修的第二外語是西班牙語,因此,能熟練地使用英語和西語。根據記者的了解和觀察,儘管不少歐洲人可以流利地說六七種語言,但許多語言他們只會說,不會讀和寫。這也是許多掌握多種語言歐洲人的「通病」。歷史上歐洲國家之間戰亂連綿,尤其是近幾個世紀以來,翻越阿爾卑斯山脈貿易通道的開通更加促進了人員流動和語言的融合。歐洲國家語言中的「外來詞」「借用詞」很多。在不同時期,哪個國家強大,其部分的語言和文字就會被其他國家「拿去」。17世紀法國的外交詞彙、18世紀德國的軍事詞彙,新時代的英語科技詞彙,都被其他國家廣泛「借用」。

    目前,英國脫歐後歐盟成員國有27個國家,歐盟卻有24種官方語言,分別是保加利亞語、克羅埃西亞語、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英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匈牙利語、愛爾蘭語、義大利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馬爾他語、波蘭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斯洛伐克語、斯洛維尼亞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這麼多語種如何工作呢?歐盟委員會、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和歐洲法院等都有自己的筆譯和口譯翻譯服務處。參觀過歐盟機構的人會注意到,無論是在歐委會還是歐洲議會的會議廳,一排寬敞透明的玻璃窗最抓人眼球——這裡是歐盟機構24種官方語言的同聲傳譯室。在歐委會各司大廈的會議室,同樣有相當規模的同傳室。一般裡面坐著兩位譯員,兩人大約每25分鐘交換一次。翻譯的原則是:譯員聽到的是外語,說的是母語。但有的時候,一些使用範圍比較小的語種在翻譯過程中就需要「翻譯接力」,即先譯成英、法等「大語種」,然後再轉譯給其他語種。

歐洲議會全會大廳及同聲傳譯室 劉軍攝

    當然,24種歐盟官方語言的地位和使用率並不總是相同的。在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的日常工作中,英語、法語和德語的使用率比較高。在位於盧森堡大公國的歐盟法院,主要官方語言是法語,其次是德語。歐洲理事會每年召開四次由各國首腦出席的首腦峰會(及次數不定的「特別峰會「)和無數次由各成員國部長出席的部長理事會,在這類會議中,一般只提供英、法、德、西和意五種語言的口譯服務。歐盟各機構共有大約4300名筆譯員和800名口譯員,還有許多「自由翻譯」。在歐盟機構中,所有文件也需要翻譯成24種不同的文字,每年語言服務支出大約為歐盟年度預算的1%左右,文件翻譯費高達15億歐元,換算到歐盟每個公民身上,大概每人每年分攤2歐元。

    儘管歐盟官方語言已經如此繁多,仍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有人主張將唯一未獲承認的歐盟成員國語言盧森堡語列為歐盟官方語言。盧森堡語是公元4世紀德國萊茵及法蘭克移民的語言,長期的民族融合使得盧森堡語混雜著德語、法語的發音和詞彙。德語和法語也是盧森堡的官方語言,甚至連盧森堡的法律也是用法語寫成的。因此,盧森堡語成為歐盟官方語言的可能性非常小。另外,有人建議將土耳其語列為官方語言,旨在幫助賽普勒斯和解。賽普勒斯已加入歐盟,但北部地區有1974年由土耳其扶植成立、講土耳其語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賽普勒斯共和國為了民族和解,曾向歐盟提出將土耳其語列為歐盟官方語言的請求。鑑於近年來歐盟與土耳其關係持續交惡,土入盟談判步履維艱,甚至有被剔除出申請國名單的可能。因此,歐盟絕不會輕易將土耳其語列為歐盟官方語言。

    記者常駐布魯塞爾多年,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歐盟機構的語言問題似乎並沒有那麼複雜。每天進進出出的官員和工作人員相互之間使用最多的是英語和布魯塞爾當地人使用的法語,其中英語的使用率高於法語。拿歐委會來說,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情景:人們在歐盟機構內用英語交談,走出大門後便換成法語。一些外國友人也說,在歐盟機構內,使用英語可以搞定任何事情。而在現實生活中,諸如辦理各類證件、與房管所打交道、上街購物等,如果不懂法語或荷蘭語就會遇到一些麻煩。此外,英語還是歐盟機構國際交往的主要語言。

