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導演麥克·賓德爾一直想寫一個關乎友情的故事,當人們遭遇難關的時候,都需要身邊有一個朋友站出來幫助自己走出低谷。
而該片的中心思想就是『交流』--兩個男人,走到一塊,開始聊天。2001年9月11日,紐約發生慘案的時候,麥克·賓德爾正好在紐約,當天他親眼目睹了街上眾多滿臉驚恐無助的人們,他始終忘不了這群人。
在9·11事件過去一年半之後,搬回紐約定居的麥克和妻子來到舊地,試圖偶遇一些當年讓他無法忘懷的悲痛面孔,看看他們這一年多來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於是,這個劇本的原型就誕生了,他將那一天的經歷以及所看所想,重新整合,變成了影片背後的真正含義觀看。
亞當·桑德勒出演的唯一一部悲傷得讓人落淚的電影。這種角色的差異,和他獨樹一幟的好萊塢喜劇風格,更增加了這部影片的悲傷情緒。
作為好萊塢喜劇界的大佬之一,亞當·桑德勒很難讓人想像他會出演這樣一部劇情片,儘管算不上悲劇,但是片中主人公在911災難中痛失妻女家人的背景和亞當·桑德勒演繹其自我封閉、自我逃避的深刻傳神,讓該片深深打上了悲情的烙印。
整部電影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道出一個愛與成長的故事,通過敘事結構和鏡頭語言。不僅提供了最佳的視聽效果,更是把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觀眾,悲戚中感受溫暖的內心衝擊。歌頌了查理和艾倫這份超越親情的溫情力量,治癒內心的陪伴成長之旅。
接下來以鏡頭語言、敘事結構及觀點表達、現實意義三方面解讀整部電影的魅力。
視聽之間具有聯覺效應,亦稱為藝術通感。在電影中,視覺觀感和聽覺享受是電影的兩大主體要素,也是影片主旨故事以及精神傳達的最直接表現形式。《從心開始》採用多種鏡頭語言,引導性構圖、剪輯蒙太奇及特寫鏡頭帶給觀眾震撼又能引起共鳴,增加代入感。
①鏡頭語言:運用引導性構圖、剪輯蒙太奇及特寫鏡頭,呈現出層次分明的故事情節。以引導性構圖,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剪輯蒙太奇又能銜接起故事的發展,令影片脈絡清晰順暢,同時通過人物、細節的特寫鏡頭烘託出故事深層情感,暗含影片的主題價值。
《從心開始》運用了廣角鏡頭、引導性構圖和剪輯蒙太奇,以引導性構圖畫面,讓觀眾產生共鳴,剪輯蒙太奇又能銜接起故事的發展,令影片脈絡清晰順暢,同時通過人物、細節的特寫鏡頭烘託出故事深層情感,暗含影片的主題價值。
艾倫在查理家客廳的場景運用了廣角鏡頭, 在艾倫去看查理家的過程中運用了過肩鏡頭,隨後用蒙太奇剪輯跳轉到了查理在客廳打遊戲的場景,明暗被用作視覺標誌。從明暗處理的導向當中運用了引導性構圖,讓觀眾一下就能把注意力放在客廳,電視屏幕上那些黑色的巨大的怪物象徵他內心巨大的憤怒和無法被安放的悲痛。
②配樂:「音樂具有滲入人的心理最隱秘的深層的驚人能力」。好的電影音樂,能讓觀眾更真切感受到影片人物的心情變化和故事情節發展,步步深入地把觀眾帶入到影片情境中,肩負著升華影片藝術價值的作用
披鬥士在Jude中唱道Hei,Jude,don’t be afraid,take a sad song andmake it better……傷感歌曲的作用讓觀眾陰鬱的內心產生共鳴,以此作為自己情感的抒發或者說是宣洩。
Graham Nash的Simple Man 就是這麼一首憂傷的歌,旋律簡單悠長,像是一個人走在鄉間小路,自我訴說著真實的內心,不願讓她聽到,也不願向其他人傾訴。
一首歌的可以作為人物的聲音。歌能夠以一種比簡單的「腦袋對話」場面更有意思的方式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思想。歌詞也可以作為敘事者的聲音。歌詞給我們增加了另外一種表現方法,通過它,可以展現人物和主題信息。
《從心開始》採用了雙線交叉式敘事視角,以艾倫和查理的家庭背景和相處模式,向觀眾呈現了一個愛與陪伴的故事。
艾倫:艾倫在外人是一個家庭,事業雙豐收的男人,實際上他的父親疑似有精神類疾病,母親也有生理疾病,與妻子沒有過多的交流,也很少時間陪伴家人。
他承受的生活壓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他的內心在暗暗苦撐。 直到有一天,艾倫在街頭遇上了查理。得知這個老同學為何變得如此頹唐後,艾倫心裡便下定決心也幫他一把,讓他從低谷中走出來。他們一起談心,遊戲,慢慢的發現彼此的心靈都從窒息中甦醒過來。
