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田木 任超 高維佳)在我國高速公路14萬公裡建設總裡程中,有一家陝西築路機械企業研製生產的攤鋪設備,承擔了其中四分之一的築路裡程。其中,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企業利用機器人技術研發「變形金剛抗離析攤鋪機」,更是打破了高難度攤鋪作業長期依賴進口設備的局面。
這條雄臥在伶仃洋上的巨龍,就是連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目前世界上裡程最長的跨海大橋。汽車穿梭行駛在橋面上,從大橋到人工島,再到海底隧道,平穩舒適,與車行在任何城市隧道並無區別。
陝西中大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綦開隆:「其實像當時修建港珠澳大橋的時候,咱們設備也去了,但是先放了8個月沒有使用。因為這是超級工程,任何一個超級工程都是採取非常謹慎的態度,而且招標文件明確使用進口設備,我們用事實說話。」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這個鋪得比我想像中要好,做得不錯,真做得不錯,好漂亮。國產設備真行。因為我們要做伸縮縫,要把它切開,可漂亮了,切開以後他們說,沒見過這麼密實的瀝青,非常棒。」
總工程師稱讚的國產設備,就是陝西中大機械研發「智能變形金剛結構抗離析攤鋪機」。在企業承擔的港珠澳大橋「橋-島-遂」和海底隧道工程中,陝西「變形金剛」攤鋪的路面平整如水、光潔如鏡、均勻如織。
陝西中大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發設計帶頭人姚懷新:「機器人這一項概念在我們這個機器上的實現,主要體現在我們通過全方位的智能控制,達到作業質量的理想化,提高路面的攤鋪品質,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以智慧機器人理念設計的這臺可自由伸縮的攤鋪機,能根據港珠澳大橋不同路段的不同寬度進行動態調節,顛覆了高速公路路面「多機並鋪」的傳統施工工藝,實現「一機大寬度攤鋪」,既保證了均勻性,也避免了多機並鋪產生的接縫埋下的耐久性隱患。
姚懷新:「咱們做了好多的路,10年以上沒有坑洞,跟新路一樣。而傳統設備攤鋪的很多的路過上四五年、五六年,就開始補補丁了。由於高速公路是一個投資巨大的基礎設施,提高它的壽命和質量,產生的效益就非常顯著。」
在神州大地的超級工程中,雪域高原上的林芝拉薩高速、北京首都機場跑道換新、鄂爾多斯山地方程式賽車道等都用上了陝西造的智能攤鋪機,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企業已獲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186項。
陝西中大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綦開隆:「我們後期的智能化是一個重點,包括無人駕駛,包括方向的自動調整,包括厚度的自動控制,使我們的設備更先進、更智能化,我們的路面的質量進一步提高,結構強度進一步提高,使用壽命進一步延長。」
編輯:王瑜