    歐盟經歷了70多年的風風雨雨,逐步形成了經濟一體化和邁向政治、外交、防務一體化的「超國家機構」。歐洲聯合已經超越了其初衷——實現戰後歐洲和平和局部經濟合作。因為歐盟的存在,歐洲人對歐洲身份和文化的認同感逐漸形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的組成部分,歐盟從誕生伊始就重視語言和文化多樣性,要求所有的歐洲語言一律平等,並將語言視為歐洲文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堅持推行文化多樣性和多語制。根據《羅馬條約》324款規定,所有成員在入盟時可自由選擇一種國家語言作為歐盟的官方語言。歐盟的所有法律條文也必須翻譯成所有的官方語言版本。該條約的167款還指出,「所有歐盟成員的公民有權用自己的官方語言向歐盟機構提問,歐盟機構必須用同樣的語言答覆」「歐盟將促進成員國公民學習和推廣其他成員的語言」。

    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歐盟的「伊拉斯謨計劃」。該計劃開始於1987年,因16世紀歐洲著名學者、教育家德西德裡烏斯·伊拉斯謨而得名。伊拉斯謨曾在歐洲各地遊學和教書,將畢生精力奉獻於促進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歐盟推出該計劃旨在弘揚伊拉斯謨的教育精神。後來,歐盟將「伊拉斯謨計劃」拓展為「伊拉斯謨+」,以促進歐洲同世界其他國家交流。據悉,這項計劃已使300多萬歐洲和其他國家的青年受益。該計劃對歐盟國家多語制和多元文化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英國「脫歐」了,卻給歐盟留下了英語,讓一些成員尤其是法語國家成員很不爽,開始對歐盟機構「英語霸權主義」進行反擊。2017年,比利時法語社團組織呼籲利用英國「脫歐」之機,在歐盟機構倡導採取切實措施促進多語制的應用。該組織表示,這不是進行一場沙文主義或保護主義的語言博弈,而是從根本上保護語言和文化多樣性,讓各種文化和語言「一視同仁」。儘管如此,歐盟機構在許多場合似乎還是「不自覺地」使用英語作為交際語言。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記者俱樂部,幾乎所有的新聞發布會都在使用英語。即便是一些以講法語人士為主的發布會,主持者也會習慣性地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的語言——英語」來主持,實際上在暗示和引導人們使用英語。

  據有關人士分析,儘管英國走了,但英語在歐盟機構的影響還會持續下去。根據《羅馬條約》,歐盟增加或取消一種官方語言,需要歐洲理事會「一致贊同」。從目前情況來看,27個成員「一致贊同」取消英語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法語欲在歐盟機構佔據「上位」,恐怕還要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05日 13版)

[ 責編:董大正 ]