查理:查理的妻子和愛狗都在9·11這場災難中喪生。查理從此一蹶不振,嚴重的自閉抑鬱。他已經習慣了每天踩著電動滑車,戴著大耳機在街頭行屍走肉般遊蕩,心靈巨大的創傷讓他回歸不了正常的生活。
一部好的影片,一定能給觀眾精神層面的力量。《從心開始》用一個悲傷的故事,向觀眾傳遞了一個陪伴與治癒的溫情故事。
①與過去和解、不逃避才能療愈人生,面向未來
查理在9·11事件失去了妻子,狗狗和三個女兒,使他患上創傷後應,查理的表現為長時間沉浸於悲傷情緒中,引發了他的焦慮及抑鬱等併發症,獨來獨往,拒絕家人和朋友的幫助,無法正常工作,繼而造成人格障礙和身體傷害,在一次次看到妻子和孩子的幻覺中瀕臨崩潰,每次一回想到這些事,他會選擇戴上耳機聽音樂來逃避現實。
查理的妻子還在世的時候,經常會讓他換了拖鞋再進門,女兒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廚房重新裝修一遍。在失去妻子和女兒後,查理每次進家門都會換拖鞋,每周裝修一次廚房來採取補償性行為。
防禦本身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必需且有益的,它可以幫助人類積極應對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但當它們太過根深蒂固時,反而會阻止我們觸碰自身所需要面對的情緒問題。
一方面,採取暫時麻痺自我的方式或許可以幫你挨過失去摯愛的悲痛,但在另一方面,當我們拒絕接納自身大部分的情感經歷時,我們會消耗自己,同時削弱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的力量與能力。譬如,憤怒能夠激發我們在個人生活層面作出重大改變——結束一段與一個自私伴侶構建的不健康關係、結束不對等的友情、在受到苛待時保護自己。承認因自身行為而感到的內疚與遺憾會讓我們對在意的人採取補償性行為。
②夫妻感情的維持不是靠為對方付出了多少,而是敞開心扉
在影片最後迎來了圓滿式大結局,艾倫和妻子敞開心扉,他們雖然嘴上從來沒有說過:「我愛你」,但是雙方內心還是很愛彼此的。
夫妻相處中,主動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袒露自己敏感脆弱的一面是非常好的促進溝通的方式。
不過,即使對方是伴侶,主動分享內心、主動敞開心扉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夫妻並不覺得結婚了就應該親密無間,對伴侶還是不能完全放鬆下來,戒備心會比較重,彼此還有所保留。
如果你很沒安全感,不妨先主動分享一小部分心情,多向伴侶示弱、透露出你的困擾,比如對伴侶說「我最近好緊張」、「我壓力有些大」,試探一下伴侶對你的反應。一點一點慢慢來,不要著急,通過這樣的方式,慢慢打開彼此的心房,拉近兩個人的距離。
③不對別人妄加評論,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查理去艾倫家找艾倫時,艾倫女兒看到了,去通知艾倫,說查理像小孩。艾倫告訴女兒這樣是不禮貌的。
在我們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就妄加評價一個人的同時,其實是在強加自己看法到別人身上,因為這就是我們認為對的東西。畢竟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可以看清一些事情,但是我們卻還有太多「不可言明」的事情不知道。不了解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會把我們當成「陌生人」,所以,不論什麼事情對於「陌生人」來說,總會有一些保留。
這部影片從故事內容來看,為觀眾講述了一個愛與被愛的故事;從敘事結構來看,以全知視角推動情節的發展,引發觀眾共鳴;從鏡頭語言來看,通過公眾場合的畫面帶給觀眾視覺衝擊力,進一步提高觀眾的審美鑑賞力;從情感表達上,通過細節刻畫描寫塑造了人物立體形象,並通過情節高潮升華情感,從各方面都為劇情片提供一定的模式和範本。
從現實角度來講,影片表達的主題極為深刻,對我們生活有極強的指導意義,查理和艾倫的友情是我們成年人少有的,也告訴我們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讓我們能夠將目光聚焦在愛與成長的價值意義上,看到愛是治癒人心的溫暖力量,被愛是教人去愛的不二法門,並進一步深層次探討影片帶給我們的思考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