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哈爾濱遭遇特大洪水,當地市民憑著智慧與果敢跟洪水抗擊,成功保衛了這座城市。為了紀念這一事跡,1958年在松花江畔建立了這座防洪紀念塔,如今它成為哈爾濱的地標建築,遊客必打卡的地點。
塔下階表示海拔標高119.72米,標誌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誌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大洪水時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著防洪築堤大軍,從宣誓上堤 、運土打夯、搶險鬥爭到勝利慶功等場面,集中描述了人們在防洪鬥爭中所表現的英雄氣概。
羅馬式迴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 連成弧形相襯託。塔頂是工農兵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圓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繪了哈爾濱人民戰勝洪水的生動場面。防洪紀念塔邊上就是松花江,這個時候的松花江已經結冰了,晚上還能看到江面上有人在玩耍。
防洪紀念塔邊所在地又稱作為史達林公園,原名「江畔公園」,是以仿造俄羅斯古典建築風格和遍布整個園區的「無色彩畫壇」,以及「天鵝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劍」等十六組藝術雕塑而著名。
入夜後燈光亮起來,用燈光特效打造了眾多網紅打卡點,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其中顯眼的「我愛哈爾濱」字樣也成為遊客最愛的拍照打卡地。
整個公園是狹長的帶狀,沿江畔而建,其實並沒有嚴格的公園界限,在銀裝素裹下別有一番風情。夜幕降臨可以看到不少市民遊客在此遛彎散步。
防洪紀念塔的正對面便是中央大街,建議遊客可以安排在一天打卡。「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觀已經融為一體,成為哈爾濱名副其實的標誌性建築。
冬季到哈爾濱旅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觀融為一體,不出國享異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