相關焦點

  • 英國「走」了,給歐盟留下了英語-光明日報-光明網
    【深度解讀】    1月31日,歷經三年多艱苦談判的英國終於「脫歐」了。歐盟從28個成員縮減為27個。那麼,作為歐盟24種官方語言之一的英語是否也會隨著英國離開歐盟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雖然英國離開了,但歐盟成員中將英語作為交際語言的成員並沒有離開。
  • 英國脫歐後 歐盟唯一英語國家——愛爾蘭移民利弊全解析(下)
    英國脫歐之後,憑藉歐盟身份自由出入英國的歷史也隨之結束。愛爾蘭成為了與英國最鄰近且更具性價比的歐洲最佳移民國家,作為兼享英國和歐盟國雙重福利的國度,開放的移民政策、高含金量的移民身份讓愛爾蘭備受青睞。(詳情請查看:英國脫歐後 歐盟唯一英語國家——愛爾蘭移民利弊全解析(上))凡事都有兩面,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愛爾蘭移民項目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 英國和歐盟正式「離婚」!兩家的致辭內涵太豐富了
    當地時間周四下午,英國政府宣布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Brexit deal),取得了脫歐過渡期(Brexit transition period)的重大進展,為一周後有序脫離歐盟做好準備。
  • 歐盟中唯一的英語國家,愛爾蘭身份的價值超過100萬歐元
    伴隨著英國脫歐,美國E-3籤證進程,歐盟護照加持,愛爾蘭身份含金量也更加凸顯。經過愛爾蘭司法部邀請的專業團隊的評估結果顯示,愛爾蘭身份的價值超過100萬歐元,建議向英國200萬英鎊投資的價格和要求靠攏。時至今日,第一個窗口期已經過去,第二個窗口期的開放即將到來。對有意移民歐洲英語大國的投資人,不妨考慮愛爾蘭,提早做好材料準備,在下一個窗口期時遞交申請。
  • 英國首相將與歐盟主席會面洽談「脫歐」,歐盟:達成的機會很渺茫
    中央社引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外交官和在布魯塞爾的官員所指,巴尼爾與27國負責歐洲事務的部長會面時提出,現在是時候讓歐盟更新其對於英國無條件脫歐的應變計劃。而隨著馮德萊恩表示很期待晚宴的到來,英國首相官邸唐寧街(Downing Street)也表示,詹森將與馮德萊恩共進晚餐,以繼續討論英國和歐盟未來的關係。
  • 剛剛脫離歐盟,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就鬧獨立,英國要四分五裂了?
    蘇格蘭的面積僅次於英格蘭,位於英國的最北端,剩下兩個就是面積最小的威爾斯和北愛爾蘭。 在英國脫離歐盟之前,這四個構成國在基本利益上還能保持一致,雖然北愛爾蘭之前舉行過脫英公投,但最終還是以多數票選擇留在大家庭中。有歐盟為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經濟助力,至少保證不會餓肚子,所以英國還能勉強維持現在的版圖。
  • 默克爾:英國仍是德國和歐盟的重要夥伴! | 商務英語
    Brexit: Boris Johnson hails free trade deal with EU 英國脫歐: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歡呼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 The EU and UK have reached a post-Brexit
  • 英國脫歐後的新移民政策,歐盟低技能工人受積分制的影響
    當地時間,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結束了的歐盟成員國身份。持續了幾年的「脫歐」劇終於結束了!在英國正式脫歐後,很多人關注移民政策,英國也做出了正式回應。英國內政大臣英國PritiPatel(普裡蒂·帕特爾)宣布了英國脫歐後的新移民政策方向,新移民政策將採用積分制,申請人需要支付年薪25,在職業資格、英語水平、工作機會等方面,獲得工作許可證需要70分,這意味著低技能農民工將無法獲得新制度項下的籤證。PritiPatel意味著新制度可以將「最聰明和最好的人才」帶到英國。
  • 協議姍姍來遲 英國歐盟正式分手
    2020年12月24日西方人的「平安夜」,距年尾「無協議脫歐」懸崖邊僅半步之遙,年初正式說分手的英國與歐盟談妥分手協議。經過通宵達旦的文本修訂,歐盟與英國談判代表24日終於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一系列合作細節達成一致,為英國按照原計劃在2020年結束「脫歐」過渡期掃清障礙。
  • 特雷莎·梅:英國女首相的「後歐盟」之路
    7月11日,卡梅倫宣布「梅將為英國帶來確定性和穩定」,並確定了自己的辭職日期。7月13日卡梅倫去白金漢宮向女王提交辭呈,當晚,他就攜妻女告別了居住6年的唐寧街10號。英國國內輿論都認為,卡梅倫在公投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烏龍事件後,自己也碰了一鼻子灰,急於把燙手山芋拋走,好儘快從歐盟內部的聲音中掙脫。而接盤俠梅又是自己的同道,與他在政治理念上相似。
  • 英國和歐盟重啟貿易關係談判
    &nbsp&nbsp&nbsp&nbsp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談判將於22日重啟。這是上周陷入僵局後英國與歐盟雙方談判的最新進展。不過,英國首相府表示,不排除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的可能。外界關於「無協議脫歐」的擔憂正在上升,歐洲經濟在第二波疫情中蒙上可能遭受雙重衝擊的陰影。
  • 岡特·舒赫:英國新首相,歐盟的「恐怖片大師」
    在歐洲大陸,人們從最初就有一個很嚴重的擔憂,那就是布魯塞爾可能在英國脫歐問題上太過軟弱和仁慈,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從此將為所有歐盟國家製造一個危險的先例,其他歐盟國家也可能會模仿英國的做法去摘歐盟的桃子——享有權利卻不履行義務
  • 英國的「脫歐」鬧劇繼續!詹森看來有點懸了,與歐盟在尖峰時刻下...
    而10月15-16日歐盟舉行的領導人峰會則特別將英國「脫歐」列為最重要議題,並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歐盟方面在聲明中提出,對目前英歐談判的進展「深感擔憂」,同時認為談判成果對於維護歐盟的利益來說「遠遠不夠」,並且喊話英國應當率先做出「必要的舉措」以促進協議的最終達成,並將英國《內部市場法案》視作對脫歐協議及其附屬條款的破壞,同時也提出歐盟應做好面對包括無協議脫歐在內「發生任何可能情況」的準備。
  •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歐盟外交官對歐盟和英國的談判感到悲觀。
    2020-11-12 23:09:55來源:FX168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歐盟外交官對歐盟和英國的談判感到悲觀。
  • 英國脫歐:評論員說,歐盟沒有將英國視為一個獨立國家
    戈夫向倫敦的同事和布魯塞爾的歐洲同行保證,他仍「致力於」就英國與歐盟的未來關係達成協議。 在這次採訪中,斯普特尼克對政治評論員曼迪·博利特進行了更詳細的觀察。 人造衛星:你對這次行動有什麼想法?麥可·戈夫(MichaelGove)無視歐盟(EU)取消部分國內市場法案的要求是對的嗎?
  • |歐盟|歐盟委員會|英國脫歐...
    ,要在12月31日英國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前推動達成協議。  經過一周末的密集外交活動,歐盟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告訴歐盟各國大使,如果雙方能解決他所稱的重大分歧,還有達成協議的途徑。  哪些問題尚待解決?  阻礙達成協議的主要有兩個問題:即公平競爭環境和捕魚權,其中公平競爭才是根本。
  • 英國才完成脫歐,蘇格蘭卻要重返歐盟,蘇格蘭將與英國分道揚鑣?
    ,英國在成為歐盟成員國47年後重新獲得獨立。英國深陷脫歐泥潭三年多,這下總算擺脫了脫歐這件令英國三屆首相都十分頭疼的麻煩事。  對於英國脫歐這件事,有人高興,自然也有人不滿。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1日報導,蘇格蘭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暗示,該地區很快將以獨立國家身份重返歐盟。斯特金新年剛過就在推特上寫道,「歐洲,蘇格蘭將很快回來,不要熄燈。」推文隨附了蘇格蘭旗幟、心形圖案和歐盟旗幟的標記。
  • 歐盟沒英國就要玩完?丹麥荷蘭等四國拒再多給錢,成員國爭論不休
    據《每日郵報》2月21日報導,歐盟在英國退歐後陷入財政預算混亂,而奧地利、丹麥、荷蘭、瑞典四個富裕國家被稱為「省錢四強」,拒絕填補英國脫歐留下的財政缺口。英國的離開給歐盟留下了750億歐元(5696億人民幣)的財政缺口,而如何填補這個缺口,引起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理解爭論。奧地利、荷蘭、丹麥和瑞典這四個所謂的「省錢四強」不願支付更多的錢來填補這一缺口。
  • 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3任首相發推慶賀!默克爾:英國仍是...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當地時間24日,英國首相詹森在唐寧街首相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英國與歐盟達成協議。  歷經9個多月拉鋸談判,歐盟與英國在12月24日終於「破局」,宣布達成「脫歐」貿易協議,英國得以避免在明年1月1日「硬脫歐」。
  • 英國和歐盟可以達成「迷你」貿易協議
    英國和歐盟可以達成「迷你」貿易協議麥可•戈夫(Michael Gove)表示,如果到本月底無法達成貿易協議,英國和歐盟可能會就一系列「小型單邊」協議達成一致,以緩解無協議產生的任何混亂。戈夫表示,任何貿易協定都不太可能在聖誕節之後籤署,議員們很可能在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前幾個小時對可能的任何協議進行投票。戈夫還宣布,在過渡時期結束後,英國和歐盟可以像英國和美國那樣密切,並將其描述為與歐盟其餘27個成員國的一種新的「特殊關係」。一位政府消息人士說,我們需要尊重英國人民的投票,並在此基礎上達成正確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